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疯狂发展速度

1925年,中华民国在泡沫经济下,已经发展到了第五年,这一年中华民国在铁路修建上基本完成。

五年当中,疯狂建设了二十万公里铁路。中华民国铁路总长达到了三十八万公里,不过对于中华民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因为版图面积非常大,铁路建设依旧可以持续。还有很多铁路支线未修建完成。

其中西伯利亚铁路成为了那些民资疯狂投资的对象,谁都看到了西伯利亚的铁路利益。

未来财团将在西伯利亚开采各种资源,其中农业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时中华民国的农业兴起了一种新的种植浪潮,那即是中药种植。

人工种植中药随着中医的全面普及而成为了很有潜力的产业,不过中华民国对于中药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中药种植下去后,基本上不追施什么化肥,让是让中药材自然生长。这些中药的种植占据了很多耕地资源。

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土地资源此时实在太丰富了。丰富到可以挥霍的程度。

这个时代世界人口又没有那么多,粮食种多了也卖不出去。随着杂交水稻和杂交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出现,以及化肥、有机肥的使用,粮食产量暴增。畜牧业方面也因为有澳大利亚和内蒙、蒙古、青海、西藏这些地区的支撑,产量也很充足。

养殖业也就是需要玉米等饲料,玉米种植面积,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中亚平原支撑着,也非常够用。

四川平原、江淮平原、这些地区也大量种植玉米。

水果种植面积不少,水果价格虽然不断的上涨。但也是正常的市场价格,因为中华民国的人工成本增加了,所以水果售价也是参考人工成本的上涨来提价的,民众收入提高后,也能消费大量的水果。

进口水果也很多。但是中间有巨大的差价,都是财团赚走的,进口水果提价也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水果种植业。

但是大量的经济作物生产都分包出去了,水果种植规模实际上并不是太大,出口是不可能的。

在大量经济作物被分包出去后,中药的种植成为了使用那些土地的首选。何况随着北水南调工程的建设。耕地资源将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丰富的资源,让中华民国的发展没有了任何的制约。

在化肥资源方面中国缺乏钾肥,不过欧洲那边出口了大量钾肥到中国,随着红色毛熊的完蛋,沙俄那边的钾矿也开始开采。

钾肥能让作物抗寒、抗旱、抗涝,也能让作物更加强壮。避免倒伏。之前缺乏钾肥,就只能不用钾肥。

此时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石油资源更是多到用不完,随着财团越来越大型化的炼油设备的建设,加上把产业分包给了人工成本低的中东国家,炼油成本不断的降低。中华民国在对石油收取了税收之后,其价格对于收入不断增长的老百姓来说显然非常的便宜。很多农村的老百姓甚至用石油进行发电。

煤炭也是进口资源之一,欧美国家为了保持进出口平衡。向中华民国出口大量的煤炭。

这些煤炭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价格也感觉不到任何的压力,因此在节能方面中华民国很少去考虑。

汽车排量都比较大,动力也很是强劲。加上没有资源上的制约,汽车也被建造得很坚固。

不过中华民国还是搞出了一些节约型汽车,用来出口给那些附属国。

那些附属国在中华民国的经济带动下,也发展得十分的迅猛,特别是日本,在日本人民的辛勤劳动下,每年要为中华民国输出大量的低级工业产品。

每年日本都能拿到大量的制造订单。日本完成这些订单,人民才有饭吃。

这些附属国的铁路发展也很迅猛,公路同样也不逊色,这些铁路和公路都是中华民国借钱给他们修的。

借钱越借越多,不断的利滚利之下。让中华民国可以不断的盘剥这些附属国,而且铁路和公路修起来,也更加方便中华民国对这些附属国的压榨。

只不过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压榨方式比较隐蔽,因此一般的愚昧民众察觉不到。加上中华民国不断的对这些国家的报纸等舆论渠道进行掌控,更加使那些附属国民众察觉不到中华民国的盘剥。

中华民国的公路总长则暴涨到了160万公里,五年当中,平均每年修建了30万公里公路,1925年全年则建设了50万公里公路。

中华民国的公路分为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市级公路、县级公路、乡镇公路,以及村级公路六个级别。

其中国家公路又分为一般公路及战略公路。战略公路由军方负责指定路线和建设规格。

全国各地都在全面的修公路,加上战略公路的七个级别,都在各自负责的范围内全面统筹公路修建。

这些公路的建成,让中华民国摆脱了基础落后的局面。

但是公路体系并未完善,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在建设资金方面则非常充裕,政府修建公路都发行债券,债券的销量很好,民众有大把的钱购买这些债券。

同时还有私人也在大量修建公路,很多公路具备很大的商业利润,成为投资的热点,国家有时候也将一些公路建设项目分包给民资企业修建,只要质量过关,那些民资就可以对过往车辆进行收费,收费二十年即撤销收费站。

在乡镇公路的建设上,则有国家拨款和地方拨款。同时因为城镇化的原因,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很多人到了城市发家致富了,也会拿出一笔钱修建家乡的公路。

公路修建和房地产所需的普通水泥,大部分都是从外部进口。普通水泥制造是中华民国分包出去的产业。

水泥制造的粉尘有点大,而中华民国的水泥一般是特种水泥制造,普通水泥也有一部分,在西部地区,不过是用湿法生产。而且连西部的水泥制造,也很快就要分包给俄国人和中东国家了。

其中这些普通水泥近半是由日本生产的,朝鲜、越南、暹罗中东国家也生产一部分,连纳米比亚都开始生产水泥了。

只不过那些水泥制造厂多是中华民国建设起来的,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到中华民国。

