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

第七十五章郭登的应手

虽然朱祁镇已经与太子敲定了,去江南这一件事情。却没有那么容易落实。

别的不说,太后与皇后那一关就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要知道,太子新婚燕尔之后,太后与皇后都一心一意想着报嫡子。

唯有朱祁镇不大在乎。

因为在他看来,与太子的嫡子来得晚一点,对太子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就不用面对自己而今的烦恼了。

这还仅仅是烦恼而已。

但是在广西的郭登却不得不面自己的难题了。

去年冬季,他来到广西不过数月。

全部心思都放在整顿广西土司之上面。

他首先要处理的是岑氏家族内部纷争。

在岑瑛在的时候,岑氏家族虽然横跨数个府县,家中担任了好几个土知府土知县土知州之类的官职。

可以说是西南第一大族。

但是那个时候岑氏家族在岑瑛的主持之下,还能算得上一个整体,但是岑瑛走后,这矛盾就隐藏下来了。

如果说,广西各土司一切如场,这种矛盾还能内部消化掉。但是在岑瑛死后发生太多的事情。

比如大藤峡之破,黄氏内乱,与安南之战,其中种种变化,都会引起内部的波澜。特别是安南之战中,岑家损失惨重。

也引得岑家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就是一心一意跟着大明走,另外一派,则对大明有所怨言的。

而岑瑛的儿子岑睿,只能靠着大明压制其他分支。

原因很简单。

一来岑睿的能力不如岑瑛,他没有独立压制住家族内部矛盾的能力。二来却是岑瑛之所以能成为大明广西土司第一人,就是岑瑛听从大明号召,不管什么时候,都以大明的忠臣孝子自称。

这才是岑家一日日发展光大,乃至于为太宗仁宗宣宗,还有太皇太后嘉奖的原因。

换一句话,岑睿也不过是延续他父亲的政策而已。

当然了,岑家的内部矛盾,也不仅仅是如此简单的划分而已。

其中各种利益,嫡系与支系,土地田产,种种矛盾,最终演变成了站队游戏。

郭登这半年来,不过是将上上下下的矛盾给梳理清楚。对于如何下手,郭登本来想着就是用一年的时间,清理好广西土司。

但是而今他没有这个时间了。

面对而今局面,他沉吟半日,首先确定一点,不能坐视安南与占城之战。一来将来攻打安南,失去了南方牵制安南的军队。

二来也是对大明的威信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耗损。

毕竟谁都知道,占城虽然与安南乃是世仇,但是而今占城却是响应大明的号召,才对安南用兵的。

一占城不能保护,将来谁还相信大明。

郭登作为朝廷方面大将,专司安南战事。如果放任这样的事情发生,是严重的失职。

必须救援占城,但是该怎么救援,却又是一个问题了。

郭登而今手中的军队,如果排开的话,也有三十多万,但是真正能用于征战的却很少。

首先土司军队,郭登正要下手整顿,广西本部人马,正被犬牙参差一般与土司军队相互交叉的部属。

这就是以防万一,用来镇压局面用的。

至于数万京营士卒,已经得到了一批河北兵的补充,重新完善了编制。

却被郭登捏在手中。作为总预备队来用。

一来防备西南土司的内乱,二来防备安南军队有可能的进犯,再加上广东,贵州,云南的驻军,总数虽然不少,但是总体上表现出守有余而攻不足。

如果安南军队进犯大明,凭借边境的关卡,还有土司各部。

毕竟边境上都是土司,让他再听从大明的命令进攻安南,未必可行了。

所以面对占城的危局。

郭登要想从何处调兵来。

首先确定一点,能派去占城军队,唯有水师。而今能抽调的,不过广东军队战斗力如何,郭登心里没底。

因为上一次战争之中,广东军队并没有在主战场上。自然也没有什么上佳的表现。

郭登立即下令广东总兵董兴立即乘船支援占城。

当然了,广东军队除却各地驻军之外,也不过一万多不到两万的机动兵力。

董兴能不能力挽狂澜,郭登也就不知道了。

不过郭登在正面战场之上,也有所动作。

郭登分路进攻高平,谅山,老街三个地方。

这些地方,即便不是易守难攻,但是也有大量安南军队囤积。大军除非三倍攻之。否则而今也不会有什么样的进展。

以大明而今的实力,不过是虚张声势。

但是郭登也要有一些成果,他令王越令一支偏师,进攻安南永安州。

前文已经说过了,永安州乃是一块飞地。

说实话,不管怎么说,宣德年间退出安南的时候,属实有些狼狈。边境上很多地方,都是被安南占据了便宜。

当时主要是不想与安南在打下去了,这些地方就没有太计较。

毕竟,这一点小小的出入,与两国大势相比,就不算得了什么。此刻,明军对广安州,水陆夹攻。

主持北方防线的安南阮炽,也很识趣,没有在广安州这一块飞地之上投入大军的意思。几乎双方一交战,阮炽就知道本部人马打不过明军。

立即有了对策。

就是大举撤退。

永安州不过数千士卒,准备乘船南下。

但是这个时候广东水师出现了。

就在钦州东南,安南广宁东侧的海面之上,广东水师一部与护送永安州的安南水师展开了一场水战。

这一场水战自然是明军大获全胜,随即王越沿着海岸线水陆并进,攻入安南境内,为大军开辟出另外一条通道。

只是很可惜,陷入苦战之中。

总体上来说,安南水师实力弱于广东水师,但是在安南广宁东面这大片海面之上,安南水师却不弱于明军的水师。

无他,这里海况复杂,大大小小的岛屿林立。

不得单单是这里,从大明与安南边境海岸线开始,一直到红河出海口,整个来说,海况都不是太好的。

历史上三次白藤江之战,都是在这样复杂的水况之下打赢的。

这就是为什么,安南人没有想过大明从海上来攻的原因。

就是因为海军或者水师的实力,固然受到硬件水平制约,比如说船只,武器,火炮,等等,也受软件水平制约。各水手的水平,对当地水情情况了解与否等等。

安南水师固然不如大明,但是如果在这一片海域,乃是大明如果深入红河之中,越南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胜利者最后是他们的。

就像他们靠着水文的优势,战胜了五代十国的南汉,战胜了北宋,战胜了元朝一般无二。

历史告诉他们,有能力覆灭安南的势力,是来自陆上,并非来自海上。

而且这个时代登陆作战,还有各种想都想不到的困难,即便是后世两栖作战也是一个难点。

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这就是安南人自信,大明如果没有陆地上的立足点之后,就必须攻克安南在边境上严密的防线,通过几个缺口,才能攻入安南本土。

只是时代的变化,总是悄无声息的。

之前种种的经验,是可以让人们致胜的法宝,就好像是区区一道白藤江挽救了三次安南国运。

但是而今,很多技术的发展,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从不可进军的地方进军,就是现在王越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了,而今还不到决战的时候,王越还有时间却想这个问题,但是占城就没有心思去想这个问题了。

因为黎思诚已经兵临城下了。

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三章 灾年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八章 断事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