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教忠于政 无可例外

威特林急着回广州,他得将看到的一切向濠境总督布加路作报告,希望他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李元利也必须要回广州,因为他和于梅娘的婚期就在三日后。

南怀仁本来不想这么快回广州,他想和汤若望一起研制那个能吊起十万斤重物的门式起重机,而且他对那个“蒸汽机”更感兴趣,但还有个卫匡国在广州等着,他不得不先回去一趟。

于是,来时的原班人马又踏上了归程。回广州是顺流而下,速度快了许多,当天下午就顺利到达目的地。

卫匡国这两天也没有闲着,频繁出入于广州城内的富商士绅家中。这也是天主教传教的一个特点:先交好当地官府和士绅,然后发展他们入教,最后才通过这些人影响普通民众。

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贞观年间的景教,因唐太宗对景教教义深感兴趣,认为它正直合理,予以尊崇,景教盛极一时。但到了唐武宗的时候,灭佛尊道,下诏毁天下寺,当时的“景教僧”亦被波及,教士被勒命还俗或驱逐出境,景教亦渐渐地在中国没落。

到了元代,教宗又派了传教士来到中国,但当时传教士的活动圈子仅限于统治阶层,即蒙古人或外来的商旅,无法接触到汉人百姓,所以传教规模不大。明代元后,蒙古人撤离中土,由蒙古人和外族人所组成的天主教会自然也告消失。

到了明末,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出现了一个高峰,时间就是从葡萄牙人租借濠境开始,传教士们将濠境当做根据地向内陆进发,其中就以汤若望和卫匡国为代表。

但现在汤若望被大兴军“扣留”,卫匡国只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大兴军现在不禁止传教,但谁敢担保日后会不会有变?因此他自然得抓紧一切时间。

卫匡国一见到南怀仁,顾不得李元利就在前面便急不可待地向他问道:“费尔南德,你见到白尔神父了吗?他现在怎么样?”

“汉王殿下说得没错,白尔神父是自愿留在大兴军的。”

卫匡国连忙示意他轻声些,南怀仁却道:“马天尼神父,我在三水和白尔神父有过很深刻的交谈,而且在回来的途中和汉王殿下也作了推心置腹的谈话,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没错,这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可见光的。”

“费尔南德,你的意思是说这事情我们可以和汉王殿下开诚布公地谈?”

“是的,我觉得这样更为合适。白尔神父和我,包括威特林先生都认为,大兴军驱除鞑靼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不能取得汉王殿下的谅解和允许,我们根本不可能在中国传教!”

“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和汉王殿下展开谈判?”

“谈判?不不不!应该说是请求才对。马天尼神父,我们有什么资格和大兴军谈判?或者说我们凭借什么?正如葡萄牙人说的一样,我们能够留在中国,是因为中国皇帝陛下和中国百姓允许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其它,诸如征服和殖民!”

“是的,你说的这些我并没有异议。”

先前在船上睡了一个大觉,李元利现在精神头正好,他走进正堂来在虎皮交椅上坐了,才对栓柱说道:“请卫匡国先生和南怀仁先生进来。”

李元利没有开口前,亲兵们不会让他们俩走进大堂。至于威特林,一下船就慌着另外雇船去濠境,他现在很担心汉王殿下突然改变主意。

等两人进堂来坐下,李元利便开门见山地道:“卫匡国先生,我知道你们的处境,也理解你们传教的迫切意愿,但我想知道的是,你们能给我什么?”

卫匡国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万能的主……”

“请不要使用宗教语言!”李元利撩了一下身上穿的道袍,“你看,我是道教信徒,但我从来不在其他宗教人士面前念颂‘无量天尊’!”

身后的栓柱和尤烈好不容易才憋住了笑,王爷穿道袍只是觉得穿起来好看,现在却一本正经地说他是道教信徒。

“对不起,殿下,我只是习惯了。”卫匡国站起来微微躬了下腰表示歉意,“可能我们拿不出令殿下满意的东西来。”

李元利摆了摆手,“我不缺任何东西!我也可以有条件地答应你们在中国传教,对此只有一个要求!”

“殿下请说!”

