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

靳云鹏看来是提前得到了信息,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一日,他亲到总统府询问徐世昌,是否准备发出一个辞职电报。徐很干脆地回答说,是的。

靳竭力阻止发出这个电报,表示一切责任既然应由内阁负责,总统就没有辞职的理由,本人愿意下台。

徐却执意要发,并且气忿地说:“我身为总统,难道没有发电报的自由?”

靳还想说什么,但看徐很不耐烦的表情,明显是在下逐客令,只得悻悻地退了出去,当天就请假不到国务院办公。

由于张作霖的攻击,烟酒督办张寿龄只好下台。徐世昌想提拔袁乃宽继任烟酒督办,靳云鹏却要潘复继任。

徐咬牙切齿地说:“宁可自己这个总统不当,也决不让潘复上台。”

后来折衷协调的结果,改派接近直系的汪士元为烟酒督办,又派接近奉系的钟世铭为盐务署长,算是这两个实力派都照顾到了。

汪士元,江苏省盱眙县人,原名汪祜孙,字向叔,因其藏有宋徽宗画《晴麓横云图》立轴而得斋号麓云楼;又号玉带砚斋、清净瑜迦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殿试第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称号的人之一,为近代著名收藏家、书画家、政治家,著有《麓云楼书画记略》。

钟世铭(1879—1965) 字蕙生,天津人。清末天津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毕业,举人。后入美国哈佛大学得法政学博士学位,又赐进士;复经殿试,点翰林。民国后先后任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教务主任兼北洋法政学校教授、财政部盐务稽核总所筹备委员会委员、盐务稽核总所坐办兼盐务编译处坐办、盐务总署顾问兼秘书、北京盐务学校董事长等。

十二月三日,徐世昌发表了辞职电。

在这个电报中,先惋惜“和平统一”未能实现,而国会问题因“民国九年十月明令宣布用旧法进行新选,乃选举迄今未竣,国会尚无成立之期”。

对于联省自治,则竭力攻击:“近岁之乱,当有以自治为名,卒之兵连祸结,土匪乘机骚动,全省糜烂,如是而言自治,是自乱而已矣。”

通电的最后一段才谈到本人的去就问题:“以任期言,尚有年余,日月不居,避贤有待。”

徐世昌的这个辞职电,主要内容是向各省军阀诉苦,说是请辞,却特别指出他的总统任期未满,到更像是强调他的总统地位不可动摇。

此电文没有让靳云鹏和内阁难堪,因为张志潭和郭则沄苦苦相劝,所以把原稿中攻击靳和内阁的辞句都删去了。

靳云鹏内阁尽管一直致力于在直奉两系努力寻求平衡,竭力保持不偏不倚,但因靳是张作霖的儿女亲家,在财政方面以及分配两系的权力地位上不免有亲奉疏直的倾向,或者他没有也无法避免相关人的猜想。故此,直系对这个内阁是不支持。

据说靳云鹏的幕后军师是交通总长张志潭,而张志潭是接近直系的人物,奉系由此而对内阁也颇为不满。特别是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更让张作霖大为恼怒。一个小小的师长,怎么可以和他这个大帅级人物齐名。

这也就是说,靳云鹏内阁最后的结果是两边都没讨到好。

旧交通系和徐世昌素有渊源,一直在试图倒阁。见徐靳的府院发生冲突,旧交通系分子更有了可趁之机。旧交通系本来掌握了本国银行事业和交通事业,靳内阁自始就困于财政,财政困难也便成了旧交通系搞垮靳阁的最主要的手段。

为了加速搞垮靳内阁,旧交通系的要员叶恭绰秘密到沈阳拉拢张作霖。他们清楚什么东西对奉张最有吸引了,叶向张建议,如果要控制中央的财政,收买交通银行股票是最有力的手段。

十二月十二日,张作霖到天津。

这天,靳云鹏也正好赶到天津,他和张作霖商量,联名邀请曹锟来津再举行一次“巨头会议”,以解决当前的政治危机。张作霖对此虽然不敢兴趣,但也不好拒绝。

靳云鹏看到了徐世昌和旧交通系都要逼垮他的内阁,还想再借曹、张两巨头作靠山。

吴佩孚力劝曹锟,多注意自己的实力,少过问北京政.府的事情。

曹锟听了吴的建议,因此当靳、张联名邀请他时,借口有病,不肯来天津。

缺了这么个主角,靳云鹏的“巨头会议”当然只能流产。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张作霖到了北京。抵京后,对外郑重宣称不干预政治,也不过问内阁问题,此次到北京来是专门为了讨论“征蒙”问题的。

可是,当他去见徐世昌时,却大骂财政总长高凌霨,认为他不配作财长.高凌霨是直系所推荐的,当然不为奉张所喜。又骂交通总长张志潭对交通外行,不配当交通总长。

张对徐说:“内阁必须改组才能有所作为。”

