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

第十一章微山湖计划

朱祁镇并非不知道其中分野,他选择兴建徐州水利,其实也是看知道其中问题,一来徐州这数年水灾连连,几乎比得上正统初年的三年大旱了,二来就觉得这个工程量少一点。

朱祁镇问道:“徐州兖州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阮安说道:“可否请舆图?”

朱祁镇点点头,怀恩立即将一副舆图呈上来。就是山东与南直隶交接处的地图,其中河北,河南也有部分出镜。

阮安向前走几步,来到舆图之前,指着兖州这里大大小小湖泊,说道:“水势利下,万世不易之理。徐州与兖州之间,有大小湖泊十几处,多为黄河决口所冲刷出来的。”

“兖州一带,乃是附近地势最低洼之处,大明西高东低,而到了兖州府这里,却不一样,他东边乃是沂蒙山,南边乃是黄河故道。北边也新修黄河大堤,东面又是运河河道。故而四方之水汇集而至者,有五十八条之多,积蓄而不能去,是以泛滥。”

或许有人不明白,黄河为什么成为水积蓄而不能去的原因。

就是因为黄河是地上悬河,在开封一带地面之上最高点,就是黄河大堤,纵然刚刚修好的山东段,黄河虽然不地上悬河,但是为了防止黄河泛滥,两侧大堤,也是高过地面不少的,也就是说,休想让旁边的河流汇集在黄河之中。

朱祁镇不由的问道:“这些水就不能排出去吗?”

阮安说道:“唯有通过运河。只是运河为了保运,只会在缺水的时候开闸,水多的时候闭闸,所以,一旦洪水泛滥,根本不可能通过运河派出去。”

朱祁镇微微皱眉。

从河北到山东,从海河到淮河,整个中国北方的农业生产,不能不能谈水利,而谈水利不能不说运河。

而这一笔账,朱祁镇真有些算不明白了。

运河对大明来说,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朱祁镇很快就不去想这个问题了。

因为朱祁镇也知道,他想废掉运河也有些困难,毕竟沉没成本太高了。

整个运河大明少说砸进去数千万之多了,而今说不要就不要,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败家子了。

朱祁镇说道:“如此说来,你的意思是,在此地修一个大湖,汇集四方之水,调节水旱。”

阮安说道:“陛下英明正是如此。”

朱祁镇说道:“王永和,那你为什么一直吞吞吐吐的?”

河北三个湖泊,现在一直发挥着调节水旱的作用。对于在兖州挖掘出来一个湖泊来,朱祁镇自然不会有反对的意见。

朱祁镇就不明白了,王永和为什么一直不肯上报这个计划,他明明已经催了好几次了。

王永和说道:“陛下,这是比较理想的办法,但是很难做到。”

朱祁镇说道:“为什么?”

王永和苦笑说道:“因为运河,水就下,想要在这里挖掘一个大湖,工程难度暂且不说的,单单说选址,就要选择一个最低的地方,好事半功倍。”

朱祁镇点点头,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常识吗。

王永和说道:“陛下,运河进入山东之后,就成为了闸河,需要通过水门一层一层的将船抬上去,单单是兖州府就有数道之多,为了闸门顺利运行,必须有水源补充,如果修建一个大湖的,引四方水汇集在此地,运河的闸河就不能运行了。”

“而且挖掘出一个湖来,也是需要将水排出的通道。”

朱祁镇微微皱眉,说道:“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

王永和说道:“有,那就是将现在的运河向西偏移数十里。让运河在湖中经过,只是如此一来却也有诸多不便。”

朱祁镇立即在地图细细观看。

心中暗暗思量道:“没有想到这也是一个大工程。”

说起来容易,运河西移,但是想想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好大的工程,之前的所有运河都不能用了。

朱祁镇一边想一边看,心中暗暗计较要不要这样做,但是看着一片地区,再想想后世看过的地图,忽然觉得这一带不就是微山湖所在的地方?

忽然朱祁镇觉得这个计划非常可行。

原因很简单,从大明地图上了,是看不见微山湖的,是有几个小湖分布,而阮安的计划,也是将这几个小湖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大湖。

与微山湖的范围有些差错,反正朱祁镇也记不清楚了微山湖具体范围。

但是微山湖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阮安计划的可行。

如果说微山湖是人工挖掘的,说明后世之人可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了。并且维持下去了,如果说微山湖不是人工挖掘出来。

那么更说明了一点,那就是阮安的选址没有错误。这一带正是周围最低的地方,在这里蓄水,调节水旱,也是最容易的事情。

朱祁镇说道:“运河通过湖泊,有什么不变的吗?”

王永和说道:“一般在运河之中运输,一旦有了事故,货物还是可以保存下来的,但是如果在湖泊之中,却恐怕有漂没。而且河道之中,不会有水匪,但是一个大湖之中,就不大好说了。”

“而且湖水或许因为旱情而干涸,到底是影响运河就不好了。”

朱祁镇也知道。大明而今虽然不错,但是治安也就那回事了。

就好像项忠在郧阳一下子招安了几十万百姓,难道其他地方就没有了吗?有,甚至可以极端的说,在大明山有山匪,水有水匪,路有路盗,海有海盗。

但是即便如此,只要没有大的战事,在百姓心中,也就是太平世界了。

甚至有些土匪窝子传承比皇帝还久,号称数百年之久。

这是古代的常态,不用太过惊奇。

朱祁镇看规划出来的大湖,又是运河经过的地方,如果类比的话,简直就好像大航海时期的加勒比。

为什么叫加勒比海盗,无非是大量美洲的金银珠宝通过这个运到欧洲去吗?

想来这个湖中将来定然是匪患重重。

不过,对朱祁镇来说,这并不重要。

其实王永和所说的两个问题,都是小问题,真正的大问题,乃是钱的问题,不管是运河改道,还是挖掘这一个人工湖,都是需要钱的。

朱祁镇说道:“这一个湖修建好了之后,水从何处流出?”

阮安立即说道:“如果运河从湖中经过,那么湖水向东就畅通无阻了,以臣之见,当从徐州往东,挖掘一条河道,可以灌溉两岸百姓,并汇集沂蒙山南麓诸水,从海州入海。”

“这一带多有现成的河道可以借用,工程量并不是太大的,唯一的问题,这一带的河流都是运河水源。”

“如此一来,运河就不大好办了。”

朱祁镇顿时觉得脑门生疼生疼的。

甚至朱祁镇还要庆幸,黄河已经北流了。也就是说而今他不会考虑黄河的问题,如果要考虑黄河的问题,徐州一带的水情田埂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处不能动,彼处也不能动了。

朱祁镇说道:“阮先生,这一次麻烦你去一趟徐州吧,好好考察一下当地的情况,顺便考察一下淮河的情况,其他的事情朕再想想。”

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百章 马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四十章 舆情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