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非常选举

广州军政.府虽然恢复了,实际上势力仅及广东一省。

这期间,孙中山的处境是很艰难的。在南北战争其间,列强驻中国的外交团曾和中国的南北政.府订有协定,将各省关税余款百分之十三交付军政.府。当孙此番再接收军政.府后,外交团提出军政.府权力只及广东一省,不能代表西南,停止这笔拨款。

军政.府外交部长伍廷芳曾屡次向驻粤领事团提出抗议,最后一次声称如果不履行协定,军政.府将接收海关以资报复。列强并不买帐,出动了大批炮舰驶白鹅潭示威。

看到北京方面有徐世昌这个总统,比广州政.府在国际上各方面都叫得响,孙中山认为南方也必须成立一个名正言顺的政.府。

前边提到过,很长时间了,孙中山就想有把广州的军政.府正式化,正式之途径就是选举总统,改变四不像的总裁制。

只是,这个计划一开始就遭到西南各省的反对。理由是西南各省已树自治旗帜,“护法”二字已经不足以号召,何况旧国会议员在广东的,仅二百余人,也距离选举总统的法定人数甚远。

广东的实力派人士陈炯明,内心是倾向联省自治的,只是不便公开提出反对意见。而陈炯明部下叶举、洪兆麟等人则反应强烈,公开反对选举总统,甚至以军队不稳相要挟。

将桂系赶出广东后,孙中山极力主张乘胜追击夺取广西,把桂系从西南清除。选举总统不成孙中山退而求其次,打算在主席总裁的名义上加一个“大元帅”头衔,由他自己带兵去打广西。对此,陈炯明同样不赞成,他的意见是应首先巩固广东省自治,再徐图团结西南,共抗直系。

孙中山曾和陈炯明恳切密谈,劝陈认清环境,眼光放远,以一个人作比喻,如果心肝五脏都已溃烂,则四肢怎会完好?一个国家如果糜烂,广东一隅岂能保全?至于保境则需依赖军队,养兵以保境则财困民疲,所谓息民岂不是空谈。息民做不到更遑论建设?不能建设,广东一省如何进步?不能进步则是固步自封。所以今天大家应该把眼光放远。从大处着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于孙中山,陈炯明有他的看法,如他对唐继尧所说:“中山只是一个大炮”。有了这样的观念,孙纵有再多的金玉良言陈也很难听得进去。

孙中山对陈炯明不合作不听命的态度,非常忿怒,忍无可忍,打算削减其军权,或是免除其省长兼职,使其不能继续掌握财权(当时财权在财政厅,受省长管辖,财政总长则有职而无权)。或者解除其陆军总长兼职而以唐继尧继任,但汪兆铭等劝孙中山投鼠忌器,怕闹得下不了台反而撕破了脸。

孙中山在一九二一年元旦庆典上,在对军政.府同仁训话时,表示护法不能解决问题,希望国会在广东组织政.府,对国际间明白昭示,必需北伐以统一中国。因为北京政.府既不合法,又不孚民望。

孙的主张传出后,海外华侨、社会贤达、国民党支部都纷纷电请孙,从速组织选举总统。

这时,北京政.府在国际间强调南方已没有军政.府,全国已经统一,因此向四国银行团洽商大借款。

孙中山认为时机迫切,亟应把握时间,免得国际间真的进一步和北京政.府连成一气,北伐大业就更加困难。便于一九二一年四月四日,宴请在广州的国会议员,正式要求国会从速选举总统,如果国会不肯同意,他就一走了之。

前边也提到过,对于选举总统,唐继尧在云南时是不赞成的,到了广东后由反对派变成了赞成派。于是七位总裁中,现在已有四位总裁站在同一阵线上,孙的选举总统主张就很容易实现了。

四月七日在广州的国会非常会议参众两院联合举行会议,议员出席二百二十余人,由参议院议长林森主持,首先通过了高镇圭提出的改开非常会议的动议。在非常会议中,讨论周震麟所提的“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接着丁蹇动议续开二读会,照组织大纲原案七条通过。

四月十日,广州非常国会依大纲第二条选举大总统,除废票一张和投陈炯明的三票外,孙中山以二百一八票当选非常大总统。

同日非常国会通告全国,孙中山当选为非常大总统:“外交迫切,内乱迭起,北京政.府已自承认非法,取消其伪政.府资格,中华民国对内对外,皆不可不成立正式政.府,特于本日在广州开国会非常会议,议决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依大纲第二条条文,大总统由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之,以得过投票总数之半者为当选,于本日选出孙文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特此奉闻。”

民国十年五月五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宣布军政.府撤销。广州市民数十万人,举行盛大而热烈的庆祝会。

上午八时由国会议长林森持国会当选证书赴总统府向孙呈递,九时半在国会礼场举行授印典礼,由林森议长担任主席。

孙宣誓后,议长林森以大总统印绶付予孙,然后向孙致词:

“改辙易轨,为求治常经,达变通权,尤匡时急务。同人等鉴于军政.府之组织,权责不专,遇事瞻顾,至大乱未平,而国本先涣,乃谋彻底之改造制定中华民国组织大纲,选公为大总统,畀以戡乱建设之全权,期早统一民国,再造共和;妥协邦交,实成法治。谋社会幸福,靳永久和平。民国前途,胥公是赖。公其宣达民意,尊重民权,黾勉仔肩,以无负国民重托,斯则同人等所以代表民国而殷殷深致其属望者也。今者受职伊始,谨致中华民国大总统印绶,俾公发号施令,资为符信,公其勉旃!”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即发表对内对外宣言。

对内宣言:“文受国会付托之重,膺中华民国大总统之选,兹当就职,谨布所怀,以告国人。……文既为致力创造民国之人,国会代表民意,复责文以戡乱图治,大义所在,其何敢辞。窃维破坏建设,其事非有后先,政制不良,则政治无术。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惟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自定省宪,自选省长,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庶几既分之民国,复以自治主义相结合,以归于统一,不必穷兵黩武,徒苦吾民。至于重要经济事业,则由中央积极担任,发展实业,保护平民。对于外交,由中央负责,根据民意,讲信修睦,维持国际平等地位,保障远东永久和平。”

对外宣言:“自一九一七年六月,非法解散国会,北京已无合法政.府存在,国会为全国各省各区惟一合法代表机关,因是组织政.府,举文为中华民国大总统。文为建设民国之人,不能坐视民国危急之秋,自惜其力,不加援手。今决意殚竭能力,忠诚奉职,俾我国民,咸获满意焉。……文之第一职务,在统一民国各省各区,置诸进步修明之政.府管理之下,尊重列强依条约及成例,正当取得之合法权利。全国最大之资源,悉予开发,抱开放门户主义,欢迎外国之资本及技术。”

孙中山这两个宣言的精神,主要是以地方自治、和平统一、开放门户、发展实业四事昭告中外。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立即发布人事命令:

外交部长伍廷芳

次长伍朝枢

财政部长唐绍仪

次长廖仲恺

陆军部长陈炯明

内政部长陈炯明兼

海军部长汤廷光

参谋部长李烈钧

秘书长马君武

总参议兼文官长胡汉民

政治部长胡汉民

并任命居正为参议,兼理国民党本部事务。

孙中山虽极端不满陈炯明的作风,可是组织政.府时仍然把两个重要职务,陆军部长和内政部长给陈,但是陈并不领情,反认为是多此一举。

他在呈请辞去陆、内两部职务时说:“一身而兼四职,实为中外历史所无。”

他所谓的四职是除了陆长、内长外,还有粤军总司令和省长。

唐绍仪也不肯“屈就”财政部长,因此该部职务由次长廖仲恺代理。

五月八日孙中山函徐世昌请其自动下野,函云:“以君之才,立于专制君主之朝,为一臣仆,犹不能有所展布,况任中华民国之重乎?世界之民主政治,既非君所尝闻,中国之何以实行民主政治,又非君所能解。贸然受此重任,而侈然不以为意,其为害于国,夫何足怪?……今日之事,君宜自省,名之不正,君之所知;君之不能有益于中华民国,而反以害之,亦君之所己觉。即日引退,以谢国人,则国人必谅君之既往,且善君之能改过也。爱君以德,故为此言。若夫怙恶不悛,必不惜以国家之生命,易一己之虚荣,则非所望于君矣。”

出现了南北两个总统对立的新局面,使北方表面统一,粉饰太平的宣传彻底破产。

孙中山就任总统后,并未加强其权力,反而加剧了和广东的地方势力的矛盾。当非常国会准备选举总统时,四月四日粤军将领举行秘密会议,拟即通电反对总统的选举。

陈炯明还是不愿自己直接出面反对,得知湖南总司令兼省长赵恒惕对选举非常总统持不同看法,便极力怂恿湖南方面发声,于是,湖南就成为反对的主力。

八日湖南教育会、农会、工会联名发出通电,反对选举总统。

九日赵恒惕在致广州参众两院的电文中声明不承认非法选出的总统。

十日以赵为首的湘军旅长以上军官联名给孙中山发电。

电云:“我公尽瘁民国,功高望重,将来合法政.府成立,元首一席,定为舆论推崇,此项违法选举,万恳严词拒绝,切勿轻就,以维法纪,而定人心。”

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480章 改名字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89章 出师未捷第13章 志得意满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28章 下重药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35章 立法第479章 新人物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158章 欧战第486章 学写诗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3章 科举之路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41章 东南互保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5章 挫折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40章 系矫旨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182章 开张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480章 改名字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157章 禁赌第411章 点翰林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95章 打破僵局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112章 兵变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296章 兵分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