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

第一百八十二章吴瑾扬名

其实也先得到的消息,有些晚了。

最先接触到三千营的,并不是瓦刺本部的哨探,而是大量其他部落的游兵散勇。

这就是瓦刺政权结构性问题了。

瓦刺政权本质上是,一个大部落联盟体制。也先最厉害是因为他绰罗斯家族,是瓦刺之中最大一个部落。

所以,对很多部落,也先对他们的掌控能力,并没有那么强。

特别是,很多附庸的附庸。

就算是在大明体制之中,县官还不如现管。更不要说瓦刺体制之中,所有很多小部落,跟随瓦刺南下之后,因为瓦刺将明军逼着只能退守城池,将大同附近广阔的地域给让给他们。

他们就有了自由活动的权力。

这些小部落,都是一等一的穷逼。见一个铁锅都稀罕的不成样子。

虽然大同在大明属于边地,是属于不富裕的地方,但是在他们看来,已经是非常富裕的地方。

而且虽然杨洪已经下令坚壁清野,所有人都撤到城堡之中。

但是瓦刺来得太快,出乎很多人预料,谁也没有想到,瓦刺在这个时候,就来了。

而且从永乐年间到现在,多少年了,边关一直是毕竟太平的,即便有些乱子,也进入不了边墙,更进入不了大同城以南的区域。

连续数十年的和平时光,让很多百姓都忘记了,鞑子南下是如何的惨剧。麦收时分,这种命令更是被抵制了。

所以,作为先锋的吴克勤,吴克忠兄弟,带领三千营还没有来到大同城下,就是看见如此人间惨剧。

无数蒙古人想尽办法劫掠,什么都东西都不肯放过,连女人也套着上绳索,拖在马后,也想带回草原之上。

就好像是耗子进入粮仓之中一般,也不顾自己的肚量,拼命将所有一切都塞进自己的肚子里面。

吴克忠下令,各部分散开来,驱逐蒙古鞑子。解决百姓。

于是乎,三千营分成数十股,就好像是一个大扫把,将大同南边的地面都清扫一遍。

结果自然是一片倒的。

这些吃饱了的蒙古人根本不是三千营的对手,杀起来更是砍菜切瓜一般。

不过,吴克忠也担心大同城下的情况,将自己儿子吴瑾叫过来,让吴瑾带来本部千骑,不顾一切,突入大同城下。

向大同城中报信,告诉大同城中,援军立至。

这个任务,固然危险之极。大同城已经被瓦刺包围起来,以千骑闯阵,即便不是九死一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吴克忠却让吴瑾去做,却是一个父亲爱护之心。

现在谁都知道,当今在培育下一代将领,吴瑾此行虽然危险,但是一旦功成,吴瑾的名声就在大明军中打响了。

而且这样任务,吴克忠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将三千营中的精锐调拨在吴瑾麾下。

吴克忠也是了解杨洪的。杨洪虽然龟缩大同城内,到要是说杨洪没有反击之力了,吴克忠是决计不相信的。

至于危险?

出兵之后,什么时候不危险?战场之上就没有一处安全的地方,但是战场有主要有次要,有些战场,即便死了,也不过是淹没了在无数阵亡名单之中,除却自己的亲人之外,没有人记得你。

而有些关键战役,一个小卒都能名垂青史。

吴瑾欣然领命。

他很清楚,这一战最大助手,就是时间,只要打瓦刺大军一个措手不及,让瓦刺大军来不及调动,他才有机会进入大同城内。

吴瑾趁着夜色靠近大同城百里之内,在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就开始向大同城下飞奔而来。

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他就被瓦刺游骑发现了。

瓦刺游骑还以为是自己人,上前问话,被吴瑾一箭射死。

这个时候瓦刺大军才知道,是敌人。

一时间,号角之声,一声接着一声响起。

大队瓦刺骑兵开始出动了。

因为是清晨,很多瓦刺骑兵还在睡眠之中,一时间反应不过,所以数万瓦刺骑兵,他所面对的只有千余骑而已。

这些骑兵是在警戒。

但是他们并没有将吴瑾的速度给停滞下来。

三千营大部分将士都是蒙古人,所用的战法,与瓦刺的战法相差不大。只是在装备上三千营比瓦刺好太多了。

而且吴瑾也事先说过,这一次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掉队的人只求多福。

因为一旦被瓦刺人发现,他们只能快速冲到大同城下了。滞留的时间越长越是危险。

这也是瓦刺毕竟是瓦刺,不是汉人。

瓦刺的围城,其实不过是在大同各门之外扎营,将大同城给堵住而已,并不是像汉人围城一般,根本就是在城池之外,再修建一道长墙,将城池给封锁住。

而且即便瓦刺想这样做,大同被围,也没有多长时间,这么大的工程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一路上封锁虽然严密,但是冲进大同城的道路,还是畅通的。

当吴瑾看见大同城的时候,已经有几分精疲力尽了。

在不足一个时辰之内,吴瑾狂奔数十里,连战三阵,折损三百多人。以至于他身后已经拖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尾巴。

都是与吴瑾对冲一阵的瓦刺骑兵。

此刻大同城遥遥相望了,而瓦刺大营也遥遥相望了。这个时候,瓦刺骑兵已经完全动员起来,大队人马向吴瑾这边而来。

吴瑾遥遥看着大同南门。

也不多说话,只是拍拍已经有些颤抖的马儿,用力一夹,胯下的马儿奋起最后的力气,冲了过去。

如果从天空之中俯视,吴瑾所部,就好像是箭矢一般,重重的插入瓦刺的骑兵之中。

只是这个时代骑兵做战,都留有一足够的空隙。

双方骑兵对冲一阵,被称为一合。

双方真正的厮杀,就是彼此擦肩而过的一瞬间。

所以想要用骑兵拦住骑兵,不大好办。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骑兵与骑兵打,都是打成击溃战,很少有全歼的时候。只是即便如此,吴瑾也些撑不住了。

因为瓦刺骑兵太多。

瓦刺骑兵精锐程度不下大明精锐,如果是人数相等,双方厮杀几十合大抵是可以的。但是吴瑾人数太少了,陷入瓦刺军阵之中,就好像是陷入汪洋大海之中,吴瑾根本身不由己,只能随波逐流。

吴瑾不知道杀了多少人,甚至盔甲极好,毕竟是朱祁镇御赐的,但也挡不住乱刀齐下,好几块甲胄都崩开来。

他暗暗捏着一个长箭,心中难免有些后悔了。

后悔如此托大。

之前交战的时候,已经将长弓折断了。此刻他需要将这最后一支箭射进大同城中。这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

只是而今可能完不成了。

正在吴瑾觉得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时候,只听一声轰鸣,好像是号炮。

吴瑾陷入军阵之中,什么都看不见,但是也先却看到清清楚楚的。却见大同南门轰然大开,同时一起大开的不仅仅是南门,还有大同城墙上好几处暗门。

几乎在同一时间打开。

数千骑兵猛地突出城外。

其中打头的一面旗帜,就是“杨。”

自然是杨洪出马了。

这一手,立即让也先暗道:“失算了。”

对于大同南门的堵截,也先早就有安排,但是他毕竟对守城不熟悉,万万没有想到,杨洪一口气开了这么多暗门。

面对这些突然打开的暗门,还有从暗门之中飞驰之中的骑兵,也先是没有丝毫安排的。

不过,战场之上出现意外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先仅仅是吃惊片刻,就镇定下来了。

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八十章 寇深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一章 孙氏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十一章 孙氏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