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改革丧礼

正当胡适忙于教书著述之时,1月23日,胡适接到了一个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消息。

上午,胡适听到邮递员在外面叫自己的名字,仆人阎海应了一声,开门出去。胡适突然产生了一种不的预感,母亲好长时间没有来信了,莫非……

阎海拿回一张电报胡适慌忙抢过,果然是绩溪上川侄子思永、思齐拍来的,说母亲于11月23日1时病逝。顿时,胡适的心沉到了无底深渊,脸色苍白,拿电报的手都不听使唤地抖起来。

听到婆婆去世的噩耗,江冬秀立时大哭起来。

“我要是知道妈妈这么快就走,我怎的也要和她在一起呀!”江冬秀无法自制。

“不要哭。”

胡适自己虽然已惊呆,但还能想到江冬秀有孕在身。他随即想到,这次江冬秀来,母亲似有预感,虽然舍不得她来,考虑儿子的幸福,还是催她来了。自己准备12月回家的,母亲为什么不通知自己生病的事呢?自己无论如何要提前回家的呀!

想不到去年回家完婚,竟是与母亲的永别,胡适哪里受得了呢?自父亲去世,母子相依为命。在绩溪家乡,母亲把活的希望和乐趣全放在儿子的身上。为了儿子的前途,独子14岁时,就让其去上海独闯天下,可怜她把自己的对独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14年来,母子只见了三面啊!一个上午,胡适和江冬秀眼泪不断。

母亲的突然去世,给胡适的打击是沉重的,他在回到家的当天,写下了《民国七年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一诗:“往日归来,才望见竹竿尖,才望见吾村,便心头乱跳,遥知前面,老亲望我,含泪相迎。“来了?好呀!”——更无别话,说尽心头欢喜悲酸无限情。偷回首,揩干眼泪,招呼茶饭,款待归人。今朝,——依旧竹竿尖,依旧溪桥,——只少了我的心头狂跳!——何消说一世的深恩未报!——何消说十年来的家庭梦想,都一一云散烟销!——只今日到家时,更何处能寻他那一声‘好呀,来了!’”

归国一年多的胡适,已经在北大站稳脚跟,在社会上名气很大,可以有条件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了,可是母亲却突然去世了。这种“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苦和遗憾深深折磨着他。

他在给韦莲司的信中说:“二十多年来,她为我吃尽了各种苦,而我刚刚有能力报答她,却没来得及给她带来些许幸福。”

原来想自己一有所安顿,就接母亲到自己身边,尽尽孝道。想不到苦命的母亲连一天福也没有享,就这么去了。而且,临死前,儿子儿媳都不在身边。将来,这个侄子那个外孙要依仗他胡适到北京来谋事供职,他最亲的亲人却永远分享不到了 ,想到这里,胡适又失声痛哭起来。

北大的学生,这些身怀赤子之心的学子,在给敬爱的老师送行时,劝说老师节哀的同时,还不忘提醒老师当借此机会,改革丧礼。

民国时代,皇帝下台,破旧迎新。丧礼因为封建色彩浓厚,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喊着改革。他胡适就是喊改革喊得声音最响亮的那一个。

回国后一直大张旗鼓地呼吁“改良丧礼”, 自己母亲丧礼,胡适打定主意,从自己做起。

此前。北京通俗讲演所请胡适讲演“丧礼改良”,讲演日期定在11月27日。不料胡适的讲演还没有开讲,先轮到他自己实行“丧礼改良”了。

11月28日,胡适与江冬秀匆匆启程回绩溪奔丧。南下安徽老家之前,胡适跟夫人,在北京,先把“讣帖”写好了。

“讣帖”,向亲朋好友报告老妈去世的帖子,相当于今天的讣告。

胡适改良妈妈的丧礼,第一步,就从写“讣帖”开始。

过去,“讣贴”中有一堆很假很封建的套话,跟亲朋好友报丧的时候,喜欢在“讣贴”上,自称“不孝子某某某”。

跟人说妈妈死了,不说生什么病遭什么灾,不直接说死因,非要自己给自己扣屎盆子,说自己“罪孽深重”,自己不死,反而把祸水引向老妈,导致妈妈死了。

胡适觉得,这种鬼话,必须改革掉。

他觉得,过去“讣贴”上,哀告亲友的时候,常用的“泣血”两个字,也要删掉。你有那么悲伤吗?你妈妈死了,你难过,这是真的,可是,你会哭得吐血吗?胡适觉得,这些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的字词句,统统都要删掉。

胡适还把“讣贴”的署名人给改了。

过去,死个人,不是小家庭的事,是家族的事。胡适的妈妈死了,不是他和他哥的事,是他们胡氏家族的事,按照旧规矩,署名的时候,他们兄弟作为“孤哀子”,排在前头,后面还要加上一大堆胡氏家族的亲戚的名字,什么侄子,孙子,侄孙子,呼啦啦一个接一个。

