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东南互保

慈禧和载漪等人还是不同的,她毕竟要考虑和列强开战的后果,一直处于犹豫不决之中。否则,做为外国使馆区的东交民巷,也不可能久攻不下。

但是,有些事已经开动了就很难停下来了,这时候的慈禧已经差不多被载漪等人绑架着,

于是便有了我们前边说到了的宣战和悬赏。

有资料记载,宣战书并未送达外国使馆,只是对内公布;可见慈禧还是有所保留的。

为了立威,也表示破釜沉舟,他们还先后杀了反战主和的五位大臣。

首当其冲的是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在他们之后的是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这五人后被称做庚子五忠。

光绪在戊戌变法之后,在大臣面前很少说话,对什么事也都很少表态。而这一次他坚决表示反对这些人的意想天开和胡作非为。

看到这些人连伤害外国使节这样的人神共愤的事都敢干,曾在朝堂之上拉着吏部侍郎许景澄的手大哭。

载漪曾公然在朝堂之上,指着光绪的鼻子骂光绪卖国贼,嚣张无比。

在京畿一片大乱时,他想趁机除掉光绪,为他儿子登基扫清障碍。曾带着义和团的几十个人去杀光绪,被慈禧制止。

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人,认为保住东南各省这清朝的财赋之区,国家饷源所出之地,大局或可有所转机。若这些地方再遭蹂躏,将全局瓦解,不可收拾。

他们无力阻止载漪等人的任性妄为,只好秘密和英国约定“东南保护”。商定上海租界由各国保护,长江流域各地由督抚保护。

七月一日,英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霍必澜致电袁世凯,劝其仿效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

袁世凯当即回复:“鄙见与各督所见相同。”

参加东南互保,除了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之外,还有闽浙总督许应骙、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

中.央集权的国家,统治的实现条件是政令畅通,是地方服从中.央。

“东南互保”表示,中.央谕令地方可以无视,地方可以另搞一套,这无疑是标志这个王朝的统治已经走进穷途末日。

“东南互保”也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中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的一次预演。

袁世凯也是参加人之一,他也是认真履行了互保协议。

为了保护洋人不被义和团伤害,他训令各州府县告知在境传教士等,携带眷属到济南寄居。

后又将境内的洋教士及管理路矿的洋人,一律护送到通商口岸。

当美国驻烟台领事将二百多名传教士由小清河运往海口时,袁世凯给予了尽力的帮助,派兵保护每个离去的人们。

从直隶等省逃到山东的传教士和各国的难民,他同样提供保护和帮助。

在他的努力下,山东全省无一洋人遇害。

东南互保,也保护了山东的民众,免遭战火的劫难。

袁世凯让与直隶接壤的地方,赶造高大界牌,写明山东某县某村。在交界处和村庄,交通路口广为竖立。

许多村镇还在墙壁上写上大字:此山东界内。

八国联军也遵守了互保协议。追剿义和团,见到山东的界牌和此山东境内的字样,即掉头而回,不相进犯。

七月十四日,天津沦陷。十九日,清**命袁世凯严饬夏辛酉部速进,不得以天津失陷,意存观望。

袁世凯回电说,该部早已北上,不敢稍涉延缓。

夏辛酉,字绍襄、庚堂,山东郓城人。

中日甲午战争中,驻防登州,任水师长官,曾击沉日舰二只。

在袁世凯帐下任武卫右军先锋左翼长。

天津失陷后,他带兵参加了京城保卫战。

京城失陷后,他带残兵返回了山东,这是后话。

天津失陷十多天后,京城告急,清**急命袁世凯接济军火,加派部队,保卫首都。

按着和列强商定的互保协议,出兵勤王是违背协议的。夏辛酉部可以解释,是在订立协议前派出去的。现在再派兵,等于是自行撕毁协议。

袁世凯只送去一些军火,没有加派军队。

他没有李鸿章和张之洞的资历,更不如刘坤一那样的羽翼丰满。

不敢和朝廷顶牛,只能出言搪塞:“自津郡不守,游匪溃勇勾结土匪,多持洋枪,时来窜扰,几于防不胜防……半有以来,已觉疲于奔命,左右支拙……京师天下根本,现值军情紧急,奉诏征兵……中心焚灼,莫知所措……可否仰恳天恩俯准,俟将郑家口及平阴县两股土匪办理稍有就绪,再抽拨队队伍,饬令迅即北上之处,出自鸿慈逾格。”

