第六百三十章 南迁不了了之

听到李明睿说得这般直白,这般直戮人心,崇祯内心十分难受,脸上的肌肉,都在微微抽搐。

是啊,援兵难至,内无劲旅,偌大一座京城,其实有如一座在沙滩上摇摇欲坠的建筑,啊怕是一阵狂风,就能把它彻底吹倒。

这样可怕险恶的局面,真的哪怕是个傻瓜,也明白其中到底有多危险了。

只是,事到临头,自已真的能这般决然,彻底舍弃这自永乐皇帝定都以来,已历二百余年的都城么?

自已真的能放弃宗庙,放弃紫禁城,放弃这大明帝国的心脏,放弃这大明帝的政治中心,就此仓皇渡海南迁么?

那么,向来自诩英明圣断的自已,岂不是与那个一闻金兵闻下,就立刻拔腿逃命,并被活活吓成阳萎的宋高宗,没什么两样了么?

”太虚,若朕这般行事,却不知朝中大臣,却又该如何看待?“内心羞恼不已的崇祯,声音很低。

”陛下,恕臣直言,朝臣粥粥,其中定有大批非议之徒,又何足怪?“李明睿一脸急切:“只是,现在局面何其危险,纵有小人鼓唇非议,陛下这般英明圣断,又岂能被其所蛊惑?!若失此最后良机,京城被敌军重重围城,则陛下再想亲征南下,再想脱围而去,亦断不可得矣!“

这番话中,李明睿巧妙地把逃命南迁,说成极为体面的亲征南下,倒是亦见其良苦用心。

只是崇祯脸色依然满是阴沉,默然无语的他低垂着头,不停地捋着胡须,不知道到底在想些什么。

”陛下,若圣心难断,或是定要与京师共存亡,那请恕臣斗胆,请命臣率太子南迁,且同时立即分封定王与永王,以安社稷,以定民心。“李明睿咬了咬牙,终于说出这句话。

李明睿这句话一说完,崇祯脸上的肌肉,又是不由自主地一颤。

李明睿之意,无非是在皇帝不肯南迁的情况下,让太子朱慈烺,先行赶往到南京去当监国,同时分封定王和永王,以为藩王拱卫之势,这样的方法,可谓退而求其次,在崇祯皇帝万一挂掉之后,能够继存国本,能够保证大明的正统,得以继续延续下去。

只是李明睿不知道,这个建议,其实是完全不符合皇帝心意的。

因为如果实行这个办法,皇帝自己仍然逃不了命,仍然不能摆脱危局,这是皇帝在心下,所决然不能接受的。

况且,皇帝在心中总是存有幻想,就是万一自已运气好,上天会眷顾的话,那些外地勤王兵马,能在流寇到来前就及时赶到,并最终侥幸守住了京师的话,那么太子监国南京,说不定会重演唐肃宗灵武登基,逼迫父亲唐玄宗禅位为太上皇的旧戏,这样的事情,是崇祯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当他听完李明睿这般说辞,立即一脸愠色地说道:“太虚,你这番话语,却是何道理?想来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太子南迁之事,断不必再言。”

一番苦心却碰了个钉子的李明睿,他敏锐地猜到了皇帝的微妙心思,一时间,不知道要再如何回话。

东暖阁中,一片尴尬的沉寂。

李明睿想了想,又试探着说道:“若陛下觉得,南征金陵太远,对军心士气影响太大,还可就近迁往唐王所在的济南,在那里设立朝廷。这般做法,亦可保陛下无虞,可保大明国本不动。只不过,山东为唐王属地,陛下居于其中,可能会多有不便……”

崇祯心下忧烦,对李明睿的话语,已是再难听进去,他摆了摆手打断李明睿的话语,长叹一声道:“算了,太虚你的建议朕已明白,你不必多言,先退下吧。”

哼,朕连南京都不想去,还要朕去那曾经的叛臣李啸的地盘,这岂不是有如汉献帝一般,自动跑动受曹操挟制么?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让它发生?!

李明睿抬起头,望着皇帝忧郁憔悴的脸孔,心下十分难过。

他张了张嘴,本想再多说点什么。不过,他还是低头拱手缓缓致礼后,退出东暖阁而去。

崇祯望着他默默消失在宫门外,忍不住又长长地叹了口气。

崇祯一个人,在东暖阁中来回踱步,他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决定,召集全体大臣于建极殿中议事。看看各位大臣的意见,究竟是否要立即南迁,还是另有他法,可以保全京师不必大动干戈地把整个朝迁南迁而去。

次日朝会,崇祯隐晦地向朝臣们再度提出了南迁的决定,果然,皇帝一说完,就引来了轩然大波。

按崇祯皇帝的本意,是他自己打算逃往南方,但是呢,一要大臣勷赞,二要顾全面子。

象李明睿在昨天奏对时,故意把南逃美其名曰“亲征”,就是摸准了皇帝这种好面子的这种心理,只不过,最终是因李明睿的动员太子南迁之议,触怒了皇帝,才让这场本来可以取得成果的交谈,最终无疾而终。

