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这一时期,政潮动荡。梁士诒既不辞职,也不销假回任,外交总长颜惠庆则坚决不肯继续代理国务总理,总得有个结果。

徐世昌虽然见多识广,面对这样的时局,也不知所措。只能请求直奉双方,推出一个双方都能同意的人选。

张作霖却表示:“竭诚拥护元首,应由元首主持”。吴佩孚也表示“军人决不干政”。这当然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对这件事已经不感兴趣。

这时,徐世昌听到一个秘密消息,就是张作霖准备向全国建议召开“统一会议”,其目的在恢复旧国会,改组北京政.府,驱逐非法国会所产生的“总统”。

为了控制政局,一九二二年三月十二日,徐通电各省,催促办理新国会选举。

无论如何,不能长时间的无政.府,便于四月八日自作主张任命周自齐为国务总理。

任命周自齐为国务总理,徐世昌有四点考虑:

(一)让梁士诒下台,便可以向吴佩孚交待。

(二)梁士诒和周自齐同属旧交通系,在实质上旧交通系仍掌握政权,换汤不换药,对张作霖和梁士诒并没有损失。

(三)周自齐刚从美国回来,向美国借款有路可觅。

(四)周一向和徐世昌感情很好,相信周出任阁揆后,府院之间关系会很融洽。

但当周自齐出任国务总理的命令发布后,梁士诒首先提出抗议:“内阁未被批准辞职以前,只能由原班阁员代理总理,周自齐不是阁员,用什么底缺来代理总理?这种代理是违法的。”

梁士诒此说法有法理根据,逼着徐世昌于四月九日倒填八日的日期,发布一个更换阁员的命令,任命周自齐署理教育总长,并发出更正电报,在周自齐署理内阁总理的命令上补进了一个“兼”字。

这一手更糟糕,不过是欲盖弥彰,对徐挽救政局危机无一点帮助。

直奉双方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如大家期望的那样的缓和,而是越发剑拔弓张。

西方国家非常注意中国的局势。

美国公使休士曾当面劝告张作霖,应根据华盛顿会议的精神大举裁减奉军。

英国公使艾斯顿建议不得在京奉路大量驻军。天津领事团根据《辛丑条约》,不许天津驻兵,并抗议奉军占领塘沽车站的行为。

北京外交团曾警告直奉双方不得断绝京汉、京奉、津浦各路的交通。

这些列强显然有些偏向直系。

徐世昌和北洋的元老对局势已经无能为力,皖系则暗中欣喜,他们希望直奉火并,两败俱伤,皖系便可以重整旗鼓。

不只是皖系,许多没落的北洋军人也希望直奉火并后让局面变换一下,给自己带来新的生机。

一九二二年四月三日(阴历三月初七日)是吴佩孚的四十九岁生日。各省直系军人托词为吴祝寿,云集洛阳,讨论对奉系的作战计划。曹锐也来祝寿,硬拉吴同往保定,吴却坚决不往。

在这次会议中,曹锐是主和的,因此碰了吴的钉子。

吴佩孚为了分化皖奉同盟,曾派专人到浙江拉拢卢永祥。

这两位山东军人是有渊源的。

当宣统二年曹锟升任第三镇统制时,卢永祥是第三镇所辖第五协协统,吴佩孚是第五协的管带,等于是卢的直接部下。

十二年后卢虽贵为浙江督军,可吴佩孚已经是两湖巡阅使。

当吴以一连串通电迫梁士诒下台时,卢永祥虽然通电附和,但也有这样的话:“卖国在所必诛,爱国必以其道”。意在指吴以爱国标榜。

当吴的专使去见卢时,卢很不屑:“子玉到今天还记得起我吗!”