几乎是用乞求口气请求寛限。态度极其诚恳,就是不办真事。

不过,这个时候他的兵力确实吃紧。都派到与直隶接壤地带,防止那边被打散的义和团流窜到山东境内。

八月十五日,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等仓皇出逃。

清**谕令袁世凯驰援,他仍然找种种借口推脱。

为了执行“东南互保”,也确实难为袁世凯了。因为他所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上面,还有下边。

京畿被敌攻入,皇帝和太后逃命,他手下的热血男儿受不了了。

比如,在鲁直边界带兵围剿义和团的张勋,就几次请缨“前往京、津助剿洋夷”。

见京城失守,心急如焚:“吁请大帅率队勤王”,并说,袁世凯如无法分身,他可以会同各营前往。实在不行,他愿“独树一旗,作马革裹尸之想”,已报“君父大仇”。

对于张勋的满腔热血,袁世凯不能挫伤,于是批道:“览禀,忠勇可嘉,但曾奉旨责成守土未敢轻动,姑俟商定,再行饬知。现在武属匪窠尚多仍望努力肃清为要。切切!”

庚子国难,以战败方主动乞和,订立了那个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辛丑条约而告终。辛丑条约的签订也是个划时代的事件,表示中国已经彻底沦落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辛丑条约除了那么多的惩戒和限制条款之外,仅给列强的赔偿竟高达四亿五千万两,当时合每人白银一两多。对于一个早已民生凋敝的社会,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清廷所以接受这样苛刻的条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为了保住慈禧的命。在谈判期间,列强动辄要打到西安揪出祸首。而军机首辅荣禄交代给负责谈判的奕劻和李鸿章的话是: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太后。

在联军提出不惩治罪魁不言和的威胁下,慈禧太后为保住自己这条老命,曾先后四次下诏严惩所谓的战争罪犯。像切西瓜一样砍了一百二十多个朝臣和各级官员的头。

这其中却实有罪该万死之徒,比如山西巡抚毓贤。他开始的处罚是免职回乡,后来在列强那里通不过,返乡时走在半路被赐死。

而多数人是因为遵从了朝廷的旨意,而当了无辜的替罪羊。

最该死的,应是一直在做太上皇梦的载漪。因为判的是候斩而不是斩立决,反而保住了一条命,最终被流放到大漠。

他的那个当了大阿哥的儿子溥儁,也因为受他的牵连而被废。这场乙亥建储的闹剧,也可笑收场。

听话的,遵旨行事的成了罪人,而自行其事,各自为政,另搞一套的人却获得了嘉奖。

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因东南互保和剿灭义和团有功,加太子少保衔。

跟着这样的朝廷,和谁讲理去?再有政令,是听还是不听?

用刘坤一的话说,慈禧这个老寡妇,为了她的一己之私,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又一次担了卖国的骂名。

被重新任命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到任不久就病死。

这个时候的清**,已经没有了任命直隶总督的完全权力,在内外的一致呼声中,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

第36章 署理山东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15章 挫折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81章 战汉阳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25章 找事做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166章 实情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409章 怪八股第56章 祸从口出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268章 张勋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532章 个性主义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85章 殿前作答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18章 好景难长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49章 君主立宪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428章 大学令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405章 八股文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28章 下重药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68章 武昌起义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428章 大学令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294章 曹锟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12章 兵变第73章 在家上任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123章 孙袁会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55章 反击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63章 请愿大潮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23章 离开第474章 老家绩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