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

第五十三章天下大水

黎思诚一时间又想了别的想法,他询问群臣道:“能不能反攻,将这一支明军吃掉?”

此言一出,安南将领纷纷变色。

阮炽见状苦笑一声,说道:“殿下,而今我国税没有能力留下的大明十万大军,而且臣以为而今最重要的事情,是遣使向明修好,否则这样的战事,我国承受不了多少。”

这一战双方伤亡多少,一时间是没有答案的。

但是大抵上是杀伤相当,也就是明军战死多少,安南大抵就战死了多少。看起来谁也不占便宜。

但是谁都知道,大明的体量与安南不能相比。

同样的损失,大明根本不在乎。

更不要说,大明南征军除却五万京营之外,都是土司兵,卫所兵,也就是大明二流的军队。

一旦明军京营大举南侵,安南能不能挡得住还是两可的。

黎思诚心中叹息一声,说道:“吴卿。”

吴士涟说道:“臣在。”

黎思诚说道:“你代孤去一趟北京了,记住不管北京什么要求,一概答应下来。”

如果这一战的目的,仅仅是大明给了安南一个教训的话,那么效果已经达到了,而今安南君臣再也没有一丝自大。

他们迫切的需要和平。

只是和平能不能达到?就要看北京怎么处理了。

毛胜的身体到了凭祥之后,迅速恶化。

其实他刚刚回到凭祥之后,身子还在一点点的养好,只是一个消息,却让他承受不住了,不是别的,而是天下大水。

似乎经过了几个平年之后,老天爷按捺不住兴风作浪的想法。

今年并不是一个好年份。

毛胜一心想要继续打下去,即便而今这一次不成,但今年年末,还想继续南下,但听闻各地大水,内地运来的军粮都被暂时截留了。

用以赈济当地灾民了。

而这个先斩后奏的地方官,并没有受到皇帝处分。

如此皇帝的倾向性就很明显了。

毛胜心气一去,自然是缠绵病榻,一日不如一日了。

乾清宫之中。

无数雨线如织。、落在宫中的砖地上。声音很是悦耳,但是朱祁镇此刻听了,却是长长一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天公不做美啊。

淮河,长江大面积水灾,连钱塘江也不安分。几乎在黄河以南,就是一片泽国,最北处乃是修武,河内,汤阴,洛阳。剩下就是淮河全线,长江全线,从荆州之下,沿岸都没有一处好过的。

这水灾已经很是困难了。

但是今年还有大旱灾。

河北,山东济南,青州,还有陕西甘肃,宁夏,全部是旱情。

河北的情况还好一点,其他的地方就不行了,纵然西北经过了于谦数年经营,但也不容乐观。

朱祁镇已经预计今年各处免税,再加上赈灾的钱粮,恐怕非旦没有进项,朝廷还要赔进去一大笔款子才行。

一个弄不好,就是天下动荡的局面。

而这个时候,是打安南,什么修会典,什么军事改革,等等,全部给靠边站。

朱祁镇对李贤非常之宽容,让李贤专注处理赈灾事务。

虽然安南之战的结果,让朱祁镇有些失望。不过能试探出来安南的本钱也不是一件坏事,最少朱祁镇知道安南的实力,就不会想十几万人能灭安南的想法了。

下一次攻打安南,决计是而今兵力的数倍。

而且这一战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就是攻安南的军队名义上是三路,但三路却是各自为战的,柳溥从云南攻入之后,就在安南境内寸步难下。

原因很多,第一就是云南军队实力不如广西方面,其次就是云南军队是在广西交战的消息传来,才开战的,本来时间窗口就不大,所以云南军队根本在安南战斗多长时间。

这两路根本没有形成合力,云南军队唯一的作用就是牵制住了安南一些军队。

至于水师王英这一路,更慢了。

等他整顿好广东水师,开始骚扰安南海岸线的时候,广西方面已经准备退兵了。

即便单单放在广西这一路上,朱祁镇对毛胜也不是太满意的。

不过,毛胜毕竟已经尽力了。换成别人,未必比毛胜做到好。毕竟安南战场与塞外战场并不一样。

更多的恐怕就是残酷的攻防战。

只是不管是天时还是大明内部的情况,都不允许这一战打下去了。不过安南军队也不容小窥,朱祁镇也不能撤军。

就先让他们驻守广西,却将朱见濬给调了过来。

除非安南军队有胆子主动进犯,很长一段时间安南与大明的大军都是驻守在边境之上,大眼瞪小眼。

朱祁镇让太子直接参与进长江流域的救灾之中。

也好让太子好好见识一下民间疾苦。

这一年来以来王恕也没有闲着,他带着翰林院从大明各种档案之中,从大明洪武以来所有的官制法度变化,全部汇总起来,并按年份排列出来。

虽然仅仅是一个草稿,但是该有的框架都有了,剩下的更多是一点点的核实每一条资料的真实性,与其他史料档案相对应。

看看有没有出什么问题。

但是关于朱祁镇所要的法典,王恕是一个字没有写,连个草稿都没有。

不是王恕不支持朱祁镇,而是这一件事情太重要的,王恕觉得决计不是该由他起草的。

朱祁镇也不为难他。

毕竟王恕而只能算是小臣,如此重大的政治文件,并不是皇帝找一二小臣,就能做好的。最好的起草的人,应该是内阁首辅。

只是而今天下大水,这一件事情,只能先放放了。

虽然天下赈灾的任务很重,很忙,但是忙的更多是内阁,而不是朱祁镇。

倒不是朱祁镇懈怠。

而是朱祁镇很早就知道,在赈灾上,大明文官体系,有一套很完善的办法,朝廷只要给足够的粮食,不管多少人都能安堵好了。

大明赈灾了历史记录,乃是弘治年间,一下子赈灾数以千万的百姓。要知道这个时代,除却大明之外,很多国家总人数未必有千万之多。

何谈有一口气安置数千万人的能力?

朱祁镇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加重了移民。往辽东,海西,海东,夷州,河套,西北,广西,等边地移民。

也算是填充当地的一种手段。

除此之外,朱祁镇根本没有多做干涉。

因为朱祁镇觉得,在这一件事情,他干涉越多,越容易帮倒忙。

他更多是将李贤拿过来的五府六部乃至其他衙门地方的各种规章制度,与刚刚编出的草稿,对应的看。

用后世的眼光,看何处妥当,何处不足,为将来的改革做出铺垫。

而此刻,吴士涟也从海路到了浙江,他在浙江下船,微服私行,带着护卫准备从浙江一路上京。

但是这话,也是听听而已,什么可以答应,什么不可以答应,吴士涟还是有一杆秤的。

一些金银粮食虚名等等,都是可以答应的,但是国土,以及国主的人身安全有关的事情,却是万万不答应的。

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章 少府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