斗胆直言的李明睿尚且如此,那些一心只想明哲保身的朝臣们,更是个个心下算盘打得十分精明。

他们唯恐皇帝南迁后,留下自己辅佐太子居守京师,成为活生生的替死鬼,这可是要命的事情。而万一自已有幸,随驾南迁,一旦京师失守,也说不定由于自己曾经主张南迁,而替人受过。

毕竟对于崇祯这样一个没有担当,善于诿过的皇帝,这样的事情,是大概率会发生的。

于是整个朝堂之上,一个个大臣,皆是一副唯唯诺诺,不置可否的态度,与真实历史上,那“帝欲大臣一言主之。大臣畏帝不敢言,虑驾行属其留守,或驾行后京师不能守,帝必罪主之者。遂无人决策。”的情况,完全一致。

而在其中,还有更加另令人无语的事情与阴谋。

那就是,诸如首辅陈演、工部尚书魏藻德之流,甚至在心下已打定主意,要投降流寇,改换门庭了。

他们在心下打算,要拿崇祯这个大明天子,作为献给流寇的礼物,故他们这些人,自是极不希望崇祯就此脱逃的。

所以,当崇祯无奈之际,亲自向陈演发问,他对南迁这事有何看法之时,陈演立即伏跪于地,流泪涕泣,不发一语。

“陈演,你这般态度,却是何故。”见到陈演这副表情,崇祯满心厌恶,冷冷地问了一句。

伏跪于地的陈演,一直未曾抬头,只闷闷地回了一句:“陛下想到南迁,微臣自不敢多言。只是,臣想说的是,流寇未至,先弃京师,其奈宗庙何!“

“你!……”

陈演这句话,戳中了崇祯心头最柔软的地方,噎得他说不出话来。

崇祯咬着牙,愤怒地一捶龙椅,心下的焦躁与羞恼,何可言说。

见陈演这般做态,而皇帝已然不知如何应对,魏藻德、以及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人,亦纷纷出列,伏跪于地,涕泣纵横,搞得整个朝堂象在开追悼会一般,充满了哀戚凄凉的气氛。

见他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纷纷自扮忠臣,做出这副为国请命的怂样,崇祯气不打一处来,却又不好发作。

在一片混乱当中,给事中光时亨,敏锐嗅出了朝堂气氛的变化,他施施然出列,立即奏道:“陛下,臣以为,李明睿之提议南迁,实为邪说,其间包藏之奸巧祸心,皇上不可不察!”

他这番话一出,崇祯脸色都变了,而整个朝堂瞬间肃静。

此时,伏跪于地的陈演,脸上暗露喜色。而一直低头站于朝班中的李明睿,则是脸色煞白,惶然无状。

”光时亨!你说李明睿之语为邪说,却是何故?倒是给朕从实说来!“

见光时亨这家伙出语惊人,一来就给李明睿扣上一顶大帽子,崇祯脸色十分难看,厉声喝问。

光时亨不慌不忙,掀起襟摆跪地奏禀:”皇上,京城乃是大明二百余年之国都,岂可轻弃?想当年蒙古瓦刺部,以五十万兵围城,都只能困兵于坚城之下,无法攻克,最终只得仓皇遁去。奈合现在流寇未到,我大明大批外地援兵也在增援途中,正欲赶至京师以报陛下,此诚上下用命,齐心守城之时也。而李明睿却出于私心,为保私利,一意鼓动陛下弃守陛下,南迁金陵,这般无耻居心,真真可诛!“

光时亨这番话,让崇祯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还未回话,朝中一群见风使舵的大臣,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叫唤起来。

“陛下,京师乃我大明都城,万万不可轻弃啊!“

“陛下何其英明圣断,岂可被小人摇舌鼓蛊。若京城有失,恐天下军民百姓为之气丧,纵然顺利南迁金陵,又该如何收拾人心?”

“皇上,李明睿此语,绝对是私心自用,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此人畏贼如虎,一心谋私,请陛下立诛之,以振我大明军民士气!”

……

听到这些大臣纷纷站队,迅速调转枪头,转而对李明睿落井下石,这场议论南迁的朝会,转变成了对李明睿的个人攻讦,皇帝脸色铁青,几乎气炸。

他气急败坏地站起身来,大声怒斥道:“尔等住口!现在局面这般火燎眉毛,尔等还在这里攻讦内斗,真真成何体统!尔等众口一词,只参李明睿,又是何居心?这般言辞,显是朋党之论,莫非要欺朕不能明察不成?告诉你们,朕纵不可守社稷,却可殉社稷!”

