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两边都难

在进行了政治、组织、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准备之后,一月底,蓝天蔚接到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电令:

“京师今已孤立无援,请贵军迅速依据预定计划,实行进兵北伐。”

蓝天蔚当即下令,由海容舰掩护三艘运输船,送北伐军前往黄河北岸的花园口海面,作登陆的准备。

他本人于三十一日乘永田十九号轮到大连亲自指挥。二月一日夜至二日晨,蓝天蔚指挥北伐军主力分别在辽东半岛的貔子窝、花园口、大孤山、安东等处同时强行登陆。

在当地民军的密切配合下,北伐军与清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清军连遭重创,节节败退,溃走庄河方面。

二月四日,清军试图反扑,遭民军有力反击,清军大败,统领被俘。

蓝天蔚发布告示,针对清廷对人民强征苛捐杂税,宣布“免税令”,下令将民国元年以前积欠的“地丁钱粮,一概豁免”,“所有元年之土贷捐税”和“各属杂捐为地方所用者外”也“一概豁免”。

在安民告示中,他又宣布了革命宗旨“建立共和政体,人民永保安康”,表明了民主主义的理想,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动员作用。

二月六日,北伐军占领辽东半岛重镇瓦房店,民众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二月十日,北伐军占领庄河厅城,商店、民宅纷纷悬挂革命军旗帜庆祝胜利。

蓝天蔚(1878—1921),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民主革命家,湖北武汉人。早年加入张之洞的新军,一九零二年,经张之洞推荐,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与同时期留学的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北洋士官三杰”。

归国后,蓝天蔚组织长沙日知会,宣传革命派思想。一九零七年四月,蓝天蔚赴奉天,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手下任职。一九零一年,奉东三省总督锡良之命,赴日本考察军事,入陆军大学校学习。归国后,任第2混成协协统,驻扎奉天北大营。

一九一一年十月,他和张绍曾、吴禄贞准备在直隶省永平府举行的永平秋操中举兵。但随着武昌起义爆发,秋操中止,计划变更。他们发起滦州兵谏,向清政.府提出宪法制定、责任内阁制实施等要求。

后来,蓝天蔚被推举为关外革命军大都督,率军策划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未成,逃往上海。以关外革命军大都督的身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六路北伐方针确定后,宁皖、淮扬二路北伐军率先挥师北上。

柏文蔚部皖军和姚雨平部粤军为主力,苏军为右翼,陈干部充作左翼,在津浦铁路线上,北伐军败清军于宿州等地,战略重镇徐州不战而下。

安徽、河南、湖北等战场上,革命军也取得了一些胜利。

然而,北伐并没有继续下去。因为,革命军虽在局部打几个漂亮仗,但在总体上并不占有优势,在和北洋军主力的几次对阵战绩都很差。胜败乃兵家常事,而这还不是主要的,财政极度困难是革命军无法克服的障碍。再革命的军队也不能空着肚子打仗,几十万军队都要临时政.府供养着,光一天的军粮消耗就已经巨甚,发军饷买军火都要钱。各省的军队虽然以北伐的名义来云集到南京一带,但是,他们大多数只是伸手向南京政.府索要粮饷,并不听从南京政.府的指挥。

当一九一一年底,孙中山回国的时候,国内流言他携带了巨款。记者问起,孙.中.山却回答道:“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精神固然宝贵,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革命的军费开支,革命政权的运转等各方面都需要巨额资金,不是靠“革命之精神”可以解决的。

投向革命党的南方省份都是各自为政。盐税、关税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欧美各国也不愿意借款支持南方的革命,各地把持的海关也拒绝将“关余”转交临时政.府。

新生的民国财政没有资金来源。南京临时政.府运作有限的经费,都还是由华侨募捐而来。

如《胡汉民自传》记载,胡汉民当时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在安徽前线告急的时候,无粮无饷,恳求南京临时政.府拨军饷。当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大笔一挥,在批示单子写着拨款二十万银元救急。但是,胡汉民拿着批示的单子到财政部要钱的时候,才发现国库只有十枚银元了。

