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

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

刘定之将整个流程与这几个人重新梳理一遍,然后又去找郭登协调一些,让郭登去盯枢密院那边,圣诞节的阅兵是万万不能出了篓子。

然后再去乾清宫汇报。

无他,因为圣诞节越来越近。

这一件事情也就成为大明的头等大事,最少在这几天之内,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等而其次的。

刘定之在乾清宫外递牌子,不过片刻,怀恩就出来将刘定之给迎了进去。

他进去行礼的时候,眼睛偷眼一瞄,却发现太子也在。看太子与皇帝的样子,似乎父子之间刚刚在说些什么。

刘定之自然不敢去揣测。

朱祁镇见刘定之来了,就问了问圣诞节的事情。

刘定之自然是对答如流。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这一件事情就拜托刘卿了,此乃国之大典,内外观瞻,断不可出了茬子。否则,于国于卿,都不是一件好事。”

刘定之自然能领会其中要旨。

李贤退位,近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虽然拖词为李贤觉得老父年迈且多病,不能终养,实在是人子之不孝。

但是真正站在大明权利顶端的人都知道,乃是君臣之间,已经不能相容了。

李贤主动求去,乃是君臣之间最大的保全,也是最好的结局了。

以内阁一惯规矩,内阁首辅之任,都是从内阁之中选。刘定之自然有一种舍我其谁之感。而这一次大典,自然是刘定之上任之前的一场历练。

这一件事情搞砸了,不单单大明朝廷面上无光,刘定之的首辅之梦,自然也是鸿飞渺渺。

朱祁镇叮嘱了几句,就说道:“圣诞节,也就一两日了,刘卿下去忙吧。”

刘定之行礼过后。缓缓的退了出去。

朱祁镇目送刘定之走后,朱祁镇问道:“你觉得刘定之与李贤相比如何?”

刘定之对朱祁镇与太子之间的判断没有错。

朱祁镇这个时候,正在考教太子。

如果说之前对太子的历练,更偏重于看,就是让太子明白大明王朝底层是怎么样的,各地方是什么样的。

那么在交趾省的经历,更偏重于太子的行。

太子虽然远在交趾,但也没有超出朱祁镇的掌控之中,每日入眠之前,朱祁镇非要各个渠道传来的太子的情报。

这些情报从来是一日一报。

虽然因为消息传递的原因,朱祁镇拿到手中的已经是十几天前的东西了。

但是依然能让朱祁镇对太子在交趾的所做所为,有一个了解。

之前太子就在汇报他在交趾的经历。

这一两年间的事情,却也让太子很快的成熟起来了。

太子亲自领过兵,围杀过安南余孽,甚至亲手杀过人。也放过粮,聘请过当地有名的士大夫,也见识过有安南忠臣,效豫让,荆轲之举。

说实话,一个国家国破家亡,给人的震撼,让太子不得不深入思考之前他没有思考过的问题。特别是安南亡国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

要知道,安南亡国主要原因是安南国力并不如大明。但并不是说安南国内就没有其他原因了。

特别是安南在体制上,处处效仿大明。

可以说就是一个小大明。

很多安南有的问题,大明也有。更是让太子在思想之上,有很大的变化。

别的不说,安南大姓,无非阮,黎,郑,陈等。但是而今交趾省之中担任要职的交趾士人,依旧是这四姓子弟为多。

虽然阮炽力战而死,黎思诚自焚殉国。至于各家,并非没有慷慨殉国之辈。但是活下来的人在大明治下活得也很好。

虽然韩雍已经将他们相当一部分转为中原为官。但是不可能治理安南不用一个当地人。

从个人与家族来看,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太子的立场与他们并不相同。故而对士大夫集团有更全面的思考。

朱祁镇对此很满意。

这才问了太子这样一个问题。

太子沉吟片刻,说道:“刘定之不如李贤。”

朱祁镇说道:“何也?”

太子说道:“李公出而仕君,退而思国,以其无私心,乃国家之臣,而刘公,进而仕君,退而思君,亦无私心,却为父皇之臣。”

朱祁镇微微一笑,却有一丝苦笑。不是太子说的不对,而是太子说的太对了。

李贤不是朱祁镇培养出来的。

李贤自己一步步在吏部历练出来的,他主要为官精力就在吏部。可以说即便是现在,吏部也是李贤的基本盘。

李贤看人犀利,办事老道。而且他是有自己的治国思想的。虽然比较平庸,但是也是有自己的坚持。

所谓从道不从君。大道佐君王,就是说的李贤。这也是为什么李贤在西征之议之后,与朱祁镇政治分歧,已经到了压制不住的地步。

李贤明大道,识进退。有古士大夫的气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君臣之间,纵然已经不如之前,但也算得上善始善终。为人做事如此。也让人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但是刘定之与之相比,就差了不少。

这并不是说,刘定之在办事能力,处置政务上就差了李贤,恰恰相反,刘定之是朱祁镇一手培养出来的。

从一开始就是底层历练出来的。不管是什么事务,办起来都得心应手,特别是在赋税上事情,最为分明。

一些大工程,更是行家里手,下面报上来的水利已经土木营造等工程,刘定之一眼就能看出来,下面有没有说实话。

这个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一点点历练出来的。

刘定之更是大分工思想完善者与实践着,他以少府的经验,推行到了很多官办工坊效果很好,这种思想办法,也流传到了外面。

在这上面刘定之是有功劳的。

真正要比处理庶务的能力,刘定之估计在李贤之上。

在道德上刘定之虽然不是什么道德完人,但也大体没有什么差错,唯独是功名之心重了一点。这也正常。

那一个大官心中没有一点立德,立功,立言之心。

只是刘定之最大的问题,就是与朱祁镇牵连太深了。

内外都觉得刘定之乃是皇帝的私臣。毕竟刘定之入仕之后,几乎所有履历,都有朱祁镇的影子。

连太子都这样认为的。

而首辅这个位置,前文也说过。

他有双重身份,在皇帝面前代表群臣,在群臣面前代表皇帝。

在一定程度上,百官要相信首辅,相信首辅能将自己的意见与声音反馈到皇帝那边,并能左右皇帝命令。

但是刘定之在这上面却是不合格的。

wWW ◆тt kǎn ◆¢ Ο

无他,刘定之受朱祁镇影响最深。刘定之能在朱祁镇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者坚持百官的想法吗?

朱祁镇不知道,而外面百官更不觉得靠谱。

所以,并非刘定之就一定不如李贤,但是首辅这个位置,李贤坐明显要比刘定之坐能服众。

太子见朱祁镇苦笑,小心翼翼的问:“李公之去,真不可挽回了?”

朱祁镇淡淡一笑,说道:“李卿有孝子之心,朕岂能不成全。”

李贤而今五十多岁了,说老也老,但是说年轻也年轻,做为首辅大臣,再坐上数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不过李贤的父亲是真的年过八十,既老且病了。但是想来这位老人家,宁可自己死了,也不愿意儿子因为奉养自己,舍弃首辅之位。

而是朱祁镇与李贤的意见,早已不能融合了。

朱祁镇想要大兴变法的事情,能瞒得过别人,万万不能瞒得过李贤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二百章 马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