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张作霖

宣统三年辛亥,奉天省咨议局议长吴景濂和张榕、蓝天蔚等,在沈阳运筹革命。当时在沈阳附近只有中路巡防,还有一部分人驻铁岭,此外没有其他军队。新军蓝天蔚的一个混成协就驻在沈阳城外北大营,只要枪声一响就可以占领沈阳,可惜这大好的机会,他没能抓住。

当时的盛京将军赵尔巽感受到了威胁,决定调后路巡防营吴俊升回省城加强防卫。在赵尔巽看来,吴为行伍出身较为可靠。

事情被张作霖派驻省城的张惠临知道,当即通知张作霖。张看到了这是天赐良机,由洮南率马步兵九营,星夜赶往沈阳。

这是个极灵活又非常识时务之人。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生于奉天海城县西九十华里北小洼村。

一八八七年(光绪十三年),跟随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

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张作霖与二哥前去报仇,枪走火误伤人命,二哥被捕,他逃走。随母亲王氏、妹妹去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寄食。

一八八九年(光绪十五年),为了生计,张作霖先后卖过烧饼,学过木匠,当过货郎,还当过兽医。

一八九零年(光绪十六年),流落到营口县大高坎镇。

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张作霖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骑兵哨长。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张作霖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一九零零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入侵中国东北,盛京将军增祺逃走,地方政权陷于瘫痪。张作霖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大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占据北镇县中安堡。张作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这个地区土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此后,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一九零一年(光绪二十七年),土匪金寿山在腊月三十夜勾结俄兵,偷袭中安堡。张作霖先逃到姜家屯,后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在逃亡途中,妻子赵春桂在马车上生下了张学良。

一九零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张作霖于新民府受招抚,先任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

一九零四年(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秉持着“谁给我好处,我就帮助谁”的原则,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

一九零六年(光绪三十二年),因其带兵名声甚佳,被新任盛京将军赵尔巽任命为五营统带(团长)。

一九零七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在东三省改建省制,任命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张作霖因计擒匪首杜立三有功,被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旅长),管辖马步兵五营。

一九零八年(光绪三十四年),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将被俄国收买的蒙匪陶克陶胡驱逐出境。徐世昌将其兵力扩充为七个营,达到三千五百余人。

张作霖于八月二十三日过辽源时,为吴俊升所悉,很热情地迎张小留。张表示沈阳家中有事要回去料理,不能停留。待张部抵达沈阳,吴才收到赵尔巽的调令。

张抵沈后即往晋见赵尔巽请罪,陈明擅自离防晋省,因事情危急,未能等待请准。赵看到张来已成事实,迫于情势,只好认可,当即阻吴不必来省。

九月一日赵尔巽即召集新旧将领讨论应付时局大计的军事会议。

当时被邀的,新军将领有第二混成协、第三镇、第二十镇的统制、协统、各镇参谋长。旧军将领则为五路巡防统领。

在正式会议之前,新旧军将领均分别开预备会议,讨论在会中所持的态度。新军将领张绍曾、蓝天蔚、卢永祥等,商议结果,主张东三省宣布独立。

旧军将领由张作霖召集会议,决定一致拥护赵尔巽总督“保境安民”,暂持观望态度的主张,并作对付新军的部署。

当日下午四时开会,赵尔巽首先说:“武汉叛乱,朝廷正派大军进剿,不久即可敉平,东三省为皇上老家,我们必须拥护朝廷,不受叛乱影响,以固国本”。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眼睛扫了一下全场,接着说:“现在我们东三省最好不动声色,不表示态度,见机行事。武汉果然成功,我们再响应,那时少不得有我们的份。若是失败了,那时我们并没有表示,自然也没有我们的事。这是我的意见,大家是否赞同,请发表意见。”

赵说完了,参加会议的将领,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发言。

赵怕冷场,接着说:“目前朝廷还没有旨谕下来,我们的要务是保境安民四个字,抱定这个宗旨,无论是谁来,我们也堂堂正正拿得出去,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我们的一大功劳。”

稍停又说:“我们今天应当郑重地表决一下,谁赞成我的意见,就请举手。”

当时张作霖一入会场,手中就拿着两个圆状类似炸.弹的毛巾包。赵刚说完,张作霖首先举手赞成,其他四路统领,也随着举手。可是新军这边各镇统制、协统、参谋长,依然默不作声,动也不动。

赵尔巽一看会场里的情形,觉得不好收场,于是又说:“诸位还都年轻,遇事总不免容易冲动,我比各位年长几岁,什么事都经过了,能听我的话,大家不会吃亏的。有什么困难,各位尽管说出来。”

