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

转眼到了年底。胡适决定离开英国到美国去。在大西洋航行的海轮上,他匆匆挥笔,写了《海外读书杂记》,向读者报告他所得到的几项材料和收获。回国以后,又把从巴黎伦敦影印带回来的神会遗著整理写定,又作一篇很详细的《荷泽大师神会传》,合编成《神会和尚遗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

序言中说:“神会是南宗的第七祖,是南宗北伐的总司令,是新禅学的建立者,是《坛经》的作者。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人比得上他的功勋之大,影响之深。这样伟大的一个人物,却被埋没了一千年之久,后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了。幸而他的语录埋藏在敦煌石窟里,经过九百年的隐晦,还保存了两万字之多,到今日从海外归来,重见天日,使我们得重见这位南宗的圣保罗的人格言论,使我们得详知他当日力争禅门法统的伟大劳绩,使我们得推翻道原契嵩等人妄造的禅宗伪史,而重新写定南宗初期的信史:这岂不是我们治中国佛教史的人最应该感觉快慰的吗?”

在英国期间,胡适也应邀到多地讲演。

1926年除夕,胡适是乘坐“American Banker”号海轮,横渡大西洋的,于1927年1月11日早7点抵达纽约。

这是胡适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大都会。熟悉的街市、广场和学校,显得那么亲切,却又是很陌生了。离别十年后,纽约变了,变化很大。给胡适印象最突出的,是摩托车!也就是汽车(在一段时间里,胡适常称汽车为摩托车)。纽约的街道上,以致乡间,汽车都像流水似的不断奔驰。

他在1月16日纽约的《国民周报》(The Nation)上,看到了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全世界的摩托车(汽车)27500000辆。美国的摩托车(汽车)22330000辆。美国摩托车数占全世界81%。美国人口平均每5人有车1辆。胡适赞叹美国“真是一个摩托(汽车)的国家”!

胡适在他的《漫游的感想》中写道:

“美国的路上,无论是大城里或乡间,都是不断的摩托车(汽车)。《纽约时报》上曾说一个故事:有一个北方人驾着摩托车(汽车)走过Miami的一条大道,他开的速度是每点钟三十五英里。后面一个驾着两轮摩托车的警察赶上来问他为什么挡住大路。他说,‘我开的已是三十五里了。’警察喝道:‘开六十里!’

“今年三月里我到费城(Philadelphia)演讲,一个朋友请我到乡间Harverford去住一天。我和他同车往乡间去,到了一处,只见那边停着一二百辆摩托车(汽车)。我说:“这里开汽车赛会吗?”他用手指道:“那边不在造房子吗?这些都是木匠泥水匠坐来做工的汽车。”

“这真是一个摩托车(汽车)的国家!木匠泥水匠坐了汽车去做工,大学教员自己开着汽车去上课,乡间儿童上学都有公共汽车接送,农家出的鸡蛋牛乳每天都自己用汽车送上火车或直送进城。十字街头,向来总有一两家酒店的;近年酒禁实行了,十字街头往往建着汽油的小站。车多了,停车的空场遂成为都市建筑的一个大问题。此外还发生了许多连带的问题,很能使都市因此改观。例如我到丹佛城,看见墙上都没有街道的名字,我很诧异。后来才看见街名都用白漆写在马路两边的“行道”的底下,为的是要使夜间汽车灯光容易照着。这一件事便可以看出摩托车(汽车)在都市经营上的影响了。

“摩托车(汽车)的文明的好处真是一言难尽。汽车公司近年通行“分月付款”的法子,使普通人家都可以购买汽车。据最近统计,去年一年之中美国人买的汽车有三分之二是分月付钱的。这种人家向来是不肯出远门的。如今有了汽车,旅行便利了,所以每日工作完毕之后,在家带了家中妻儿,自己开着汽车,到郊外去游玩;每星期日,可以全家到远地旅行游览。例如旧金山的“金门公园”,远在海滨,可以纵观太平洋上的水光岛色;每到星期日,四方男女来游的真是人山人海!这都是摩托车(汽车)的恩赐。这种远游的便利可以增进健康,开拓眼界,增加知识,——这都是我们的轿子文明与人力车文明底下想象不到的幸福。

