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

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

声音刚刚落下,成国公就在一众将校的簇拥之下,来到主位。

成国公身侧有两名家将都是成国公朱勇的子侄辈,一个双手捧印,一个双手捧剑。正是朱祁镇赐下的剑印。

以此号令全军。

成国公坐定。

下面所有将校同时起身,大声说道:“拜见大将军。”

一般来说称呼上官,自然是称呼各种官衔之中最高一个,成国公其实还有其他官衔。但是也就这三个最重要,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征虏大将军,可以说是本朝武将第一人,也未必有的头衔。

这个官职,其实类似于天下兵马大元帅,根本不常设。

这已经不是成国公第一次挂这个衔了,上一次瓦刺退兵之后,就立即上书让了这个官衔。这一次也会是这样。

一旦不打仗,谁也不敢一直挂这个衔。

即便是中山王徐达也是一样的。

故而所有人一致称呼成国公为大将军。

成国公淡淡说道:“坐。”

其实这也是朱祁镇的影响。

朱祁镇不习惯他坐着让人站着说话,如果一会儿也就罢了。但是朝廷大事那一件事情简单到一会儿可以说清楚的。

朱祁镇一旦召集谁召对,只要不是那中请安问好的废话,都要谈上几十分钟,总不能让人一直跪着,或者站着?

所以朱祁镇赐坐已经成为习惯了。

朱祁镇这样做,下面也都成功习惯。

之前中军商议,其实也只有几个大将有座位,其余将领都是站在大将后面侍立而已。而且却风格大变,大量椅子都摆到了院子里面去了。

成国公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是只能觉得山西都司的正堂有一点小,毕竟御前会议都是这个样子的,他还想怎么样?

成国公说道:“刚刚得到宣府的消息,独石堡失守了,守将杨俊弃城而逃。”

杨洪听了,脸色刷一下白了。他立即出列说道:“末将教子不严,有误国事,请大将军责罚?”

“你是你,你儿子是你儿子,本国公不会因为你的事情而怪罪你儿子,同样不会因为你儿子的事情怪罪你,只是杨将军英雄一世-----”

杨洪脸色苍白,双眼之中复杂之极。

此刻他有一种想杀了儿子杨俊的想法,简直是有辱门楣。

独石堡地当要冲,他多次加固,即便谈不上坚如磐石,但也差不了多少。杨洪自忖,如果让他守此地,纵然有十万兵马,他也能守上半年有余。

当然,他能守上半年,是因为独石堡之中水源粮食能支持半年而已。

他心痛之余,也明白,他儿子杨俊大抵死定了。或许他再立新功,才能赎儿子一命,至于军中的前程,却是想都不要想了。

至于现在,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原因很简单,大明真正的军中裁断之权,都在皇帝手中。

即便赐下那种便宜之权,除非万不得已,不会有任何一个大将军去用的。这样的事情,徐达就做过,一个将领犯罪了,徐达有处死的权力,却也不过将这个将军囚车入京而已。

太祖皇帝对这一件事情,训斥中山王徐达,重申他便宜之权,可以先斩后奏,但是总就没有临阵杀将。

可以说,便宜行事临阵杀将这些权力,朝廷是下放到某一个人了。说你可以这样的。但是除非万不得已,谁真这个样做,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高压线一般是用来吓唬人的。用来兜底。

最典型的是袁崇焕,他杀毛文龙的时候。即便是文贵武贱,即便他有便宜行事之权,但是在此之前,不知道有多少有这个权力,却没有一个像他这么用的。

所以,不说他其他过错,单单是这一项,他就死的不冤。

杨俊虽然官职不是太高,但毕竟不是一寻常千户百户这样的小官,即便要处死他,也要过北京一关。

郭登不会轻易下手的,他会给杨洪一些情面的。

成国公朱勇并不是有意给杨洪一个下马威,而是这一分军情非常重要。

朝廷不可能在向宣府派援军了,成国公朱勇就要负责整个战场,包括宣府在内。

朱勇继续说道:“闽西伯刚刚来报,瓦刺大队骑兵南下,被他阻挡在龙门所,只是龙门所地势虽然险要,但毕竟不是天险,闽西伯担心撑不住。已经向大军求援了。”

“诸位觉得大军该如何决断?”

“国公,”武进侯朱冕起身说道:“闽西伯郭登,国公也是知道,他是一个稳妥的人。他只是担心撑不住,但是以我对他的了解,他想封锁龙门一带,却还是可以的。”

“所以,瓦刺骑兵要多于我朝,末将觉得,应当这趁此机会,先击破瓦刺一部。再论其他。”

成国公朱勇也点点头,这也是兵家至理。如果分兵两路与瓦刺两部去打,反而落了下乘。

成国公说道:“那么也先,与阿刺知院两部,该先打那一部。”

“打也先。”吴克忠说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也先一破,瓦刺各部无主,自然星云流散,不足为惧。”

“对,打也先,让闽西伯先撑一撑。”

一时间下面将领也是议论纷纷,但是大多的人都是毕竟赞同这个观点的。

虽然谁都知道,瓦刺最强的一部一定是在也先的手中,但是京营将领,几乎都不在乎这一点,在他们看来,无非是多费一些功夫,与少费一些功夫的区别。

但是打也先功劳大啊?

虽然而今大元有一个大元皇帝,但是在座的将领都是明白人。所谓大元真正的权力都在这个写作也先,读作曹操的权臣手中。

如果谁能手刃也先,换一个世袭罔顾的爵位,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成国公朱勇手轻轻一按,下面的将领立即静音,说道:“诸位还有什么意见吗?”

自然没有人有意见。

成国公朱勇心中早就下了决定,此刻不过是统一意见而已,他当机立断说道:“好,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下来了,前线探哨,说瓦刺大军就在猫儿庄,距离大同不过三百里而已。明日三千营,五军营,各部骑兵带十日干粮,与我奔袭猫儿庄,取了也先的项上人头。”

猫儿庄乃是也先入侵的开始,瓦刺打赢第一仗,就是猫儿庄附近。而且即便成国公朱勇来的快,但是蒙古并非没有收获的。

对于大量挣扎在生死线的蒙古部落,大同附近已经算是一块富庶无比的宝地。即便瓦刺撤军,也有大量部落善财难舍。大包小包的带着。

就是瓦刺本部人马,也并非没有带战利品。

不过也先治军严格,最少战兵之中没有人携带多余的负荷,有专门的附从人马押运战利品,而此刻,南下抢来的粮食物资,都囤积在猫儿庄这一带。

想要运回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当然了,也先从大同城下撤退速度来看,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

所以,成国公朱勇决定不等后军,带领精选的十五万骑兵,大明京营,乃至大明所有军事力量之中最有战斗力,也是最大的骑兵集团,在猫儿庄与瓦刺打一场决战。

毕竟瓦刺这一次南下损失不小,如果一点收获都没有的话,也先的能力也会被质疑的。

毕竟草原联盟,从某种程度上,与一个抢劫团伙相差不大。没有能带领成功抢劫,反而损失惨重的老大,会被很多人反对的。

此刻的猫儿庄,在成国公看来,乃是瓦刺决计不看放弃的地方。

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章 经筵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龙城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