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

第一百零四章桂西余声

黄震大喜过望,说道:“多谢大人。”

韩雍心中暗道:“便宜他了。”

在杀前任知府全家上面,黄震也不是完全无辜的人。但是韩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如果除恶务尽,恐怕引起恐慌了。

而且而今也不是时候,如果没有大藤峡,韩雍说不定就在思明府改土归流了。现在只能放一方放了。

韩雍为了让黄震反水,也下了大筹码了。

这个筹码不是别的,就是思明府知府之位。

黄震才会这么下力气卖命。

黄宏一切所为,变成了可恨年年压金线,却为他人做嫁衣。

韩雍转过头看向黄宏说道:“您现在还有什么话要说?”

黄宏说道:“大人技高一筹,我无话可说。”

韩雍说道:“既然如此,你的话就到刑部说去吧。”他立即安排锦衣卫押送黄宏赴京,而且是走水路,不走陆路,先去广东钦州府,直接出海。

就是怕黄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而黄家的势力再强盛,也到不了海上。

不要看韩雍从头到尾,镇定自若,好像什么都不担心一般,其实,这一件事情其中的凶险却不少。

说不定韩雍就将自己的小命给丢在这里了。

随即韩雍重申朝廷之令,让黄氏置换处于一些领地,归于太平府治下,扩大了太平府的地盘。随即要岑,黄等姓抽调狼兵,听他指挥。

这些土司都见识过韩雍反手之间,就将黄宏这个人拿下来,自然是凛然听命不敢有丝毫怠慢。

韩雍在思明府滞留几日,这才回梧州。

而梧州就是两个总督府的治所所在。

等他回到梧州的时候,毛忠已经到了。

韩雍连忙迎接说道:“老将军果然神速。”

毛忠本来没有那么急的,但是他听到毛锐传过来的信,知道韩雍要带着毛锐做如此危险的事情,更不要说,一旦失败了,说不定整个广西的局面就要崩盘。

毕竟是黄氏起兵,整个桂西一片烽烟。

毛忠不管是为公为私,都只能快马加鞭了。

毛忠说道:“不敢当,大人妙手拿下逆贼,才是一等一的手段,在下佩服之极。”

韩雍说道:“不知道将军带了多少人马来?”

毛锐说道:“末将带了一万滇兵,都是精锐,足够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好。”韩雍说道:“如此一来,我无忧也。”

韩雍立即下令征调广东水师,准备以广西兵与土司狼兵守住各个山口,而韩雍带着毛忠,以水陆夹击的方式,打通大藤峡。

只是这一个大行动,不管是水师从下游调上来,以及种种准备都是需要很长时间,最少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去准备。

所以,而今还在计划之中。

韩雍将自己的计划,写进奏折之后,飞马报京师不提。

朱祁镇在京师接到韩雍的奏报,与锦衣卫报上来的情况一对比,心中暗道:“韩雍果然虎胆。”

虽然在朱祁镇看来,韩雍做事有些太冒失了,想的不够全面。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成功了,这就足够了。

因为胜利者不受指责。

韩雍的胜利对朱祁镇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调回柳溥,任用韩雍的决定是朱祁镇自己做出来的。

对于韩雍的进攻计划,朱祁镇只是确定两广府库足够支撑战争所需,也就不大在意了。

毕竟,朱祁镇在北京实在有些鞭长莫及,上一次决断就有些轻率,朱祁镇反应过之后,对两广的事情,就看结果,只要没有出现大问题,朱祁镇都让两广地方自己做决定。

他仅仅是支持而已。

朱祁镇处理了两广的事情,翻开大宁的奏疏,他忽然愣住了,反复看来好几遍,才确定没有看错。

一时间大喜过望,起身徘徊不已。

却是端木瑞上奏,大宁,开平,东胜三处,感陛下隆恩,愿意献出五万匹马。

五万匹马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虽然这些战马或许并不全是战马的,但也足够给大明骑兵打一计强心剂了。

更让朱祁镇高兴的是,一是蒙古人归心,二来就是漠南蒙古今后的战马源源不断的到来,大明缺马的状况,大概会消失的。

不过,端木瑞也说明了,这五万匹已经漠南各部落的极限了,今后两三年,估计不会到这个数字了,但是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三年之后,朝廷每年从漠南蒙古征召的马匹,要超过五万匹。

要知道在万历年间,边关马市的数目也就是这个数字。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归功于青贮的推行,这个冬天,冻死的牲口并不算多,比起之间,多则一半,少则三分之一的巨大损失,这一个冬天折损,已经很少了。

如果没有青贮思量,这五万匹马,大概有一半以上,都会被冻死的。

这也是蒙古人为什么要送马的原因。

大明一直缺的东西,一个是钱,一个马,钱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而马的事情却已经解决了大半,

朱祁镇感觉,他面对对瓦刺的全面胜利,又近了一步

朱祁镇冷静下来,一边写了手谕给兵部,太仆寺,让他们做好接受这一大批战马的准备,随即又给户部下旨,令户部准备粮食,铁锅等物质,与蒙古人交换。

在未来等蒙古人在草原上都定居了,朱祁镇估计也要收税,这税不要其他的就要战马,但是而今却还不是什么时候。

蒙古人才归附一年多,就大举横征暴敛,不是该做的事情。

虽然蒙古人要送的,但是朱祁镇也不可能白要。最少不需要而今就白要。此刻正是用人之际,将领战场之上,说不定还要用到这些蒙古人,正是要推食解衣的时候,朱祁镇也不吝啬一些财物。

毕竟铁锅这东西,少府能产,粮食这东西虽然也值钱,但是太仓存粮每年都没有少于一千万石,也不差蒙古人那几十万石。

所以朱祁镇出手相当大方。

他随即又调阅了大宁,开平,东胜三卫的情况,大宁,开平还好说一点,大宁开平都是有城池的。虽然这城池荒废残破了不少,但是架子还在。总是要省事不少。

但是东胜卫这里,却不行了。

这里也有废城,但是那与开平,大宁的废城完全不一样的,开平,大宁城池,要么是本朝建造的,要么是前朝建造的。

而东胜卫这里的城池,却是辽代的城池,早就破烂不堪,除却选址之外,根本没有一点可利用的地方。

倒是有一座白塔,经过数百年不倒,看上去有些灵异。

李文上书之中,决定靠着白塔修建城池。为了防御瓦刺,准备先修建一座小城池,然后再扩大。先让大军有立足之地,然后再说其他。

至于城池所在地方周遭形式,也以图样的形式呈到了朱祁镇这里。

朱祁镇觉得东胜卫的位置,大概在后世内蒙古呼和浩特左右,但是几十年后,这里会有一座草原上有名的城池。

那就是归化城。

看样子,东胜卫城一旦修建好了。那么归化城就永远不会出现了。

不过,朱祁镇也看得出来,东胜卫这里比开平大宁显得有些单薄,一来是城池的单薄,二来就是后援支持的单薄,大宁与开平的后勤线上,本来就有大大小小的城堡,是太宗北伐的时候留下的遗址。只需稍稍修缮,大抵还能用,毕竟才是三十年间的建筑。

古代建筑比现代建筑结实多了。

但是东胜卫却有一点悬远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八章 断事官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七十章 父子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