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

李自成这震耳一问,让牛金星与宋献策二人,竟忍不住浑身一抖。

这二人中,尤其是户部尚书宋献策,更是一脸尴尬。

毕竟,前番与李啸的和谈,是其一力主持,并不惜南北奔波,最终达成这协议。而现在,李啸提出这般苛刻条件,意图废掉和平协议,这自然让宋献策感觉极度尴尬,几乎难以再于座位上坐下去。

可恨啊,这一年半的时间,过得竟是这般飞快。仿佛不知道做了什么,就一下子过去了。

而这段时间里,唐军远征缅甸,吞纳异邦,境内更是改土归流,平定动乱,其国中与海外,皆是建设得欣欣向荣。

相对的,在大顺国中,虽然自已采取了众多措施,人口与经济皆有回升,火器生产业已初步建成,但与唐军相比,无论是经济力量,还是火器水平,其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更是扩大了。

甚至可以说,论起国力与军事,现在大顺国与唐军,差距已是越来越大,甚至到了近乎绝望的不可追赶的地步。

这样一来,就算唐军完全遵守协定,等到两年时间满了再与大顺为敌,其实意义亦不甚大,可能到了那时,两国的差距,只会比现在更大,更加令人绝望。

这真一个令人相当无语的结果。

宋献策想到这里,忍不住又长长地叹了口气。

敌强我弱,彼此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情况,唐军当然洞若观火。故他们现在决定出手,其实也是完全在自已意料之中。

那么,现在唐军既已打算彻底撕破脸,那自已接下来,哪怕再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应对吧。

他轻咳一声,小心翼翼地打破沉默:“皇上,以微臣来看,唐军这般要求,实是无理之至,不过是为了与我大顺明正言顺的翻脸罢了。可以说,李啸现在确是再不想遵守协定,而是想与我大顺强行翻脸,大动干戈了。不过,他们既已打算翻脸,那我大顺又岂能无有应对之策么?臣以为,当可如下行之。”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他娘的,都火烧屁股了,还文绉绉做甚。”李自成满脸怒气,极不耐烦地大声吼道。

宋献策浑身一颤,又与牛金星下意识地对视了一眼,才硬着头皮急道:“皇上,以微臣之所见,现在唐军若要相攻,则必定会南北夹攻,对我大顺全力攻打,以期一役而竟全功。若是这般,则我大顺的防守之道,当是只能对其分部击破,且要先北后南,方为妥当。我军要趁唐军尚未动手,便以举国之力,与满清联手,一齐迅速灭掉北边势力较为薄弱的唐军,再掉过头来,全力应对南边的唐军。微臣以为,唯有这般行事,方可还有胜算。”

“啥?你说啥?又与鞑子联手?”李自成皱起眉头。

“正是。”宋献策又道:“这一年半以来,我军兵力数量与火器配备虽大有大增加,但与唐军相比,无论是兵马人数还是火器装备,皆远不如其矣。如果仅凭我军自已之力,去对付唐军北面的第四镇与第十三镇这两镇兵马,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能费尽心力战胜之,亦会大受损失,得不偿失。因此,我军若能与清军联手,一齐来攻打北面的两镇唐军,一来胜算要大得多,二来也可大大减少损失。这般举措,对顺清两国来说,皆是极为有益,又何乐而不为呢?”

宋献策此番话语说完,李自成眯起眼睛,捋须不语。

他必须承认,宋献策这番计策颇有道理。一人之力,岂可比二人同力。如果能联络清军,一齐夹攻北边人数尚少的唐军,那无疑会给自已大增胜算。

更何况,对于消灭唐军一事,清顺两国皆有迫切需求,故在此事上,当可一拍两合,齐力围攻,必定会十分顺利。

李自成尚在沉吟,一旁的牛金星插话过来:“皇上,宋尚书所言甚是有理。老臣亦认为,现在我军的唯一胜机,便是趁唐军尚未下手,便立即与清军联合,一道往攻北面的唐军,趁其不备,将其彻底打垮。接下来,我军便全力南向,再图南边的唐军,再将唐军的剩余势力全部打垮,这般行事,却可省心省力得多。”

李自成抬起头来,瓮声瓮气地问了一句:“好吧。你们这两个家伙,说了半天倒也有理。既如此,那复需派何人出使清廷,方为合适?”