在所有的名字都写完了,添上四个字:“拭泪顿首”,就是说这么多胡氏家族的晚辈,全部跪在地下,擦着眼泪,对接受“讣贴”的亲朋好友说-----

胡适“讣贴”的署名人。只留了自己和哥哥的名字,把“拭泪顿首”改成了“谨告”。

总之,徽州古老的长篇大论,规矩众多的“讣贴”,到了胡适这里变成了:“先母冯太夫人,于中华民国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病殒于安徽绩溪上川本宅。胡觉、胡适谨告。”

这个讣告,之后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据说,很多人把它当作范文来学习。

不敢断定,我们今天的讣告写作,是胡适开的先例,但是,胡适写的这个“讣贴”,跟我们今天见到的讣告所差无几。

2月1日,胡适携妻及侄子到了绩溪。先到了中屯外婆家,还没有进门,胡适就哭了出来。老人家自己还在,儿女一个一个去世了,怎么不叫胡适悲伤啊!。

上川老家到了,望着熟悉的村落,胡适仿佛到了陌生的地方。11年前和去年的归国、结婚的3次回家,还没有到家,远远望见村子里的竹竿尖,胡适的心就怦怦乱跳,他知道,母亲一定站在村口的溪桥边,含着泪,迎接他的归来。

每次回来,母亲总是淡淡地说:“来了?好呀!”就没有话说了。心头多少欢喜悲酸,多少情思,全在这淡淡的几句话里了。回到家里,母亲总是背着儿子,偷偷地揩去眼泪,招呼嗣糜喝茶吃饭。如今,竹竿尖依旧,村口的杨林桥依旧,却没有了昔日心头的怦怦乱跳;从此,村口的溪桥旁再也没有了母亲的身影。见到熟悉村庄,胡适两眼一热,大颗的泪珠流了下来。

在美国,自己设想了幅多么美好的男耕女织的图画呀!那时设想,在家乡盖屋置田江冬秀招呼农活,自己读书做文章,一边服侍老母,让她延年益寿。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消烟散云。

到家了,昔日是喜,今日是悲;到家了,昔日是盼,今日是怕;到家了,昔日是满门欢乐,今日是一片凄凉-----

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看到停在院里的棺材,胡适和江冬秀放声大哭、泪如雨下-----

家里的一件件东西,还有母亲的余温;带回来的夜来香花籽,还没有种下;母亲养的鸡鸭还在院子里觅食,慈爱的母亲却永远地去了。

徽州是那个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乡,不但盛产笔墨纸砚,还出产“礼学家”,凡事都要讲个“礼”。讲“礼”,就得花钱。丧礼,更得花钱。

依照徽州的风俗,他们家的亲友都要送锡箔、白纸、香烛;讲究的人家还要送“盘缎”、纸衣帽、纸箱担,等等。

但是,心中念念不忘改良丧礼的胡适,歇了一下,给各处有往来交谊的人家写了一个“告白”:“本宅丧事拟于旧日陋俗略有所改良。倘蒙赐吊,只领香一炷或挽联之类。此外如锡箔、素纸、冥器、盘缎等物,概不敢领,请勿见赐。伏乞鉴原。”

江冬秀问:“为什么不叫送?徽州的风俗,家有丧事,家庭亲着都要送锡箔、白纸、香烛;讲究的人家还要送“盘缎”、纸衣帽、纸箱担等件。”

“家家送锡箔和白纸,太多了,烧也烧不完,丧事完了,还是打折扣卖给店家。这是浪费。”胡适放下毛笔说。

晚上,胡适和家人谈起母亲最后的日子。原来,今年冬天,母亲气喘病初发,她以为可能和往年一样,就会自己好的。不料11月11日,母亲先像是患感冒,接着呕逆咳,不能吃饭。医生误开了“三阳表劫”药剂,服下后,母亲心烦出汗,非常困惫。又请了别的医生来看,已经奄奄一息,不能挽回了。11月23日晨1时,胡适母亲逝世,享年仅46岁。

过去,丧礼不但要烧,还要请和尚,道士,也要有哭丧棒,戴高梁孝子帽。一不做二不休,要改就彻底改,这所有的一切,胡适都取消了。

第162章 国耻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44章 肃贪治吏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428章 大学令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398章 张疯子第411章 点翰林第390章 内幕第164章 芥蒂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93章 南北议和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187章 唐继尧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409章 怪八股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439章 进德会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46章 办实业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16章 柳暗花明第45章 积重难返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139章 庆典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491章 求博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235章 立法第407章 童子试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67章 迫不及待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5章 去买官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166章 实情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