会场还是一片寂静。

正当局面尴尬的时机,张作霖起立发言:“总督劝告诸位保境安民,暂不表示态度,苦口婆心,可谓仁至义尽,大家如果不接受总督的好意,举手赞成,我们今天在这屋子里的人,只有同归于尽,谁也别想逃出。”

说完,双手举了举那两个毛巾包。

赵乘机说:“各位听我的准保没有错,也许我上了年纪,话没有说清楚,大家没听明白,现在我再说一遍。”

于是又把上面的话,重说一次。接着又付表决。

这次新军将领卢永祥首先举手,大家也相继随着举手赞成,赵尔巽欣喜地说:“这是全体通过了,大家总算给我一个老面子。”

会议即告结束。

会议完了,蓝天蔚将卢永祥的袖子抓住说:“你这个家伙,在外头我们怎样说的,说完了不算,到里面又举手。”

卢脸红耳赤地反驳说:“老兄,有命才能革命,老张那两颗炸.弹,你难道没看见?若是爆炸了,我们还能有命吗?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是救了大家。而且我的手只举到耳朵根,只算一半赞成,一半反对,你们不看清楚,糊里糊涂就随着把手全举起来,谁叫你们举起来?怎能怪我呢!”

新军独立的一波方平,民党独立的一波又起。奉天咨议局议长吴景濂,于九月二十二日用“保安会准备会议”名义,召集开会,拟于会中宣布独立。

赵尔巽收到出席邀请时,即和张作霖商讨好了对策。张以地方军首领身份也被邀出席,并秘密布置,分派某军官应付某议员。

赵尔巽偕张作霖于下午二时到咨议局,吴景濂即宣布开会,吴说:“我们为了响应武汉革命,应即成立奉天国民保安会,推请总督为会长,宣言脱离清廷独立。”

说完了之后,就请赵尔巽在拟好的独立宣言上盖章。

赵督听罢,张皇地说:“你们若是搞自治,还可商量,独立就是造反,那怎可以?请你们另选会长吧!我实在不敢当。”

吴说:“革命在推翻满清,不能讲条件,不能打折扣,为革命我吴景濂是不计生死的。”

这时张作霖面对吴而坐,吴话音刚落,张即抽出手枪向桌上一拍说:“我张作霖有人就有枪,有枪就有人,只要是对地方有利的事,我张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今天我们一定得尊重总督的意见……”

吴景濂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张的话尚未说完,便吓得从椅子上溜倒地下,一言不发。其他议员看到议长吓成这个模样,又发觉周围所坐的便衣军官怀中都带有手枪,便都赞成赵的意见,不发表独立宣言。仅把黄龙旗降下,改升黄色旗。原来预定在旗上所写“光复”两字,也改为“奉天国民保安会”字样,成为会旗。

赵尔巽即在张护卫之下,就任了会长,并通电吉林、黑龙江两省分别成立吉、黑“国民保安会”。这时东三省政权仍在赵尔巽手中,代表清廷行使统治。

因为张作霖有这样的天大的功劳,赵尔巽由此对张特别高看,之后凡是公文往来,赵在张和冯德麟二人排名时,总是把张排在冯之上。加之张驻军沈阳,张作霖和冯德麟虽然在军力上和军职上是同等地位,可是在实质上张早已在冯之上了。

在冯德麟而言,他事绝对不承认这样的事实的。按资排辈,他本应是高张作霖一头的,和张作霖平起平坐,已经是很委屈自己了。无奈在对付张锡銮和段芝贵时,他必须选择和张合作。

搞掉了张锡銮和段芝贵,如果两个人能不分高下,冯德麟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而现在张作霖成了盛京将军,成了他的顶头上司,自己成为低了一级的军务帮办,他怎能受得了。

冯的火爆脾气是出了名的,在发表奉天军事首长任命的当场,便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张作霖把握住时机,赶走了段芝贵,争到了盛京将军,可谓志得意满,只是乐极生悲。从他奉到将军新命的那一天起,就陷入万分苦恼之中。和他同时发表新命的军务帮办冯德麟,坚持不肯就职,他就任将军职时,冯也不肯去道贺。

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第530章 白话诗第390章 内幕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72章 六字箴言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3章 科举之路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204章 劝退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511章 完婚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3章 科举之路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439章 进德会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31章 戊戌变法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139章 庆典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310章 战与和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56章 祸从口出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72章 六字箴言第511章 完婚第165章 模范团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44章 肃贪治吏第40章 系矫旨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2章 小人精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390章 内幕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87章 吴禄贞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66章 机会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81章 战汉阳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36章 署理山东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336章 张瑞玑第166章 实情第419章 翰林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