李自成话音一落,宋献策急急回道:“在下不才,愿出使清廷,一定能尽快达成协议。”

宋献策这番赶紧表态,自是存了为了弥补上次主动出头,去与李啸达成和平协议的过失,希望以此方式,来平息李自成的不满与愤怒。

果然,李自成见他主动出头,表态愿意出使清廷,顿是脸上表情亦大为缓和,他轻咳一声,便立即道:“好吧,俺也不与你多废话,就由献策你任主使,立即率团出使清廷,与清廷约定相攻唐军的时间,一齐合力攻击。”

宋献策拱手应喏:“在下保证不辱使命,定当尽快达成与清廷之协定。”

言谈既毕,宋献策立即挑选使者,急急出发。

因为山海关的陆路已被唐军封死,故宋献策一行人,只得从天津乘船从海路出发,直驶辽中营口,到达营口后,又马不停蹄的立即北赶,总算在近十天后,到达盛京。

仿佛猜到了宋献策此来缘由为何一般,他一向清军守兵表明来意,就立即受到了多尔衮的召见。

多尔衮府邸客厅中,宋献策受到了多尔衮的单独召见。

宋献策步入客厅后,惊讶地发现,这位年纪不过三十多岁的摄政王多尔衮,竟是远比同龄人要苍老,一脸郁闷憔悴之色。

他当然不知道,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多尔衮的个人生活,却是远不如他所想象的那般顺利。

由于对唐军的作战,清军接连战败,特别是在一年半前,三顺王在辽南连遭挫折,更让他的威信连受打击,朝中诸臣亦多有不满。

相比个人威望受损,这倒还是小事。更可恨的是,清朝并不有在这段时间里,大力提升国力与军队。

而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虽然唐军暂停了大规模进攻,但在北面那唐军的第五镇兵马,以及被唐军收买的女真人与蒙古人,不停骚扰清国,掳掠财富,杀戮人口,让清朝始终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使得居民百姓难以安生,国家经济亦是难于发展。

相应的,清廷最为看重的人口增长与军械打造,亦是大受影响,其兵马数量,更是与一年半前,相差无比,距离先前皇太极时代兵马壮盛的景象,相差实在太多。

故而,当清廷细作探知唐军打算与大顺撕破脸,重新开战之际,多尔衮就知道,自已最为担忧的事情,终于要到来了。

现在唐军彻底吞掉南方,又将异邦的缅甸纳为国土,其治下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兵马壮盛,这般良好局面,他岂会不抓紧时间,发兵攻打大顺,再趁机北伐清廷,最终一统全国,才是咄咄怪事。

唇亡齿寒,这李自成的大顺若是有失,则大清亦是极度危险,唐军在灭掉大顺后,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唐军必会发兵北上,全力攻打大清,那时候,大清孤立无援,又被唐军团团包围,将会只剩灭亡一条路了。

这样的局面,简直想想都令人恐惧。

因此,得到消息后的多尔衮,这段时间可谓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满腹的忧思,根本无从排解。

在得到了宋献策出使清廷的消息后,多尔衮几乎凭直觉就猜到了他来清廷干什么,遂再也按捺不住心下的急切,在得到了宋献策到达盛京后,立即就在自家府邸召见了他。

看茶完毕,宋献策亦不客套,立即将来意向多尔衮和盘托出,然后便呈上李自成的亲笔来信,递给他看。

多尔衮听完宋献策的话语,又急急地看过了李自成的来信,脸上的忧惧之色,顿是愈发明显。

该到的,总要来了。

唐军此番对大顺痛下杀手,意图一役而竟全功。自已这个清廷的摄政王,却是从后背到头顶,有如冰水下浇,莫名寒冷。

事到如今,自已只能与这大顺彻底同站一条船,齐力抵抗唐军的入侵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长叹一声,立即表态道:“宋尚书之意,本王已是知晓。有道是,唇亡齿寒,一家废则两家亡。本王安能不知这般道理。更何况,你我两家,本是盟友,这般强敌压境的紧急时刻,更是要鼎力相助,互为依托,此为自然之事也。”

见多尔衮这般痛快表态,宋献策心下大慰,立即点头道:“摄政王所言甚是。自张献忠的大西国灭亡后,现在大顺与大清,可谓唇齿相依,互为依靠。唯有你我双方紧密协助,共同对敌,方可战胜唐军,方可保得两国无虞啊。”

