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

第八章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

如果朱祁镇什么都不懂,自然听不懂其中浓浓的危机之感,但是此刻细细一想,只觉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建文三年七月。

战事进入第三个年头。

但是太宗皇帝战略窘境,根本没有一点改变。

北京作为太宗皇帝的根本之地,一直受到的威胁。根本无法休养生息,而南军占据天时地利,有源源不断的支援。

只听几个词汇,保定,紫荆关,德州,北京。就有一张地图在朱祁镇的脑海之中铺开。

他立即明白,房昭只要攻克保定府,再东进河间府,就能将太宗与北京的联系斩断,前有盛庸后有平安,中有房昭。

朱祁镇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如果处于太宗皇帝情况之下,如何翻盘。

张辅继续说道:“当时大军与盛庸对峙,仓促后撤必败无疑,太宗封锁消息,与盛庸数战,不分胜负,然后又两次假意后撤,伏击盛庸,让盛庸不敢追击。”

“这才撤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十月了,房昭攻保定已经有三个月了。”

“滕国公孟善,以数千士卒守保定城,镇守三月,虽然精疲力尽,但是依然让房昭四万之众,无可奈何。”

“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也不会佩服滕国公。我真佩服的是,他居然抽调所有骑兵,大概有一两千骑,放在城外的芦苇荡之中。由现在的保定侯孟瑛带领,不管保定城打成什么样子。没有命令,不许出击。”

“一直打到平安于北京城下败北,退回真定,太宗皇帝从山东撤兵。房昭觉得没有胜算,准备撤军的时候。”

“以孟瑛骑兵为先导,尽出城中士卒民夫,一举击破房昭,令房昭大败而回,斩首无算。”

张辅叹息一声,说道:“臣生平见过的将领也不少,但是论隐忍坚韧,滕国公算是第一。”

朱祁镇心中暗道:“是啊,虽然守城一方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对面是城中兵力好几倍,南军又不是草原上的骑兵,不懂攻城。守得一定很艰苦,也亏得滕国公能忍的住。”随即他心中忽然想道:“张辅不会忽然给我说这个的,他的寓意是什么?”朱祁镇联系云南战事,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又不明白什么。

张辅继续说道:“臣以为保定侯得了滕国公的真传,而麓川最大的问题,并非麓川兵马的战力,而是麓川的地理。”

“臣以为,保定侯在诱麓川来攻?”

朱祁镇听了这一句话,立即想到了,说道:“国公的意思是?沐昂乃是诱饵,他与沐昂的关系破裂,就是诱饵之一。”

朱祁镇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未必不知道沐昂与孟瑛之间,决计不是在演戏,因为演戏也不用闹到他这里来,还一句暗示都没有。

不过,这都不重要。

只要能打胜仗,一切就好。

朱祁镇随即追问道:“沐昂能打赢吗?”

张辅说道:“臣以为打不赢,否则沐晟就不会自杀了。不过,景东乃是朝廷在滇南经营的重心所在,想来沐昂就是再笨,也能守得住。”

朱祁镇忽然想道:“麓川一定会来攻吗?”

张辅说道:“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麓川承受不起与朝廷长期战争。其实孟瑛稳扎稳打的办法,虽然消耗巨大,未必不是办法。可以一劳永逸。”

朱祁镇听了,苦笑说道:“怎么可能?朝廷已经支撑不起来了。”

如果不是四川,湖广,广东这些地方没有大灾,这些地方的粮食全部送往云南,暂时云南的军粮还足以维持。

一旦中原,特别是直隶灾情有了变化。

情况就不好说了。

大明家底数日厚实,但是朱祁镇还希望麓川能够速战速决,尽快结束这一场战争。回到内政的轨道上来。

张辅说道:“请陛下放心,我大明即便是内忧外患,但是天下能与我大明比国力的国家,还没有出现。”

“麓川一地钱粮,甚至比不上云南一省,长久对峙之下。麓川定然先支撑不住,他要破局,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下景东,景东一下,麓川这一盘棋就活了。”

“我敢肯定,保定侯的意思是,攻麓川,而不战于麓川。”

朱祁镇看着云南地图,喃喃的说道:“这样说,这一战一定是在景东附近了。”朱祁镇听张辅这一解说,只觉得云南局势一目了然,再也没有忧虑了。

有些人看似不重要,但是却能关键时候,敲定局势。张辅就是这样的人。

朱祁镇既然看明白了,朱祁镇立即下令召一人拟诏,一封是给保定侯是孟瑛的。赐保定侯御剑一柄,并好生抚慰。并强调麓川之战,保定侯一力承担,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

并赐金银宝器若干。

强调了对保定侯的信任。

另外一封诏书是给沐昂了。

这却不是明发的圣旨,而是中旨,上面历数沐家之功,随即说眼前麓川之战中,沐家的表现,将沐昂批得狗血淋头,要他知耻后勇,戴罪立功。不要污了黔宁王的名声。明确他要服从孟瑛的命令。

否则孟瑛可以力斩之。

朱祁镇看过之后,又让张辅过目。

张辅看了之后,觉得他对沐昂的训斥太过了。但是张辅却不会说出来的,只是淡淡一笑,说道:“陛下旨意恰好不过。”

朱祁镇就令下面用印之后,快马加鞭送到了云南。

从沐昂与孟瑛两人互相弹劾,到朱祁镇的圣旨下达,只隔了十几天的时间。

这效率放在后世自然不行,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已经是最快的效率了。

一路上几乎是马不停蹄。

随着朱祁镇的圣旨一到,孟瑛与沐昂之间的争斗立即落下帷幕,沐昂就好像是放了气的轮胎,不敢在孟瑛面前耍一点脾气了。

孟瑛佩戴着御剑,在朱祁镇的支持之下,完成了对云南所有明军的整合。

孟瑛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决定对麓川动手了。

明军分为三部,一部在永昌攻腾冲,一部在景东联合各土司,准备西进。最精锐的三万人马就被孟瑛握在手中。

不过,这三部分人马,与麓川都没有交战。

真正与麓川交战的却是云南土司。

孟瑛召集云南所有土司,以前所未有的严厉,整顿了各路土司,命令他们必须与麓川作战。

斩了首级有赏赐,如果没有斩首,有惩罚。如果有人与麓川暗通,举报核实后,举报者得到这人全部财产。

事实证明,并非没一个土司的领地,都是那么易守难攻。

所以孟瑛一口气,扫平了不少土司,大开杀戒,立即让这些墙头草,知道了一件事情,云南到底是谁家之天下。

孟瑛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完得贼溜。只是麓川也能效仿杀人,却不能效仿赏赐,麓川那一点家底,能与大明朝廷比谁富?

正如张辅所说,虽然朝廷而今有些困难,但是依旧是拔根汗毛,都比麓川粗。

麓川的强压举动,非但没有让麓川稳住土司,反而让更多土司背叛了。随即在深山老林,大明朝廷军队不好深入的地方,无数土司兵厮杀着。

虽然麓川军队还是有战斗力,对待这些土司兵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这种细密,多个方面,不知道多少战线的交锋。让麓川的消耗巨大。

即便思任发打过好几个胜仗,但是有大明的支持,这些土司很快就恢复过来,再战。

至于人命,抱歉,对于这些土司来说,人命不值钱。

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五章 太后二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序章 我, 朱祁镇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