军队方面,当时南方各个省份起义的军队都是装备落后,没有统一管属,战斗力都低于北洋军。南京临时政.府无论在军事、财政、行政等各方面,都管不了各个省份。各省的新军都是各自为政、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团结和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外国势力对中国也是虎视眈眈,随时找借口对局势加以干涉。

都知道这打仗首先打得是钱粮,没有钱这仗还怎么打?别说军费,这新政.府的人员总得开薪酬,养家户口吧?就这些钱也没来处呀?仗是打不下去了。

列强一片谴责声,说南方政.府是破坏合谈的罪魁祸首。答应人家袁世凯当大总统,自己先把位置占上,又主动挑起战端。

人家袁世凯是叫得很响,但没先动手,你南方这边可是打的第一枪。

而更大的压力,是来自内部。仗打不下去了,主战派没动静了,轮到主和派发声了。武昌首义掀起的这场革命,一个重要力量是来自立宪派。

张謇代表的立宪派,他们本就寄希望于袁世凯,也是在南京政。府中和谈的主要支持者。他们代表的是士绅和实业者,最怕的就是动乱和战争。

谈得好好的,需要统一行动,推举出个大元帅不行吗?非得鼓捣出个大总统,惹事了吧?

想打仗,以为自己胳膊粗力气大,有本事打呀,打不动了吧?

他们的矛头所指,很明显是主战的中.山先生。

民主革命的元老章太炎先生站出来说话了:就是选总统,论功劳应当是黄兴,论才能应当是宋教仁,论德应该是汪精卫。言外之意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你中.山先生。

有的人说得更难听,不是筹款吗?筹到的款呢?自己留起来了?带回革命精神?革命精神用你带吗?没有你参加,没有你带回来的革命精神,武昌起义不是也成功了?两手空空急匆匆的回来,是为抢这个大总统位置吧?我们流血牺牲是为你当这个大总统吗?

就连中.山先生的信徒和学生汪精卫也出来说话了,话说的很婉转,但同样不好听。大概意思是革命者应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不能为那个人,那一家人,这么多人来革命吧?先生不会是想成为独夫民贼而遗臭万年吧?大家能把你推上这个大总统的位置,也能把你推下来。

这是南方政.府这边。

袁世凯那边日子也不好过,他很快发现自己战线拉得很长,机动部队只有十万多人,士气也不高。没事谁愿意打仗,为一个没落的王朝打仗。南方都苦于应对,后院却又起火,辽南的民军士气正旺。

打起来,同样也是没有钱。另一方面,人家也一直说,大总统的位置给他留着,有必要为清王朝而战吗?通过各个方面、各个渠道的摸底,都说南方政.府和中.山先生是说得真话。

这时候,立宪派也来做袁世凯工作了,给袁世凯交了实底,只要他能使清廷退位,这大总统的位置肯定是他的。

开什么国民会议呀!真要是会议决定了君主立宪,南方也是不会接受的,共和是不可阻挡的。

再说了,君主立宪有你什么好,最多当个皇帝手下的内阁总理。一个没见识的女人,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有什么理由当牌位供着。

养虎为患,等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一定能容得你吗?不知道伴君如伴虎吗?

现在,南方的情况也很复杂,夜长梦多,谁知道拖时间长了会出什么差头?抓紧时间把清廷赶下台比什么都重要。

第60章 山雨欲来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18章 好景难长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294章 曹锟第78章 汉口之战第3章 科举之路第398章 张疯子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38章 高密事件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90章 汪袁配合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87章 吴禄贞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94章 僵局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73章 在家上任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480章 改名字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62章 垂钓洹上第411章 点翰林第17章 驻节朝鲜第407章 童子试第88章 大通起义第13章 志得意满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346章 驱张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491章 求博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609章 考据癖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106章 小德张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31章 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