“最大的功效还在人的官能的训练。人的四肢五官都是要训练的;不练就不灵巧了,久不练就迟钝麻木了。中国乡间的老百姓,看见汽车来了,往往手足失措,不知道怎样回避;你尽着呜呜地压着号筒,他们只听不见;连街上的狗与鸡也只是懒洋洋地踱来摆去,不知避开。但是你若把这班老百姓请到上海来,请他们从先施公司走到永安公司去,他们便不能不用耳目手足了。走过大马路的人,真如《封神传》上的黄天化说的“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你若眼不明,耳不听,手足不灵动,必难免危险。这便是摩托车(汽车)文明的训练。

“美国的汽车大概都是各人自己驾驶的。往往一家中,父母子女都会开车。人工贵了,只有顶富的人家可以雇人开车。这种开车的训练真是“胜读十年书”!你开着汽车,两手各有职务,两脚也各有职务,眼要观四处,耳要听八方,还要手足眼耳一时并用,同力合作。你不但要会开车,还要会修车;随你是什么大学教授、诗人诗哲,到了半路车坏的时候,也不能不卷起袖管,替机器医病。什么书呆子,书踱头,傻瓜,若受了这种训练,都不会四体不勤,五官不灵了。你们不常听见人说大学教授“心不在焉”的笑话吗?

“我这回新到美国,有些大学教授如孟录博士等请我坐他们自己开的车,我总觉得有点栗栗危惧,怕他们开到半路上忽然想起什么哲学问题或天文学问题来,那才危险呢!便是我经过几回之后,才觉得这些大学教授已受了摩托(汽车)车文明的洗礼,把从前的“心不在焉”的呆气都赶跑了,坐在轮子前便一心在轮子上,手足也灵活了,耳目也聪明了!猗欤休哉!摩托车(汽车)的教育!”

胡适此次西行,到苏联前曾到过哈尔滨,他在漫记中也感触极深:“我离了北京,不上几天,到了哈尔滨。在此地我得了一个绝大的发现:我发现了东西文明的交界点。

“哈尔滨本是俄国在远东侵略的一个重要中心。当初俄国人经营哈尔滨的时候,早就预备要把此地辟作一个二百万居民的大城,所以一切文明设备,应有尽有;几十年来,哈尔滨就成了北中国的上海。这是哈尔滨的租界,本地人叫做“道里”,现在租界收回,改为特别区。

“租界的影响,在几十年中,使附近的一个村庄逐渐发展,也变成了一个繁盛的大城。这是‘道外’。

“‘道里’现在收归中国管理了。但俄国人的势力还是很大的,向来租界时代的许多旧习惯至今还保存着。其中的一种遗风就是不准用人力车(东洋车)。‘道外’的街道上都是人力车。一到了“道里”,只见电车与汽车,不见一部人力车。道外的东洋车可以拉到道里,但不准再拉客,只可拉空车回去。

“我到了哈尔滨,看了道里与道外的区别,忍不住叹口气,自己想道:这不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界点吗?东西洋文明的界线只是人力车文明与摩托车(汽车)文明的界线——这是我的一大发现。

“人力车又叫做东洋车,这真是确切不移。请看世界之上,人力车所至之地,北起哈尔滨,西至四川,南至南洋,东至日本,这不是东方文明的区域吗?

“人力车代表的文明就是那用人作牛马的文明。摩托车(汽车)代表的文明就是用人的心思才智制作出机械来代替人力的文明。把人作牛马看待,无论如何,够不上叫做精神文明。用人的智慧造作出机械来,减少人类的苦痛,便利人类的交通,增加人类的幸福,——这种文明却含有不少的理想主义,含有不少的精神文明的可能性。

“我们坐在人力车上,眼看那些圆颅方趾的同胞努起筋肉,弯着背脊梁,流着血汗,替我们做牛做马,施我们行远登高,为的是要挣几十个铜子去活命养家,——我们当此时候,不能不感谢那发明蒸汽机的大圣人,不能不感谢那发明电力的大圣人,不能不祝福那制作汽船汽车的大圣人:感谢他们的心思才智节省了人类多少精力,减除了人类多少苦痛!你们嫌我用“圣人”一个字吗?孔夫子不说过吗?“制而用之谓之器。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孔老先生还嫌“圣”字不够,他简直要尊他们为“神”呢!”

领教了美国的文明,想到自己祖国的落后,胡适怎能不痛心疾首!

第346章 驱张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57章 管见十条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614章 转折点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491章 求博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530章 白话诗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97章 中山先生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14章 平定政变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95章 打破僵局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25章 找事做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123章 孙袁会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164章 芥蒂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345章 张毒菌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12章 平叛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112章 兵变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63章 请愿大潮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212章 袁世凯发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428章 大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