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华东商会

抱歉,第二更晚点了,今天自己弄广告牌,弄到晚上十点半才回家,草草吃了点东西上来更新!

明天早上8点之前第一更会发上来。

————

就在江渝在组织农会的时候,国内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12月初南北在英国的调停下进行了和谈。

袁世凯派出了唐绍仪,南方派出了伍廷芳,双方的分歧有些大,正如江渝所预料的那样,袁世凯一开始意图采取君主立宪制。

这样一来袁世凯有不少好处,首先不用背负什么噬主的骂名,再则君主立宪后也不需要什么选举。

但是南方革命党拒不接受这一提议,而是坚持要满清退位,并成立中华民国。

为了策反袁世凯这个实力派,孙文许诺袁世凯,只要支持共和就让袁世凯担任大总统。

袁世凯接着面临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和谈一旦闹崩了,他怎么办?

如果武力荡平南方革命军,首先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第二,他没有钱去打,再则英国佬不支持他打。

满清在10年的股灾过后,由于金融风暴的原因,钱庄倒闭使得满清损失了大笔公款,加上革命爆发时正值秋收,南方税款收不上来,根本就没钱。

打也不能打,更没钱打。

袁世凯见此,十二月底唐绍仪也承认了共和,不再坚持君主立宪制。

自从孙大炮回国后,马上就和武昌方面进行了争权夺利,因为孙大炮活动多年,又擅长鼓吹,很快就压制了武昌政府,12月29日召集各省代表选举中华民国总统。

安徽省代表缺席,江苏省代表由程德全派发,最终孙大炮以15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大炮成功当选了总统,即到处借钱。

首先向日本人借钱,说:如果没有几百万银子的话,那我当了大总统只能落荒而逃了。

日本人说:我们一时也变不出这么多银子。

最后是上海商会出了八百万两银子,支持孙大炮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江渝收到消息,顿时眼红了。

“尼玛,有银子给孙大炮吃喝玩乐,就没银子来安徽苏北投资?”江渝不爽了,农会刚办完,就马不停蹄的准备开办‘工业发展大会’,意图吸纳民族资本,合股开办工厂。

而在外资方面,江渝是坚决不引狼入室的。

回想后世,外资每年攫取中国60%的GDP,从而绑架经济、政治、外交,导致中产阶级全面塌陷,底层民众长期养分不足。

外资毕竟是外资,总归不是自己的。

经济上有一种效应叫‘涓滴效应’,即高收入群体进行消费,从而将养分一层层的传递给低收入群体。

如果外资投资了很多产业,那么等于就是‘漏水’,而且是不断的漏水,届时虽然表面上繁荣了,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反而会造成很剧烈的内部矛盾,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因此江渝根本不引进什么外资,反而对外资极为排斥,两淮行政总署在工商税方面定得很高,但对于民族资本商人,又有退税政策。同时通知了下面的行政人员,给外资办什么手续之类的,能卡就卡,能拖就拖,老子玩死他们。

为了培养出一批能为民族服务的民族商人,江渝并非是中国商人就接纳,而是在这些中国商人当中进行挑选,那些乱七八糟的洋行买办商人,以及那些不道德的商人是排斥在外的,能入江渝法眼的,则拉进‘华东商会’当中。

华东商会是江渝组织的一个具备纪律约束性的商会,加入华东商会的成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首先不能购买外国奢侈品,如果要购买必须向商会申请,如果那些奢侈品实在需要,中国又没有出产的,可以允许购买一些。

同时资本要有国界,不能像国际资本那样没有国界,也就是说加入商会的商人,不能将资金抽逃出国。

再则加入华东商会的商人,在生活上不能太铺张,对于社会紧缺资源,不能过度占有,以免造成内部矛盾。例如房子,不能超过三栋,占地面积不能超过150平米。女人也是社会紧缺资源,因此禁止他们三妻四妾,忍不住可以上青楼,也可以娶几个洋妞回去。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切资本以服务民族为重,必须服从商会会长的指挥,民族面临困难时必须解囊。

