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疯狂借贷(三)

4月下旬的中国,全国已经开始忙碌着春播了,今年的春播与往年不同的是,华东集团已经大规模的进入农业生产环节。

在海南、苏北等地建立的农作物培育基地,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对许多个品种的水稻、小麦等作物进行了杂交等培育实验。

在提高作物产量的技术方面,此时的中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去年已经成功的培育出了一种亩产达到500公斤的水稻,但并不符合推广要求。

试验田里亩产能到500公斤,到了农民手上估计也就是300公斤。

虽然还未找到产量更高的杂交品种,不过具体的杂交方法却已经非常纯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江渝再次向位于海南的水稻研究基地拨款500万元,这种资金规模在农业实验中已经是全球最高的了。

也许几年之后,中国的农业就可以走向腾飞了。

在没有高产作物的时候,以及大型农机也未推广开的时候,江渝为了确保农业供应,让华东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鼓励他们购买小型农机,以提高生产力,使得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发展养殖业当中去,以确保蛋肉奶能够跟得上需求增长速度。

春播的到来,让两淮行政总署上下都开始为农业发展忙碌起来,特别是随着夏季的临近,对防洪工程的建设更加紧迫。

中国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实际上都在洪水的威胁之下。

为了解决洪水问题,两淮行政总署首先开始加固河堤,同时在主要河道上建立水库,并将洪泽湖等湖泊作为天然的泄洪地。

一旦发生洪灾,损失最严重的还是农业生产。

在农业中砸入了大量银子的华东集团自然不愿意看到,为此江渝再次追加了一个亿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

电力方面主要还是烧火电,华东地区的水电资源并不丰富,虽然水很多,但落差不大。在华东地区,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就是福建了,不过当前福建并不在掌控之中。

而河道的渔业也是重点发展项目,不过河道相比大海来说,渔业资源更容易被摧残,因此江渝利用两江巡阅使的权利,规定了长江每年必须有六个月的休渔期,并且对渔网的洞口大小进行了硬性规定。

同时也禁止拖网船进入河道进行捕捞。

自从10年江渝回国投资了杭州造船厂,此时的杭州造船厂已经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拖网渔船。

拖网渔船是灭绝捕捞的典型。

一网拖过去,甭管大鱼小鱼,全都一网打尽。

此时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还处于一个很丰富的阶段,并且那些渔业资源丰富的公海也未被划归成各国内海。

但凡公海里的鱼,是随便你捞的。

杭州造船厂的一个巨大优势产品就是渔船,而且是大型的远洋拖网渔船。

这些大型拖网船下水后,直接交给华东远洋渔业公司使用,然后开到渔业丰富的公海进行拖网作业。

不久前华东集团终于研制出了可靠的冰箱技术,从而能在拖网船上建造大型的冷冻室,为长时间保鲜提供了保障,也为远洋渔业的发展解决了硬伤问题。

以往不是远洋渔业没人去发展,而是技术条件的原因,鱼捞上来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就会烂掉。

因此这个时代的远洋渔业并不是太发达。

对于缺乏肉类的中国来说,海洋鱼类能为民族提供大量蛋白质,不失为当前解决当肉奶供应不足的良好办法。

在大量制造远洋拖网渔船的同时,杭州造船厂也在制造大型远洋货船。

此时先进的货船是为万吨级的,其中以德国人的货船最为先进,虽然总吨位不如英国,但都是大货船。

当船只造得越大,所需的动力就越少,就能把运更多的货物。

相比之下,英国人的货船当中甚至还有五十年前的,海上盈利效率远不如德国,不过德国人只有500多万吨的商船,而英国多达2000多万吨,虽然德国远洋运输的崛起使得英国在远洋运输上攫取的利益减少,不过英国依旧每年要从全球获取到1亿英镑的运费。

经过两年的建设,第一批五艘1.2万吨级商船终于下水,这种1.2万吨的商船,被命名为‘扬帆级商船’,并开始制造第二批10艘,争取一年内造好,形成年造船能力10万吨的要求。

加上他岳父投资的造船厂,预计一战后可以形成二十万吨的造船能力,不过相比英国一年120万吨的造船能力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

而造船的迅速发展,正好消化了那些钢铁产量。

此时英国政府在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之后,终于同意出面组织贷款,但却搞了一个五国银行贷款。

这让江渝有些意外,不过却更加高兴了。

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俄国将直接灭亡,而英法的实力也将大大削弱,美国对中国鞭长莫及,只有一个日本有能力侵略中国。

到时候就算是悍然赖账,尼玛能奈我何?

