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

第九十三章开海五

不错,朱祁镇已经决定保住王振了。

不是朱祁镇与王振的感情多深。而是朱祁镇实实在在与王振无法分割。

王振掌控锦衣卫,司礼监。这些权力都是间接掌控在他的手中的。

一旦王振站不住。换了金英。还能不能听他的,朱祁镇还真不知道到了。

羽翼还没有丰满,朱祁镇不可能离开王振。

朱祁镇说道:“你说说,而今你准备怎么办?”

王振小心翼翼的说道:“要不,将李时勉下诏狱。”

朱祁镇冷笑一声,说道:“你想的到很美,且不说李先生与朕的师徒情分,你被人抓住把柄了,也是你自己办事不密,难道李先生说不得吗?”

“即便朕答应了,太皇太后也不会允许的。”

王振只听了后半句话,他也承认有太皇太后在,李时勉决计是碰不得的,将这一股恨意压在心里。正想说什么,就听外面说道:“陛下,于大人求见。”

朱祁镇立即坐到御座之上,说道:“快请。”

于谦一进来,行礼过后,立即请罪说道:“此事乃臣之错,臣料事未明。”

朱祁镇说道:“这事怪不得于先生,是王大伴办事纰漏太多。被人抓住痛脚了。”

于谦说道:“陛下,臣刚刚也查了一下,李大人所奏十宗罪,大部分都属实,而今朝野上下,群情激奋,言官争先上书。”

“李大人今日早朝之事,还仅仅是开始。”

朱祁镇只觉得头疼,说道:“朕早就知道李先生今日有些不对劲,原来这一手在这里。”

不要以为李时勉忠直,就不知道怎么办事了。

他不是不知道,在陛下亲政之前,早朝不过虚文而已。但是他依旧非分言事。不是说给朱祁镇听的,而是说给百官听的。

虽然早朝早就不商议大事,已经很礼仪化的,但是文武百官各部,有一个算一个高级官员都在这里。

所以早朝之上,出了这一件大事。当时就轰动北京官场。

如果这个时代有热搜的话,那么李时勉弹劾王振一事,热度定然爆表。

别的不说,都察院的言官有一个算一个,大抵都在写奏疏,恐怕下午时分,雪花一般的奏疏就会飞过来。

朱祁镇说道:“于先生,而今该如何办?”

于谦说道:“百官非议王公公久矣,陛下即便爱护王公公,也当让王公公避避风头。只要陛下表示罢下西洋一事,令王公公出京。想来群臣之心,也是能安抚下去的。”

朱祁镇看着于谦,忽然发现于谦这么陌生。

朱祁镇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非要王大伴出宫不可?”

于谦说道:“臣预料错了百官对王公公愤慨之心,陛下如果放弃开海一事,王公公这一件事情,可以暂且拖着。只是臣担心,错过这个机会,将来再言开海之事,就难了。”

朱祁镇看着于谦,似乎想从于谦的表情之上看出什么。但是心中对于谦的疑心越来越大,他总觉得他并非没有办法,只是乐见王振出宫。

毕竟不管那一个文官都不希望,皇帝身边有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宦官。他怀疑于谦是在顺水推舟。

朱祁镇而今一心牵绊在南洋战略上,想在南洋插上一根钉子,为将来埋下伏手。

如果不是觉得这一件事情,是如此之重要。朱祁镇也不想与太皇太后商议,在朱祁镇内心权衡之中,让王振出宫作为代价。未必不行。

只是他对于谦疑心升起来。他反而不准备立即决断了。

朱祁镇此刻忽然有一些理解太皇太后所言了。

忠臣自以为的忠心,未必是上面想要的忠心。

在于谦想来,或许是趁机铲除皇帝身边的奸臣。但是朱祁镇却不能接受自己被折断一臂。更不能接受的是,被下面的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这个人哪怕是历史证明的大忠臣于谦。也是不可以的。

朱祁镇此刻深深的怀疑,于谦是不是早就挖了一个坑,想要一箭双雕,除掉王振,也顺便办成皇帝交代的事情。

只是朱祁镇仅仅是怀疑,也永远是怀疑。这一辈子也不会问出口的。但是朱祁镇的演技依旧没有到家。情绪有一点失落,说道:“于先生暂且休息一阵子,上午也让你忙活了半日了,至于这一件事情,朕再想想。”

朱祁镇将于谦打发走之后,也挥手将乾清宫之中所有的人都退了出去。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走在乾清宫之中,手在一个书架上抚摸过去。抚过书架上的一个个木牌,从南北直隶,到贵州,云南。

来到一处风铃之前。轻轻一点,传来清脆的金属撞击之声。

“君臣一日百战。”朱祁镇轻轻一叹,说道:“朕今日才知道,韩非子真意。什么是孤家寡人,就是一个人独斗天下。”

“瓦刺,女真,越南,南洋,三杨,张辅,太皇太后,天下百姓,都是朕之子民,也都是我的敌人。”

“什么君臣恩义,他认为的恩义,我与认为的恩义,根本不是一回事情。”

“左右陛下为大忠,难道朕就是要被你们这些忠臣左右的吗?”

朱祁镇张开双臂,说道:“看看吧,看谁左右谁。”

朱祁镇终于清晰自己的定位。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但是依旧面对眼前的困局。不过他所思所想与之前不同。

放在大明朝的角度上,在南洋插一个钉子。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此刻朱祁镇很清晰的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价值观不同,利益不同,根本无法协商。只有权力最重要。

唯有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朕即国家。

朕的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如果他不能保证自己的位置,即便他在南洋插一个钉子又如何,将来依然是放弃的局面。

他此刻终于明白了蹇公的话。

唯有权力,方有一切,对一个皇帝来说,更是如此,权力就是生命,权力就是呼吸,权力就是脉搏。

因为作为一个皇帝,天生与权力共生,没有权力的皇帝,即便身体再健康,也是将死之人。

什么将大明千秋万代,远朝汉唐。

这是寻常百姓的思维,作为皇帝的思维,应该是我死后那管洪水滔天。

所以,南洋施家可以放在一边,王振一定要保住。

保住王振,才能保住他在宫中的影响力,保住锦衣卫一系,可以与金英的东厂抗衡。最少保证了,他在宫中不会死于非命。

更保住了他的威信。

否则连王振这样贴心的人都保不住,谁还跟着皇帝混。

至于王振是不是混蛋,是不是十恶不赦,抱歉,这一件事情只能先放一放了。权力之争就是一场战争。 шшш ¸ttkan ¸c ○

ωwш¸ ⓣⓣⓚⓐⓝ¸ ¢O

他先要确定的是输赢。

然后再确定是否正义。

因为成王败寇。失败者无法正义。

朱祁镇理顺思路,首先想到,这敌人是谁?

是太皇太后,是杨士奇,是胡濙,是张辅,或者说其他人。

他最担心的是太皇太后什么下场,如果是太皇太后下场,这事情就不好办了。

只是这一件事情,只有一个人能为他解答。

这个人就是杨荣。

朱祁镇想到杨荣,杨荣就来了。

外面有人传话道:“皇爷,杨荣大人到了。”

朱祁镇说道:“请他进来。”他随即想到什么,说道:“不,朕亲自去迎接。”随即推门而出,来到院子里面,而杨荣此刻刚刚进来了大门,他万万没有想到,朱祁镇就在面前。立即行礼说道:“臣拜见陛下。”

朱祁镇一把搀扶住杨荣,说道:“杨先生,朕------”他双眼瞪大,一副泫然欲泣之像。

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二十章 真相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二章 外戚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