这时的奉军,以保卫京畿为名,络绎不断地向关内涌入,奉军原在关内的一个师三个混成旅也都集中在军粮城一带。

到了四月初,张作霖又率领二十七、二十八两师入关,驻扎独流南面。

四月十日奉军暂编第七旅又入关,驻扎津浦路良王庄,卫队旅亦进驻津浦路一带。

四月十五日奉军接着入关两旅,驻扎塘沽、天津一带。十六日李景林率领万余人开到独流。十七日张作霖令炮兵四营带了五十四门大炮,进驻马厂,辎重兵进驻芦台。四月二十日派马队进驻通州。

进关奉军改名为镇威军,计划以一军开往徐州,会合张文生的新安武军,从龙海路进攻河南,并约河南督军赵倜为内应。另一路奉军于四月十七日开抵京汉线的长辛店。

曹氏兄弟看来是真的不愿和奉军兵戎相见的,对于奉军的进兵非但不予阻止,而且节节退让。

奉军开到天津前,曹锐即将省长公署的文件用具席卷而走,派警察厅长杨以德代理直隶省长,所有驻津的直军均撤退回保定,天津的文武官吏也纷纷避居租界。

奉军还没有开进德州,德州的驻军曹锳(曹锟的七弟,直军二十六师师长),便弃职出走,径自退回保定。

曹锟对这两个弃职的兄弟很不满意,他派张国熔代理师长,并将该师撤回正定。不过曹锟仍还电令津浦路线直军不得抵抗奉军,所有营房及德州工厂均让交奉军,并把自己的家眷送到汉口表示愿意下台。

直系诸将对于曹氏兄弟的一再退让与不抵抗主义表示极大的不满,曹锟也看出退让于事无补,为了保全地位和权利,他终于下了抵抗奉军的决心。

他召来秘书,向他口授一个电报打给吴佩孚:“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亲戚虽亲,不如自己亲。你要怎样办,我就怎样办。”

秘书打算把曹大帅的口谕改成文言发出,曹说:“不必了,就用我这几句话打给他吧。”

民国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浙督卢永祥建议请曹、张两人到天津举行一次面对面的会谈,讨论如何减轻紧张的局势,如何撤退双方的军队,如何达到和平的途径。

这个建议得到田中玉、齐燮元、何丰林、陈光远、张文生的一致支持。他们请卢永祥领衔发起一个联合调停会议。

奉系这时因为南方局势有变化,广州的北伐军没有出动,而北洋海军总司令蒋拯在上海宣布亲直反奉,张作霖的反直联合阵线未能形成,所以很愿意局势暂时缓和下来。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吴佩孚想的是速战速决。

四月二十一日,吴佩孚、齐燮元、陈光远、田中玉、赵倜、萧耀南、冯玉祥、刘镇华等联名通电向奉系挑战。

电云:“慨自军阀肆虐,盗匪横行,殃民乱国,盗名欺世,不曰去障碍,即曰谋统一。究竟统一谁谋?障碍谁属?孰以法律事实为标题?孰据土地人民为私有?弄权者何人?阋墙者安在?中外具瞻,全国共见,当必有能辨之者。是故道义之言,以盗匪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邪,而不见其正。大诰之篇,入于王莽之笔,则为奸说;统一之言,出诸盗匪之口,则为欺世。言道义而行盗匪,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事实具在,欲盖弥彰,徒形其心劳日拙也。佩孚等忝列戎行,以身许国,比年来为国锄奸,止戈定乱,无非为谋和平统一耳。

“区区此心,中外共见。无论朝野耆硕,南北名流,如有嘉谟嘉猷,而可促进和平者,无不降心以从。其有借口谋统一,而先破统一,托词去障碍,而自为障碍者,佩孚等外体友邦劝告之诚,内拯国民水火之痛,惟有尽我天职,扶持正义。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试问害民病国者何人?结党营私者何人?乱政干纪剽劫国帑者又何人?舆论即为裁制,功罪自有定评。蟊贼不除,永无宁日。为民国庄.严,为华族存人格,凡我袍泽,责任所在,除暴安民,义无反顾。敢布腹心,惟海内察之!”