作为回报,江渝则将对他们开方便之门,对他们大力扶持,并与他们一起进行金融围猎、投资。

华东商会的成立,类似于美国共济会。

商会除了吸纳有民族意识的民族资本商人,还吸纳各种社会精英,同时还将成立海外分部,发展海外成员。

商会分核心成员与外围成员,只有核心成员能接触到决策层。

商会规模越大,人脉就越广泛,渠道也就越宽。一个目标制定下去,马上就能调动大量人脉,马上就有专业的精英拿出一个完整的施行方案。

当商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市场上要谁死谁就得死,绝对得破产,从而将那些无法为商会所用的商人排挤出市场,并让更多的新兴商人蜂拥加入商会。

这个模式和美国共济会是差不多的,美国共济会则是由各财团组成,制度和华东商会基本相同。

张謇、尤先甲、朱葆三等人成为了江渝发展出的第一批华东商会成员,他们在淮阴参加了工业发展大会。

参与大会期间,他们参观了淮阴的行政、军队、工厂。

让他们感觉震撼的地方很多,江渝只回国两年,便做出了如此巨大的成绩,也让他们这些老一辈商人为之汗颜。

同时也意识到,这个年轻的后生将是未来中国的主宰。

从经济实力上来说,江渝掌控的经济实力已经是中国最强,工业能力更是不论袁世凯还是南方革命党都无法比拟的。

而在行政方面,他们也看到了与南京政府不一样的风气。

南京政府成立之后,上海商会支援了孙大炮八百万两银子,结果革命党那群人,整天争权夺利,干实事的少得可怜,吃拿卡要样样精通,搞得苏南等地十分混乱,反倒是让老百姓怀念起满清统治时期的日子。

而在苏北、安徽则不同,这里行政风气廉洁,官员务实勤快、公正守法,几乎看不到任何旧官僚的风气。

在苏北和安徽发展实业,政府方面是完全不用担心的。绝对不会有人来捣乱,也不会有流氓来敲诈。

同时江渝还推出了不少工商业扶持政策,不过大多只限于华东商会的成员享有。

例如技术上的支持,江渝手上有很多先进技术,而且在德国有门路,可以和德国的工厂交换技术。

良好的行政环境和社会治安,加上较强的技术竞争优势,如今的苏北和安徽正逐渐成为一个工商业发展的天堂。

江渝的各种政策,改变了在中国发展实业的困难性,让一切变得更加简单。

同时在军事实力上,复兴军的规模虽然不大,但绝对是精锐,而且还有自己的兵工厂,加上江渝手上有大把银子,一旦有需要可以随时扩军,陆军的建设成本并不高昂。

相比之下,不论革命党还是北洋军,在军费上都是十分拮据的。而且江渝并非把所有钱都投入到军事当中,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经济、工业,这会使得江渝手中掌控的实力越来越强。

在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张謇、朱葆三、尤先甲等人纷纷加入华东商会当中,成为了第一批核心成员。

张謇在工商界拥有很高的声誉、人脉,而朱葆三作为上海商会会长,同样也拥有很高的声望、人脉,尤先甲虽然差一些,但也是苏州商会会长。

他们将各自商会当中的品行端正的商人,逐一引荐到华东商会当中。要想进入华东商会,必须有人作保。

加入之后,还将考察一段时间。

各方面符合要求之后,才能享有商会的福利。

华东商会的骨架开始形成,一个听从江渝指挥的商业团体逐渐诞生。

加入了华东商会的张謇、朱葆三、尤先甲等人,纷纷开始在苏北、安徽投资实业。

江渝则与张謇合办‘两江纺织公司’,一个托拉斯模式的纺织集团随之诞生,江渝占90%的股份,张謇占6%的股份,另外4%则由其余几个纺织商人持有。张謇就任董事长,把两江纺织公司的股东旗下的纺织厂都整合了起来,全部换上华东纺织厂的先进纺织设备,并开始对其他纺织厂进行兼并。

当所有竞争对手都被兼并之后,垄断便可形成,这将意味着超额的利润。

不过兼并本土纺织厂并不急于一时,因为中国的棉布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洋布,以英国、日本的洋布最多。

第一步,是要击败这些洋布,夺回本土市场。

第二步,才是兼并其他纺织厂。

以两江纺织公司所掌控的纺织技术,在生产成本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击败洋布并不是太困难。

朱葆三与江渝合作的项目比较多,银行、保险是最主要的两个,朱葆三此前已经开设了‘通商银行’,以及‘华安水火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合作项目,就是朱葆三为江渝作保,向上海银行、钱庄贷款。

