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

第二十二章天下大势,浩浩汤汤

朱祁镇负手看着窗外的景色,说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朱祁镇承认,在这个时候他的私心大作。

如果不是朱祁镇知道后世历史,中华民族将会有怎么样的危机,朱祁镇都有一种将皇位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想法。

毕竟当皇帝实在是太舒服了。

以天下之大,供奉一人,纵然朱祁镇自制力也算可以了。但是依然觉得皇帝的日子要比后世舒服多了。

虽然比起后世很多享受的,这个时代没有,但是这么多人对皇帝尊崇之极的态度,这种人格上的享受,甚至是后世的社畜们想都想不到的。

只是,有些东西终究是留不住的。

朱祁镇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而今,他虽然一步步将大明发展到强盛起来,但是真正推动世界变得不一样的,并不是大明,而是葡萄牙那位王子的航海行为,大航海的先声已经开始了。

而中国这个老大王朝,还是在自己的频率之中行进。

面对这样的天下大势,他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再者,朱祁镇的本心从来是免除中华民族一段黑暗的时光。

如果在这样的思想混乱之中,酝酿出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思想上第二个高潮。朱祁镇死复何憾?

于谦不大清楚朱祁镇这一句话内涵,但是表层意思却是明白的。朱祁镇并没有改变心思的意思。

朱祁镇说道:“于先生,李贤已经告老,内阁之位,不可或缺,先生可否助朕一臂之力?”

在朱祁镇与于谦谈论之中,朱祁镇重要确定了大明下一任首辅的人选,不是刘定之而是于谦。

之所以不是刘定之。也是朱祁镇确定了变法之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思想上的变革。

在这一点上,刘定之熟悉朝廷内外的优势,并不是太大的。

而于谦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有前后在湖广,贵州,江西,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南直隶,山东做过事,可以说恩德遍布天下。

天下人敬重的元老重臣,他口中说出来的话,与刘定之口说出来的话,分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种思想上的问题。需要这种能镇得住场子的大臣坐镇。

于谦沉吟片刻,说道:“陛下,臣老矣,头须皆白,牙齿摇摇欲坠,每夜入睡,手脚冰凉,如坠冰雪之中,想来是不久于人世。臣此次回京,就是想向陛下告老的。首辅重任,老臣恐怕不能承担了。”

于谦最近身体很不好。毕竟快七十的人了。

古代的医疗条件与后世又有不同。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胡濙一般,养生有道,年过九十,还是精神很好。

前一段时间,于谦还在伊州,也就是哈密坐镇了一段时间,处理西域事务,身体透支的厉害。

否则也不会在半路就病倒了,差一点就误了千秋万寿宴的时辰。

朱祁镇说道:“先生,此事关乎的大明气运,朕实在是除却先生,谁都放心不下来。还请先生帮我一把,请先生放心,刘定之也是你的老属下了。大事先生与朕商议便是了。小事让刘定之处置就行了。”

于谦心中暗道:“我这个老部下估计不会欢迎我。”

刘定之在京师任职的时候,是在于谦麾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此刻刘定之接任大明首辅的风言风语,传的满京师都是。

于谦忽然空降,想来刘定之这个老部下,有一百八十个不舒服。

只是于谦看朱祁镇恳切的目光,拒绝的话却是说不出口的。

于谦也不是傻子。

他也能看出来朱祁镇这样做,其实是变法的先声。

只是于谦与朱祁镇之间的羁绊,与李贤又不一样。

李贤从头到尾,他与朱祁镇就没有多少私人之间的感情,即便有,也是李贤身为首辅这一段时间之内与朱祁镇培养出来的。

但是于谦却不一样。

朱祁镇刚刚亲政,就将于谦给调入京师。当时朝野侧目。朱祁镇第一次在朝廷上发生,打助攻的也是于谦。

之后建立朱祁镇权威的大事,自然就是河北水利,这一件事情,朱祁镇除却于谦谁也不相信。

要钱给钱,要名给名。

于谦很清楚,河北水利工程能成功,他于谦的努力是原因之一,但是朱祁镇近乎毫无保留的,将太皇太后留下的内库银,花了将近一半多。也是原因之一。

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进入内阁,但是在外任职。

朱祁镇对于谦的信任与支持,一直都没有动摇过,哪里有事情,朱祁镇首先想到的是于谦,而于谦只要提出条件,朱祁镇也从来没有打过折扣,甚至每一次给予于谦的支持都是过量了,将儿子于冕放在太子身边,太子第一次出京 ,就是放在于谦麾下。

这种信任与支持,早已超出普通君臣感情了。

于谦拒绝固然是因为他的身体,的确不大行了,他想退下来养老。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李贤能看出来这是一摊浑水

于谦能看不出来吗?

只是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你知道前途未明,但是依旧不能拒绝的

就好像于谦现在。

朱祁镇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

于谦不可能说出拒绝的话,只能说道:“臣谢陛下信任,臣定然将这一件事情做好。”

朱祁镇说道:“有于公在,朕就放心了。”

“只是老臣有两个条件。”于谦说道:“还请陛下恕罪。”

朱祁镇心中微微一沉,有些不悦,说道:“先生请讲。”

于谦说道:“老臣的身子骨实在是撑不住了,为陛下主持了这一件大事之后,还请陛下允许老臣致仕。”

朱祁镇看着于谦满头白发,心中虽然不愿意,说道:“朕也不会强人所难的,既然先生去意已决,朕自然同意。”

于谦说道:“其次,就是内阁人员不要大动,一切如旧,老臣只是为陛下做这一件事情而已,其他杂务,令各大臣分理之,老臣实在受不了内阁劳苦。”

于谦这样说,其实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很简单,于谦固然声望高,名声大。但是他已经离开中枢不知道多少年了,当年在中枢的一些人脉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就好像刘定之,也算是于谦的旧部。但是物是人非,根本不可能为于谦提供助力了。

于谦想要有所作为,非要在人事上大动干戈,将自己的人从地方上调入京师之中不可。

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镇一般都是从内阁内部挑选首辅的原因之一。

如果于谦真有一番作为的想法,自然不惮于大动干戈。只是他而今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了,不管是精力还是体力,都没有大有作为的精力了。

既然如此,何不刚刚开始就说好了,让刘定之主持日常庶务。他不过是一个过路财神,做了这一件事情,就回杭州老家去了。

只是不知道故乡的梅花,是不是如当初一样。

朱祁镇此刻才相信于谦是真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他说道:“既然先生这么说了,朕岂能不答应。”

于谦说道:“如此一来,老臣与翰林院,就为陛下拟两篇文章,请陛下在开年之后,刊登在明报之上。”

对于明报,大臣们适应都非常快,这才几年功夫,就熟练的利用明报的影响力了。

朱祁镇说道:“如此,朕就等着看先生如椽大笔了。”

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十五章 礼乐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