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吉林问题

得知了中山先生的态度,正苦于被南方代表一直拒绝的王揖唐,可谓绝处逢生,以为有了救命稻草可抓。

于是,九月二十一日王揖唐去谒见孙中山,求教恢复和谈之策。

孙答复王说:“首先应恢复国会。”

王大为失望,他说:“如果恢复国会,岂不是等于投降。”

孙朗声大笑说:“那有什么关系,武昌起义时,带兵来打革命军的,是段祺瑞,后来通电赞成共和的,也是段祺瑞。这不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吗。”

王又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孙便引述四个月前一则故事。

当和谈正陷危机中时,北方代表之一的吴鼎昌,曾奉段祺瑞密令谒见孙,请教对当前时局的意见。

孙提出恢复国会为和平统一的先决条件。吴鼎昌也认为这个条件难得办到,其它一切都好商量。

孙乃用幽默的口吻说:“那还有三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民国成立,是国民党多年来流血牺牲的结果,现在应将国家的统治权交还国民党。”

吴鼎昌请问第二个办法?孙说:“如果不愿交还国民党,就不妨再来一次复辟,将统治权交还清朝皇帝。”

吴说:“这也办不到,第三个办法呢?”

孙笑着说:“既不愿交还国民党,又不愿交还逊清皇帝,剩下来一个办法是北洋派曾经做过的,再制造一个新皇帝统治中国。”

孙最后用严肃的语气说:“上海和会是南北军阀的分赃会议,我是坚决反对的,这种分赃即使成功,我一个人也不肯和。”

王揖唐当然认为这些办法都行不通,但还是不死心,希望能有别的办法。孙中山说:“你们既然不要国会,我就给你们一个不要国会的办法。恢复国会只是维持现状的消极办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打破现状。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再来一次革命,建设一个新中国,实行三民主义。这个新中国抛弃一切武人政客和新旧国会。”

王揖唐很失望,也自觉讨了个大无趣,便敷衍说这个办法倒是可以商量,于是告辞而出。

为恢复和谈,王揖唐很有耐性,虽处处碰壁仍到处奔走。最让他头疼的事是南方代表不承认他的总代表身份,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

九月二十二日,王揖唐秘密地乘车到杭州,拜访浙江督军卢永祥,当晚即赶回。

十月二日日上海交涉署出面邀请南北代表在署内举行茶话会,并邀各国驻沪领事参加。这是王和浙江督军卢永祥一起想出的不是办法的办法,想借这种外交茶会中见面,以给国际间一种印象,南北又恢复了和谈,同时制造一种和谈乐观的空气。

唐绍仪一眼看穿交涉署的茶会隐含的作用,采取杯葛手段对付。也在这天的同一时间,在老靶子路自己住宅召开一个茶话会,把全体南方代表都邀请参加,以免南方代表中步调不一致。结果,王揖唐又白忙活了一场。

十月十八日,王揖唐派北方代表王克敏、李国珍备了正式函件,要求与唐绍仪面对面地接洽和谈。

唐绍仪简单明了地答复说:“和谈尚未恢复,无事可商,所请会面一节,未便接纳。”

在所有的奔走都落空后,有人认定哈同花园的炸.弹案,是王揖唐为他自己布置的,借以下台。是不是这样,不知道,反正自十月十九日起他便拒见宾客。

张作霖早就做到东三省巡阅使,可是事实上他并未统一东三省。早在民国六年十月他曾进兵吉林,想赶走吉林督军孟恩远。孟恩远联合直系对抗他,他被迫悄然收兵。但不把吉林拿到手如何能做成东北王。

这时候的张作霖和徐树铮已水火不容,但在对付吉林督军孟恩远上,两个人因利害关系又走到了一起。

孟恩远的女婿是陆承武,陆承武的父亲便是徐树铮以莫须有罪名杀害的陆建章。

小徐时时刻刻防备陆承武替父报仇,当然也愿意看到孟恩远垮台,既为自己除害,也可以示好张作霖。

早在他未去外蒙古以前,他就曾暗中怂恿孙烈臣率领第廿七师移驻长春,在长春设立东三省巡阅分署。下一步就是逐走孟恩远,取而代之。

张作霖自然赞成这个计划,他嗾使吉林士绅何守仁等,分别向北京政.府及东三省巡阅使控告孟恩远纵兵殃民等八大罪状。

张自己也向北京政.府控告孟恩远招兵买马,使得吉林纸币低落,民不聊生,请求撤换孟恩远,由孙烈臣取代。

另一方面也暗示孟恩远,叫孟自己辞职,张愿意保举孟为东北边防总司令。

这时还是钱能训当国务总理,徐树铮指使龚心湛在国务会议上提出撤换吉林督军问题,钱能训认为应该从长计划,随便更换督军,如果令出不行,岂不大大损害中.央威信。

孟恩远当然不肯示弱,他下令把中东路驻军调回长春、对哈尔滨一带设防,并调吉军第一师师长高士傧率兵回长春设防。指使吉林各团体、吉林全体军官联名通电反对更动督军。

一九一九年六月十八日,直系的陈光远发动,由曹锟领衔,王占元、李纯、陈光远联名通电政.府,说是吉林督军问题关系外交、国防,请勿草率更调。国务院复电同意。

段祺瑞要拉拢张作霖,则不便拒绝张的请求。

经过一番运作后,七月六日,北京国务会议由代理国务总理龚心湛提议,通过了调孟恩远为恩威将军,以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继任吉林督军,以孙烈臣继任黑龙江督军。

