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恢复法统

紧接着孙传芳又另有一电给广东的护法政.府。

电云:“自法统破裂,政局分崩,南则集合旧国会议员,选举孙大总统,组织广东政.府以资号召。北则改选新国会议员,选举徐大总统,依据北京政.府以为抵制。谁为合法?谁为违法?天下后世,自有公论。惟长此南北背驰,各走极端,连年内争,视同敌国,阋墙煮豆,祸乱相寻,民生凋弊,国本动摇,颠覆危亡,迫在眉睫。推原祸始,何莫非解散国会,破坏法律,阶之厉也。传芳删日通电,主张恢复法统,促进统一,救亡图存,别无良策。近得各方复电,多数赞同。人之爱国,同此心理,既得正轨,进行无阻,统一之期殆将不远。惟念法律神圣,不容假借,事实障碍,应早化除。广东孙大总统原于护法,法统已复,功成身退,有何流连?北京徐大总统,乃新国会选出,旧国会恢复,新国会无凭,连带问题同时失效。所望两先生体天之德,视民如伤,敝屣尊荣,及时引退,中国幸甚!”

孙传芳在直系中这时还是二三等角色,他怎么想起给南方发电?

只因他驻军长江一带,对南方有屏障作用,是吴佩孚授意他来发电,试探南方反应。而孙传芳也愿意表现一番,便一拍即合。能为新的当局立个“首功”,何乐而不为。而吴秀才也是个识人之人,知道这孙传芳将来必有大作为。

十六日,吴景濂和王家襄参加保定会后回到天津,立刻组织“第一届国会继续开会筹备处”。这个消息对于一些寂寞了好几年的政客,无疑是一剂兴奋剂。

同日,曹锟、吴佩孚、田中玉、陈光远、李厚基、齐燮元、冯玉祥、刘镇华、萧耀南、陆洪涛等联名请王士珍出山,组织内阁。在这通列名电报中,李厚基本属皖系,田中玉、刘镇华都是风派人物,直系得胜后,他们便跟在直系后面摇旗呐喊,借以保全地位。

五月二十七日,吴佩孚有一密电致徐世昌,主张恢复旧国会,大意略谓:目下解决时局办法,可分为两大纲,(一)常法,(二)变法。常法即恢复第一届国会,变法即召集国是会议。常法有三利:(一)法律上有根据。(二)手续便利,不致多费时日。(三)易与西南护法各省融洽,可为促成统一捷径。变法有三不利:(一)法律上无根据。(二)手续纷繁,徒费时日。(三)西南表示反对,去统一之时愈远,故于二者之中决定取常法而不取变法,前经通电与西南各省及中央直辖各省区磋商,今已得十余处之复电,均赞成恢复旧国会,一俟各省区复电到齐,即当转呈,并请中央积极主张云云。

同日,江苏督军齐燮元亦有电报给徐世昌。

电云:“我大总统本以救国之心,出膺艰钜,频年以来,艰难干运,宵旰殷忧,无非以法治为精神,以统一为蕲向。乃不幸值国家之多故,遂因应之俱穷,因国是而召内讧,因内讧而构兵衅,国人之苦怨愈深,友邦希望将绝。今则关外之干戈未定,而西南又告警矣。兵连祸结,縻有已时,火热水深,于今为烈。窃以为种种痛苦,由于统一无期,统一无期,由于国是未定。群疑众难,责望交丛。旷观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于政.府欲其鼎新革故,不得不出于改弦易辙之途,欲其长治久安,不得不谋根本之解决。今则恢复国统,已成国是,万喙同声,群情一致。伏思我大总统为民为国,敝屐尊荣,本其素志,倦勤有待,屡闻德音,虚已待贤,匪伊朝夕。若能俯从民意之请愿,仍本救国之初心,慷慨宣言,功成身退,既昭德让,复示大公,进退维公,无善于此。”

徐世昌被这一连串的“逼宫”电报弄得头昏眼花。这位北洋元老,善游走各方的老狐狸,面对此等局面,竟也无所措手足。

到底还是个老油条,还能装出很谦和的姿态,发表一个电报:“鄙人忧患余生,忝膺国宰,原思竭尽智虑,力求和平,保全黎庶,统一国家。乃事变纷乘,朝夕迁易,百艰躬试,劫运难消。兢惕忧戚,衰颓益甚,茹荼集蓼,莫喻此衷。顷阅孙传芳勘电所陈,忠言快论,实获我心。果能如此进行,使亿众一心,悉除逆诈,免斯民涂炭之苦,跻国家磐石之安,政治修明,日臻强盛,鄙人虽居草野,得以余年而享太平,其乐无穷,胜于今日十倍。况斡旋运数,挽济危亡,本系鄙人初意,鄙人力不能逮,群贤协谋以成其意,更属求之而不得之举。一有合宜办法,便即束身而退,决无希恋。先布区区,敬候明教。”

徐世昌比袁世凯当年还是高明一些,不像袁用咬牙切齿的态度对待陈宦的劝退电,可是徐所谓的“一有合宜办法”也与袁所耍的“筹商善后”手法异曲同工,无非是拖延时间,等待新的变局。

徐不如袁之处,袁在最后,虽然众叛亲离,但还有几个死党,而徐世昌在这个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五月二十日,旧国会筹备处在天津发出通电,定于六月一日“依法”自行集会。二十八日,曹锟、吴佩孚联名回电表示赞成。