“我需要南怀仁先生为我工作,当然我不会干涉他的信仰。作为交换条件,在十年内你们可以在中国传教,但是不能吸纳大兴军麾下任何人入教,同时还必须接受僧录司的管理。”

卫匡国稍微想了一下,“不吸纳大兴军入教,这完全没有问题。”中国数千万近万万人口,大兴军文官武将加士卒能有多少?大头还是在百姓身上。

“但为什么要定十年的期限?而且接受僧录司的管理,教会并没有这方面的先例,大主教和教宗肯定不会同意这样的条件。”

“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谁能说得清楚十年后会是什么情况?先以十年为期试行我觉得是最好的办法。”

李元利顿了一顿,又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主教既入我疆土传教,自然要遵从我之法度,更何况佛道二教都要接受僧道二司管理,天主教难道能够超然于法度之外?”

“但是殿下,在欧洲,教会和教徒……”

李元利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卫匡国先生,这是在中国,不是在欧洲!在这里,教出于政!任何游离于政府管辖之外的宗教都是非法组织,必将受到打击!中国不会允许宗教法庭存在,更不会允许宗教裁判所存在!”

一想到伽利略等被迫害的科学家,李元利突然有点生气,他的脸色阴沉下来。

“我的条件就是这样,你可以暂时居住在濠境,但是在此期间不允许传教,如果违反,大兴军将会驱逐所有传教士!”

“……殿下,那我们就先告辞了!”话说到这个份上,卫匡国也没有再呆下去的必要,他向李元利鞠了一躬,准备叫上南怀仁一同离开。

感谢棉花大大打赏!

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宝门外雨花台第三百一十四章清剿水西土司第二百二十二章反袭第一百二十章兵临肇庆第四十八章出征第四百一十六章丧师失城 欲求脱罪第一百一十三章春心萌动第二十九章虚惊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一百四十四章走投无路第四百六十三章荆江水患第一百八十三章大获全胜第三百一十六章是降?是战?还是走?第四百八十七章燕京第五百五十八章蒙古诸部第十五章试射第二百七十六章铁索横江第四百一十中章速胜第一百七十四章口供第一百八十一章诱敌第四百八十二章行气导引图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夺食第九十四章迷途知返第二百四十章再闻白莲第八十八章扩军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锋第八十四章木鞘运银第二百章兽行第四百七十章阎尔梅第四十七章中伏第五百六十章 大结局第一百五十五章进退维艰第三百八十八章攻守易势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六十二章初战第三百二十三章商税千万两第一百五十四章朝不保夕第九十六章观音土第三百六十九章南澳海战(三)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粮为本第二百八十章月夜奔袭(二)第三百六十八章南澳海战(二)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五百二十章流泪树第五百二十九章收复大员第四百五十章株连第四章谋划第五百一十九章葡使觐见第五百二十五章无始钟气篇第五百四十章瓮中捉鳖第二十六章银矿第四百零六章华夷之辨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二百二十三章追击第二百八十五章负隅顽抗 难逃一死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补牢第二百六十章平生惟愿杀尽鞑子第五百三十八章朝鲜国主第四百三十七章箪食壶浆第三百五十三章亲人反目 豪强迫害第三百二十三章商税千万两第二百四十八章偷鸡不成蚀把米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战计划第三百九十章狡兔三窟第四百三十七章箪食壶浆第四百二十章京师城 十三门第四百四十六章秦淮河第四十七章中伏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灭明”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敌袭第一百九十章覆灭第三百六十五章征粮拉丁 民不聊生第四百五十七章鹿皮第三章亲情第三百四十八章美丽之岛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九十四章迷途知返第三十章起步第三百八十四章只畏非敬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汉王第八十九章拜年第三百九十章狡兔三窟第四百九十六章边墙第二百八十六章神仙法术第四百三十五章兵行险着第二百八十五章负隅顽抗 难逃一死第四百五十八章黑水沟第四百零二章敌未至便欲屠城第三百九十四章陈近南第三百八十五章大战在即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二百七十二章清远第五百零七章内阁首辅第九十四章迷途知返第一百一十七章筹备第一百五十三章落魄帝王第七十六章再传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