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

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

王振换阮安。

这一件事情敲定,不用别人插手。朱祁镇自己就能搞定。

但是剩下的事情,却需要朱祁镇细细推敲了。

朱祁镇翻着下面的纸条,一个个纸条写着一个个人名。朱祁镇首先看到的是马顺。

“臣拜见陛下。”马顺跪在大殿之下。

朱祁镇并没有在御座之上,而是一旁的书架之上。他一只手揣着一封奏疏,一只手从书架上一套套书上轻轻拂过,说道:“马顺,马指挥使。”

马顺说道:“臣在。”

一时间他大汗淋漓,头埋在地面之上,不敢抬头,只能听着朱祁镇的脚步之声,忽左忽右,说话的声音缥缈恍惚。只能用心去判断朱祁镇在什么位置。

朱祁镇说道:“你是谁的?”

马顺说道:“臣是陛下的人。”

“是?”朱祁镇不知道怎么忽然出现在马顺身边,将手头的奏疏砸在马顺头上。说道:“你好大胆子,王振这些事情都是通过你做的吗?”

“朕怎么能用得起你啊?”

“陛下。”马顺不敢去看,这些奏疏上面写着什么,只能一边磕头一边说道:“臣是陛下的人,臣之所以听王公公的,也是因为臣见不到陛下,以为王公公所说,就是陛下的的命令。”

“我马家从太祖朝开始,就是锦衣卫,所有锦衣卫都有一个信念,就是效忠陛下。绝无他念。”

朱祁镇冷笑说道:“是吗?那么你为什么没有向朕禀报?”

马顺说道:“臣进宫不便,只能通过王公公,是以不敢。”

一时间大殿之中,死一般的宁静,马顺几乎能听见他额头大汗滴落的声音。

好一阵子,才传来朱祁镇的声音,说道:“朕姑且信你。也信锦衣卫对皇室忠诚,记着朕对你说过,锦衣卫是朝廷鹰犬,但是不能捕猎,反而偷吃家禽的鹰犬,朕从来是一锅炖的,这样的话,朕不想也不会说第三次,只会对下一任锦衣卫指挥使说第一次。”

马顺瞬间觉得心中欢喜要炸开一般。

今日朝廷上的事情传开,又听说王振去种菜了,马顺紧张不已,很害怕,这一进宫,出来的就是一具尸体。

听了,这一句话。这才知道,这项上人头总算是保住了。

“臣谢陛下皇恩,谢陛下-----”马顺磕头如捣蒜。

朱祁镇说道:“不用废话了,下去将关系到这一件事情的锦衣卫都处置了,记住做锦衣卫指挥使,想要善始善终,就要记清楚你的身份。”

“臣明白。”马顺说道:“锦衣卫唯陛下之命是从。”

“恩。”朱祁镇说道。马顺立即会意,几乎倒跪着向外面退。

“起来吧。”朱祁镇说道:“这东西给你。”

“啪”的一声,一个红色木牌砸在地面上,上面写着描金的大字。不是别的字,就是一个:“禁”字。

马顺见状,大喜过望,这东西就是宫禁令牌,有了这个令牌,马顺就有了随时进宫见驾的权力。

马顺立即双手捧着,说道:“谢陛下隆恩。”

朱祁镇根本没有看他,只是摆摆手,让他下去。

等马顺离开之后,朱祁镇回到御座之上,将写着马顺的纸条给撕扯成碎皮。朱祁镇心中一叹,暗道:“虽然说,使功不如使过,但是朕夹带里面实在没有人,这马顺将就着用吧。”

锦衣卫这样的机构之中,不会没有人才的,但是朱祁镇却不知道,到底是谁能代替马顺,而且挑上来的人,不会是别的人。

至少马顺已经证明过了,他是王振的人。他给马顺宫禁令牌,其实是将马顺收拢到手中,马顺能直接联系到皇帝,还会对王振有多少忠心。

所以朱祁镇对马顺仅仅是敲打。

但是下面这个人,朱祁镇就要费心思了。

因为下面这个人,是于谦。

王振对朱祁镇来说,不过家奴,锦衣卫也不过是鹰犬。而于谦,朱祁镇之前当做老师,而今却发现,这是错的。

于谦,不仅仅是于谦,还有大多数士大夫。要当做合作者。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对身边的人说道:“传于先生。”

于谦到了大殿上,说道:“陛下,臣料事不周,方有今日之事,请陛下责罚。”

朱祁镇观察于谦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细节,看上去于谦的惭愧之心,却是发乎内心的。他心中松了一口气,说道:“于先生何过之有,只是朕将这一件事情想简单,没有听先生的劝导,却是朕的错。”

于谦说道:“陛下,臣-----”

于谦还是比较老实的,他在地方上做事是相当有手腕的,只是对朝廷之上的尔虞我诈,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今日之事,于谦其实也深刻的反省自己,已经做好,被贬出京师的准备了。却不想朱祁镇连说都没有说,就此一笔勾销了。

心中岂能不感动。

朱祁镇说道:“先生,不必说了,千错万错都是朕的错。而今朕还需要先生相助。毕竟朕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总要善始善终。”

“请动太皇太后一次,也不容易的。”

于谦听了,说道:“杨首辅不是已经按照陛下之言行事,新安为特例,可以供海外子民贸易之用。不用朝贡之例。”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只是朕开海也不是好大喜功,而是想为朝廷开一财源。而今朝廷各处都要用钱,赈灾,军费。”

于谦说道:“恕臣直言,欲速则不达,今日一事,已经让百官汹汹,天下迟早是陛下的,陛下何必如此心急,而今陛下应该好好读书。自然有亲政之时。”

“先生之言极是。”朱祁镇说道:“朕也明白。朕也没有想要大张旗鼓,不过是想做些准备以备将来。”

“朕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请先生选一新安知县。掌管海贸内情,将来有所举动,朕也可以有的放矢。”

于谦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个知县而已。

这一件事情,于谦还是能办到的。而且于谦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不管朱祁镇有没有亲政。安排一个知县的权力还是有的。

甚至于谦只要光明正大的将这一件事情告诉杨士奇,杨士奇也会给朱祁镇安排了。

“陛下属意何人?”于谦说道。

朱祁镇说道:“朕没有人选,只是为将来计,这个人决计要清廉,有吏才。”

于谦想了想说道:“陛下,想要这样的人却是难了。”

朱祁镇说道:“为何?”

于谦说道:“杨首辅最近大量清理百官,庸者下,能者上,但凡清名在外的,最少是一个知府。除非在新科进士之中选。”

朱祁镇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

不得不说,以杨士奇为首的,洪宣辅政集团,还是相当有能力的。三杨秉政时期,即便放在整个大明朝,也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

大部分官员的能力都还不错,不能说没有贪官污吏,最少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朱祁镇说道:“新科进士没有经验,朕担心会误事。于先生认为李时勉如何?”

于谦说道:“李大人,陛下属意李大人?”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今日将李讲官远窜,实非得已,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也。既然李讲官一点要外放,何不做一番事业,将来也好调回京师。”

“只是朕担心李讲官清贵惯了,却不知道,能不能操劳庶务?”

于谦说道:“陛下爱护李大人如此,实在乃天下百姓之幸,不过陛下也多虑了。”

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序章 我, 朱祁镇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八章 断事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