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

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黎元洪邀请中山先生来武昌视察。此前,广东派代表请中山先生回故乡一游,中山先生也早有此意,正准备南下时,收到黎元洪的邀请。

中山先生一八九四年到过武汉一次,印象很不错,武昌首义成功,引发先生无限遐想。当初武汉准备起义时,他的主导意见是准备得再充分一些,不要急于发动。就在他准备把自己的意见电告湖北的党人时,却在报纸上看到了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

一想到这件事,先生总要禁不住心潮激荡。他决定还是先朝拜首义圣地。

wωw ☢тt kan ☢¢ 〇 四月九日,孙中山一行人乘车到达汉口,遂换“裕江”轮过江达武昌。同行的有孙夫人卢慕贞,子孙科,女儿孙媛、孙婉,随行人员有宋子文、胡汉民、汪精卫、景耀月、程超明等人。

码头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铁血十八旗、五色旗挂满街头。长街两旁挤满了人,人们争先恐后,一睹革命伟人的风采。

阅马场都督府布置一新,黎元洪带领着大小官员,列队迎候。孙中山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入都督府大厅。

稍事休息,黎元洪设宴招待中山先生一行。席间黎元洪致欢迎词,热烈欢迎孙中山一行来鄂视察,盛赞孙中山“功比尧舜”。

孙中山在答词中则称黎元洪为“民国第一伟人”。

饭后,黎元洪亲自送中山先生一行去黄土坡盐署,那里为中山先生设置了行辕。

第二天清晨,黎元洪亲自过来接孙中山诸人,赶到阅马场时,蔡济民,吴兆麟、蒋翊武、李翊东等首义元勋已会同三百多各界人士列队恭候。

黎元洪介绍中山先生与首义元勋们见面,中山先生亲切的和大家握手。

介绍到吴兆麟时,中山先生说:“吴兆麟,我知道的,首义的总指挥,了不起。”

声音一落,大家一阵掌声,吴兆麟很激动。

中山先生突然想起什么,问:“熊一枪在吗?”

熊秉坤上前与中山先生握手,于是,熊一枪的名字传遍了各地。接着,中山先生健步走上了主席台,发表了题为《共和与自由真谛》的演讲。

中山先生在讲演中,盛赞武昌首义的伟大功绩,热情洋溢的指出:“吾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事业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先生的讲演,获得场内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讲演结束后,中山先生与首义功臣们合影,随行的宋子文先生,用相机留下这历史瞬间。

中午,黎元洪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孙中山为表谢意,将一“文明棍”做为礼物,赠送黎元洪。棍长约一百厘米,柄上雕着“老来怪”和“四脚兽”图案,棍上刻有中山先生手书:“铭新老人逸仙刊贻”一行字。

虽然不是什么贵重之物,但因为是中山先生所赠,又有先生亲笔,黎元洪还是特别珍爱的。

四月十一日,中山先生一行凭吊不久前的阳夏之役战场,面对被炮弹变成废墟的汉阳兵工厂,中山先生很心痛,说应当筹措资金尽快恢复生产。

此前,中山先生已经知道了,北洋军在攻取汉口时,残忍的发火烧房。看到汉口街道,被烧成一片废墟的惨景,先生的内心还是被深深震撼了。他很难过,眼睛潮湿了,久久地沉默着。

中山先生凭吊完后,为表示对首义中牺牲烈士的敬仰,吟诗一首:“武昌飚发,胡虏土崩。既攻既击,拯我弟昆。虽拯我昆,大功则成。人生有死,死有重轻。死以为国,身毁名荣……”

返回武昌途中,黎元洪陪同中山先生一行游览黄鹤楼。

中山先生登高远望,看长江滔滔,龟山蛇山相望,顿觉心胸开阔。

先生问身旁的汪精卫:“情趣如何?”

汪精卫答道:“眼前有景道不得。”

黎元洪插话:“昔人已乘黄鹤去,孙君今登黄鹤楼。”

逗得大家一阵大笑。

中山先生看到武汉被长江和汉水隔成三地,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想法。自言自语地言道:“要是有一天能在江底挖一条隧道,把三镇连在一起,该有多好?”

黎元洪在一旁马上附和:“好主意!好主意!”

