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赚钱神器

第一批出来两个婆娘一个中年大叔,看起来像是富商。

人群中一波围上去,自然也有群演在里面。

“兄弟,里面到啥样啊?怎么半天才出来?”

“啊呀我的天啊。”演员甲拍着胸脯,一脸惊喜:“里面太好了,好漂亮。”

“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

“而且分类清楚,还有专人指路,想买什么都挺容易。”

“就是物货太多,看的我眼花僚乱的,根本看不过来,我看里面实在太挤,人又多,又热,赶紧出来,才看了一半呢。”

“什么?”演员乙惊叫:“这么久才看到一半货?”

“大明朝全国各地的货,里面都有,还有海外特产,各种奇珍异宝,啊呀,看不过来,看不过来。”演员C长叹,摇头。

“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十文钱看一眼,都值了。”有人长叹着离去:“改天等人少了,必须再来。”

听者个个目露精光,里面,有这么神吗?

当天商铺营业,万人空巷,登州城内外都轰动了。

之后连续两个多月,商铺外面人满为患,大热天的,天天都要排队。

一直到十一月份天气稍冷,商铺里面开始放大量的人进去,不用排那么久了。

而此时登州精品大卖场,一炮出名,连京城和江南都有耳闻,很多地方,还有人想学着干。

五天后,登州精品大卖场在全城宣布抽奖。

大伙开始莫名奇妙,后来才知道,为了回馈各位亲爱的客户,卖场要在所有会员中抽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一百两银子,二等奖五十两,三等奖十两。

抽奖当天,又是万人空巷,大伙都到现场去看。

卖场伙计从一个大箱子中,随机抽出几张纸,然后报出中奖会员卡号,姓名。

“朱大刀,城南杀猪的,朱大刀中了一等奖,一百两啊。”人群中马上有人叫起来。

“是城南卖猪肉的,狗东西,这么好运?”

“他只花了十文钱进去,居然中奖了。”

人群纷纷大叫,各种不信。

等看到朱大刀笑哈哈上去领了白花花的银子,各种羡慕嫉妒恨啊。

当天抽到奖的,基本都是登州市普通老百姓,还有一个青楼有名的女子也抽中了。

登州城再次哗然。

接着大卖场声明,以后每五天抽奖一次。

可以参与抽奖的人是,一,当天进场并消费的卖场会员,二没排到进场,但可以用二十文钱买一次的抽奖机会。

很多人排不到队,进不去,只得花二十文钱买一次抽奖机会。

因为四周总有人告诉他们,花二十文抽奖,不亏,万一中了呢,那可是一百两银子。

大伙听听,好像挺有道理的。

开始这奖是五天抽一次,但登州的老百姓太热情,丁毅勉为其难,两个月后,改成三天一次,头等奖奖金也提高到五百两,大伙的热情更高了,丁毅也更高兴了。

这就是丁毅新发明的赚钱神器--彩票。

丁毅还经常和身边人说,咱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要经常做些让老百姓都高兴的事情。

咱们个人得失不算什么,只要老百姓幸福开心就好,这个抽奖的钱啊,将来咱们,还是要用到老百姓的身上滴。

大伙纷纷赞服,夸丁大人仁义。谷

-------

这是后事,且说精品大卖场开业之后,丁毅于九月七号就带着船和很多银两,银票,继续南下,往松江浙江去了。

眼下他手上有近五十万两银子,他要赶紧做些事情,

提升手上的实力。

这次南下,主要是买船和买货,及寻找人才。

南下时,阮思青被留在登州,他现在暂时在登州负责丁毅精盐的销售,但不会长期呆在这里,丁毅主要是让他挂个职,摆掉商人的身份。

登州这边的卖场,以后都用上好的精盐,价格也不会贵,但限量出售,登州精品大卖场的口碑,也有一半是靠无沙的精盐撑起来的,又因为每天限量,所以也不会压炸其他盐商的利润。

阮思青借用登莱水师船只帮丁毅将登州士绅们热心捐助的粮米运回旅顺,同时把皮岛的货物拉到登州来卖,他一人身兼多职,还是相当忙碌。

总体来说,他和秦楠相当于是帮丁毅在赚钱,目前还没看到利润,但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多。

