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

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

朱祁镇心中憋屈的很,他做事向来对照古今明君,从来不多做有失皇帝身份的事情,今天这个玩笑,好像能将心中郁闷之气发泄一点。

朱祁镇哈哈一笑,说道:“这个差事,你做不做?”

wωw ¸тт kān ¸c o 刘定之说道:“陛下有命,臣岂敢推托,只是不知道陛下想将事做到什么地步?”

朱祁镇说道:“首先,银矿与铜矿都是铸币所需,决计不能短了去。所以,朕第一个要求,就是这今后金银只能多不能少,第二,就是叶留宗这样的事情,不许再出现第二次了。凡是在外的矿监,都归你名下,用人由你,可以不在宫里挑选。只要将事情做好就行了。”

“想去想想,给朕一个章程。”

刘定之说道:“臣明白。”

朱祁镇说道:“这是其一。”

“你刚刚到京师,或许不知道关东的情况,海西不太平。”

朱祁镇一示意,立即小太监,从一边的书架之上,抽出一封文书,双手递给了刘定之。

刘定之一看,这并不是谁的文书,而是瓦刺从去年下半年到去年年底所有动静。

细细看来,却是也先已经整合好奴儿干各方,不,在瓦刺称作辽阳行省。

想想辽阳还在大明的手中,但瓦刺却这样称呼,其心思简直是不假隐瞒了。

而最后一条消息,不是别的,乃是锦衣卫多方汇总,推测今年,也就是正统十一年瓦刺会对海西动兵了。

因为很多女真部落已经得到了风声。

朱祁镇见刘定之看完,说道:“瓦刺与朝廷的大战,就这几年之间了。朕从去年之后,多次拨款修建边墙,增加军饷,整顿九边军务,但是依旧不是很放心的,最不放心的却是军中武器。”

朱祁镇一伸手,就有人拿着长刀,长枪,圆盾,弓箭,弓弩,火门枪,鸳鸯战袄。

朱祁镇让一个太监架着,伸手从腰间拔剑,一剑劈下去,叮当一声,长刀上半截被朱祁镇手中的长剑削断了。之后的长枪,圆盾,都是如此,而鸳鸯战袄之后的铁丝也单薄的很,被朱祁镇一剑刺透。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朕手中这柄长剑,乃是取西域乌兹钢,千锤百炼而成的,比古代所谓干将莫邪也不差多少。”

“但是朕更知道,敢摆在朕面前的样品,也是层层选上来的。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东西,在这柄长剑之下,也是不堪一击,寻常士卒所用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刘定之见状一时间有些呆滞。

刘定之毕竟在平定叶留宗之乱时走访过军营,对很多事情都还是知道一点,就好像鸳鸯战袄一样,也不是每一个士卒都能穿得起的。

而鸳鸯战袄更多是防箭矢,真正冲阵的还是铁甲。

而且他也不得不承认,朱祁镇的怀疑不能说错,最少就南方卫所的兵备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他觉得朱祁镇想法明明是有问题的,但是结果却是正确的。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朱祁镇说道:“所以,这一件事情,朕就交给你了,大内所有的兵器火器厂,全部调给你了,连遵化铁厂也交给你了。”

“记着我之前给说过的。”

“朕要得是如晒盐法一般,一条完整的分工流程。能够大规模生产。”

遵化的铁,北京的煤,再加上供应大明一百多万军队的武器,足够构成一个庞大的武器生产体系了。

他想将晒盐法之中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一来也是为了朝廷大战做准备。一条龙的武器生产体系,能压低朝廷的生存成本。

如果刘定之真能做成的话。那么朱祁镇就准备将兵部兵器厂,乃至大明各级卫所打造兵器的权限给收缴上来。

朱祁镇越研究越觉得,他对卫所这种军事单位难以下手的原因,就是每一个卫所看似很小,但是却是一个独立的生产战斗单位,不管是粮食生产还是兵器打造,都可以做。

这也是他削权计划的一部分。

这一个计划也顺应很多将士之心的,各卫所打造的武器质量太差了。士卒都不想用,而且五花八门的打造单位,也造成了武器生产质量的参差不齐。

下面已经怨声载道,当然了,九边京营这些一线部队感受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武器都是兵部与大内打造的。

虽然在朱祁镇看来,兵部与大内造的兵器,节操也不太高的。

但毕竟各级勋贵还掌实权,他们是要出兵打仗了,真要出了问题,你看成国公他们会不会大闹兵部大堂,将几个兵部官员的乌纱帽给摘了。

朱祁镇想培育出来一个工业体系,现在打仗用,将来不打仗了,大量廉价的钢铁也可以卖给民间了。

虽然大明民间冶铁业也很兴旺,但是在朱祁镇看来,铁价还是太高了。大量廉价工业品,才能惠及百姓。

朱祁镇其实对工业发展带来的产能,虽然看重,却放在第二位了。因为他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即便一辈子推进工业发展,到他死,大明的工业产能也超过农业产能。

农业永远是大明的根本,朱祁镇根看重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效应。

更廉价的盐。减轻农民负担,更廉价的铁,可以减轻百姓铁制农具的负担,还能让大明进行更大规模的基建,比如水利工程。

刘定之也知道这一件事关重大,更明白,朱祁镇从登基以来,恨不得在脑门之上写着瓦刺两个字。

任何事情凡是与瓦刺有关,朱祁镇都十分重视。

所以,他明白这一件事情做好了,他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大好,是国家功臣,甚至可以提前进入部堂一级,成为国家功臣,而做不好。正不管他之前有多少功劳,就可以一笔勾销了。

只是刘定之心中唯一有些不舒服的事情,那就是作为一个儒臣,一个状元。刘定之给自己的定位,可不是一直负责这些工匠的事务。而看样子,皇帝想将他一直按在这样的事务之上了。

在刘定之看来,这不是一件好事。

他心中暗道:“是时候找一个替手了。”

朱祁镇有叮嘱了一番。刘定之就展开了自己的工作。

他首先视察了遵化铁厂,又视察了大内的兵工厂,乃是火器厂,火药厂等等。大半个月的时间之内,将整个体系都走了一个遍。

而矿监的问题,刘定之想放到一边了。

原因很简单了,那就是矿监在外地。他虽然看过宫中的文书,但问题这些文书能说明什么,他必定要派人是视察。

宫中的内官,他是一个也不想用。但是代替内官的人选从什么地方来?正是从各兵工厂之中选拔了。

毕竟单单是一个遵化铁厂就有一千多户,五千多工匠。加上各个厂子里面,刘定之直接管辖的人员,超过了二三万人之多。

多为壮丁。

他一边整顿这些人,一边从里面选出不人才来,然后派出去代替内官镇守各矿。当然了刘定之也要视察几个大矿,看看根结在什么地方,也好对症下药。

对刘定之来说,这不是一篇小文章。

有周忱的榜样在前,刘定之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

刘定之在忙活的时候,开春之计,瓦刺的动机也确定了。在冰雪融化之后,也先再次来到了肇州,开始策划对海西镇的进攻了。

大明对奴儿干几十年的经营也不是白给的。虽然而今也先占上风,但是消息总是能传出来的。

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十六章 经筵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五章 新内阁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六章 困境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十章 老臣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