朱葆三在上海金融界是一块金字招牌,出了名的讲信用,只要他一句话,就能借到大笔的钱。

尤先甲则是和江渝合办养蚕基地、缫丝厂,以及生丝出口。

这次工业发展大会之后,总共募集到了一千三百万民族资本,这些民族资本在两淮工商总局进行了登记,成立了上百家实业公司。

这些资本虽然不多,但企业数量却不少,不少企业在华东集团的扶持下做强做大,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

两淮的工业发展,已经远远的走在了各省之前,并迅速将差距拉大。

此时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袁世凯也决心要逼迫清廷退位,然而清廷却迟迟未能退位,全国局势更加混乱,而在两淮地区则十分安定。

满清退位并非那么容易,阻力来自以良弼为首的满清少壮派。

自1月起,段祺瑞联合五十多名军官,接连两次通电威胁满清政府,并将指挥部从汉口前线迁往保定。

保定离北京很近,威胁的意味很昭然若揭。

北洋军的反水,让满清意识到,扑灭南方革命已无可能。但良弼认为,满清只要除掉袁世凯,然后挟持北洋军,依旧能保住北方大半江山。

而良弼等人手中,则掌握着两万禁卫军。禁卫军是一支军官多有满人组成的军队,他们装备精良,平日里负责保卫京城的皇亲贵胄,让袁世凯也十分忌惮。

很快,禁卫军在北京发动了兵变。

第8章 与时间赛跑第155章 所向披靡的同盟国第268章 清理南洋土着第58章 海防舰队成立第60章 炮灰计划第182章 巨大的战争收益第19章 德州大战(一)第17章 飞机与战车第220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阎锡山第98章 骑墙派的诞生第232章 流感爆发,中医的疗效第228章 洗劫俄国人口第67章 对峙中原第234章 为国家做贡献等于能娶小妾第60章 民用汽车第187章 中国的澳大利亚第93章 第三次产业革命第208章 俄国内战,盯上俄国国库第117章 投放原子弹第123章 黄金时代的来临第230章 列宁妥协第153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198章 感动无比的威廉二世第269章 奇迹般的建设速度第200章 气个半死的协约国第189章 吃了个狗胆的泰国第55章 资金问题第37章 出兵外蒙第138章 暴动与反暴动第249章 注定是炮渣的日本第207章 严厉打击官商勾结第93章 破碎(四)第197章 让小日本去欧洲战场送死第254章 猪流感来袭,威廉的来信第87章 俄国剧变第32章 疯狂借贷(三)第96章 引进海外劳动力第208章 俄国内战,盯上俄国国库第69章 贸易顺差的烦恼第103章 完虐日本第255章 挑拨离间第89章 大发战争财的准备第169章 整顿牛鬼蛇神第227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56章 选举风波(二)第119章 打倒国际恐怖主义第85章 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之展望第233章 国家形象宣传第201章 更大的中国利益第76章 ;巨大影响第78章 战争气氛第224章 喀山中苏炮战第26章 淮安军校第101章 北水南调工程第110章 打爆英军第199章 美国参战丑剧第196章 赚钱赚到乐翻天第85章 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之展望第53章 容克财团的到来第171章 对美战争准备第16章 有便宜可占第65章 两大集团之共识第22章 调停议和第155章 所向披靡的同盟国第33章 疯狂借贷(四)第232章 流感爆发,中医的疗效第19章 德州大战(一)第83章 中国的巨大变化第105章 美丽的谎言第25章 局势稳定第96章 需要一场战争第119章 打倒国际恐怖主义第107章 陆海空大元帅第49章 给不给面子?第80章 故人的来信第105章 美丽的谎言第262章 苏俄内战再度爆发第133章 图穷匕见,殖民地要求第266章 中国资本输出第110章 打爆英军第77章 世界最好的军校第101章 北水南调工程第12章 一个时代,一个现象第136章 坏到流脓的建议第13章 收买民心(二)第12章 收买民心(一)第4章 江北巡防营第264章 尸山血海第89章 大发战争财的准备第123章 黄金时代的来临第56章 选举风波(二)第119章 打倒国际恐怖主义第151章 中国‘维和’行动第108章 歼灭山东日军第71章 孙大炮完败第133章 图穷匕见,殖民地要求第77章 屠龙计划第179章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第10章 达成协议第123章 黄金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