这样的人事调动北京政.府是煞费苦心的。鲍贵卿为人比较平和,又没有兵权,把他调到吉林,可以减少刺激,和缓吉林军人的反抗。

同时派出总统府侍从武官薛松年到长春,做孟恩远的工作,承诺只要让出吉林督军的位置,会切实保障孟的地位和财产。

张作霖也派人向高士傧示意,愿意收高为门生,以示笼络。但高是孟恩远的外甥,舅甥关系总是亲的。

吉林方面表现得很强硬,以高士傧为首,吉林的全体军官联名电请北京政.府收回更调吉林督军的命令,并限北京政.府四十八小时内答复。

七月十一日,龚心湛以国务院名义答复高士傧等一电:“奉大总统喻,迩以外交迫切,孟督久任边关,阅历甚富,调京另有借重,非出左迁,孟督为关系国家之大员,本大总统知之有素。国家设官,本无内外轻重之殊,出掌封圻,内参机要,为国尽瘁则一。望勿以孟督迁调致生误会。”

龚心湛同时有一封电报给孟恩远说:“元首眷顾,始终如一,到京后当有借重。”

这些都是官话,孟恩远也用官话答复:“各团体聚集车站,阻远启行。欲去不得,欲行不能,请示办法。”

他公开发表调职谈话说:“我若离开吉林,吉林六十营军队都不答应,我对此不能不有所顾虑,我若有半句假话,他日必死炮火之下!”

北京政.府自然不愿意让吉林问题惹起兵戎,为了和缓局势,命令鲍贵卿暂缓到任,另派吉林省长郭宗熙兼摄督军。

郭宗熙自然不敢接受这个任命,孟恩远因此得意地说:“遵令移交,送印予郭省长不受,何时得行?”

张作霖认为北京政.府太软弱,因此气得要调入关的奉军回奉对付老孟。

鲍贵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建议北京政.府调孟恩远率高士傧一师及吉军一旅入关,暂驻直鲁边境,孟恩远以总司令名义负责剿匪。这也可算做两便的主张,地盘虽变了,军队还是孟恩远的本钱。

这个办法先不说孟恩远能否接受,就算高士傧师愿意入关,也要假道奉天,非但张作霖不肯让路,曹锟的直隶,也不肯划出防区。

鲍贵卿的办法也是行不通。

张作霖恼羞成怒,决定先除高士傧以迫使孟恩远下台。于是向北京政.府检举“高士傧组织护法政.府,与西南一致,请政.府明令讨伐!”

张作霖既然翻了脸,便决心用武,派第廿七师师长孙烈臣为东三省南路总司令,第廿九师师长吴俊升为北路总司令,分南北两路夹攻吉林。

孙烈臣在开原设立司令部,其前锋开抵怀德,与防守双城的吉军相隔仅三十里。吴俊升部也由大贲向南推进,与防守农安的吉军相隔约百余里。

这时吉林方面也部署抵抗,高士傧在农安自称讨贼军总司令,发布了讨伐张作霖的檄文。

张作霖则一再催促北京政.府下令讨伐孟恩远。

而东北已被日本视为掌中之物,正酝酿要扶植一个势力,把张作霖视为一个好对象,便在张孟之争中站在张作霖一边。

奉吉两军剑拔弩张,战火一触即发,日军突然出面阻止吉军在宽城子征发车辆,因此引起了冲突。

日军从中韩边境调兵五营到吉林,并且提出了三项要求:

(一)华军退出长春周围三十里。

(二)伊兰、开原两地辟为商埠。

(三)日本人在伊兰有专办自来水之权。

七月二十一日,日本驻北京公使到外交部向陈箓提出关于吉林问题的警告。

内政牵涉到了外交,惧外的北京政.府只能下决心撤掉孟恩远,一连下了两道命令:

(一)谴责孟恩远抗命称兵,招致外国干涉,孟恩远草率肇事,不得辞其咎。

(二)高士傧违抗命令,着即撤职查办。

高部第一旅旅长诚明不战而降,奉吉之战还未开战,吉军就已失败,高士傧率部退守农安。

孟恩远在这种情形下只好软了下来,七月二十八日孟恩和张作霖通了一次长途电话,他说:“我上了六十岁的人,名利心很淡,看得太多了,现已说服高士傧了。”

二十九日,他电催“霆九兄(鲍贵卿字)速来长春赴任,本人负责令高士傧办理交代”。

八月三日鲍贵卿应召到长春与孟恩远商定,保护孟恩远安全出境,对高士傧不究既往,对吉军所提军费一百二十万元不予追还。

五日,孟、鲍同赴吉林市举行交接仪式。

吉林便由此而落入张作霖掌握中。

接下来,吉林军人联名通电说以前反张宣言是奸人伪造。

八月九日高士傧书面向张作霖要请罪,有“生我者孟督,毁我者亦孟督”句。

张复函称高为“青年有为之士”。

北京政.府责成张查办高,张以轻描淡写的口吻了此公案:“查高士傧咎有应得,尚能悔悟,应予免议,所部旅团长一律撤差。”

孟恩远路过奉天时,张作霖设宴为之压惊。十三日孟抵天津,吉林问题遂完全解决。

八月十四日,张作霖保举其第廿七师五十四旅旅长张作相继任廿七师师长,张焕相升任第十九混成旅旅长。

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112章 兵变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3章 科举之路第78章 汉口之战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18章 好景难长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249章 就职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70章 呼声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491章 求博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3章 科举之路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7章 奇遇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398章 张疯子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28章 下重药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411章 点翰林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60章 山雨欲来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章 小人精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609章 考据癖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409章 怪八股第89章 出师未捷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410章 会考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66章 机会第235章 立法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106章 小德张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