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

1948年9月23日,南京举行中央研究院成立20周年纪念暨第一届院士大会。因有事而先期到南京的胡适,参加了这次盛会。

10月初,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邀请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等几位知名学者去武大讲学。

第一天要作主讲的是胡适和李济。胡适不用说了,大名鼎鼎,名震中外。可是李济虽然是中央研究院的著名考古学家,但当时武大没有设置考古专业,大多数同学对考古不了解,所以对李济就比较陌生,不少人主要是仰慕胡适的大名而来的。当胡适、李济两位大师同时出现在讲台时,就非常微妙了,如何安排两位亮相呢?真是考验周鲠生的智慧。

哪知,周鲠生校长站在讲台中,环视全场听众之后,笑着说道:“我们今天请来了两位贵客,一位是北大校长胡适先生,字适之;另一位是中央研究院的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字济之。他们两位的名和字是不谋而合呀!大家知道,我对考古学一窍不通,好在胡适校长是无所不通,现在就请他代劳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济之教授,好不好?”

这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胡适被推到了前台,他说:“你们的周校长是我的老朋友,他才是学富五车哩!他非常谦虚,却要我来‘跳加官’(跳加官是指古时候演戏,名角出来之前,要有一个普通演员先演一段给名角预热)。其实,我和大家一样,今天也是来听李济之先生讲座的。李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他博古通今、造诣深厚,听他的讲座就是一种富有历史厚度的享受呀。”接着,胡适带头鼓掌,请李济演讲。

被名震天下的胡适如此推崇,人们当然不能不对李济刮目相看,而李济却说:“二位校长都是大师,却让我先讲,那我就献丑了。”

李济讲演完后,胡适才开讲。那一天,台下的大学生们都听得非常安静,收获甚丰。

显然,周鲠生把两位学者的出场安排的进退得体,巧妙自然,可谓是煞费苦心。而三位大家的谦逊、朴实的处事风格也因此而一展无余,着实令人钦佩!

其实,此前,李济和胡适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倒是此番来武大讲学增进了两个人相互间的了解。

据李济回忆说,在武大期间胡适和他比邻而居,共用一个浴室。有一天李济问胡,你这么累,何不洗个热水浴解一解乏?胡回说,太累了,自己洗完后没有精力再去擦浴盆,又不想麻烦工友去擦,就免了这次吧。李济很有感触,说,他自己似乎从来都没考虑过这么周到。受到这个启发,李济以后也注意到自己动手擦净浴盆的事。

胡适还建议李济,演讲之前的一顿饭,只能吃半饱,否则会造成不适;另外,还可以喝少许一点酒或许有益。李济后来觉得他的这个建议果然有理。

胡适还告诉李济怎样才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大概这也是李济一向不曾注意到的事。李济说,和胡适在一起,时时处处能体会到他对朋友、对别人的热心和关爱。

这一次,胡适在武汉大学住了三天,演讲十次,讲到最后喉咙都哑了。虽然很辛苦,但胡适自己却很高兴,也很满意。

尔后,胡适又先后到上海、杭州等地。在杭州时到浙江大学访问竺可桢校长,并在浙大演讲。

此次南行,胡适在南京讲《自由与进步》、在武昌讲《自由主义与中国》、在杭州讲《自由的来源》。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他自己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思想立场,说到家是想化解国共两党的殊死斗争。一方面,他希望国民党能包容中共和其他反对党。另一方面希望中共放弃暴力,走议会道路。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此时,胡适所有公开的著作、文章、讲演、广播中都没有直接批评共.产.党,但也没有直接批评国民党。“此时他的心境固然幽黯凄凉,但他的言论还是十分谨慎,颇费推敲的”。——他的“自由主义”政治设计固然不可能为中国共产党接受,更不可能被国民党所接受。他在中国当时“东风西风式”的现实政治斗争中,是注定地找不到存在和转圜之地的。这一点,或许胡适比谁都清楚。但是,他的想法是,无论如何,战乱对于国家和民众都是灾难和浩劫,即便是能够化解的希望微乎其微,他也要全力以赴。事实上,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接,是需要健全的法制,需要社会发展到一个相对高度的。当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同样需要相关的政治家的良好人品和政治智慧的;至少不是权力欲特强之人。

这次南行,胡适有意外收获,他在南京见到了六种《水经注》,在上海审定了合众图书馆所藏“重校本”确为全祖望的校本。

10月22日,胡适飞回北平。他在日记中说:“此次出外三十六日,真有沧桑之感。局势一坏至此!”