当然出于信用方面的考虑,如果届时英法等国能识相一些,把租界、海关还回来,那钱还是可以还的。

毕竟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镑将贬值21%,战争期间贬值50%左右,等于说到时候用英镑偿还贷款,可以少还21%的钱。

再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行业利润普遍暴涨100%,个别暴涨300%以上,而且还是供不应求,只要有足够的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点贷款很容易还掉的。

五国贷款进行的同时,身在美国的法国商人弗兰斯从美国来到了中国,他带来了一张美国花旗银行的一大笔资金,多达3.5亿美元。

这是江渝在美国投资勘探矿山、油田等资源后所获得的抵押贷款。

在美国进行贷款却是比较容易,没有牵扯到那些乱七八糟的政治问题。

3.5亿美元相当于7亿银元,这些钱江渝却是另有用途,那就建设海军,并建立起华东重要港口的海防。

江渝马上秘密用这笔钱去联系德国,并在德国订购岸防炮,并秘密聘用德国海军士兵前来中国。

江渝向威廉二世点名要能开潜艇的军官和士兵,因为建设战列舰之类的已经来不及了,唯一能建设的也就是潜艇部队了。

潜艇成本低廉,而且能用于破交战,用来对付日本这样的岛国是最好不过的了,只要有足够的潜艇规模,完全可以遏制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发展。

只要日本的货物运不出去,日本的资本就谈不上发展。当然日本联合舰队有大量水面舰艇,同样也能对中国发动破交战,不过相比之下中国海岸线更长,加上江渝有飞机参与岸防,日本想要破坏海上交通不是那么容易的。

只要有一定规模的潜艇部队,一旦开打,江渝也能保证不是全然没有还手之力。

————

这三天一天一更的补齐了,现在身体状态还在反复,没办法加快更新速度,非常对不起同学们!

;

第91章 技术竞赛第101章 天降火雨第12章 一个时代,一个现象第36章 繁荣的年关市场第74章 阅兵与广场游行第17章 飞机与战车第111章 袭击日本港口第91章 破碎(二)第11章 ;钢铁产量暴增第31章 狼性本色第51章 又挖了一个坑第75章 大汉民族主义第226章 疯狂绞杀第197章 让小日本去欧洲战场送死第86章 蚕食作战第58章 海防舰队成立第105章 轰炸日本联合舰队(二)第190章 制裁暹罗,空降曼谷第45章 斩首、总攻第237章 中国石油战略第257章 开启繁荣时代第2章 远东容克第260章 大生产、大扩军第14章 农业改革第98章 骑墙派的诞生第143章 日奸革命计划第12章 一个时代,一个现象第261章 元气大伤的俄国第27章 军事、收入第17章 飞机与战车第59章 沦陷的澳大利亚第196章 赚钱赚到乐翻天第133章 图穷匕见,殖民地要求第140章 肢解日本,扩张版第223章 席卷 中亚细亚第158章 越南王血泣新华宫第71章 消除贸易逆差协议第129章 惊人军费预算第233章 国家形象宣传第26章 华澳第96章 引进海外劳动力第221章 大科学家第144章 日本‘民族解放运动’第111章 最奢侈的后勤供应第214章 血色海参崴第197章 让小日本去欧洲战场送死第208章 俄国内战,盯上俄国国库第67章 二次对俄武力干涉提案第15章 华东商会第156章 越南暴动,河内巷战第98章 转移视线第226章 疯狂绞杀第126章 对欧出口第31章 疯狂借贷(二)第96章 引进海外劳动力第85章 乌克兰独立第73章 惊人的铁路计划第2章 远东容克第110章 假戏真做,进攻朝鲜!第8章 与时间赛跑第66章 巨大影响力第268章 清理南洋土着第243章 政治联姻的前奏第44章 空军登场第71章 两军差距第262章 苏俄内战再度爆发第63章 红色毛熊的战争准备第262章 苏俄内战再度爆发第67章 二次对俄武力干涉提案第121章 在背后捅了日本一刀第83章 中国的巨大变化第21章 滚鞍落马第79章 全国大剿匪第51章 壬子中俄战争落幕第204章 疯狂围剿(一)第17章 开设赌城第212章 抢了27亿元的黄金第240章 坑钱的外来人口移民政策第97章 挖坑等日本跳第31章 疯狂借贷(二)第89章 打到妥协为止第61章 气到快吐血的大正倭王第27章 军事、收入第63章 红色毛熊的战争准备第60章 民用汽车第46章 伊斯兰世界攻略第109章 中国已在崛起之中第210章 偷偷进村,打枪的不要第81章 苏军内讧第270章 立于不败之地第5章 华东集团第110章 假戏真做,进攻朝鲜!第4章 技术优势第90章 躁动的俄国人民第33章 疯狂借贷(四)第117章 袁世凯又要被坑了第171章 对美战争准备第96章 引进海外劳动力第103章 海军竞赛之战略欺骗第249章 注定是炮渣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