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悲剧的欧洲00后

五年的繁荣,这是中华民国关键的五年,这五年当中没有殖民者的盘剥,更有庞大的出口贸易,以及良好的资本发展条件。

五年下来,基本上奠定了财团垄断亚洲金融、经济的事实。

“过去的五年,是我中华民国取得重要胜利的五年,我们同样也繁荣了五年,这五年当中,我们中华民国从贫穷落后,连饭到吃不饱的状态彻底扭转了过来,迅速实现了全面的温饱。有人问,我们是否还能继续繁荣下去?我相信,我们中华民国,是可以持续繁荣下去的。”宋教仁在年前全国广播讲话中语调激昂的说道。

“只要我们每一个国民都努力建设、生产,加上政府调节,我相信中华民国每一个家庭,都是可以住进大房子,都是可以买得起小汽车的。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最勤劳,最优秀的民族……”

宋教仁的广播讲话中,强调了繁荣是可以持续的。

这话当然是假的。

繁荣不可永远持续的,总是要有萧条的。

不过时间却是人为可控的。

泡沫经济的持续时间,可以是六年,也可以是十年。

持续多长时间,主要还是看市场是否饱和。

当民众都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消费的时候,持续的泡沫经济已是没有任何意义了,只会让泡沫经济的问题更加严重。

不过中华民国不是欧美国家。

欧美国家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市场饱和速度更快。以美国为例,他们的经济繁荣持续时间可能只有六年就饱和了。

但是中华民国。起码可以玩个八年。

中华民国尽管看上去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美国落后,但是这种落后在泡沫经济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在泡沫经济的疯狂建设速度下,最终的形态都是市场饱和。唯一的区别,就是基础设施更差的中华民国多玩几年泡沫经济,而美国因为市场饱和的原因,是没有办法多玩几年的。

在经济萧条时期,整个美国都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建设活动。

但是多玩几年泡沫经济的中华民国。最终也会形成饱和,只不过是比美国晚几年而已。

泡沫经济就是这么疯狂。

国与国的差距,在这种能够自主,并且技术不落后的情况下,以及财富分配能够让民众都能消费的制度下,最终形态都是一样的,差不了几年时间。

要说区别。那就是人口、财富分配、技术这三个方面。

财富分配越平均,市场消费越大,市场饱和来得越慢,建设起来的东西就更多。中华民国的财富分配,实际上是很平均的。

财团与民族资本商人,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一个国家的调节机构。财团和国有资产没太大区别,江渝也不挥霍这些钱,更不会把财团的钱拿去和民众争夺社会必须资源。民族资本商人,则可以挥霍他们手上的资本,但是禁止他们过分占有社会必须资源。同时也禁止民族资本外流。

第二个是技术问题,工业技术越先进。建设起来的东西也就越先进,同时可以消费的工业产品也就越多。

中华民国的生产力,也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建设速度完爆美国。

第三个就是人口问题,在达到财富分配比较平均,以及生产力先进的前提,人口越多,市场就越大,工业规模也将越庞大。

中华民国,自身人口差不多达到5亿,加上附属国达到了6亿。而且又用上了先进生产力,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

也就是说,单是靠内部市场,中华民国再与美国争夺出口市场,工业规模可以达到美国的5倍以上。

同时因为财富分配比较平均,人均市场比美国绝对更高。

另外生产力先进,建设速度就比美国快得多,加上美国忙于战争,中国泡沫经济结束时间未必会比美国晚多少。

现在的美国,还没有考试搞泡沫经济呢!

有这些优势,加上泡沫经济,完爆美国是百分百的。美国也不是可以无限制的发展,他们的市场一旦饱和就只能停下来收割。

美国与中国不同,美国财团是肯定要停下来收割个四年的,因为资本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无法获得更多的外部利益时,他们会优先考虑从内部获取利益,同时美国财团也不想因为未收割而出现新的美国财团来分一杯羹。

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不同,江渝看重的是先把白种人世界打趴下,然后再着手收拾内部的民资。

因此经济萧条时,收割个两年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可以不收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是拍马也赶不上中国的发展速度的。就算是美国在技术上追赶上来,但人口方面是追赶不上来的。