遂叫人取来笔墨,清中山先生以“开挖隧道”为题,写一条幅以激励后人。

中山先生略思索了一下,题笔写下:“沟通大洋之顶水点。”

中山先生在武昌逗留期间,除与黎元洪进行几次长谈外,还应邀在同盟会湖北支部,武汉报界联合会发表演讲,在同盟会支部发表演讲时,对于黎元洪关于将武昌做为国都的建议给予了回应。

他说:“欲求巩固安全之策,非迁都南方不可……就南方而论,又有南京、武昌之争,而两地相交,乍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然而枢轴总揽水陆交通,西连巴蜀、滇黔,北控秦晋伊洛,武昌真是天下的根本重地,此中关系非同小可,希望大家认真研究。”

中山先生的这番话,黎元洪和湖北的这些人听着,是很受用的。

中山先生于十二日离鄂去沪,临行前给报界联合会写信一封。

言道:“联合会诸君大鉴:……文于武昌首义之地,心驰已久,故中道来鄂,既得承黎副总统之大教,且与我鄂中父老昆弟周旋于一堂。慰百战之辛勤谋建设之端绪,诚知非数日间所能竣事,只愿以最锻之时间,慰向来之渴望,其不尽之情,留待他日重来,再作详述。报界诸公,当不此匆匆见责也……临楮神驰,肃此侯撰安!孙文谨启。”

中山先生此次武汉之行,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黎元洪及官方的盛情接待固然让他感动。而更使他心潮澎湃的是,鄂之底层民众的热情和拥戴。

一个为民着想的,把老百姓记在心底的人,是会得到民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爱戴的。而来自人民群众的爱戴,也能更使领袖人物对民众更深怀敬畏之心,所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一次,孙中山和黎元洪个人也结下了深厚情谊。两个人惺惺相惜,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来,黎元洪第二次从大总统的位置上下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中山先生为安慰黎,特派汪精卫请黎元洪到广州叙旧。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偕夫人宋美龄北上,途经天津,在张园小往。黎元洪获知后,即遇李根源前往拜会。

中山先生此时已重病在身,两人再次见面,百感交集,岂料这次见面竟成永诀。

翌年,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黎元洪闻此噩耗,异常悲痛。持在自己天津的家中设灵堂祭奠,亲自日夜守灵,使天津各界人土得知此事后大受感动。

这是两个性格迴然不同的人,一刚一柔,一张杨一沉稳,一放荡不羁一不露声色……他们这对伟人的友情,被很多人所称道。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刚柔并济吧。

黎元洪提出的军民分治的政策,因遭到南方革命党人的几个都督,李烈钧、谭延闿、胡汉民、蔚文柏等人的反对,袁世凯无法推行。中山先生离开鄂后,黎元洪不忘先生“社会革命”的重托,决定在湖北,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身体力行推行“军民分治”,在他看来这肯定是利国利民之策。

他的做法是,将总揽大权的军政.府撤消,代之以平行设置的都督府和民政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行政管理总需要富于管理经验的人来担任,民政长黎元洪选中了晚清老臣樊增详做湖北的民政长。

樊增祥(1846—1931),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袁世凯执政时,曾任参政院参政。

樊增祥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引人注目,做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樊增祥为官,十分注意严法、宅心、平恕。由于他长期处于贫困的生活中,养成一种坚毅的性格,能自行其志。他经世三十多年,精于人情世故,加之经常出入张之洞府,受张点拨,对为官从政之路十分精通,在执政时以果断的作风、出众的才能受到各方面好评。

黎元洪早就对樊增详在知县、布政史、二江总督的政绩有所耳闻,其为官给黎元洪的印象极佳。武昌首义后,樊一直住在上海,黎元洪于是派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沪请樊出山。

樊对革命和共和未必认同,加之政局不稳,他意图观望而不想出山。对黎元洪能想着他还是很感动的,但还是婉言谢绝。

黎元洪于是求助于袁世凯,请他以大总统的名义,对樊加以委任,但樊还是坚持不出。

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344章 北归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3章 告密第31章 戊戌变法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182章 开张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405章 八股文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532章 个性主义第58章 离开老巢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20章 心机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28章 下重药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94章 僵局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49章 君主立宪第44章 肃贪治吏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73章 在家上任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13章 志得意满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49章 君主立宪第71章 您不走吗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23章 离开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486章 学写诗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60章 山雨欲来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58章 离开老巢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84章 海军起义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268章 张勋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