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

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

于谦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于谦知道宫中有钱,但万万没有想到宫中有钱到了这个地步。

这也是朱祁镇在很多事情上,大包大揽的原因。

什么没钱,内库出五十万两,这个也没有钱,再出五十万两。

于谦说道:“陛下,您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朱祁镇说道:“让我看来,从古到今,天下人都是出土了刨食,百姓也是,朝廷也是,但是土地能养得人是有限的。大明从开国到而今,人口最少增长了数千万。我自信在大明诸帝之中,也算是拔尖的一个,这个问题,我不来解决,难道留给子孙,最少太子是解决不了这么问题的。”

于谦其实也隐隐有所感觉。

少府其实是北中国的商业霸主。特别是铁业绝对霸主。在其他方面也有插手。

只是少府大多时候是生产,并不参与下游商业行为。各地铁匠铺都是卖铁,而这铁都是有商人从遵化卖来的。

北京马市之中马,有不少都是皇家马场出产的。

只是少府并很少与百姓发生关系,即便是最接地气的产业,在京城之中收租,也是与这些店家发生关系,并不直接与百姓相关。

而且北京本来就是各方面都有皇室的影响力,百姓也习惯了与宫里面的人打关系,不像外地的人那样大惊小怪。

这些东西不细想,是想不到的。

毕竟,而今大明商业与官场联系的并不是太紧密的,刚刚有些苗头的晋商,也在扬州盐案之中,被当头一棒。

不如后世官场几乎与商业抱团了。

所以于谦不清楚,也是正常。

朱祁镇见于谦不说话,说道:“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于谦说道:“陛下,少府种种,不管是官山海之策,陛下何以觉得少府可以养人?”

于谦的评价一针见血,点出了少府能赚这么多钱的原因,少府本质上是管仲提出官山海这个政策的延续,是因为垄断地位才有现代的成就。

特别是铁。

盐铁专卖古代都有。

而今不过是换了一模式而已。

朱祁镇说道:“先生可看过端木子?”

于谦说道:“看过。”

虽然这一本书是皇帝授意让人伪作的,但是皇帝一举一动,都会引得百官解读,但是仅仅是看过而已。

朱祁镇说道:“少府模式就是分工的模式。用这个办法生产,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比如铁。正统前期,百姓家中有一副铁打的农具,就足以当成宝贝传家。而今别的地方不说,单单说河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铁制农具。”

“河北这些年成为北方粮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朝廷驱除瓦刺,平安南,少府也是有功的。这就是国力,有如此大的国力,足够朕为大明百姓开拓土地。”

“只是少府坐大,非大明之福。只是少府模式已经有很多人效仿了,少府有多赚钱,先生也看见了,朝廷如何不对这个形式进行征税,单单从土地上征税,恐怕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倒是朝廷的赋税反而不如一家之富,朝廷当如何维系?”

于谦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有一家拥有年收入一千多万两的产业,但是他却很明白,大明朝廷是很难允许大明民间有少府这样的工厂的。

别的不说,单单说一样,那就是矿业。

朝廷对矿业一直是很堤防的,特别是在叶留宗起义之后,都担心矿徒一旦起事,闹出的事情,不可收拾。

同样性子的,朝廷对于无故聚集百姓也是很提防的,谁知道你是游庙会,还是准备造反的了,而且很多邪教造反第一步,就是聚集人员。

所以,想在大明发展大工厂,根本不大可能。

即便江南很多有织坊,但是这些织坊更多是依靠织机,并不一定要将人聚集在一起。

所以像遵化铁厂一般,聚集数万人一起劳作的的大工厂,只能是官家的,不可能是私人的。

朱祁镇想从商业生产之中征税的想法,于谦也并不反对。

但是他也知道,这些行为都是最基层的胥吏去做的。

官员的贪污可能是特定的,但是胥吏的贪污却是一定的。不管有什么精明法度,最好都要胥吏去实行。

即便是收粮食,胥吏还有淋尖踢斗,就是将量器之中粮食堆出尖,然后狠狠一脚踹在量器上面,让上面粮食滑落一地。

甚至厉害的人,能一脚踢下来半斗,反正掉到地上的粮食,都让胥吏自己分了。

如果让他们这些人去征收更复杂的商业税收,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刀切,所有工厂都活不了,要么他们与这些工厂主狼狈为奸。只缴纳一点点的税银,其余的都被他们给吞了。

不管怎么样,都不是朱祁镇想要的。

所以,朱祁镇才会数十年如一日,与胥吏这个阶层过不去,非除掉他们不可。

朱祁镇一打开话匣子,就滔滔不绝,又将蒸汽机说了出来,说一旦成功之后,从北京到南京,就能缩短到十天之内,大批粮食物资军队,都能从北京到南京。

到时候朝廷粮草赋税运输,都可以借助铁路,不再担心,消耗民力,百姓只需将粮食送到县里,然后从县里运上火车了。

哪里有水旱蝗灾,都可以很轻易的平定了。

如是等等。

人都害怕孤单与寂寞,即便是皇帝也是如何?

朱祁镇即便坐拥天下,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孤单的人,最心里的话,是从来没有也不敢也不能对别人说的。

他只能给于谦说。

并不是想于谦理解自己,只是他信任于谦,知道这些话,于谦决计不会说出去。

而能让朱祁镇信任的人也唯有于谦了。

朱祁镇好一阵子,才说道:“先生,您以为我所言如何?”

于谦说道:“陛下,臣老了。自数年之前,就觉得老来糊涂,有些很简单事情也屡屡出错。今日陛下如此问,老臣也不知道陛下所言,能不能达成。”

“只是,陛下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情也只能陛下去判断了。只要陛下秉承爱民之心,何事不可为之。”

“老臣实在是没有什么人可以教给陛下了。”

朱祁镇听了,只觉得心中一酸。

任何学问做深了,你就会发现,在这领域之中,你才是权威。没有任何人可以指点你。而今朱祁镇就是这个状态了。

于谦听朱祁镇自成道理,又有一些成果。于谦不是那些大儒,根本没有经历饥荒,洪水,干旱,饥饿。而于谦一辈子赈灾,治水,修缮水利,什么事情没有见过。

他不在乎一些理论上的问题,什么三代之治。

他只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朱祁镇给他讲的这些东西,要比什么五世说让他信服。

但是真得对吗?真的能行吗?

于谦也不知道。

这是他唯一能告诉的朱祁镇的话了。

朱祁镇提出的问题,想要发展的东西,想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跳出了这位老臣一直的经验之外了。

于谦在朱祁镇很小的时候,被调入京师,被朱祁镇信重。在于谦的眼中,朱祁镇一直是一个少年的形象。

就好像很多长辈看晚辈,不管晚辈多少岁,在长辈的眼中都是孩子。

唯一在晚辈做出了长辈看懂不明白,却取得了很大成功的事情,长辈才觉得晚辈长大了。

而今于谦就是如此看朱祁镇说道。

有朱祁镇这番话,于谦虽然很多东西不是太能理解的,但也足以安心了。最少皇帝爱民之心,一刻也没有变过。

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序章 我, 朱祁镇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五章 新内阁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五十八章 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