中华民国可以一直把泡沫经济搞到内部市场完全饱和,很容易赶超与美国的人均工业差距。

为了更快的建设起更多的工业,在房地产上少投入一些劳动力,尽管财团把房子建得比较大,但是很多房子都是用木板房。

木板房主要也就是那些廉租房和别墅,施工速度快,材料也省。

在经过设计后,这些木板房也非常好看,住着也很舒适。就是不怎么抗灾,因此广东、福建、浙江沿海这些有台风的地区基本上不用木板房。

而多震地区,也不用木板房。

不过有超级大地震的唐山、汶川这些地区,民众基本上被迁移掉了大部分,财团也不把产业建在那些地方。

此时中华民国因为产业集中。人口迁移比较方便。

木板房的应用,使得郊区、农村建筑。以及廉租房建筑所投入的劳动力就减少了大部分。

而在商品房的建设上,也只按照30年的使用寿命来建设。

现在中华民国打的是争霸战,房子没必要那么耐用。

30年后,再重新建造不就是了,到时候再建造更耐用的房子。

因为中华民国的建筑都有用风水堪舆,因此盖房子的时候也会算地运,一些地运只有20年的房子,就按照20年的使用寿命来建设。

一些地运可以达到120年。甚至更久的地运,坐向如果合适,那就建成使用80年左右的质量,也就是说,这种房子几十年内的理气方面都非常生旺。地运最长的当属北京那种大三元的格局,生旺之气达到一千多年。

在城市规划当中,中华民国有一个政策。那就是逐步调整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水。

不同的地运,生旺的坐向是不同的,就如四绿文曲星已经快来了,三碧禄存生旺的坐向可能就变成凶煞的坐向了,到四绿文曲星的地运,就不能再按照三碧禄存星的生旺坐向来盖房子了。必须按照四绿的生旺坐向。而不同的坐向,地运时间是不一样的。

当然,风水是分为峦头、理气两个方面的,峦头是指外形,是可以看得见的东西。理气算的是看不见的‘气场’。在古代是帝旺之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风水主要是看峦头。理气的力量更小一些,但理气不好,是会影响峦头效果的。

理气方面,最忌讳的就是‘骑线’,即有八个大宫位,二十四个小宫位,如果房子的坐向骑在宫位之间的分界线上,那么必然会出问题。

一些坐向符合城市结构,地运又很长的城市建筑,则按照较长的使用寿命来建造,其他的普遍都是建造成使用30年,甚至是20年的建筑寿命。

这样一来,房地产方面所需的劳动力就更少了。

中华民国也就可以抽调更多的劳动力去建设可以提高战争潜力的基础设施,以及各种工厂。

等到把白种人干趴下了,再建设高质量的房子,到时候有的是时间,也可以把房子建得很豪华。

而且到了30年之后,就算是现在把房子建得能用80年,甚至更久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到时候肯定还是要拆掉。

因为城市发展是没有定型的,楼房是越盖越高的,三十年前盖的房子,到时候肯定要被淘汰。

倒是城市绿化比较重视,在城市的小区里种了很多树,这些树百年后便可成为参天大树。

这样的建筑模式,在欧美则不完全是这样。美国政府也在盖木板房,但是在其他城市建筑上,则可能会建得质量更好许多。

但是欧美国家,其房地产有基础,不需要像中华民国这样,几乎是全部都要建设。

……

几乎大部分家庭在宋教仁发表全国广播讲话时都在家里打开了无线电收音机,无线电收音机在此时已经很普及了,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架无线电收音机,算是与电风扇一样十分普及的电器。

普通民众们听到宋教仁承诺的永远繁荣,都非常激动。

“如今的中华民国,每个家庭都已经从追求温饱,变成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我在这里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向所有公民承诺。一定在十年内,让绝大部分的家庭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都能买到家庭汽车,并能用上家庭电器。”

当宋教仁做出承诺时,全国各地一片欢呼。绝大部分国民,在这一刻都感觉无比的幸福。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幸福就是苦后的甜。