附属国的劳动,为中华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包了很多任务。

中华民国的公路系统远未建设完全。因此还在疯狂建设当中,大量的建设吸纳了很多劳动力。

这样的建设对于那些没什么文化的普通民众来说,都是可以胜任的。而且这些普通工地上的工人,每个月能拿到的工钱还比较高,比工厂里的工人还要多。普遍在工地上干一天,就能拿到5元工资。如果一个月干20天。一年干10个月,就可以拿到1000元的收入。

不过这些钱还得拿出一部分交税,大约是20%的个人所得税,最终可以拿到800元,用来买房子和买车子都非常充裕了。

如今的中华民国,最贵的,自然也就是劳动力了。特别是付出体力劳动的,另外技术工人的工钱也比较高。

在那些繁荣的地区,基本上看不到从海外引进的劳动力。

中华民国西部有大量人烟稀少的地区,因此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多是被送到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干苦力活。如北水南调工程。

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如果放到人口多的地方去,会造成很多的治安问题。同样也会争夺就业岗位。

而那些不好招募工人的地方,用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就非常合适了。

那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成本低,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中华民国给普通劳动力那么高的劳动报酬,自然是为了培育内部市场,尽管看上去工钱很高。但是财团可以通过商品消费的方式把钱收回来。

因为普通民众,是很难存住钱的,否则他们也不会是穷人了。因此把钱给穷人消费,是很容易收回来的。而且穷人消费后,有了房子和车子。国家财富分配也就比较平衡了,也就改善了民生。

同样也可以压缩民资可以攫取的人口红利,避免民资通过不正当方式致富。

至于那些海外人口,他们又不是中华民国的老百姓,自然不需要那么好的待遇,一个月给他们二三十元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很多了。

这些海外人口的到来,让中华民国可以额外多的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提高建设速度。

现在中华民国拼的就是发展速度,一种全面超越欧美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发展速度,已让欧美望尘莫及。

桥梁、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投资也非常疯狂,大量的建设项目,基本上让中华民国的劳动力到处都有活可干。

而且拿到钱之后,即可消费到价格不会太高的汽车,也可以买到房子、电器。

为了进一步的加快建设速度,中华民国的工厂内,能用女工的岗位都开始招收女工,男人则去建设铁路、公路、水利、电力、房地产、重工业。甚至是汽车生产、飞机生产环节都出现了很多女工。

显然中华民国正在积极的为战争做准备。因为战争时期,男人都要忙于战争,就需要大量的女工。

女工进工厂,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忽视家庭的照顾。不过没关系,中华民国有大量的菲佣。

服务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了起来,对于中华民国的老百姓来说,既然到工厂能赚更多的钱,为什么不花点钱请人来搞家政呢?

家政当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财团成立了专业的家政公司,对菲佣进行严格的培训,再让她们上岗。(未完待续)

第222章 流感爆发前的准备第107章 超级股灾第18章 持续的欧战第144章 日本‘民族解放运动’第75章 大汉民族主义第32章 疯狂借贷(三)第34章 民族资本商人的成长第124章 民族资产翻倍第146章 海陆空建设第201章 更大的中国利益第223章 席卷 中亚细亚第265章 千疮百孔的国家第39章 布局国际贸易市场第113章 轰炸釜山第217章 对俄武力干涉议案第222章 流感爆发前的准备第51章 又挖了一个坑第97章 挖坑等日本跳第42章 塞尔乌苏大捷第79章 撕破脸第163章 印尼华人起义第215章 无比丰富的资源第13章 收买民心(二)第211章 洗劫俄国国库第3章 大把的先进军事技术第272章 中华民国的五百万大军第104章 轰炸日本联合舰队(一)第117章 袁世凯又要被坑了第271章 消耗与积累第219章 寓公们的生活第64章 震撼的博览会第114章 中国生化作战旅第241章 政治避难第74章 阅兵与广场游行第97章 国联与第三世界联盟第254章 猪流感来袭,威廉的来信第183章 东南亚圈地运动第188章 最牛逼的军火贩子第15章 华东商会第88章 占领西伯利亚第150章 中国才是世界裁判,美国不是了!第257章 开启繁荣时代第84章 封锁城市第41章 血战塞尔乌苏第27章 点燃非洲战火第50章 袁世凯与江渝的军备竞赛第143章 日奸革命计划第190章 制裁暹罗,空降曼谷第161章 东南亚那扩张计划第77章 世界最好的军校第104章 最后的繁荣第135章 持续的战争第19章 德州大战(一)第237章 中国石油战略第30章 附属国地位第90章 躁动的俄国人民第252章 农业生产调整第26章 淮安军校第118章 遇刺!新的蓄谋第260章 大生产、大扩军第88章 武库与底气第83章 歼灭第86章 蚕食作战第29章 彻底悲剧的日本第148章 蔓延的福克灾难第189章 吃了个狗胆的泰国第117章 清算欧洲第225章 难道炮弹不要钱吗?第26章 淮安军校第14章 农业改革第17章 飞机与战车第77章 屠龙计划第81章 苏军内讧第232章 流感爆发,中医的疗效第30章 疯狂借贷(一)第264章 尸山血海第57章 资本主义时代的彻底到来第208章 俄国内战,盯上俄国国库第25章 局势稳定第60章 炮灰计划第186章 美国服软第10章 达成协议第11章 悍然反了第1章 翩翩少年第136章 坏到流脓的建议第23章 长江巡阅使第93章 破碎(四)第197章 让小日本去欧洲战场送死第115章 国联求和第25章 局势稳定第8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袭第68章 第二次倒江战争爆发第22章 道教改革,册封国教第102章 疯狂发展速度第83章 歼灭第108章 歼灭山东日军第189章 吃了个狗胆的泰国第170章 中国的合成材料第101章 北水南调工程第115章 国联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