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

第二百三十六章南兵堪战

方瑾不是不敢上阵,而是作为一个方面之将,与一个战将是不一样的,方瑾毕竟考虑更多的事情。

只是而今这一战为军心士气所系,如果熬过去了。剩下瓦刺攻势再猛,也不可能超过今日了,这紫荆关就算是守住了。

但是一旦败了,士气即便不崩溃,也被瓦刺军所夺,恐怕就难了。

所以如果范广与韩青两人还不能挽回的,他只能自己上了。

虽然他希望看到这一点。

范广聚集麾下士卒,他并没有带所有人一起冲,而是高声大喊道:“武学出生出列,家中有兄弟者出列。”

不多时,范广部下出来好几百人。他说道:“而今乃国家存亡之秋,我带你去就是去死的在,作为武学出身,都是世受皇恩,天子门生,今日都就是报效陛下之时,而今家中有父母兄弟的,无须担心家小,你们跟在我后面。”

而另外一边,韩青将手中的长剑高高举起,说道:“此乃天子赐剑,今日进者为忠臣孝子,不愧祖宗,退者为乱臣贼子,上玷污祖宗,下有愧子孙,今日你们就跟着我,看着我这柄剑,此剑在何处,我,就在何处,你们跟着我就行了。”

韩青与范广左右杀出,冲入战团之中。

明军顿时掀起了一阵反攻之态的。

福建军中都知道,杨信,韩青,范广三人,就是军中武勇排名前三的将领。他们三人能在武学这么多人杀到前列,一身武艺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而军中士卒也很简单。

很多大道理是讲不通的,却最佩服武勇之人。

他们一见韩青与范广下场了,顿时奋起余勇反攻起来。

此刻双方都没有什么章法了。

本来明军从第一道防线退下来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阵势的,但是在瓦刺的反复厮杀之下,阵势顿时乱了。

将领身边无法是多一些亲兵而已,瓦刺这边也是如此。

而范广与韩青两人的冲击,吸引这这些游兵散勇,无数士卒向他们靠拢,一时间形成两个简单甚至简陋的锋矢阵。

阿刺知院见这情况,勃然大怒,说道:“这是怎么回事?蒙古勇士,连区区南兵都打不过了吗?”

阿刺知院对眼前的情况也震撼之极。

阿刺知院攻第一道防线,虽然是放了水,但是打了半年,才死了一两千士卒,但是而今不过转眼的时间之内,这一片战场之上的人员已经换了一批了。

不管是瓦刺还是明军,都最少砸进去五千士卒了。

看上去并不多,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真正战死在沙场上的人并不多,伤兵死亡人数,比阵亡的多少不知道多少人。

而今即便是在战斗之中的人马,也是人人带伤。

也就是说,即便这一场战事结束,这么多伤员,不知道能活下来多少个了。

这大大出乎了阿刺知院的预料之外。

他没有想到南兵打到这么程度,还能坚持住,他更没有想到,他向吓退南兵的一战,南兵还没有吓退,他身边的部落首领们都有一些打退堂鼓了。

此刻的阿刺知院,有一些骑虎南下的感觉。

不继续打吧,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今日伤亡人数很可能逼近一万大关,要知道他本身带了不过五六万人马而已。

如果不打,这些人都白死了,而且这个时候的放弃,军中对紫荆关都有心理阴影了,也就是再段时间之内攻陷紫荆关已经不大可能。

更不要说,他将太多的明军甩在身后了,即便不说孟瑛所部,单单是山西都司的军队,虽然镇守雁门关一线,也就是北宋与辽国的边境线的长城。但是抽出几万军队,将他堵在蒲阴-径之中,他岂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吗?

所以,他不能顿兵于此。

这一条路能走通,自然是一条通路,如果不能走通,自然是一条死胡同了。

放弃这一战,就等于放弃紫荆关之战。

阿刺知院此刻只能动用老本了,他说道:“老大。”

立即有一个年轻将领出列说道:“父亲。”、

阿刺知院有两个儿子,一个带在身边,一个留在草原之上。总体来说,他对自己两个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或许不是第一流之英雄,但是稳守家业,却还是能够做到的。

只是此刻阿刺知院知道,他不拼命,也无法让别人拼命,故而说道:“带着本部人马,击破明军,你敢不敢?”

“孩儿如何不敢?请父亲稍候,孩儿去去就来。”阿刺知院的长子说道。

他立即下去,带着阿刺知院本部精锐投入战场了。

阿刺知院看上去不动声色,但是嘴角却微微抽搐了一下,因为阿刺知院本部精锐,不仅仅是瓦刺精锐,而且是阿刺知院部落精锐,是他自己的本钱。

不敢这一战胜负如何,都会伤亡很多,阿刺知院岂能不心疼?

阿刺知院抬起头看了看太阳,太阳已经靠近西山了。

固然是因为在这个山谷地带,太阳落到山后面的时间很早,但也是因为这一战早上派百姓送死,然后各部试探,一直到现在,已经打了相当一段时间了。

夏天的日头虽然长,但也不是无限长的。

距离天黑已经不太远了。

阿刺知院心中忽然想知道,这一直南兵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而今谁在跟他说,南兵不堪战,阿刺知院非要喷他一脸不可。

今天的鬼门关一定很热闹。

杨信隔着几十步的拒马河,目眦欲裂,却帮不上什么忙。虽然拒马河北岸一片平静,但是方瑾也不可能抽调兵力。

杨信只能看着,当他看见韩青与范广的旗帜投入战场之中的时候,他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也明白,当日武学之中,他压了几人一头,但并不一定说,他的能力就在几日之上,沾了武学排名的光,这几年杨信官运亨通,一直比同学们要好一些。

他也不敢自傲,对范广与韩青的能力,杨信还是相当认可的,有他们两个人在,杨信就对局面还有信心

只是,他同样担心。

战场之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更不要说范广与韩青都是身先士卒的性子,不,或者说对于很多中低级军官,身先士卒本身就应该的。

方瑾当初打仗的时候,郭登当初打仗的,甚至孟瑛年轻时候,打保定之战的时候,那一个不是身先士卒。

但是战场之上,风险太大了。

身先士卒,就以为死亡几率就更大了。谁也不敢说,自己能活着下来。

而武学时候还互相埋汰的同学,这几年一起在乾清宫站岗,一起去福建平叛,一起到打而今这一战。

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彼此情义深厚,已经不逊于亲兄弟了,杨信岂能不担心?

此刻的杨信深深的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抢河北的差事?

河北这边局面比河南小,却也是一个难道独挡一面的机会,这也是方瑾信任杨信,却不想今日之战后,河北这边的战事,恐怕不用打了。

整个战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长六百多步,宽一两步的狭长地带之中。双方投入最精锐的力量,后面都布置里密集的督战队。

双方士卒什么手段都用上了,火铳不能射当铁棍来用,弓箭早就砸断了,长刀匕首,拳脚牙齿,等等,什么都用上来了。

щшш. TTKΛN. C 〇

但是战事的局面,却被范广与韩青一点点的搬了回来。

不仅仅是武学学生作为最好的下级军官,在这一战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还有汉人本身就具有坚韧的品质。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七十章 年关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策进退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二章 外戚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