二人言谈既定,遂立即开始讨论出兵的数量与日期。

最终,在经过一番紧密商谈后,二人达成协议。

双方约定,在一个月后,清廷尽发全国之精兵,以十五万精锐兵力,往攻唐军占据的山海关与宣府北路两地。

而大顺则更是尽下血本,出动大军三十万,亦是同增往攻唐军以上两处地界,以期能与清军一道,全力攻灭北面的唐军第四镇与第十三镇兵马。

然后,在灭了北面的唐军后,大顺将引清军入关,一道合力攻打南边的唐军,力求将唐军彻底打垮。最差的战略目标,也是要将其有生力量全部消灭,使得唐军元气大伤,再无能力与两国对抗,从而实现顺清两国的长治久安。

当然,这后面的内容,尚是远景,现在的关键在于,两国立即配合行动,先行消灭北面的唐军,以解燃眉之急。这才是接下来的行动重点,也是关系到两国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

宋献策顺利地签下协定,自是十分欢喜,遂一刻也不愿多待,立即返程而去。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自成这边,一面与唐军虚与委蛇,表态愿意与唐军一道北攻清廷,以期麻痹唐军,给自已多一些准备时间。另一面加紧调集兵力,齐聚北方,准备在清军到达后后,就立即发兵攻打宣府北路与与山海关。

而在清廷这边,亦是急急地调派收聚兵马,终于在半个月后,从全国范围内抽调了满蒙汉三族兵马总共十五万,由阿济格为主将,多铎为副将,先行前往锦州,准备到达之后,便与李自成一道往攻宣府北路或山海关。

对于李自成与清廷这般勾结,最终要来图取北面唐军一事之事,李啸有安全司的连番禀报,自是洞若观火,全盘掌握。

看毕这些情报,李啸的脸上,却是淡淡冷笑。

哼,你们这两个无耻宵小,也敢螳臂挡车,真真不知死活!你们也不睁开狗眼好好看看,现在孤王的势力,只怕放眼世界亦无敌手,岂是你们这两个苟延残喘之辈,所能抵抗的。

李啸随即下令,将南方的唐军分别布署,准备给大顺与满清,来个真正的迎头痛击。

李啸秘密抽调第二镇、第十一镇、第十二镇、第十四镇四镇兵马总共二十余万,从松江一带乘坐水师船只,一路北上,准备于营口登陆,给主要兵力派往西边的满清,狠狠地打一个措手不及。

南方其余的部队,如第一镇,第六镇、第七镇、第十四镇、第十五镇这四镇兵马,则从山东到到河南,从湖广到四川,这几千里之地上,乘大顺军北上之际,乘虚对大顺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北面的第四镇与第十三镇唐军,李啸则要求他们,拼尽全力据守山海关与宣府北路,等到满清与大顺皆不得不退兵后,再一举出城,打那些退兵一个猝不及防。

唐军、大顺、满清,三方皆在调兵遣将,大规模地集结与使用兵力,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终于要开始了。

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彻底溃败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营兵马入援足矣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弹第九章 祖府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黄陂,进逼武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钢材与制炮第七百一十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第三十六章 玄虎骑、飞鹞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斩使献头,以促合盟第五十六章 大赚(二更)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卖自已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为侍女第四百二十章 杀父篡位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一百零一章 镇压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动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头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七百零一章 万炮轰南京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关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赏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袭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种人生第四百一十六章 迟来的正义第三百零四章 锡林城危急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军来攻第七十章 攻山第二百零七章 协议达成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萨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贩卖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条应对之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战第五百六十七章 两路进兵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斗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诱降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极的决策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远射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卖自已第九百零九章 风沙遮道,山谷阻击第七百四十六章 唇亡齿寒 重兵往救第三百九十一章 渐占上风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第三十八章 追敌第一百七十一章 后金之乱(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惊魂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弹第五十五章 夺财第二百零二章 眼见为实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一百四十六章 颗粒火药 震天雷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歼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仪还是安禄山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杀李啸,誓不为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为辅,穴攻为主第一百五十章 铁龙城之战(四)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归降第六百三十章 南迁不了了之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见闻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一百一十章 无助第二百三十四章 来自台湾的家信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九百一十三章 准军覆没 僧格战死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龙击炮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艺术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场第一百九十章 阵斩马超第一百五十九章 辽东危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敌于岸第五百一十五章 缘何效死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齐突,全力攻城第八百五十九章 纳缅甸为国土第三十四章 雏形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顺结盟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啸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万两开拔银子第五十一章 斗将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说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迟来的正义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歼二王,剥皮孔有德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围顿解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顺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尔头颅一用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离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