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

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

几乎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李东阳就知道一定是黄家做的。

原因有三。

第一,宁化并非没有土匪。只是几乎全天下土匪都是一个默契,就是不招惹官家。甚至这一条,是很多土匪存在的下去的宝藏,也是行规。

大明境内的土匪真要说起来,那可是多如牛毛。也就是几条官府看重的主干道上没有土匪。

这土匪别人不去抢,却来抢官府,袭击县令。

可以肯定,是绝对不会是为了钱。

第二,这些土匪是怎么找到他们的?

李东阳的行踪,虽然不能称得上机密,但是也很难被找到的。因为李东阳的行踪一直在转悠。根据他们的工作进程而行进。

有时候李东阳都不知道,他们要在什么地方休息。

这些土匪能找到李东阳,就已经说明,他在这里有一个很高级的眼线,而且能避开附近这些村子的眼线,就很能说明了问题。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

李东阳这些天虽然没有有意调查黄家,但是这里面很多事情,又怎么能不牵扯到黄家?

从一些蛛丝马迹之中,李东阳已经发现了黄家很多问题。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李东阳已经猜测,黄家与一些土匪的关系密切。

不过,李东阳当时仅仅是怀疑黄家帮助这些土匪销赃。

而今看来,远远不只是如此。

第二日,李东阳的雷霆手段,就来了。

他首先去见了黄家另外几家的家主。

前文已经说过,黄家虽然是宁化第一大姓,但是他们内部分裂。分成了好几家,很多之前都有仇怨。

甚至还有械斗。

李东阳召集这几家黄家的领头人,直接说了这些事情,厉声问道:“黄家是想做什么?”

这几家黄家人都暗暗叫苦,心中将黄通骂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他们纷纷说道:“大人,这是黄通贼子一人所为,如黄家无关,我们早就与他们不是一脉了,请大人明鉴。”

“请大人明鉴。”

李东阳冷哼一声,说道:“不用了,你们黄家内部的事情,我可不愿意管,我已经上奏府上,不日就有汀州卫人马来此,你们好自为之。”

方瑾当初在福建整顿卫所,撤销了福建行都司,而宁化县所在之地,就是福建行都司的范围之内。

再加上福建行都司所在地方,都是在内陆。故而方瑾当初遵守了总海轻陆的战略,福建都司的重兵都是沿着海岸线布置,并兼顾水师。

至于宁化县这个山沟里面的县,也不过是在临近江西的地方,有一个百户所。除此之外,就是汀州府汀州卫的人马了。

经过方瑾的整顿,福建卫所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在对付这些毛贼的时候,更是得心应手。

只是这些人却面色大变。

无他。大明军队的名声不是一天坏的,也不会一天变好。

更不要说,黄通与他们都姓黄。在外人看来,是一体的。等汀州大兵一到,这几家也很难保全。

毕竟,杀官的罪名,近乎谋逆了。

更不要说,想要出来发财的军队,不介意扩大打击范围,更不要说客兵种种不守军纪之处。

岂不让他们惊惧非常。

“大人,区区小事,何须报告府衙,如此一来对大人的名声也不大好吧。”一个小老头悄声说道。

李东阳沉吟片刻,似乎有些犹豫。

这样一来,其他黄家的各家主纷纷说道:“胡须惊动府衙,此事我等为大人办了,拿下这逆贼,清理门户。”

这些家主如此说,李东阳才好像是不情不愿的说道:“好吧。”

这些家主听了李东阳如此说,一个个如蒙大赦,回去之后,立即召集家中子弟,一个个拿着家伙,向中沙村而去了。

李东阳心中微微一叹,暗道:“县令太憋屈了。”

李东阳手中居然连一支能拿下黄家的人手都没有,他也不可能让这些小吏们披甲上阵。只能用此手段了。

让这些黄家的人处置了黄通。

毕竟,南方这种械斗的事情,从来不少。李东阳上任之后,也见识过好几次,都是他过去调解的。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而今他要挑起一场械斗。

其实李东阳不想请汀州卫的人马。倒不是对汀州卫的人马不信任。韩青当初也在福建任过职的,韩铁城其实知道,从正统十四年以来,朝廷对军队进行了一轮有一轮的改革。

大量卫所被裁撤,还有大量卫所兵被放出安置。又加大对士卒的待遇。

由于大明之大,很多地方,军事改革还没有波及到,但是整体军纪已经好多了。

只是,朱祁镇抬举勋贵,恢复了很多勋贵的权力,造成了兵部与枢密院的对立,甚至文官与武将之间的对立。

对任何一支军队的调动,事后都要汇报到枢密院。

这里面掺杂着部门矛盾,也就造成了而今,大多数文官,都不愿意惊动军队。两者之间,即便是衙门近在咫尺,声音相闻,但好像隔离百尺玄冰,片纸难入。

这也是李东阳的忌惮所在。

南方家族的械斗的战斗力,不能高估,但也不能低估。

反正很快黄通就被拿下了。

当然了,送过来的只有黄通的人头了。

显然很多人不想让黄通多说话。

李东阳想从黄通口中,找到很多细节,却是难了。只是如此一来,他更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宁化县这些家族,谁也不比谁干净,一个个屁股下面,估计都是屎。

不过,黄家的家产与田产倒是没有打多少折扣。

这些在这些家族看来,估计是县太爷要纳入自己的口袋里面的东西,自然不敢轻动。

李东阳点了点,连田产带不动产还有浮财,大概有几百两银子。

这让李东阳松了一口气,这几百两银子,也算是解了李东阳的燃眉之急。

李东阳沉吟片刻,将韩铁城叫过来,说道:“你当日与那贼人交手,你觉得如何?”

韩铁城说道:“土鸡瓦狗而已。”

李东阳说道:“宁化各地土匪不少,如果让你带兵剿匪,需要多少人?”

韩铁城沉吟片刻说道:“百人就够了。”

李东阳微微吃了一惊,说道:“百人?”

韩铁城说道:“兵不贵多而贵精,只要听号令,用军械,百人足够攻破宁化所有的土匪。”

韩铁城之所以如此自信,一来是大明而今到底是比较太平的,而福建地方上一场邓茂七之乱,才没有过了多少年。

也就是福建地方的压力已经宣泄过一次了。

而今各地土匪最多不过几百人而已,百人精兵足够打败。甚至在韩铁城看来,剿匪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怎么打败土匪,而是如何找到他们。

二来,韩铁城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一点点自信的。这些土匪虽然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但是最多的还是那种活不下去的人,他们当土匪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

如此的兵源哪里有什么战斗力。

“好。”李东阳说道:“你今日就是宁化巡检,我给你一百人的兵额,这六百两,是你的经费,今年下半年,我要看见你开始剿匪。能与不能?”

韩铁城心中有些做难。毕竟训练士卒是需要时间的,哪里能拉过来就能打的,但是而今听李东阳如此说,哪里有他说不的余地。而且巡检可是九品官,他心中也实在是舍不得,他只能说道:“请大人放心,今冬下官定然能开始剿匪。”

“好。”李东阳说道:“宁化大事,就交付给你了。”

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七章 议政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八章 断事官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