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

第一百一十一章铮铮铁骑鸣

在长达数月的攻防战之中,一直在后面修整的军队,不是别的,就是大明铁骑。

当然了,这里的骑兵马队虽然有很多边军京营出身的精锐,但是更多是南人充任,真要说起来,在明军各个骑兵序列之中,只能排二流。

甚至如果不是,大明掩有漠南漠北,单单是官马就有百万之数,至于民间马价更是年年下跌,所以马价便宜了。

之前明军编制之中,几乎成为虚文的马三步七原则,也被慢慢的拾起来了。

用骑兵攻城,郭登是多愚蠢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故而这大明总预备队就是一直养精蓄锐的骑兵了。

在谅山之南,就是山区与红河平原的过度地带,总体上来说,虽然还有大大小小的山峰与丘陵,但却没有那种守住一处,就逼迫明军不得不进攻的地方。

刘聚自然被郭登耳提面授之后,他并没有直接衔尾追击,而是派出万余骑兵在安南军队后面,大张旗鼓,旗帜翻张,烟尘四起。

对于没有经过大规模骑兵冲击的安南军队震慑力十足。

前文说过,安南地理环境不是不适合骑兵出动。

这里所说的,是安南的大环境,特别是以红河三角洲平原为主的广阔平原地区,但是在这却不一样;

再往南几十里,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湖泊与水田。

但是这一片丘陵与山峰并存的地方。用起骑兵自然没有广阔的草原便利,但是却并非不能用的。

就好像是西南地区明明是多山多树林,但是狄青灭南,倚重的也是横山藩骑。

而今也是一般。

刘聚带着本部数万骑兵,先向西行,与安南撤军的主力,并向南下。

从谅山以南到平原,这些山脉都是南北走向。

故而双方相隔不过数里,但是一山之隔。却不相接。

如此大张旗鼓,阮炽自然知道明军要做什么的。他咬着牙聚集了安南军中万余骑兵。

对,安南也不是没有骑兵的。但是不管是数量与质量上,都是不如明军,不要说一流骑兵了,即便是二流也不够看。

但是这已经是阮炽唯一能拿出的本钱了。

阮炽将领军大将阮德忠叫过来,交代道:“而今天下之重,就在这一支大军之上,如果大军能够成功撤到江北,尚且有凭江而守的可能,如果大军尽丧于此,则升龙不复为朝廷所有,大势去矣。”

“而大军的生机,就在前番山口,只要将军能在此处击败北寇,占据要道,今日大军就能安全的撤回朗庄一带,如此明军骑兵就不足为惧了。”

“依托水战,且战且退,尚有一线生机。如将军不能为之,则大越四十万大军,尽为北寇之虏,大越八十年之天下,难以为继,你我有何能见太祖于地下。”

阮德忠也是一员老将,听阮炽如此说道:“请大帅放心,此去如我不死,定不能任北寇肆虐。”

阮德忠也不多言,立即带着骑兵南下了。

只是他们谁都知道,这样的局面,已经不是谁死,或者那一个大将殉国就可以挽回的。

甚至对阮炽来说,如果能用他的头颅换明军退兵,他何吝啬一头。只是一个人的力量在两国之争中,太过渺小了。

即便他是一方主将,也是一样的。

正统二十七年,四月五日。

庄浪北十余里的一个山口。

说是山口其实也不太准确。

这是两山之间的一片开阔地。只是两座从北方绵延而来的山峰在这个地方,没入地下,再往南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了。

不远就一个湖,名叫禁山湖。

在这一片地域虽然以丘陵为主,但是水田已经很多了。

虽然而今南是旱季,但并不是说安南的旱季就没有水了。不能以北方干旱的旱季来理解安南的旱季。

说实话,从谅山南下的道路并非仅仅只有这一条。

但是这一条却是最宽敞的也是最方便的官道。

安南军队知道明军就在后面,自然要想办法最快的速度南下,除却这一条道路,再也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了。

固然这一个无名山口,就成为了安南大军的唯一的活眼了。

安南军队也是在这里放了千余人看护的。

只是这千余人在大军面前并没有任何作用。

阮德忠带着大部分人马先到的。

这是因为阮德忠走得是直线,而刘聚带队去而绕道了。

就在四月五日清晨时分,刘聚已经到了此地,他看了安南驻守的军队,轻轻一笑,就下令进攻。

如果说安南人做好了防御工事,修建好营寨,只是阮德忠也不过比刘聚早到不到一天,这一点时间,做什么都不够。故而安南的骑兵都在就地休息。刘聚还担心一点,但是面对安南骑兵马队,刘聚是一点也不担心。

无他,安南的火器让大明上下是吃了苦头的,但是安南的骑兵,那是什么玩意,别的不说,单单是安南人所用的马匹,就差了明军一大截。

安南人的战马,在朝廷只能算是驮马之流。

刘聚又是刘永诚的义子,在北疆上也是多次与瓦刺交战,也算是威名卓著的老将。岂会惧了与安南骑兵对决。

明军骑兵虽然疲惫,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即便这样双方厮杀也不是一边倒的。

安南上下将领都抱了必死之心,一个个悍不畏死,身先士卒,激起了安南士卒上下死战之心,反倒是明军没有承受太多伤亡的心理准备。

以至于第一波冲上来的骑兵,鏖战片刻就被安南人打推了。

刘聚大怒,二话不说,斩首大小十员将领,都是无令擅自撤退的。然后亲自督战,带兵再战。

这个时候,明军摆正了心态,再加上诸将带头冲锋,上上下下都不敢怠慢。

即便安南军队再怎么意志坚强,也不可能抵挡过冰冷的马刀。

鏖战半日,阮德忠陷阵而死,余者败回。明军完全占领了这一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战斗结束了。

恰恰相反,才刚刚开始。

毕竟,他要拦截的可是四十万安南军。

当然了,这四十万大军其实是有水分的,其中最少有十万上下的士卒都是民夫。但是即便如此,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了。

几乎在刘聚刚刚斩杀阮德忠的时候。安南军队大队人马已经到了。

刘聚所部几乎来不及休息,就面对安南军队的攻势。

当刘聚站在马上一看,就暗骂一声,道:“是硬茬子。”

却见安南军队大小火炮,并列在前,所有士卒都都彪悍十足,甚至很多人身上来有伤势。

但是清一色的红色斗笠,就说明了一切。

这是安南禁军。

安南禁军在开战之前,只有不到十万,乃是安南的常备军,是安南军队的根本。再之后,更是于大明血战的主力。

大明京营之中好像营头,都与他们交过手,自然晓得他们的厉害。

但是同样知道这些士卒对安南来说也是很珍贵的,一般就是当精锐突击来用,配合大量其他招募的士卒。

只是此刻,将他们成建制的投入战场,可见阮炽的决心。

刘聚所部都是骑兵。

骑兵是离合之兵,而今被限制在这里,不得不与安南最精锐的士卒对攻,让刘聚无可奈何之余,也只能咬着牙下令,道:“下马列阵。”

在这种地形之下,双方都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马队也跑不起来,只能死磕了。

不过幸好,这些骑兵多是南人出身,在进入骑兵之前,就是步战好手了。

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四十章 舆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