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

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

“轰,轰,轰。”大炮轰鸣。

因为准备妥当,京营炮营三百多门火炮,全部运输到了谅山城下。

郭登亲自督战,这些大炮,都是少府督造,最少也是五百斤重。每一次攻击,都能将安南人的城垣崩出一个大口子。

一旦打开缺口之后,就有明军士卒一拥而上。

特别是阮,黄,田姓等广西土司子弟。

这些人都被安置在军中。成为明军军中的新势力。见识过阮家家主思恩伯的恩典,一个个都想搏一个功名。

再加上大明军饷充足。

甚至在攻谅山之前,郭登还下令,所有参与谅山之战的将士,一律双饷。

一年二十两,哪怕对于北京出身的士卒,也是一个不大容易达到的数字,更不用说广西士卒,对于很多广西士卒来说,这已经是他们一辈子都不能赚到了钱了。

这并不奇怪。

要知道县太爷一年才几十两了。

更不要说,越富的地方越容易赚钱,越穷的地方越不容易赚钱。

即便是同样是扫大街,在北京上海扫大街,与在一些小地方扫大街能一样吗?

为了一年十两银子,就足够他们卖命了,而今双饷之下,更是激动的嗷嗷叫。更不要说,郭登特别标记赏格,攻陷某处,赏赐多少,攻陷某处赏赐多少。

特别说只能能在谅山城上先登,赏金千两,连升三级,杀阮炽者,封伯。

虽然每一个人都知道,面对安南士卒几乎寸步不退的抗击,能先登的估计都不能活者回来的,但是他们自己都觉得,这些钱买他们的命值得了。

于是乎前仆后继的攻击。

战事从正统二十六年腊月开始,进入正统二十七年春天,一个多月的时间,明军向南挺进三十里。

看上却这三十里并不远。

但是在安南长城之上,凿开了三个缺口。拔下来数座小城。斩首万余,至于安南撤回穷奇河之后,有多少人活着,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但是明军战死人数不下于安南人

只是即便明军也在拼命了。

但是真正给安南军队重创,甚至撼动安南人军心士气的人,并不是明军拼死作战,而是明军的大炮。

因为这些大炮几乎不能以人力对抗的天威,让安南士卒都惊恐莫名。他们修了整整一年的坚固工事都成为画饼。

军心士气受到了严重挫动。

这才是安南军队败阵的直接原因。

不过,这样的好事在穷奇河畔,却被打破了。

因为穷奇河南传来隆隆的炮声。实心炮弹打到了穷奇河北,虽然没有伤一个人,但是安南士卒欢呼之声,惊天动地。

一时间士气大震。

郭登心中暗道:“安南果然不是小国啊。”

虽然明军的炮营在鸭绿江之战,与汉城之战中,已经显露过身手了,但是以这个时代消息传播速度,安南人不知道也是正常。

结果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前,安南人就造出了大炮,就可以看出来安南的国力与科技水平。

事实证明,从历史的长度来看,除却少数时期之外,东亚一直是怪物房。

郭登苦恼安南军队已经有了大炮,接下来的战事会更难打。

他却不知道,安南人为了这一门大炮付出了什么。

说实话,这种前膛炮铸造技术安南并不缺乏。因为这种原始火炮与大型铜器铸造并没有什么区别。

安南所缺少的是铜器。

安南一直很缺铜。可以说从云南走私到铜,一直是安南或许铜矿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这一个渠道,在大明与安南发生摩擦之后,就被柳溥,沐斌联合锦衣卫与当地官府,连根拔起,杀得人头滚滚的。

如此一来,安南的铜矿来源就断绝了。

而安南装备大量的火器,虽然在大明火器已经大多为铁造,但是在安南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用铜造的。

因为大量的扩军备战。

安南的铜矿消耗是相当大的

而面对明军忽然拿出的大炮,阮炽只能想尽一切办法铸造出的大炮来抵挡。

但是一时间,哪里有如此多的铜材。

阮炽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用钱。铜钱也是铜。

于是,阮炽将全军的军饷几乎熔铸了一半,才造出十几门大炮,比起大明的火炮,要笨重多了,也不能轻易移动。

明军的大炮还是配套的炮车,但是安南的火炮却是没有的

几乎就是一根铜管子而已。

但是即便这一根铜管子,也能让安南士卒振奋非常。

郭登预料一点都不错。双方无数火炮火器,隔着浅浅一道穷奇河疯狂的厮杀。

几近将穷奇河杀成一条血河。

随着黎思诚几乎用尽一切办法,搬空整个升龙宫殿的所有铜器,打造大炮运输到前线,安南的火力劣势,在一点点的扭转过来。

对于这个情况,郭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样的战事,让谁来打都是一样。

没有前后迂回的余地,有的只能死磕,死磕,死磕。

所以,郭登在出发之前,就将心思寄托在其他几路人马身上。

在郭登看来,而今的安南就是一个鸡蛋一般,外面最硬的就是鸡蛋壳。只要敲碎了,下面就是一地蛋清蛋黄。

而这个鸡蛋壳,不管从什么地方开始敲碎都没有问题。

所以郭登打得如此声势浩大,固然是有一举拿下谅山的想法,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将安南的主力都牵扯在这里。

让其他几路,有突破的可能。

胜负关键固然在谅山,谅山聚集了两国的主力,但是并不意味着,双方胜负契机就在谅山。

至于这个契机在什么地方就不好说了

柳溥已经带着滇军从云南沿着红河而下,与安南士卒在老街一带,打得也相当惨烈。

柳溥一时间也不能寸进。

因为老街一带,就是一片河谷地,虽然称不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同样展不开兵力。只能少数兵力,在这谷道之中,步步是血的死战,其余军队都等在后面。

如此一来,对防守一方有利。

再加上滇军的实力,其实是比不上郭登所部的。郭登能以火器压制安南军队,但是滇军总体上即便是得到了火器方面的加强

但是与安南军队火器已经大差不差。

自然打成烂仗。

高平毛锐仅仅是偏师。

即便人员什么也不说什么,但是就路况来说,高平的情况,比谅山方面还要差上不上。甚至还比不上谅山。

谅山好歹能摆开,阵势打攻防战。

但是高平这边,通行能力太差,毛锐更多时间都是在修路。好让后方的辎重能够运输到前线去。

毛锐自然也顿兵于坚城之下。

而王越水陆两路进攻,但是在广宁外部的无数岛屿上撞得头破血流。进攻也不顺。

至于占城董兴所部,他麾下好家伙有数万人马,但是真正算起来,也就本部万余人是明军,其余的都是杂牌。

更难堪的是占城军队。

而今占城一分为二,但是占城贵族之间消息却是很灵通的,在占城内部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在看明军能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如果能的话,北边占城军队就会立即投降。如果不能却要留一下余地。

不能与当年一样。

当年占城帮助大明攻安南,可是下了死力,但是结果如何?

大明拍拍屁股走了,占城被安南打的好亡国了。

总之一句话,占城人被安南人给打怕了。存了坐观成败的心思,问题是董兴所部有太多东西依赖占城了,占城方面既然存这个心思,这战事就打得磨磨唧唧的,也就自然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九十章 贝琳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策进退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