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

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

朱祁镇也不知道。

在周忱的心中大抵根本没有考虑过南洋的问题。朱祁镇虽然考虑过,但是如果放弃旧港与南洋卫,可以增加对瓦刺大战的胜率,朱祁镇是毫不犹豫去做的。

但是海关赋税虽然不少,是有加税空间的,但是大明海外贸易比起明末乃至清代还是太少太少了。

在西方人来之前,东西方贸易没有直接打通之前,双方的贸易额并不是太大,而今大明海关的数据来看。

大明海外贸易大部分是日本,朝鲜,越南,占城,暹罗,吕宋,已经南海各国,很少一部分才进入印度洋。

而且进入印度洋的也大多是阿拉伯商人转运,而不是汉人海商直接进入。

贸易额先天受限,否则海关税是有可能超过盐税的。

这种情况下,朱祁镇不想在海关税上大动干戈,影响他将来的布局。他想了想,说道:“先生你也知道,海商都是一些桀骜不驯之辈,海关税提高太多,恐怕惹出乱子来,今天就有海商上报,在海上遇见了倭寇并击退之。”

“一旦他们乱起来,恐怕危害胜于倭寇。”

“此事,先生可以去办,但是万万不可出了乱子。”

周忱连忙说道:“圣明不过陛下。是臣想错了。”

朱祁镇说道:“即便如此也未必够,打起仗来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如果有办法,先生随时来上奏,而今内阁之中出了这样的事情,有些事情不得不办了。”

“将来内阁的担子,恐怕要先生来抗了。”

周忱听了朱祁镇的话,心跳顿时加速了。噗噗通通的几乎要从胸口跳出来,一时间居然直视朱祁镇的眼睛,感到失礼后,才连忙低头,说道:“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为朝廷办事,万死不辞。”

周忱如何能听不出来朱祁镇言外之意。

只是这事情对他来说,太突然了。

如果说周忱对内阁首辅没有奢望,那是假的,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希望,原因很简单。

杨士奇与杨溥对周忱的评语,周忱都是知道的,而且他也老了,六十多岁了,而曹鼐才四十多岁

按照之前的例子,黄淮,杨士奇,杨溥,杨荣等人,都是做到做不下去的时候,才离开内阁的。

而曹鼐的年纪,还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

将来未必不能成为正统朝的杨士奇,一连当了二十多年首辅。而他的年纪也大了,恐怕是熬不过曹鼐。

更不要说他还有对王振送礼这黑历史。

所以,他已经将内阁大学士,当做他这一辈子的顶峰了。

毕竟进入内阁,也算是做到了大明核心决策层了,可以说是不枉此生。别的也就没有多想。、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

这内阁首辅的宝座,居然落在他头上。

短短一瞬间,曹鼐想了很多很多,可以说是浮想联翩。很快他就做了决定,如此机会,岂能不抓住了。

朱祁镇说道:“内阁缺员一直久悬不决,而今大战在即,已经不能拖了,朕的意见是云南总督王骥,久历戎机,看担大任,先生以为如何?”

以周忱的本意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人选。

毕竟王骥的资历威望,还在周忱之上,王骥当兵部尚书的时候,周忱还在江南当巡抚。周忱未必比王骥厉害的地方,就是在周忱一直在京师,熟悉京师的政治生态在,而王骥即便当年是英雄好汉,但是而今也人走茶凉了。

即便如此,王骥的归来,对周忱这个新任首辅,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周忱能说不吗?

即便杨溥刚刚担任首辅的时候,为了稳固权位,也是对朱祁镇低头的。

更不要说周忱。

周忱估计一辈子,都不可能对朱祁镇说出来一个“不。”字。

朱祁镇说道:“即便王骥来了,内阁之中也是要填补空位的,先生不妨想想,有何逸才,可以供内阁之用。”

周忱听到这里,听出来朱祁镇几乎是明示了。内阁之中要有人出来。而且不会只是一个人,但是到底是几个人?

周忱一时间想不明白。

他只是老老实实的说道:“臣遵旨。”一时间脑中乱转,随即暗叹道:“我夹带里面是没有这样的人,只能老老实实的拉盟友了。”

这就是周忱的缺陷了。

曹鼐麾下还有几个有资历入内阁的人,这其实也是朝中大佬的资历之一。而周忱比起他们资历还是浅薄了一些。

他只有户部一系的人,但是他如果将他在户部门生故吏都推进进来,也是不妥的。

毕竟即便是内阁首辅也不能吃相太难看,总不能内阁文渊阁,变成了户部大堂了,最多能从户部挑选一个人。

而且周忱还担心户部的事情,毕竟周忱如果刚刚想不明白,但是现在也都想明白了,明白为什么朱祁镇选他当内阁首辅了。

不是因为他的威望,而是因为他的理财能力。

如此一来,户部正是他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户部要周忱的自己人掌控,他还放心。

所以,其他名额,周忱只能找外援了。

在周忱沉浸在幸福的烦恼中,朱祁镇说道:“先生下去将这些事情一一落实,兵事是不等人的。”

周忱说道:“臣明白。”

朱祁镇让周忱走了之后,闭目养神片刻,说道:“传王直。”

朱祁镇本来想传曹鼐的,只是想了想,不传了。

倒不是他想置曹鼐与死地,也不是他与曹鼐之间,没有一点情分了,而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因为不管是他还是曹鼐,都是意志坚定的人。

这样的人是决计不可能用一番话说服对方的。既然说服不了,那么又有何用?不如不见。

而且朱祁镇已经给曹鼐找好安置的地方了。

就是云南巡抚。

曹鼐从内阁首辅一下子贬到云南巡抚。连降好几级。

朱祁镇在设立云贵总督这个位置的时候,就没有想过留下来,不过是一个临时的差遣而已。

而今王骥将云贵两省调理的不错。

改土归流虽然进度不快,但是贵州也有两三个县了,云南境内土司也都老老实实了。唯一有些不确定的,就是襄王与缅甸之间的爱恨情仇。

朱祁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担心,决定要派一个能臣去坐镇云南。

而地方的能臣,朱祁镇也只是听过见过,具体情况如何,朱祁镇也不可能通过一年一次的述职真切的了解到的。

而曹鼐的能力,朱祁镇还是很明白的。

曹鼐与朱祁镇只能政见上的冲突,并不是说曹鼐没有能力。也并不是说曹鼐对大明不忠诚。

让他在云南巡抚这位置上,想来可以将云南治理很好,也能很好的支持襄王,一旦南疆有乱,在朝廷大军没有来之前,也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麓川之乱,朱祁镇可不想再来一次了。

对于王直,朱祁镇也有安排。

毕竟从关系上来看,王直王大胡子与朱祁镇的师生情分是真的,两人之间的关系,比朱祁镇与曹鼐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

只是王直今天千不该万不该,站在曹鼐那边。

为了整肃朝廷人心,任何妥协倾向的大臣,都必须被打击。如果只拿下一个曹鼐,又怎么能震动人心。

让下面的官员知道轻重。

王直必须离开内阁,也必须离开京师。朱祁镇自然也有了安排,只是不知道王直愿意不愿意答应了。

答应了最好,毕竟一点点师生情分,朱祁镇不想亲手破坏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六章 新天子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二百章 马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章 父子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七十章 年关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二百章 马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