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

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

朱祁镇已经在培养太子对水利方面的了解,甚至让太子亲自策划施工修建了一道河渠。

这个河渠与天下这么多水利工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朱祁镇这样做,也是要为将来打算。

朱祁镇一度有将大明天下所有的水利都修缮一遍,将天下水系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时间一长,朱祁镇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天下水系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这里不对,就等着你来修缮,而是一个动态的体系。

而且并不是修过之后,就能一直用下去了。

否则历史上有多少名臣修过水利,而今这些水利工程都在哪里?

可以说,朱祁镇如果认真修缮水利,他一辈子都不可能修完大明的水利。这些事情,朱祁镇准备形成一个传统,让每一个皇帝登基之后,就知道修缮水利是天下第一等大事。

而朱祁镇要做的是,做那些其他皇帝做不了的事情。

比如变法,比如改革,比如提高生产力,比如对外征战。

儒家的内向力太强大了。

这种根本上的观念冲突,让任何一个大明皇帝对外扩张之前,首先面对的敌人,并不是对方的士兵,而是面前的大臣。

这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朱祁镇有信心压制住这些大臣,并达成这些目的,但是朱祁镇也清醒的认识到一点,他做得很多事情,其实都限制了后世的君权。

比如提高内阁地位,比如正在修订大明会典。

很大程度之上,他能遇见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未来的大明皇帝的权力,更多会被限制住,而不能如他而今一样。

这也是必然。

正如他的权威比不上太祖太宗一般,他子孙的权威也不会比得上自己的。

他能做到的事情,后世子孙却未必能做到了。

当然了,朱祁镇未必不觉得这个事情很坏。

毕竟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朱家能借先祖之余荫,世世代代承袭帝位,已经是很幸运的,如果牢牢抓住权力不放,说不得将来,落得历史上的下场。当然了杀他们的很可能不是外族入侵,而是革命了。

如此一来,何不顺其自然,慢慢的演变成政由内阁,祭由寡人。

其实只要后世不经历如满清后期一般的大衰落,引起思想的极端变化,以儒家经典的影响力,即便发生了革命之后,朱家维持虚君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后世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朱祁镇也只能推想而已。

但是有一点却是确定的。

即便他变法成功之后,士大夫集团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毕竟一个崭新的政治集团上台,非几十年上百年的沉淀是不可能的。

甚至等他死后一段时间之内,他所有政策还会受到士大夫集团的反攻倒算。

这是必然,历史就是这样螺旋上升的。

至于他所培育的皇帝与利益集团,能不能顶得住这样的反攻倒算,就不是他所能知道的。

所以,要做的事情很多,水利工程虽然重要,仅仅是次要选项。

朱祁镇的话里面敷衍的味道很重,太湖入海工程工程量并不大,五十万两足够修缮好了,甚至可以顺便将太湖几道支流也修一修。

但是这并不是李贤想要的。

李贤也没有明说罢征安南之事,而是继续说道:“陛下爱民如子,臣代江南百姓谢谢陛下了,但请陛下一视同仁,岂能独爱江南,河北百姓,而视长江上下,淮河两岸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之中。”

“臣语无伦次,多有失言,请陛下责罚,只是百姓疾苦,臣在束发读书以来,不敢或忘,请陛下深思之。”

李贤这番话,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甚至有热泪盈眶之感。

这番话,未必有假,毕竟李贤的家乡也在水灾之中,水深火热,或许李贤没有亲眼看见,但是家中的来信定然说过的。

于大明天下之大,几乎每一年都会这样那样的天灾,朱祁镇都麻木了。

但是于百姓一人之身,每一次天灾,都是人间惨剧,生离死别,有时候生离死别,尚是好的,至于斫骨而炊,易子而食。以至于惨不忍睹之人伦惨剧,未必不会发生。

每一次天灾,都是当地百姓不能承受之痛。

朱祁镇忽然想起了庄子之中的一则故事。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朱祁镇就是哪个人,百姓处于生死之间,朱祁镇却想得数十年之后。

一时间朱祁镇心中有一种深深的自责于内疚之感。

诚然,朱祁镇未必不知道,李贤这番话,就是用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朱祁镇都习惯了这一点,他并不看人劝谏有没有私心,只看他有没有道理。

而今看来李贤所言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即便有道理,朱祁镇就会听吗?

有一句话,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未必是真的,但是对于朱祁镇来说,他即便在这个时代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后世,但是骨子的性情还是来自后世。

或者说,虽然后世很多事情,他的记忆都模糊了,但发展生产力,将整个世界向后世那边科技发达的社会前进。

已经成为他的执念。

他心中惭愧也好,不安也好,都动摇不了这一点。

故而,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这些大工程,都要细细勘察之后,才能动工,否则到时候大工不成,反而殃及百姓,就是朕的罪过了。”

朱祁镇第一招是拖。

纵然李贤也不能说这一话不对,毕竟六塔河之事,在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闹出事来,可不是笑话那么简单了。

“朝廷人力物力有限,到底动大工,就要动用徭役,而今天下徭役不均,一旦大工频兴,朕担心,会有愚夫愚妇会效仿红巾后事,于朝廷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吧,在清丈土地完成之后,重现编练鱼鳞黄册之后,均徭役后,再说此事不迟。”

朱祁镇先吓唬了一下李贤,未必能吓住李贤,但也给李贤点名了其中的政治风险。

红巾军起义不就是因为元朝修黄河闹出来的事情,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距离而今也不过百余年上下。

就好像现在于民国一般。很多人都记忆犹新。

之后朱祁镇所言也是十分在理的,毕竟大明徭役里面的毛病,李贤也不是不知道。但是李贤更知道,朱祁镇的本意还是在拖。

只是让李贤挑不出毛病的拖延。

而李贤却不能跟着皇帝话语走,毕竟皇帝与臣子之间,占据主动权的从来是皇帝。只是想起清丈的事情,李贤心中就微微一沉,他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虽然靴子还没有落下来,但定然不是空穴来风。

此刻他一时间拿捏不出该怎么说的分寸来。

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二章 外戚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十四章 遗诏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