这个通电中,田中玉、赵倜、刘镇华都是被吴佩孚硬拉进去的。田中玉、李厚基、阎锡山在奉直两派的斗争中,都有局外中立的倾向。甚至齐燮元也不愿列名,他已宣布保境息民和附和卢永祥的调停建议,只因萧耀南质问他为什么要置身事外,他才被迫列名。因此,当这个通电发表后,卢永祥质问他为什么要违反自己的诺言,与吴佩孚同一鼻孔出气,使齐燮元很狼狈。

曹锟态度由弱转强,直奉之间局势更形恶化。

这时直方的军队有王承斌所辖的二十三师原驻保定附近,张国溶的二十六师回驻马厂之南,张福来的二十四师在四月中开驻涿州,第十、十五两混成旅和第二、第三两补充团,本来驻在高碑店,也由吴佩孚全调北上,至琉璃河驻扎。

其余如第三师和第十二、十三、十四三混成旅都奉调北上,进驻涿州、良乡、清河等处。

冯玉祥的第十一师、胡景翼的暂编十一师、吴新田的第七师、刘镇华的镇嵩军、张之江的第二十二混成旅、张锡元的第一旅、陕西陆军第一、二两混成旅都出潼关,进驻郑州一带。

四月二十二日曹锟通电张作霖:“民国肇建,战祸频仍,国本飘摇,民生凋敝。华府会议以来,内政外交,艰难倍昔,存亡之机,间不容发,国内一举一动,皆为世界所注目。近者奉军队伍,无故入关,既无中央明令,又不知会地方长官,长驱直入,环布京津。锟以事出仓卒,恐有误会,是以竭力容忍,多方退让。乃陆续进行,有加无已。铁路左右,星罗棋布,如小站、马厂、大沽、新城、朝宗桥、惠丰桥、烧炮盆、良王庄、独流、杨柳青、王庆坪、静海、以及长辛店等处,皆据险列戍,以致人民奔徙,行旅断绝,海内惊疑,友邦骇怪。

“锟有守土之责,何词以谢国家?何颜以对人民耶?向者国家多故,兵争迭起,人民痛苦,不堪言喻。设兵事无端再起,不惟我父老子弟惨遭锋镝,国基倾覆,即在目前。言念及此,痛心切首!顷据张巡阅使皓日通电,谓:‘统一无期,则国家永无宁日,障碍不去,则统一终属无期。是以简率师徒,入关屯驻,期以武力为统一之后盾’。锟愚窃谓统一专以和平为主干,万不可以武力为标准,方今人心厌乱已极,倚恃武力,必失人心,人心既失,则统一无期,可以断言。皓电又谓:‘统一进行,如何公开会议,如何确定制度,当由全国耆年硕德,政治名流,公同讨论,’似此则解决纠纷,必须听之公论。

“若以武力督促其后,则公论将为武力所指挥,海内人心,岂能悦服?总之张巡阅使若以和平为统一之主干,此正锟数年来抱定之宗旨,在今日尤为极端赞同,尤望张巡阅使迅令入关队伍,仍回关外原防,静听国内耆年硕德政治名流之相与共同讨论。若以武力为统一之后盾,则前此恃武力统一主义者,不乏其人,覆车相寻,可为殷鉴。锟决不敢赞同,抑更不愿张巡阅使之持此宗旨也。锟老矣,一介武夫,于国家大计,何敢轻于主张。诸公爱国之诚,谋国之忠,远倍于锟。迫切陈词,宁候明教。”

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17章 驻节朝鲜第162章 国耻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45章 积重难返第157章 禁赌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63章 请愿大潮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30章 朋友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80章 改名字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82章 一明一暗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60章 山雨欲来第2章 小人精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88章 大通起义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196章 陆荣廷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390章 内幕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63章 请愿大潮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25章 找事做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32章 个性主义第4章 当官真好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346章 驱张第33章 告密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