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

第六十七章朱祁镇的后宫

朱祁镇听太后如此说,立即说道:“请母后放心,我立即召回太子,明年就令太子成婚。”

太后这才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你知道就好,不要整日忙那些不着调的事情,赶紧让我抱了重孙才是正理。”

朱祁镇在太后被连夹带棒,明里暗里的损了一顿,太后就打发朱祁镇就走了。

朱祁镇出了坤宁宫,微微出了一口气。

这么多年,很少有人让他如此被动了。一时间还有一些不习惯。

“这都是妾身的错。”钱氏行礼说道。

朱祁镇说道:“哪里是你的事情,是我疏忽了。”

多年夫妻下来,朱祁镇与钱氏之间,自然不如当初少年热恋了。但是彼此之间的关系看似疏远,其实非常有分寸。

朱祁镇对这位结发妻子从来是尊重的,后宫事务从来不多插手。

而钱氏作为皇宫也是合格的。

不管是管理后宫,处理内廷的各种事务,奉养太后,乃至于照顾各方亲戚,养育儿女,甚至照顾朱祁镇纳的美人。

都一概办理的妥妥当当的。

当然了,朱祁镇也知道,钱氏在其中做过一些事情。

比如,朱祁镇第一个儿子朱见濬之后,钱氏因为生育太早了,伤了身体,一时间不能再怀孕了。

也就是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太子诞生之后一段时间之内,钱氏主动为朱祁镇推荐美人。

朱祁镇自然是来者不拒。

但是这些美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有诞生子嗣。唯有在钱氏养好身体之后,于正统十四年,生下长公主,正统十六年生下皇次子之后,宫中的美人才有人怀孕。

也就是皇次子小太子近十岁,而皇三子,皇四子,而今更是还小。

从年龄上就能看得出来,太子,或者说皇后的地位之稳固。

要知道,这个年头子嗣夭折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即便是宫中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太子有一个万一,将来承袭大宝的,不是太子之后,就是皇次子。所以钱皇后的地位不会有一点动摇。

从结果倒推既得利益者。

朱祁镇自然怀疑钱皇后做了手段。

但是作为胸怀大业的皇帝,才没有时间在后宫玩什么甄嬛传。只要不搞出人命来,朱祁镇一概当做不知道。

多年下来,朱祁镇也染上这个时代的一些习惯。

宫中很多美人,在他看来,近乎是消遣器物,或者饲养的玩物,阿猫阿狗的地位。即便是宠爱,也不会乱了分寸。

而钱皇后,却不能单单从美色来看,而是他政治的合作伙伴。

所以,不能单单将皇后与皇帝联想为夫妻,还有君臣。

这也是朱祁镇一直作风,对没有一个下属,不苛求细节,只看结果。

朱祁镇要的后宫,就是一个安静的后宫,不要闹出什么幺蛾子,损伤了他的威望,其他的事情都不是太在乎的。

而钱皇后却是做到了这一点。

且不说他在庶务上的能力,毕竟是太皇太后调教出来的人,自然是有心机有手腕的。但是是她讨好太后,充当太后与皇帝之间的缓冲,就做的非常好。

朱祁镇惹太后生气,都是皇后却劝解的。

要知道,钱皇后刚刚进宫的时候,是很不得太后待见的。

但是这么多年,钱皇后这个媳妇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咽下多少苦水,受了多少委屈,才得到了太后的青睐。成为太后身边的红人。

单单是这一点,朱祁镇都要多依仗钱皇后。

只是钱皇后在宫中未必样样顺心的,她最最不顺心的人,就是庄妃满都海。

无他,首先庄妃的这个妃子就不应该。

朱祁镇一向不关注后宫的事情,朱祁镇几个妃子都是因功而封?什么功,就是为皇家生下子嗣,不管是公主还是皇子,都是一样的。

历史上英宗皇帝有九个儿子,八个女儿。但而今的朱祁镇对后宫的心思自然没有历史上英宗有兴致。

所以,而今他只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

其中太子,次子,长公主为皇后所生,其余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为其他四个妃子所生。

其中就是庄妃,但是庄妃与其他妃子不一样,其他妃子都是以宫女的名义入宫,生了孩子之后,才封的。

唯独庄妃一进宫就封了妃子。

更不要说宫禁森严。

太祖的祖制是非常严苛的,嫔妃与外根本不能通信,也不能见外臣,唯有皇后有副君的身份,在关键的时候,可以代替皇帝做一些事情。

但是偏偏庄妃就有与外通信的权力,甚至朱祁镇特别下令,允许庄妃见外客。当然了,即便见外客,也会在不知道多少太监宫女的注视之下。

决计不可能给朱祁镇带绿帽子。

朱祁镇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拉拢蒙古贵族,借助联姻安刚刚投降大明的蒙古贵族之心。

甚至朱祁镇在处理一些蒙古事务的时候,还会询问庄妃的意见。

无他,大明纵然派太多的人手安插在蒙古人之中,但是总体上来说,对蒙古人的了解,远远比不上蒙古人本身。

这又触犯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禁令。

但是庄妃乃是蒙古人,在蒙古传统之中,蒙古可敦也就是皇后,是有相当权力,甚至有自己的部众。

甚至一个蒙古大汗有好几个可敦,彼此之间的并没有主从之分。

不要以为蒙古人就是没有脑子。

庄妃作为蒙古贵女,该有的政治教育从来不少。只是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参与政治有什么不对,也不觉得皇后对她有什么管辖权。

如此一来,庄妃的存在严重的冒犯了皇后的权威。

朱祁镇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只能和稀泥。毕竟庄妃身后连着朝堂。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总不能因为女人的争风吃醋,而弄出政治风波而已。

甚至朱祁镇也不得不承认,在内心深处,朱祁镇对庄妃的感觉,要比皇后深一点。

朱祁镇更多的是将皇后当成政治合作的伙伴。

皇后也没有辜负朱祁镇的期望,母仪天下,端庄之极,甚至在很多事情上处置拿捏也相当有分寸。

足配中宫之位。

但是有时间有显得太无趣了一点。庄妃就不一样了,她表现出少女的活泼,放任,不拘礼法,很容易让朱祁镇想到后世的女孩子们。

骑得了马,射得了箭,不务女工,却能痛饮。

他心中自然微微有一些倾斜。

这就成为皇后心中大疙瘩。

钱氏听朱祁镇如此说,依然淡淡的说道:“臣妾身为中宫之主,这本就是臣妾的事情,只是陛下对太子妃可有章程?”

朱祁镇夫妻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话。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一切就按祖制来办,不过南直隶太过偏远了,劳师动众,祸害百姓,太子妃就在河北选吧。”

太祖的规定,皇后都要选自小户之家。

朱祁镇无意改变这一点,当然朱祁镇也知道,这里的小户,自然不会是真正的赤贫。但是朱祁镇依旧想了很多。

比如他一直执行的政策,就是向河北倾斜,不管是政治上,经济上的倾斜。

就河北打造成大明朱家的关中。

纵然将来天下板荡,以河北之力,也能重整天下。

要达到这个目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但是朱祁镇潜移默化的一直向这方面努力,而今河北已经是北方最繁荣的地方了。

无他,就是因为河北乃是北方最大的产量地,远远超过了河南,山东,陕西,山西。

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二百章 马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九十三章 当今日本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十六章 经筵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