徐世昌还想做最后努力,挽救他自己的垂危命运,他去拜访王士珍,请他出面组阁。同样是老油条的这个北洋元老,当然不会在这敏感时期,出来趟浑水。

徐世昌随后任命董康兼署财政总长,高恩洪署理交通总长,派彭寿莘为第十五师师长,改任张锡元为察哈尔都统。

徐这些做法,都是根据曹吴的意见发表的,也就是愿居总统之名,一切唯曹吴之命是从的具体表现。然而曹吴并不为所动。

六月一日,旧国会议员以吴景濂和王家襄为首,共有二百零三人联名发表通电,指责徐世昌为非法总统。

电云:“民国宪法未成以前,国家根本组织,厥惟《临时约法》。大总统无解散国会之权,则六年六月十二日解散参众两院之令,当然无效。又查《临时约法》第二十八条,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则国会成立以后,不容再有参议院发生,亦无疑义。乃两院既经非法解散,旋又组织参议院,循是而有七年之非法国会,以及同年之非法大总统,选举会。

“徐世昌之任大总统,既系选自非法,大总统选举会显属篡窃行为,应即宣告无效。自今日始,应由国会完全行使职权,再由合法大总统依法组织政.府,护法大业,亦已告成。其西南各省,因护法而成立之一切特别组织,自应于此终结。至徐世昌窃位数年,祸国殃民,障碍统一,不忠共和,黩货营私,种种罪恶,举国痛心,更无俟同人等一一列举也。六载分崩,扰攘不止,拨乱反正,惟此一途。凡我国人,同此心理,特此宣言。”

天下事就是这么可笑,从前痛斥国会为暴民专政机关,要挟北京政.府迅予解散的北洋军人们,现在却也都变成了旧国会的拥护者,欢呼“法统重光”。

六月二日,吴佩孚的驻京代表钱少卿一连打了好几次电话到总统府,问总统何时离开北京?徐世昌正在设宴招待回国不久的顾维钧。席散后,才宣布辞职。

文云:“查大总统选举法第五条内载‘大总统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以副总统代理之。’又载‘副总统同时缺位时,由国务院摄行其职务’,各等语,本大总统现在因病,宣告辞职,依法应由国务院摄行职务”。

当徐世昌宣布辞职出京后,六月二日,北京国.务.院也发表一道院令。

令云:“本日徐大总统宣告辞职,由国.务.院依法摄行职务,所有各官署公务,均仍照常进行。京师地方,治安关系重要,应由京畿卫戍总司令督同步军统领、京兆尹、警察总监妥慎办理,此令。”

同时又由全体国务员联名发表通电,由周自齐领衔:“自齐等遭逢世变,权领部曹,谨举此权奉还国会,用尊法统,暂以国民资格维持一切,听候接收”。

总统已是非法产生,内阁自然也不合法,所以不敢以内阁摄行总统职权,而以“国民”资格摄行职权。

同样是六月二日,湖北督军萧耀南发表通电:“……六年解散之国会一经恢复,东海地位在法律上失所依据,谅能敝屣尊荣,为斯民造福。中.山护法曾有宣言,国会一日恢复即行引退,求仁得仁,当亦不致再事争执。继续统绪,舍黄陂(黎元洪)莫属。”

吴佩孚通电云:“……我徐大总统敝屣十余月之尊荣,克偿二十二行省之统一,奉身而退,亦属初衷。我黎大总统遭非常之变,延垂绝之统,以公意为进退,法所当然。……”

齐燮元等十五省督军联名通电:“……南北之争,实以法律问题为争持之焦点,法统既定,一切葛藤从此立解。”

这一片迎黎的声浪,把息隐天津的黎元洪说成是非出山不可的人物。其实所谓恢复法统,不过是直系一石两鸟之计,他们左手推翻了徐世昌,右手打倒了南方的护法政.府,然后捧出一个傀儡,建立一个直系可以一手控制的政.府以达到“全国的统一”。

还是六月二日,吴景濂、王家襄同赴天津黎宅去谒黎,敦请黎复任大总统。

黎说:“你们选举曹锟为总统,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同日曹、吴领衔通电“恭迎”黎大总统复职。曹的参谋长熊炳琦和吴的参谋长李倬章,以及北京国务院的代表高恩洪,都到天津来迎黎。

六月三日吴景濂、王家襄通电各省军民长官:“国会正式开会尚须时日,国家行政机关不可一日间断,行政职权亦不便由国会兼摄,当此青黄不接之际,应如何接收职权,应候公意商榷施行。”

吴佩孚立即复电:“元首未到京以前,当然由国务院摄行职权,职责所关,不得拘牵文义。”

现在,我们得去看望一下黎元洪了,他淡出我们的视线有些久了。

黎元洪自张勋复辟失败,于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被迫离京。至此时,已在天津英租界私宅隐居了五年。期间的一九一七年九月十三日,段祺瑞曾派人到天津,以迎黎回京为名,探寻黎今后的行止。

黎知道段祺瑞差人此行的用意。 向来人表示:一不活动,二不见客,三不回京,四不离津。

一九一八年初,冯国璋曾两次派人接黎返京复职。黎将来使拒之门外,不予接见,从中可见黎元洪对政治的冷漠与厌倦,对他在京当这个傀儡总统,是多么的深恶痛绝。对被袁世凯“软禁”在京的日子,虽然也让他难受,但比起后者,反而没那么多敌意。

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60章 山雨欲来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22章 大事不妙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37章 涉外事件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72章 六字箴言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63章 请愿大潮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13章 志得意满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4章 平定政变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429章 辞职第44章 肃贪治吏第25章 找事做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87章 吴禄贞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15章 挫折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87章 吴禄贞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96章 风云突变第609章 考据癖第95章 打破僵局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482章 离开第37章 涉外事件第68章 武昌起义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81章 战汉阳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