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

第一百二十一章拜将

马顺回到家中,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心中默默思量。

好一阵子,他猛地一震说道:“不对。脱欢决计不可能做到这个地步。”

马顺对瓦刺很了解。

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却是因为瓦刺的人很少。

不仅仅是瓦刺人少,连蒙古的人也不多。

蒙古一国,当中原一郡而已。而锦衣卫有多少,锦衣卫各地人员加上东厂,有好几万人之多。

这样情况之下,安排到瓦刺的暗桩,都是蒙古人。在履历之上,毫无破绽。

而蒙古的统治结构,从来不像中原这样严密。

就好像是筛子一般。想安插人太容易了。

这样精准的排查,根本不是蒙古人能做到的。

因为在情报战之中,绝非电视剧那种两人智者的斗智斗勇。而是建立在大量的消息统合之上的。

锦衣卫好歹有脱产的几万,其中也有不少文书,做的就是分析归纳的事情。但是蒙古人有多少人识字。

即便有人识字,会让他们去做这个事情?

很多情况,马顺未必了解,但是他毕竟做了一辈子锦衣卫了,他却能做出判断,虽然朱祁镇心中一直吐槽锦衣卫与东厂的情报能力,但是全天下能建立起与锦衣卫一般的情报网络的国家或许有。

但是决计不包括瓦刺。

这就是国力的区别。

如果说在之前行动之中,已经动用的暗桩,被清除。马顺也认了,但与这一条线毫无关系的暗桩,也都失踪了。

马顺就想不明白了。

他一直怀疑是内部泄密。

毕竟很多东西在外人看来,都能搞到手。但是在锦衣卫内部,却是很容易知道的事情。当然也包括东厂。

锦衣卫与东厂看似两家,但是他们其中的关系却很紧密,东厂很多人都是从锦衣卫调过去的。

马顺心中有了怀疑之后,就已经将锦衣卫给扫了遍,倒是找到几个大佬的眼线,比如太皇太后的,英国公府的,成国公府的。乃至内阁的。

不过马顺并没有怀疑这些人。

因为这些人都是朝廷高层,他们关系的事情从来不是锦衣卫对外放出多少眼线,而是担心锦衣卫在京师之中有什么举动。

而且即便他们知道了,也都知道轻重。

如果这些人都投靠瓦刺了,瓦刺早就打进长城来了。

但是他发现怀疑的人之中,东厂十几个人的行迹都很诡异,都列人怀疑名单了。他也是犹豫了很久,才向朱祁镇报告的。

马顺未必不知道这事情,很容易被当做对金英的攻击,但是他毕竟是从下面一步步爬上来的,当年也是当过夜不收,去草原收集过情报。自然下面的人最恨什么。

他自己心中也咽不下这一口气。

只是当马顺想去见皇帝,再说一次。却听外面传来喧哗之声,却是圣旨到了。

马顺立即大开中门,跪倒在庭院之中,却见一个太监打开圣旨,却是一封褒奖马顺的圣旨,奖励马顺在诛杀阿岱汗之中的功劳。赐金,并赐了宝刀宝剑,可以说是封妻荫子。但是马顺却一点也不高兴。

马顺明白。

这是皇帝给他的信号。

这一件事情,已经盖棺论定了。

不管马顺怎么想,也不能掀开了,除非马顺有铁证。

但是有些事情,怎么可能有铁证。

马顺如何也不甘心,想了又想,终于找来一人,将这一件事情告诉他,并将名单告诉他,说道:“你给我盯着这些人,不要被东厂发现。”

“是。”这个人长相相当普通,但是双眼却有神,说道:“指挥使,如果查不到怎么办?”

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是查不清楚的。

不管是锦衣卫还是刑部,很多冤假错案都是被逼出来的,马顺知道明白。而且又是东厂,如果真是东厂中的人给锦衣卫使绊子,估计早已清理好手脚了。

是查不出来的。

马顺说道:“查不出来,就盯着。一直盯着。”

“盯多久?”这个人问道。

马顺一字一句的说道:“盯到我不是指挥使。有些事情总要有结果的。”马顺重重一拳砸在名单之上,却见名单十几个名字之中,有一个名字分外醒目,就是喜宁。

“是。”这人猛地行礼说道。

马顺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真相挖掘出来的时候。

朱祁镇将马顺所报的事情,早已忘记了。

此刻朱祁镇在团城接见了孟瑛。

孟瑛一身侯爵服色的礼服,走在长桥之上,前面有太监与大汉将军引路,两侧有湖面上的清风吹过来,让孟瑛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太宗皇帝在的时候,这里孟瑛也常来,但是自从汉庶人之乱后,孟瑛颠沛流离,先到云南,再到南京,在宣德十年才回到了北京。

即便是回来之后,孟瑛也是深居简出,平日不上朝,除非有遇见节日,孟瑛才有几乎进宫,之前进入如同家常便饭的大内,而今却与他如天堑一般。

而今又能进来,如果不让孟瑛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忽然前面有一个侍卫走了过来。这个侍卫不是别人,正是孟元。他此刻乃是乾清宫侍卫。只是在宫中没有叔父与侄子,只有侍卫与侯爷。

孟元向孟瑛行礼,说道:“下官拜见侯爷,陛下见天色有变,问侯爷到了没有。”

孟瑛这才一看天色,却见天边一道黑线,正在翻涌,似乎很快就要席卷而来,立即说道:“好,快走吧。”

不多时候,孟瑛就到了承光殿。

团城这边,本就是元代宫宇的一部分,不过到了明代重修,团城是一座半岛,与岸边有长桥相连。岛边上也做成了城墙的样子。

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座城池一般。

故而被称为团城。

朱祁镇来这里接见孟瑛,就有几分演武的意思。

孟瑛来到承光殿的时候,天虽然还没有下雨,但是光线却有一些昏暗,大殿之中已经点燃一大排蜡烛。

孟瑛进来行礼道:“臣保定侯孟瑛拜见陛下。”

朱祁镇连忙说道:“保定侯请起。”

两人寒暄两句,朱祁镇说道:“明日保定侯已经准备南下,有些话,朕想私下给保定侯说。”

保定侯孟瑛立即说道:“陛下恭听圣喻。”

朱祁镇说道:“保定侯此去,能不能胜,朕从来不怀疑,麓川,。区区跳梁小丑一般。只是而今有些变化,瓦刺太师脱欢死了。”

保定侯孟瑛一听,立即感到其中敏感性,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镇说道:“之前保定侯说一年平定,朕也是这样想到,不过而今情况有了变化,朕之所以想云南局势迅速平定,却是担心瓦刺在北边用武。”

“而今脱欢一死,数年之内,北边压力大减,朕对麓川局势的看法就不一样了。之前要求快,而今却要求稳。”

“保定侯是国朝柱石之臣,有些事情保定侯也明白,瓦刺在草原坐大,将来与我朝必有一战,朕决计不想,再与瓦刺开战的时候,云南再出什么乱子。”

“所以保定侯此去,要将西南理下去,朕也不求百年不起乱事,但是一二十年之内,朕不希望云南再出什么事情。”

“他日朕还要依仗保定侯为帅,北伐瓦刺。保定侯务必宽猛并济。乱臣贼子,自然要严惩不贷,但是对心向朝廷的土司,也要多加安抚才是。”

孟瑛立即说道:“臣明白,此去定然效仿诸葛武侯,深入不毛,攻心为上,安堵西南,永不再叛。”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不要三年五年,就是十年又何妨?”

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十二章 军议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七十章 年关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十二章 军议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