满清统治下的苦,民国当政下的甜。

有苦才有甜。

永远都是甜,会腻的。

不过这时候的民众,都还没有到腻的时候。

下一轮的苦,便是战争。

当战争胜利,就再次拥有了甜。

就像是天道轮回一样,天因为不断循环,因而可以长久。永远的苦。与永远的甜,都是不可长久的。

而在万里之外的欧洲。此时的欧洲人只有苦,没有甜。

欧洲青年可以说是最悲剧的一代人了。

碰上一战拿着枪走上战场,现在已经打了差不多六年了,比历史上还要悲剧。

历史上一战结束后,没死的这些欧洲青年们又碰上了经济大萧条,大部分失业。接着二战又爆发了,他们只能再次扛着枪走上战场。

等打完了二战,还是侥幸没死的话。也已经老了。

这群欧洲00后,就和后来中国的60后一样悲剧,但比中国60后还要悲剧得多。

然而那些已经成了历史,中华民国的崛起,绝对不会让那些欧洲00后的日子更好过,只会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加蹉跎。

因为中华民国的工业已经崛起了,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

那就是欧美经济将受到打压。

因为中华民国的崛起。欧美工业首先就失去了几乎整个亚洲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缅甸、印度,这些市场也都将在中华民国的强势占领下而无法为欧美工业提供市场。

中华民国的工业产品,还讲卖到中亚市场、非洲市场、南美市场,这些市场尽管不可能完全被中华民国的工业产品占领,但是半壁江山能不能保住。还是一个未知数。

更加悲剧的是,协约国为了换取中华民国的支持,答应在战后向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开放市场。

也就是说,欧洲市场,都将被中华民国入侵。

这就更加使欧洲工业的复苏加大了困难。

另外战后的欧洲缺少资金。历史上是美国剩余资本的注入才使欧洲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出现复苏。

但是历史已经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崛起更多的资本。

但是中国民族资本集团是绝对不会向欧洲注资的。中国民族资本集团只会向中华民国的附属国,以及其他小国家注资。

从而使附属国和那些小国家发展出更多的初级工业,以加强中华民国的战争潜能。

这更加的使欧洲经济难以复苏。

美国是肯定还是会向欧洲注资的,但是注资之下,欧洲比较有竞争力的也就只有一个德国。

因为德国有技术。

英法的工业技术比较烂,所以绝对没有多少能与中华民国竞争的优势产业。

但德国如果发展,就会产生一颗定时炸弹。

加上中华民国这颗定时炸弹,欧洲00后绝对是史上最悲剧的一代人,而欧洲10后的日子,也不会很好过。

中国00后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一代,他们进入社会的时候,中华民国已经扫平了日本,小部分00后参与了干涉俄国的战争,但普遍都没有走上战场。

加上此时中华民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他们又碰上了义务教育,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时期。

从学校里一毕业,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国家到处都要用人,只要肯用心读书,成为中产阶级非常容易,通过学业而成就高产阶级的门路也不是完全被堵死。

可以说中华民国的00后,是机遇最大的一代,也是日子比较好过的一代。

而此时中华民国的90后,机遇也非常大,几乎是只要文化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很轻松的找到一个收入高的工作,甚至是身居高位。

那些没什么文化的,主要机遇就是成为技工,收入即稳定也比较高。

也有很多没有文化的90后,通过参军也学到了文化,同时也一大群人成为了军官,退伍后立功的分配了农场,没立功的则转业成技术工人进入工厂工作,或者是进入了安保公司工作。

还有一群退伍兵,则成为了民族资本商人。

当然,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主要不是看收入多少钱,也不是看成就有多高,好不好过还是看幸福程度。

如今中华民国,就算是那些在工地上做苦力活的民众,也都感觉很幸福,因为他们之前经历过拮据的生活,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有活干,有钱赚,有饭吃,出头也容易。

人才是耐用品,一个人工作到六十岁退休,当好的工作岗位都被一群中老年人占领之后,年轻人就比较难出头了。

这种现象在每个国家都存在。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提前退休,但退休金又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不好解决。

生不逢时的话,那也就是悲剧。

……

财团在年关来临时,则在对过去一年的规划进行评估,并对未来一年做具体规划。

其中提高战争潜力,依旧是最重要的内容。

这也是江渝十分关心的内容。

“经过一年的调整,财团有意识的调整了各种商品的类型,已经初步达到了当初制定的要求。”

