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

第一百零四章行猎

隆隆的鼓声响起。

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天地之间,还有一丝清凉之意。

大队骑兵出现在南苑之中。

朱祁镇骑在马上,目光扫过。他这一次打猎出动了有一两万众,外围的京营把手,还有骑兵驱赶,将大量野兽都驱赶到前面去。

身边两侧就是大量武将分列左右,就等着朱祁镇一声令下了。

朱祁镇弯弓搭箭,手中的板子拉着箭弦,双臂用力,将弓给硬生生的拉开。

这一是柄硬弓,虽然不能与军中一些猛将所用的弓相比,但是不是小孩子所用的了。这数年的锻炼,再加上身形长开了。朱祁镇的体力已经不下于寻常士卒。

朱祁镇手上一松,长箭呼啸而去,带着尖锐的哨声。

这就是鸣镝。

这哨声就好像是命令。

无数打猎的人都纷纷狂奔而去。

朱祁镇也带着亲卫冲了过去。

朱祁镇双脚控马,手中弯弓搭箭,身边侍卫环绕。

他占据了最好的猎场,而侍卫们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好像都弯弓搭箭,但是从来不放箭,都等着朱祁镇射而已。

他们仅仅是以放万一,当心有什么猛兽猛地窜出来而已。

不过,这南苑也没有什么猛兽。

朱祁镇只觉得风乎乎的从他的耳边刮过,整个人与胯下的战马都合为一体,有一种贴地飞行的感觉。

虽然他在宫中也射过水鸟之类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如何与而今的大型会猎相比。,

朱祁镇只觉得眼前,有无数动物飞窜,最多的是兔子,至于鹿,羊,甚至狼,各种各样的动物都有。

整个南苑的动物都驱赶在一起了。

这才有这种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混杂在一起的情形。

朱祁镇手一松,射出了第一支箭。

他瞄准一只兔,只是还是没有经验,顿时射空了。

只是他射空的东西,一根箭从身侧飞出,立即将这一只兔钉在地面之上,立即分出一名护卫去捡猎物了。

这并不是与朱祁镇抢猎物。

反正这些猎物,最后都要记在朱祁镇名下。用侍卫参与狩猎,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朱祁镇底子很好,身边又有李大川,这样的高手指点。慢慢的摸索奥妙。十箭也有五六支长箭能射中了。

不过,射中都是兔子。

不要看着准头不高,这毕竟是骑在马上驰射,以朱祁镇的能力,而今上阵杀敌,也能当一员合格的士卒了。

至于为什么都是兔子,是因为兔子太多了。朱祁镇也不得不承认,很多箭都是蒙中的,虽然这里各种猎物都很多。

但是最多的都是兔子。

兔子的繁殖能力,那是不用说的。

而南苑毕竟不是深山老林。大的猎物不多。朱祁镇射了一个多时辰,出了一身臭汗却觉得是过瘾。

似乎这个时代,唯一能与后世电脑游戏相比的娱乐方式,就是狩猎了。能让每一个男人内心底层的征服欲,完全膨胀起来。

朱祁镇一时间也有些留恋不舍。

不过,李大川拦住朱祁镇说道:“陛下,再继续下去,圣体恐怕有损。”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了。”

朱祁镇很清楚,他虽然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成人,但是实际上身体还没有完成长成,太过老累的话,对他身体不好。

朱祁镇打马回营,去清点猎物。

有兔子八十多只,有一头鹿,至于野猪,老虎,豹子,等猛兽,一头也没有发现。

至于里面有多少是朱祁镇射中的,有多少是身边的侍卫射中的,也不用细说了。

朱祁镇回来之后,发现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回来。

原因很简单,朱祁镇这一次会猎,却是设了彩头,不到下午他们不会回来的。

朱祁镇回到营地之后,王英立即迎了上来说道:“陛下,此次出猎如今?”

朱祁镇笑道;“侥幸有所得,先生没有一展伸手吗?”

不要以为明初的读书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其实明前期大乱方定,很多读书人的武力值并不低。

要知道太宗皇帝北伐的时候,可是有不少文官随行,打仗的时候,太宗皇帝都没有优待,与士卒同甘苦。更不要说这些文官了。

但是如杨士奇这一批人,大都有这样的经历的。

骑马开弓都能做的。

王英虽然不如他们的前辈,但是打猎却还是会的,只是到底不如少年之时了,说道:“臣老矣,不敢跟随陛下涉猎,不过今日,臣也有所得,陛下不愿意听听吗?”

朱祁镇翻身下马,立即有人放下两个马扎。朱祁镇在一个上面坐定,说道:“王先生请坐,不知道先生有什么所得?”

王英也习惯了朱祁镇对他的礼遇。

朱祁镇这几年,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满朝文武都知道,皇帝虽然小,但是平易近人,从不迁怒别人。礼遇大臣,也为朱祁镇带来不少的拥护者。

王英说道:“臣听得一个故事,陛下一个月前,闻阿岱汗人头从漠北送来,决定今日会猎,南海子这里,就有不少太监征召百姓,捕猎,甚至入西山捕虎,而且必须是活的,为了捕虎不知道有多少猎户丧生。这还罢了,抓住老虎之后。还不许让老虎饿死。”

“但是猛兽食肉,百姓一年少有荤腥,而今全付之禽兽之口。”

朱祁镇大吃一惊,说道:“竟有此事?”

王英说道:“臣不敢虚言。”

朱祁镇看着王振,说道:“王大伴,这一件事情交给你,如此伤朕名声之辈,一个也不要留。”

王振说道:“奴婢明白。”

王英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何来英明,却是连家奴也管不好而已。”

时间越长,朱祁镇越发明白一件事情,指望太监做成什么大事,大抵是不大可能的。盖因宫廷是一个非常扭曲的存在。

而这太监在紫禁城之中混出头来,一旦外出办事,定然会假借圣旨,大加敛财,不赚够了,是决计不会罢休的。

太监都是一些没有底线的人。

他们为了富贵连下面一刀都割了,指望他们有什么道德底线,却是想都不要想了。

虽然生杀大权,在皇帝手中,一言可杀之,但是办事的副作用太大了。

倒不是说文官一个个都是好的,最少而今这个时候,在三杨的整顿之下,政治大抵是清明的。

贪官不能说没有,但是数量不多。

但是太监之中,并非没有清廉,简直是凤毛麟角。

这几年之间,朱祁镇对朝政冷眼旁观,对各地太监却也细细查过。却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用太监争权,是可以的。但是用太监治理天下,不能说不行。但是副作用太大了。

王英说道:“陛下,其实此时怪不得他们,陛下要行猎,行在所在,天子脚下,虽然旷土不少,但是如何有那么多猛兽。今日陛下一行猎,动用数万大军,为君王一乐,所耗都是民脂民膏。”

“请陛下三思。”

朱祁镇一听,就知道王英准备劝谏。朱祁镇对文臣从来态度温和。这给他带来不少好名声的同时,也让大臣频频进谏。

这样的架势,朱祁镇看多了。

朱祁镇立即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今日会猎,朕非为区区猎物而来。只是为了整兵讲武,虽然有西北捷报,但是而今朝廷兵马早不如太宗朝了。”

“朕为天子,岂能不重视。”

会猎这一件事情,本身就与军事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甚至蒙古人打仗的办法,都是从狩猎之中来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九十章 少府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七十章 年关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十五章 礼乐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九十章 少府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七十章 诸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