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

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

吴与弼正在收拾天理报的烂摊子。却见一个锦衣卫过来说道:“吴先生,我家大人有请。”

此言一出,身边弟子们情绪激动。

吴与弼一摆手说道:“我跟你走。”

于是吴与弼在这个锦衣卫带领之下,来到附近一座酒楼。

这个酒楼已经被锦衣卫封锁了。整个酒楼之中,没有一个外人。吴与弼登上二楼,发现正中靠窗户的地方有一个负手而立。

吴与弼走进一看,立即退后行礼,说道:“臣拜见陛下。”

朱祁镇说道:“免礼,这不是在宫中,就不用多礼了。”

吴与弼这才小心翼翼与朱祁镇在一张八仙桌上坐定。朱祁镇说道:“听说先生要回乡了。”

吴与弼说道:“陛下明鉴,京城居大不易。”

朱祁镇说道:“我觉京城居虽然不易,但是有卿之才,却也可以容易的。”

吴与弼说道:“陛下高看臣了。”

朱祁镇说道:“天理报很好,朕日日都会看的。”朱祁镇一挥手,让人端着一个箱子,在吴与弼面前打开,说道:“这里有千两黄金,算是朕入股天理报了。”

吴与弼看了一眼,面色一沉,说道:“陛下,以为臣是何等人?是用钱可以卖的吗?陛下即便是将臣杀了,臣的想法,一点也不会变的。”

朱祁镇说道:“何至于此。朕岂敢用这些阿堵物来误先生。朕只是想将先生留在京师而已。”

吴与弼有些摸不清楚朱祁镇的想法了。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薛先生之去,朕也很遗憾,这不是朕想看见的。先生对公羊新说,并不赞成,只是朕并没有其他可想。”

“但是将来到底会什么样子,朕也不明白,但是国有谏臣,不失社稷,先生就是朕的白衣御史,先生提出的想法,朕都是细细揣摩过的。所以先生回江西,是国家一大损失。故而朕宁失黄金万两,也不愿意失先生。”

吴与弼心中一暖,说道:“臣纵然有万般想法,陛下不听,臣在京城还是在江西,有什么区别?”

朱祁镇说道:“先生知道,国策不可轻易动摇,前后反复,对朝廷是大害,故而先生之金玉良言,朕只能选择的接受,请先生放心,朝廷新政,决计不会忘记教化两字。”

“大明到了而今,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地步,但是向何处进?却总是要人试试的。”

吴与弼说道:“朝廷大事,关系万千性命,岂能言试?”

朱祁镇说道:“而今不有所作为,是遗祸后世。这一点朕决计不会改的,但请先生放心,朕定然打起十万分精神来做这一件事情,万万不会出什么事情的,这也是先生要留在京师,看着朕所做所为,下面有什么不对的,可以刊登天下。”

吴与弼听朱祁镇说到这个地步,知道自己他如果再拒绝的话,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吴与弼退后一步行礼,说道:“陛下有此心,臣敢不从命。”

шшш _тTk án _¢ ○

朱祁镇说道:“好,那么这一点心意,还请先生收下来。当然先生品行高洁,不敢以此污了先生,这是给报社的钱。”

吴与弼说道:“臣恭敬不如从命了。”

朱祁镇这才松了一口气。

吴与弼留下来就好。

报纸行业本来就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大明高素质人才,很难向报纸这个新兴行业投入,毕竟怎么看,报纸想要赚钱,还是需要经营的

在朱祁镇看来,北京,南京,苏州这三个城市报纸是可以赚钱,除却这三个地方之外,大体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报业。

识字人口数令不够。支撑不起报纸这一摊子。

吴与弼这样的人,放在地方是一个大儒,但是在朝廷之中,当一个大学士或许不行,但是担任一部尚书却是够的。

让他来主持天理报,却是再好不过了。

当然了,这也是在诛杀孔弘绪的同时,给儒臣一些示好。毕竟他们是大明的主体,朱祁镇治理天下,还是要他们来办的。

当然了,孔弘绪而今还在有程序,但是在朱祁镇心中,他已经死定了。

君臣之间,即便一日上下百战,但是最后还是妥协胜过对抗的。

有这样一个君臣相得的佳话,可以冲缓之间,紧张的气氛。

另外,就是朱祁镇发现一个问题。

北京虽然是大明的首都,但并不是大明的学术中心。可以这样说,或许没有那一座城池可以是大明的学术中心。但是总体来说,大明学术氛围比较好的地方,也就是江南,江西,福建等地。

对于朱祁镇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他知道,他除非完全听这些儒臣的话,否则总是有人反对他的,但是他宁可将人留在京师,有反对的意见能及时的听到耳朵之中。

朱祁镇想将北京建设成为大明的学术中心,就少不了吴与弼这样令天下人信服的大儒。

正事说完之后,朱祁镇一时间不想走。他从二楼看向外面大街。其实,这个时代大街并不宽,放在后世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街道,甚至不能算是城市的主干道。

北京作为朱祁镇经营的重点。

随着河北农业生产提升,漠北,东北的次第平定,变得越发繁华起来。酒楼所在的地方,也不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北京的一个角落里面了。

原因很简单,吴与弼经费有限,是住不起那些地理位置好一点的房子,要记住当初为了提高顺天府的经费,北京的房子是要交税的。

所以,北京的房子比外地的房子要高上不少,即便是隔着一道城墙,城外的房子都比城内的房子便宜不少。

但是即便如此,酒楼下面的人流络绎不绝,马车来去,甚至还有一些骑马的人,虽然不敢在城中纵马,但也放缓了缰绳缓缓的行走。

下面道路两侧还有一些小摊子,乃至扛着担子叫卖的人,什么冰糖葫芦,还有糖人了,还有各种果子,如炒栗子。

也有一些妇人,结伴走在大街之上。

北方民风本来就开放,再加上有很多蒙古人居住在京师之中,北京的风气更是沾染了不少蒙古的风气。

女子虽然少有一个人出门的,一般都跟随丈夫,或者与同样的妇人结伴,但是大街之上,并不少这样的点缀

在朱祁镇看来,这就有几分明版清明上河图。只是这个酒楼虽然在二楼,但也不是观察的最好位置,视线还是受到了限制。

但是即便如此,朱祁镇也有一些看不足。

无他,久在深宫之中,最稀罕的就是这种人间烟火气了,他索性就在一边眺望街景,一边与吴与弼说话。

所说的不是别的,就是最近热门话题。

朱祁镇问道:“最近钦天监贝琳堵月食时间,你怎么看?”

关于天文上的争论,让贝琳深刻的知道了,什么叫做曲高和寡,什么叫做鸡同鸭讲。因为真能能听明白他说什么的事情。

整个的大明都没有多少个。

毕竟贝琳而今掌握的,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是最前沿的天文知识。所以贝琳改变了自己表达方式,直接赌下一个月食时间。

毕竟日食比起月食要少多了,贝琳估算的下一次日食。并不在今年,只有月食是比较频繁,才找了一个月食时间,而这个月食在原本的历法之中,是没有的。

用预言月食的行动,来证明新历法要比旧历法精准有效的多,更证明了旧历的缪误之处。

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三章 灾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序章 我, 朱祁镇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七十章 年关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