此话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是配合旧交通系倒阁。

张这番话正好和徐世昌要改组内阁意见不谋而合,也更加坚定了徐的决心。

到了这时,靳才知道自己处境有多糟糕。本来已被徐世昌、旧交通系挤压的苦不堪言,现在奉系又落井下石。

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下去了,十二月十七日靳云鹏的第三任内阁宣布总辞职,当天靳就离京赴津。

十二月十八日徐批准靳内阁辞职,并派外交总长颜惠庆代理内阁总理。

颜惠庆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当然是一个过渡性的临时内阁。颜表示正当华盛顿会议之际,为了避免无政.府状态,他只得出面来维持。不过他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他代理的期限至迟到华盛顿会议闭幕之日为止。

曹锟在徐世昌、张作霖两人竭诚邀请下,于十二月十九日到了北京。

张向曹极力保持好感,而且热诚地向张建议,他们两人应当合力筹款维持中央财政。

其实,张已与旧交通系约好用投资方式控制交通银行,他提用东三省公款四百万元借给交通银行,按日利息一分二厘,定期半年收回。

他还打算把中国、交通两行合并,成立中央银行,置于自己控制之下。

旧交通系倒阁的最终目的,是推出他们的首领梁士诒来组阁。

梁士诒自民国五年以洪宪祸首受通缉后,就一直被北京政坛边缘化。与他在民国初年红极一时相比,天上地下。这本就是个不甘寂寞之人,而自他不在台上后,北京政.府的财政就一直没有办法,他便恃此重返政坛。

徐世昌目睹财政情形恶化至于极点,把希望寄托在梁财神身上,认为梁或可起死回生。

于是,踌躇满志的梁士诒乃于十月十日离港,十二日到上海,顺道赴杭州游桐庐、七里泷等名胜。做出一付闲云野鹤的姿态,不急不慌于十一月底循津浦路回到北京。

梁士诒到北京的时机最好,因为靳内阁已经摇摇欲堕,徐世昌便和他接洽组阁问题。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徐世昌下令特任梁士诒为国务总理,梁阁名单如下:

外交总长颜惠庆

内务部长高凌霨

财政总长张弧

陆军总长鲍贵卿

海军总长李鼎新

司法总长王宠惠

教育总长黄炎培

农商总长齐耀珊

交通总长叶恭绰

梁内阁中鲍贵卿、齐耀珊是属于奉系,高凌霨属于直系,颜惠庆、王宠惠属于英美派而接近直系。张弧属于亲日派的新交通系,叶恭绰属于旧交通系,李鼎新和黄炎培则无所属。这是一个直奉两系和旧交通系的混合内阁,而交通系的新旧两派则合兵一处。

张弧(1875年--1938年) ,原名毓源,字岱杉。浙江萧山城厢镇人,祖籍河南开封。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一九零二年至一九零五年间代理福建布政使,兼省立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曾任长芦盐运使等职。一九一二年任两淮盐运使。次年调北洋政.府盐务筹备处处长,旋改财政次长,并兼盐务署署长、盐务稽查总所总办。一九一七年协助段祺瑞对张勋复辟的讨伐,旋被任为侨工事务局首任总裁。一九二零年任币制局总裁。

叶恭绰(1881-1968年9月16日),男,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

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一九一七年出任过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在卸任北京政.府交通总长后,担任过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

梁内阁一开始就遇到障碍,因为直系的曹锟,尤其是吴佩孚是反对梁士诒组阁的。

当张作霖推荐梁士诒组阁时,曾经把曹锟拉进来作为推荐人之一,曹碍于情面,不好拒绝。

但曹经不起吴佩孚一再打电报给他,劝他离开北京是非之地,不要碍于情面,甘受别人的利用。

吴佩孚早在梁士诒北上时,就担心梁会上台,曾致电浙江督军卢永祥:“前此梁士诒赴粤与陈炯明接洽,亦与孙文有所晤谈,此次拟出组阁,将合粤、皖、奉为一炉,垄断铁路,合并中央,危及国家,殊堪懔栗。第恐奉张不察,深受其愚,则梁阁实现之日,即大局翻腾之时。昨电曹使谓梁如组阁,长江各督均不赞成,并望聘老担任。如不就,则以颜久代为宜。特闻。”

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37章 涉外事件第62章 垂钓洹上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84章 海军起义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162章 国耻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162章 国耻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609章 考据癖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48章 开滦矿权第34章 自保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530章 白话诗第31章 戊戌变法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268章 张勋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17章 驻节朝鲜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31章 戊戌变法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486章 学写诗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486章 学写诗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62章 垂钓洹上第428章 大学令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88章 大通起义第204章 劝退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63章 请愿大潮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212章 袁世凯发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407章 童子试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33章 告密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