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

第三十七章汉城之战

明军大军并没有截断汉江,但是汉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了。

汉江将汉城东南方向流淌过。

明军并没有向这个方向增派人手。按理说朝鲜一方,军队依然能够从这里经过。但是李瑈却下令封死城门。

因为朝鲜南部,虽然没有落在大明手中,但是却也不是李瑈的了。

以朝鲜之大,能容纳李瑈的地方,也只有汉城一隅了。

甚至李瑈千辛万苦,将五万人马拉到汉城之后,就知道,汉城是自己的死地。

但是李瑈依旧不愿意放弃,他每日都在汉城城墙上巡城,就好像之前一样,安抚军心。

只是而今的军心,已经不是李瑈频繁巡视,就安抚与振作的。

“殿下,臣已经准备了数百死士,还在南三道准备了好几处出海通道,虽然明军封锁海面,南边的叛逆们已经心怀异心。”韩会明说道:“但是臣依旧可以保证,殿下还可以顺利出逃海外,以图再举。”

李瑈漫步在城墙之上,说道:“你准备怎么办?”

韩会明说道:“殿下,为了给殿下准备时间,臣代殿下坐镇汉城,最少能为殿下支撑一个月时间。”

李瑈苦笑道:“你撑不了一个月时间。”他的眼神之中,好像看见了无数门大炮轰击汉城城墙。

汉城城墙虽然坚固,但是也承受不住这样的轰击。

而今明军兵临城下却不马上进攻,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等大炮。

鸭绿江之战后,明军推进迅速,但是大炮的推进却不可能那么迅速,更何况,朝鲜多山不多,道路也不如明朝这边好。

李瑈估计,等大炮一到,汉城城墙立即成为瓦砾,倒是他即便有数万人马,也是崩溃的下场。

人心不在,即便有百万之众,也是人尽敌国。

韩会明说道:“殿下,不管几日,总会给殿下争取一些时间,再迟就来不及了。”

李瑈说道:“其实在鸭绿江之战后,我就知道此战必败,我千辛万苦回到这里,也不过是想死在汉城而已,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小时候就想将来长大之后,执掌大权,定然会比哥哥强,只是可惜,我却是朝鲜的亡-国之君。”

“但是,不管什么君,我都是朝鲜之主,既然事已如此 ,穷途末路,不过一死而已,生为朝鲜国君,死也要死在朝鲜的土地上。”

“殿下------”韩会明说道。

李瑈说道:“即便如你所言,我逃出朝鲜,但是大明之大,我哪里什么复国的机会,与其苟且偷生,生不如死,不如死在今朝。世子已经被你安排到了日本,我有一丝血脉在人间,夫复何求?”

“卿不必再劝了,倒是卿就此离去,尚有一线生机。”

韩会明说道:“如果没有君上,臣不过草芥之辈,天下何人知我,唯有君上,简拔于下僚之间,使天下人知我韩会明之名,如此大恩,岂能不报,亡国-之君,岂能没有亡国之臣殉葬。”

此刻汉城的核心,李瑈与韩会明君臣两人,已经做好赴死的准备了。

而汉城城外,大军各部也准备好发起最后一击。

大营之中,曹义坐在正位之上,王越,徐有贞,王英,金凡察,等诸将都坐在两侧。

曹义首先说道:“金凡察。”

金凡察说道:“末将在。”

曹义说道:“海西兵马缺乏,你回军吧。”

金凡察听了,心中有些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虽然破城灭国之功,就在眼前,但是海西受到的威胁,也是实打实的,金凡察也明白,聚集在汉城下大军,有十几万之多,以众临寡,他即便是能留下,也沾不了多少灭国之功。

还不如回家。守护好乡梓,

金凡察说道:“是。”

曹义说道:“之前瓦刺南侵的消息,你们也都知道了,虽然朝廷已经发大兵,动用京营二十万,驰援辽东。但是你们估计也不放心,而今就是朝鲜最后一战,这一战,破城之后,朝鲜再无抵抗之力,辽东军就可以回援辽东了。”

“所以,不放心家里的,这一仗就要打漂亮。”

“是。”辽东镇的将领齐声说道。

本来发生这样的情况,曹义应该封锁消息。但是曹义却反其道而行之,原因很简单,征东军的后勤是从辽东来的,所以大量物资从辽东运过来,虽然而今已经改为海运了,但是这消息已经封锁不住。

而且曹义作为辽东镇的老上司,辽东镇上上下下都是信服曹义。

所以曹义才敢以此激烈士气。

不过,曹义所言也没有错。

徐有贞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做的不错,朝鲜南三道官员都在观望之中。在曹义估计攻陷汉城之后。下面的战事就不多了。

甚至更多是政治上的事情。

甚至如果,朝廷愿意从李家旁支之中,选一个朝鲜王,汉城一陷,下面都不用打了。

即便想郡县朝鲜,朝鲜南方的抵抗势力,也形成不了合力,因为李家近支,都被李瑈给杀光了,李瑈就担心出现一个能威胁他地位的近支宗室。

Www ⊙тt kan ⊙C○

曹义判断,即便是曹营战局仍然有所反复。也用不了这么多大军了。所以他才将海西军队放回去。

毕竟大炮已经从海运运到了。

几百门大炮整装待发,神机营已经饥渴难耐了。

这样的情况下,破汉城,几乎是十拿九稳的。战事到了这里,已经是最后的尾声了。

第二日,大军出战。

汉城城西,神机营所有的大炮都一字排开,曹义一声令下,在轰鸣声中,无数弹丸飞向城池,轰击在城墙之上。

只是汉城城墙也是经过朝鲜李氏代代加固的,虽然群炮之下,地动山摇。但是一时间还没有崩坏的可能。

当然了,这也是这个时代大炮的威力太小的原因。

这也在神机营的预料之中。

整整轰击了一个上午,在持续不断的打击之下,汉城城墙这才坚持不住,长长一段城墙摔在地面之上。

烟尘飞扬,一时间几乎不能见物。

“杀。”范广一身重凯,冲在最前面,带领着勇卫营,与羽林营士卒,作为先锋,冲击汉城城墙。

之所以让他们做先锋,一方面,自然是这些人是全军之精锐所在。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是皇帝陛下的心尖子,这种摘桃子的事情,自然要让给有后台的。

汉城的朝鲜士卒,在连日的轰击之下,已经士气低迷之极,再加上冲过来的两营将士,一个个甲胄鲜明,战斗力极强,只是稍稍一交锋,就好像是热刀切牛油一般,砍菜切瓜一般杀了进去。

除却有几个倒霉蛋,被几根火铳打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但这样昭示一个真理,火器时代已经一步步临近了。

朝鲜人最后的抵抗,被两营将士硬生生的杀垮了。

于是乎,大队人马跟随在后面,杀入了朝鲜城中,一时间喊杀之声惊天动地。

王越见状,立即向曹义说道:“将军,下官想要入城维护军纪。”

王越太明白了,这个时候,正是军队最容易滥杀无辜的时候,王越必须去阻止。

曹义冷笑一声,说道:“王断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何须向我说。”

王越说道:“将军此言差矣,陛下欲求长治久安,如果在汉城之中,杀戮过重,岂是你我可以担待的?”

曹义也知道,王越说的对。

如果因为军纪问题,引起朝鲜动-乱。也是他的错处了,于是说道:“王断事请便就是了。”

王越立即说道:“是。”

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七十章 诸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二十章 真相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