九月九日,丁毅到了松江。

这个时代的松江,是产盐大区,盐的质量好,价格低,但因靠近南京,基本被南京勋贵掌握。

想想登州这么远,京城和南京的大员们也要伸只手,可见这个明末有多乱。

丁毅在松江没停多久,找了几家做棉的商家,订购了大批的棉花,特别是棉布。

因为寒冬将至,这边盛产棉花,他需要帮旅顺的军民添加棉衣,包括棉甲。

松江府的商家,将亲自送到旅顺,运费双方一人一半。

丁毅用了一天时间谈协这些生意,花了大概八千两。

接着又在松江又购了大量的生丝,把松江市面上的丝几乎扫空。

松江最重要的商品,一是丝,一是盐,都是这个时代的暴利物资,但丝有季节,松江这边每年春秋两季产丝,这个时候正好是秋季丝刚出来,原本这个时期会有很多商人过来进货。

但丁毅运气真好,上个月开始郑芝龙在福清湾试着第一次收过路费,每船一千两,还分大小船,很多客商都在大骂,有人观望,于是松江囤了很多生丝没卖出去。

这次收费不是很成功,但为以后打下基础,等几年后郑芝龙灭了刘香,打败荷兰人后,开始全盘征收,每艘船三千两,年入千万,最终成为海上霸主。

丁毅当时也不知道这事,看到就买, 装了足足两大船丝,共十万斤,花费五万多两。

九月十二日,丁毅到达浙江温州府乐清县。

船队从乐清湾进去,在乐清县码头靠岸。

很多人包括赵大山,阮文燕也是第一次来到乐清,大伙虽然不知道丁大人为啥要到这边来,但到了浙江之后,发现果然这里比北方发达多了。

乐清是沿海地区,下船后,就能看到海边到处都是盐田,无论规模数量,都是是远远超过登州。

终明一朝,朝庭对双浙的盐课非常看重,也是巡盐御史派的最多的地方之一。

但开始还有些用,后期已经完全无用,很多巡盐御史,反变成贪墨最多的盐官。

明末的时候,大明朝以前的盐法,什么开中法什么法的,早就荡然无存了,目前基本都是当地的管盐的官员是最大的盐商,每个盐商身后必然有朝庭勋贵在支撑。

大伙都在贪国家的钱。

丁毅带人在乐清县城里问了问,找到几家大盐商,发现盐的质量比登州的要好点。

目前明朝盐质最好的是松江,但以后可能变成登州了,因为丁毅的盐不掺沙。

乐清这边也掺,但比登州的少的多。

听说丁毅要批发的话,对方声明,如果入陆路,给盐引,每担给价八钱,如果自己有水路,不给盐引,每担只要六钱。

一般来说,你没盐引,就是走私私盐,抓到要砍头的。

拿回去要重新购买当地盐引,再出售,所以比较偏宜。

丁毅也没买,问了几家后,相互比较了下,感觉比登州偏宜多了,他选定了两家主要的盐商。

第590章 不管他们有没有这么干第782章 不缺钱,很缺粮第191章 咱俩的信用第400章 济州大后方第127章 跨越时代的机器第182章 吃相太难看第97章 学堂和药局第911章 这叫炒作第702章 不可抵挡第544章 重创第880章 皇帝不能进第381章 必须全歼第493章 我要产量要翻倍第552章 换炮和最强大肚社第826章 肥个人,亏王国第35章 铜墙铁壁(2)第514章 这可不是好事情第218章 弓铳对射第721章 我何需向朝廷交代?第822章 都是聪明人第315章 乱军又起第287章 老徐也有演技第338章 决战樱花之国(12)第997章 再次晋升第19章 决不妥协第532章 比火炮还可怕第865章 攻占东南亚第394章 战马不易第655章 愿为丁大人效死第916章 提升社会地位第872章 酒后吐真言第249章 丁老鼠送死而已第718章 关门打狗第822章 都是聪明人第713章 天灾遍地第229章 徐掌柜第423章 还是我大金厉害?第871章 办事难第414章 你会后悔的第159章 丁毅会做人第851章 皇帝这几个意思?第280章 霰弹之威第571章 立长还是立贤?第102章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第643章 来,叔叔抱抱第864章 一定不会后悔第871章 办事难第755章 老子是为了天下姓第866章 新马省第177章 最正确的决定第771章 不讲理的办法第35章 铜墙铁壁(2)第927章 撸羊毛第729章 吃相不要太难看第358章 开支万第96章 粮战(下)第233章 走错了第395章 我信你个鬼的第354章 平户条约第881章 对权势的渴望第926章 合作第751章 只要冲进去,咱闯军就赢了第301章 丁毅的妙计第454章 一夫当关第21章 最公平的决定第239章 建船厂第262章 吴桥兵变第564章 英雄盖世第541章 田忌赛马第137章 破关而入第990章 乖老婆第924章 青门第254章 谁之姓?第759章 卧龙凤雏第221章 最可怕的声音第966章 没有人是不行的第804章 骗死人不偿命第832章 格杀当场第785章 不愿回去第625章 欢呼的海洋第508章 新闯王第898章 假仁假义大干太祖第328章 决战樱花之国(2)第245章 剌猬之城第653章 商税之威第1010章 我说拣铅笔你信不信第861章 刁难第255章 不战而下第557章 只有利益能和丁毅交流第965章 炒房第968章 卖地啊第678章 不忍加诛和大明的仁义第797章 一触即发第692章 还没打就跑第262章 吴桥兵变第1007章 口诛笔伐第219章 鬼知道这坑有多长第894章 第一桶金第397章 一本正经不讲理第240章 扩军再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