周子跃对江渝说道:“就算是生产玩具的,我们都让玩具厂生产那些可以提高战争潜力的玩具。”

说着周子跃拿出一份单子,上面全是那些战争期间禁止生产的商品。

“这些商品,我们都尽量要求能够用可以提高战争潜力的材料来开发产品,同时也通过销售渠道来引导民资往这个方向发展。而那些战争期间需要生产的商品,则分为两类来生产,一类战争期间保留生产,采取的是节约、快速的路线。另一类则是战争期间转为生产军需品,则按照可以转化的模式来生产。”

“好,继续按照这个路线执行下去。”江渝十分满意,财团这种执行路线,可以更大程度的加大战争潜力。

只要有足够庞大的战争潜力,就可以碾压一切敌人。

,!

第10章 抢地盘的时候到了第37章 出兵外蒙第53章 容克财团的到来第218章 惊悚的发展速度第69章 初次会晤,打起来了!第73章 十年国庆的来临第178章 战争的前奏第21章 镇压叛乱,改革宗教第131章 对俄贸易的巨大利润第236章 访问波斯,协约国战线吃紧第224章 喀山中苏炮战第26章 华澳第75章 杀鸡给猴看第223章 席卷 中亚细亚第29章 彻底悲剧的日本第15章 国家形象建筑第199章 美国参战丑剧第188章 最牛逼的军火贩子第72章 远洋运输业的竞争第94章 破碎(五)第93章 第三次产业革命第24章 战列舰下水第129章 惊人军费预算第117章 投放原子弹第63章 宋教仁被刺第105章 轰炸日本联合舰队(二)第213章 退伍军人移民政策第215章 无比丰富的资源第74章 阅兵与广场游行第65章 两大集团之共识第18章 持续的欧战第50章 袁世凯与江渝的军备竞赛第94章 汽车消费狂潮第141章 登陆北海道第140章 肢解日本,扩张版第69章 初次会晤,打起来了!第36章 袁树珊第49章 独立运动第83章 歼灭第88章 占领西伯利亚第153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119章 打倒国际恐怖主义第158章 越南王血泣新华宫第226章 疯狂绞杀第144章 日本‘民族解放运动’第51章 又挖了一个坑第226章 疯狂绞杀第140章 肢解日本,扩张版第209章 目标——抢劫俄国第15章 国家形象建筑第214章 血色海参崴第254章 猪流感来袭,威廉的来信第242章 全面建设的中国第105章 轰炸日本联合舰队(二)第14章 攻略埃塞尔比亚第78章 他们将成为世界最强陆军第102章 对日宣战第41章 红色毛熊割地了第156章 越南暴动,河内巷战第67章 二次对俄武力干涉提案第33章 疯狂借贷(四)第134章 谁是傻瓜?2亿换50%石油储量第176迅速崛起中第219章 寓公们的生活第162章 糜烂的印尼局势第233章 国家形象宣传第211章 洗劫俄国国库第209章 目标——抢劫俄国第56章 选举风波(二)第105章 轰炸日本联合舰队(二)第212章 抢了27亿元的黄金第19章 叛逃印度第126章 对欧出口第88章 占领西伯利亚第8章 与时间赛跑第30章 疯狂借贷(一)第96章 引进海外劳动力第76章 ;巨大影响第15章 华东商会第149章 英国内阁太愚蠢了第209章 目标——抢劫俄国第121章 在背后捅了日本一刀第64章 我去,老子成了袁大头?第232章 流感爆发,中医的疗效第113章 轰炸釜山第36章 繁荣的年关市场第232章 流感爆发,中医的疗效第163章 印尼华人起义第75章 大汉民族主义第63章 红色毛熊的战争准备第85章 乌克兰独立第169章 整顿牛鬼蛇神第1章 翩翩少年第23章 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赔款’第17章 飞机与战车第232章 流感爆发,中医的疗效第172章 日本无条件投降第81章 苏军内讧第267章 头疼的英国政府第4章 江北巡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