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

第八十九章太皇太后的考验

“臣妾拜见太皇太后。”钱婉儿第一次见太皇太后谨慎之极。毕恭毕敬,举手投足,不敢有一丝越礼之处。

太皇太后高居正座之上,两边是胡仙妃与顺德公主。

太皇太后轻轻说道:“起来吧。”

钱婉儿说道:“是。”钱婉儿起身侧身站在一次,这个位置既不显得太近,又不显得太疏远。

太皇太后说道:“听说皇后是从太后那边过来的,是不是觉得我老了, 不中用了。”

钱婉儿听了心中咯噔一声,立即跪在地面之上,一时间心中百转千回,这一件事情,是皇帝让她这么做的。

她是不是可以将皇帝抬出来?

随即她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老老实实说道:“臣妾少不知礼,弄出了差错,还请太皇太后责罚。”

太皇太后冷笑说道:“你为天家皇后,乃天下之母,做事岂能如此不讲尊卑。连长幼有序都不知道,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耻笑。如何做天下之母? 是不是有人给你进了谗言,说出来,本宫放你一马。”

钱婉儿贝牙咬着嘴唇内侧,几乎要咬出血来。但是依旧说道:“是臣妾失了分寸,还请太皇太后责罚。”

“还嘴硬。”太皇太后冷哼一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桌子上的茶杯猛地跳起来,噼里啪啦的跳舞,差一点就砸在地面之上,她冷冷的说道:“真以为你是新皇后,就觉得本宫废不了你。”

钱婉儿这时候已经被吓住了。

她再怎么聪明,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而已,哪里经历过这样的阵仗,要知道太皇太后虽然现在在后宫修养,不过问前朝的事情,但并不是说,太皇太后威望不在了,太皇太后真发火了,杨士奇都抗不住,更不要说钱婉儿这个区区少女了。

钱婉儿一时间发懵,大脑几乎不能转动了。但是她见太皇太后如此发怒,反而越发不敢说出是皇帝让她做的了。

只是磕头说道:“都是臣妾的错,请太皇太后息怒。”

她不敢抬头,却没有发现太皇太后的眼睛之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

太皇太后一辈子觉得最大的失败之处,不是别的事情,就是让宣宗皇帝摆了一道,废了胡氏,立孙氏为后。

孙氏但凡能撑事,至于她年纪这么大了还操心宫里的事情吗?

看孙氏做的事情。明朝前期外戚是没有封爵的特权的。

至于太皇太后家里,那是人家跟随太宗皇帝靖难功成,而不是因为太皇太后成为皇后才封爵。

而孙氏父亲的会昌伯,却是大明无功而封爵的第一例。

而钱婉儿与朱祁镇成亲之前,礼部想按照旧例,封钱婉儿的父亲为伯,却被钱婉儿婉拒了。

太皇太后对外戚的限制也很深,太皇太后秉政,彭城伯一系的所有人都没有在朝廷上露面。全部闲置。

毕竟大明限制外戚,却是有祖宗家法在。

孙太后在小事上精明,但是在大事上拎不清。

这也是太皇太后亲近胡仙妃,而不喜欢孙太后的原因。即便孙太后从小在太皇太后膝下长大。

所以太皇太后在为朱祁镇选妃的时候,下定决心一定不能重蹈覆辙。

对皇帝,太皇太后已经放心了。外朝的事情,她已经怎么管了。她只想为大明选一个好皇后。

不为别的,从历史上就能看出来,一般来说,皇帝都比后妃命短。一个好皇帝,能保证天家一代,但是一个好皇后,却能保天家三代。

正因为她存了这个想法,所以却要试一试钱婉儿。

钱婉儿入宫以来所有作为,都在太皇太后眼中,至于谁让钱婉儿先去见皇太后,再来见她,她也清楚的很。

除却皇帝没有别人了。

因为这是皇帝的习惯。

皇帝当年就是先去坤宁宫用饭,然后再来慈宁宫与她说话。这个习惯皇帝这么多年都没有怎么变,每天早上上朝之前,也是先在宫中跑上一圈,顺便问安。然后用早膳,等日出的时候,上朝。

但是太皇太后要的就是钱婉儿本能的反应。

所以钱婉儿刚刚进来,太皇太后就一阵电闪雷鸣。就要看逼得极处的钱婉儿的反应。

而钱婉儿一口咬定是自己的错,却让太皇太后满意了。

不管是钱婉儿是智慧足以看穿了太皇太后计谋,还是宁可承担太皇太后雷霆之怒,也不愿意牵扯到皇帝身上。

都能让太皇太后满意。

但是太皇太后还没有放过钱婉儿的心思,说道:“起来吧,你毕竟是皇后,总不能真废了你,让天下百姓看天家笑话,只是这一件事情,总是要有人担着,你好好想想,你担待的起吗?”

钱婉儿还想说什么,说道:“娘娘,”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太皇太后打断了,说道:“下去好好反应吧。”

立即有女官出来,说道:“皇后娘娘请。”

钱婉儿只能行礼告退。

钱婉儿离开慈宁宫之后,心中是如何忐忑不安,她还要与常德公主叙话。就不必提了。

太皇太后见钱婉儿走了,松了一口气,忍不住咳嗽两声。

岁月不饶人,不到真的老之将至,人们不知道衰老是何等可怕的力量。

太皇太后连发作一番,都觉得很累。

胡仙妃连忙为太皇太后奉上茶水,轻轻拍着太皇太后的后背,说道:“娘娘,我看这孩子不错,您是不是吓着她了。”

太皇太后轻轻抿了一口茶,说道:“正因为这孩子不错,我才要对她严厉一点,我老了,不知道能活几年,如果皇太后是你,我自然可以安心。但是孙氏在,一旦我去了,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我儿留下的烂摊子,我要给他收拾的了,看着孙氏的事情,将来就要看她了。”

太皇太后轻轻一叹,说道:“说来,也是我当初太娇惯孙氏了,才将她养歪了,这一次万万不可重蹈覆辙。”

“宁可严厉一些,决计不可放松。”

“我也想看看,她这个时候怎么与常德谈,谈些什么?”

后宫之中,太皇太后对新皇后的考验,正在进行之中。

但是朱祁镇丝毫不觉得。

虽然太皇太后已经放弃了很多权力,甚至在宫中很多太监也都靠向了王振。但是总体来说,后宫的事情,朱祁镇不怎么管,也不怎么问。

一边是太皇太后,一边是皇太后。一边是奶奶,一边是亲娘,不管朱祁镇站那边都不大好。

所以朱祁镇干脆不去知道。

此刻,朱祁镇已经在乾清宫之中,召见大臣。

这一次第一个召见的,却是贝琳。

召见贝琳,却是因为总体来说,朱祁镇还是在婚假之中。第二就召见大臣,固然是勤政,却有一点太刻薄皇后了。

但是召见钦天监正,却是可以用赏功的名义。

反正选黄道吉日,也是钦天监的事情。

而且很多事情,都是大事,都需要时间去处理,比如昨天于谦关于直隶蝗灾的苗头,这事情即便内阁想形成整体方案,也是需要时间的。

朱祁镇就先问问钦天监的事情,总体来说,也要心中有底。

贝琳却不知道朱祁镇的心思,在皇帝大婚第二日,就召见他,贝琳心中惶恐之极,唯恐在黄道吉日上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特别前任钦天监的下场不远,贝琳更是担心之开。

心中越想,忧虑也就越多。见了朱祁镇的时候,整个人都满头大汗,慌张之色,根本遮掩不住。

让朱祁镇一看之下,心中难免失望之极。

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十六章 海漕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七章 议政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