崇祯这番话,相当给朝会定了调,给自已脸面贴了金,暂时熄灭了朝臣的口舌纷争,却也断掉了自已最后的南逃机会。

也许,这就是一个王朝的宿命吧。

不能改变,不愿改变,只想着拖泥带水过一天是一天,最终这作茧自缚的结局,是不是已然命中注定。

不过,在现在敌兵迫尽京师之际,崇祯还是做了最后一件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派出司礼监太监徐高,也就是曾给国丈周奎,亲自传递要他捐银二万两的那位,让他带上自已的亲笔御旨,冒着被清军水师或海盗劫掠的风险,从天津渡海前往辽东,请李啸火速带兵撤离清境,全军直往京师,争取保住这座大明二百余年的都城。当然,同时也争取保住自已的性命。

不能南迁的话,这个李啸,也许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吧。

昏暗的乾清宫里,崇祯将这封谕旨仔细封好,亲自走下丹墀,将谕旨交给了伏跪于地的徐高。

“徐高,曹化淳久去山东,了无消息,朕实在是不能再等下去了。”崇祯一脸忧色,声音中有种说不出的悲戚:“你此行前去,关系重大,一定要把这道谕旨,亲手交给李啸。朕知道,你此去走海路,是多有风险,那清虏与海匪,皆出没其中。但现在火燃眉毛之际,朕也是没办法了,只能望你在路上,自已多加小心了。”

徐高抬起头,已是热泪盈眶,颤声回道:“陛下放心!奴婢受陛下厚恩,无以为报。此去辽东,定会排除万难,也要把谕旨亲手交给唐王。休说走甚海路,纵是要过刀山火海,也会为陛下赴蹈不辞!”

崇祯的双眼,顿时满布泪水。

他再亦无言,只能故作亲密地拍了拍徐高的肩膀,以示慰藉。

一个时辰后,准备妥当的徐高,在数名锦衣卫的陪同下,一行人从东直门离开京城,一路直奔天津河间府而去。

他们过静海,过咸水沽,来到大沽渡口,在这里乘坐河间府官员早已准备好的海船,立即北渡而去。

徐高等人运气不错,可能因为刚开春化冻的缘故,海面上海盗与清军水师几未可见,一行人一路顺利地往北行去。

说来也巧,而在徐高等人到达营口的前一天,从山东莱州出发的曹化淳,一路乘船到营口,又快马加鞭赶了一天的路,终于到了李啸所在的海城。

原来,曹化淳在山东停留了将近一个月,实在是百无聊赖,他天天最盼望的事情,便是辽东海域能尽快开冰化冻,让自已能乘船渡海前去宣旨,从而早日期返回京师复命。

所以,在得开辽东开春化冻的消息后,他实在等不及李啸的水师舰队从辽东返回,便急急地乘坐莱州的普通民用船只前去,倒亦是一路顺利地侥幸到达了营口。

第八百一十二章 当道而轰,何人可挡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贼之墓,再攻乌思藏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动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掳民第七百九十章 横扫云南,进逼广西第七百五十九章 离间君臣,借刀杀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终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锋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八十二章 监抚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体绞杀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台湾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诱之 以威迫之第一百二十五章 劲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顺建国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军入援准噶尔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残第七百五十四章 轰杀你们这群废渣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万精锐尽覆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崩溃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郑亲王第七百七十章 先灭三国,再来图你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啸 必先诛心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当道,一击而溃第二百零五章 购买台湾第六十一章 交换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八百三十三章 扬长避短 二次攻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国灭 西川一统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说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联盟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关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杀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奈之降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一百四十六章 颗粒火药 震天雷第三十九章 对冲、骑战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岛攻击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啸不死,大清难安第五十一章 斗将第六百五十四章 扩军雄心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谋共反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旷野决战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摊牌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五百六十章 诱敌白狼谷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罗尗城危第七百五十一章 掷杀阿巴泰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归降第五百二十一章 惨烈近战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报丧第七百零二章 联络外力,共抗李啸第一百二十五章 劲敌第一百四十九章 铁龙城之战(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贝勒全家自我了断第八百三十一章 无处可逃,不如归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三百八十三章 济南危急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东南第九百一十五章 劝降失败,重炮佯攻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狱之骑第五百九十三章 杀俘迫降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访客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选拔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三百章 笼络曹变蛟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岛覆灭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临城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势大转第七十五章 细帐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啸 必先诛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开眼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贼难防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临城下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内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渐占上风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尽屠之第一百五十二章 铁龙城之战(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杀鸡第一百四十四章 计擒李定国第五百五十八章 据京城以自守第六十一章 交换第五百四十章 两头押注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锋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两县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战死 余部归降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价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篱下,定居亲漂辛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掷雷第九十一章 条件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杀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袭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摄政王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