胡适回北平不久,就为教师罢教、学生罢课、职员罢工的事情奔波忙碌。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局之下,胡适既要保护罢教罢课的师生,又要维持北大乃至整个北平教育界的大局,非常为难,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个校长“实在不要再做了”。

1948年11月下旬,随着翁文灏内阁的垮台,蒋介石听取了美国大使馆的意见,请胡适出来收拾残局。遂派陶希圣北上请胡适来南京组阁,所谓临危受命,劝他挑起行政院长的重担。11月22日陶希圣飞到北平,赶到东厂胡同找到胡适,缠磨了两天,胡适坚决不肯答应去南京组阁,只表示“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我一定与总统蒋先生站在一起”。

辽沈战役之后,国共双方的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统区货物奇缺,物价飞涨,人心惶惶,各地学.潮不断,北平学生再度罢课,北大又有穷困学生排队请愿。在此艰难条件之下,胡适还是努力支撑着残局,积极筹备北大的50周年校庆。

据《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记载,当时北大为纪念建校50周年准备举办的活动很多,包括各种展览、开放实验室、学术演讲、出版纪念论文集等。其中展览包括文科研究所展览、博物馆展览、敦煌展览、校史及已故教师遗著展览、图书展览、法科研究所展览、各院展览等。学术演讲主讲人有段学复、周培源、张青联、袁翰青、陈桢、裴文中、陈垣、陈寅恪、冯友兰、燕卜荪、钱端升、陈达等校内外著名学者。

在校史展览的第三部分,展出了一些与胡适有关的资料,包括胡适的日记、《尝试集》初稿、初期白话诗稿印本、钱玄同书“胡适之寿酒米粮库”、胡适自美国致北大同人信札、胡适近照等。图书展览一项,除了展出北大图书馆藏善本500种外,还举办有胡适收藏和借阅各地图书馆的《水经注》的各种版本40种,这些版本“实集《水经注》刻本钞本校本之大成,其中傅增湘先生藏宋本,北大图书馆与涵芬楼藏《永乐大典》本八册,与赵一清全祖望之稿本,最为稀世之珍”。而收藏在书房中的《水经注》版本占据了胡适的三个大书橱。

此外,北大学生自治会将组织球类比赛、棋类比赛、自行车比赛、拔河比赛、话剧演出、“话家常”晚会等。整个50周年的庆祝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胡适在《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上亲自撰文《北京大学五十周年》,文中言道:“北京大学今年整五十岁了,在世界的大学之中,这个五十岁的大学只能算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弟弟年纪虽不大,着实有点志气!他在这区区五十年之中,已经过了许多次的大灾难,吃过了不少的苦头。”

胡适历数了北大经历的艰难困苦,特别回忆了蒋梦麟任校长期间,北大“国难六年中继续苦干”的往事。

胡适最后说:“现在我们又在很危险很艰苦的环境里给北大做五十岁生日,我用很沉重的心情叙述他多灾多难的历史,祝福他长寿康强,祝他能安全地渡过眼前的危难正如同他渡过五十年中许多次危难一样!”

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离北平越来越近了。12月4日,北大行政领导宴请钱端升。胡适在席间说,北大办完50周年校庆之后,自己想到南京去做点有用的事情,不想再做校长了,也不做《哲学史》或《水经注》了。至于做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可见此时的胡适情绪是很低落的。

当时北大还讨论过是否迁校的问题,胡适坚决反对迁校,说北大之所以为北大,是因为在北平,如果离开了北平,还能叫北大吗?胡适还说:我做的是北大校长,如果离开了北平,还能叫做北大校长吗?

然而,时局变化之快,让胡适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没想到自己作为北大校长,竟然来不及在北平庆祝北大50周年校庆和自己的58周岁生日,更没想到原计划16日下午五时通过北大工学院实验电台,发表《校庆前夕的感想》的演讲也来不及讲了。

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204章 劝退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12章 平叛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63章 请愿大潮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405章 八股文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164章 芥蒂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62章 垂钓洹上第66章 机会第150章 复古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428章 大学令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345章 张毒菌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390章 内幕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81章 战汉阳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66章 实情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289章 内斗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5章 反击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268章 张勋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9章 君主立宪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30章 朋友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70章 呼声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95章 打破僵局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133章 二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