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大通起义

吴禄贞牢记孙先生关于与唐才常合作,要“携手协力”,“不要存着成见”的叮嘱,虔心与之合作。一段时间的交往和接触,两个人的个人感情也很不错。

自立军兵分五路:安徽大通为自立军前军;安庆为后军;湖南常德为左军;湖北新堤为右军;汉口为中军。

吴禄贞与秦力山负责大通前军的起义工作。

唐才常为总司令,自立军司令部就设在汉口宝顺里四号。定于这一年八月九日的(旧历七月十五日)各路自立军同时起义。

秦力山,出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其父秦文炳,曾在县署任刑名师爷。秦力山聪颖好学,长于文字。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以第二名考入善化县学。时值维新运动在湖南风起云涌,秦力山耳濡目染新学新风。又常去南学会听讲演,对康有为、梁启超及谭嗣同、唐才常等维新人士非常崇敬。

戊戌政变后,应梁启超之召赴日本,留学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在校时,和一些进步留学生及兴中会会员也有来往。

秦力山在日本东京创办的《国民报》。

参加唐才常等所组自立军,任前军统领。七月去安徽主持大通一路自立军起义。

吴禄贞和秦力山到大通后,便积极地投入到起义的准备工作之中。

秦力山的童年好友孙道义,是哥老会员,此时在安徽抚署当管带,从他那儿他们秘密得到了军械。

两人通过会党首领符焕章、秦老耀等人用散发“富有票”的形式发展组织。

富有票,清末唐才常组织的会党“富有山堂”所散发的宣传票券。

此票“仿钱店票式,上列‘富有’二字,中注发钱‘一千文’。盖用大字号、“业精于勤、日新其德” 各种各样的图案。此间含义取自《周易•系辞传》,“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南陵、青阳、裕溪等地的会党也积极准备,秘密向大通靠拢。八月七日,义军在江北原桐城县境内的周家团(现属纵阳县)、铁板洲、和悦洲(现属铜陵县)等地聚集。

清军长江水师驻大通的一营士兵(大部份为哥老会员),决定倒戈。

起义总指挥部设立在和悦洲的“生生庵”,前线指挥部设立在和悦洲的大关口。八月八日他们宰牲祭旗,宣布起义。

当大通起义的第一枪打响后,倒戈的四艘炮艇,立即掉转炮口,轰击大通督销局、厘金局。

督销局为专收盐务税的机构,厘金局为清朝筹军响的税收大关卡,都是驻大通和悦洲上的重要机构。药械局则是清军储存弹药、军械之要地。

倒戈水师轰击了督销局、厘金局后,又俘虏厘卡炮艇八艘,击沉督销局的常平差轮。

义军登岸后,连续攻下盐务、厘金、药械三局和一些库房及衙门。进而占领了大通全镇。义军声势大振,大通附近百姓附和者达三、四万人。他们又一鼓作气,分兵攻占青阳、南陵、芜湖。

当被打懵了头的敌人清醒过来后,马上调动了大批军队从水、陆两路来“会剿”自立军。

安徽巡抚王之春派出大批人马,两江总督刘坤山派出了三艘军舰,长江水师提督黄少春调来三营水师。

在敌人潮水般涌来时,他们开始向南陵方向退却。

自立军前军原打算退向南陵等待援军,哪知他们等待的援军根本不会来!

康有为虽说以支持起义名义,确实募得三十万巨款。但钱进他手后舍不得拿出,连他亲口答应的自立军的军响,都是一拖再拖,迟迟不能到位,使得起义时间一再推迟。

而前军未能接到通知,单独起义了,于是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危险境地。

他们且战且退,在横港、杨家山、汀家洲、南陵,与清军激战。终因众寡悬殊,他们浴血奋战七昼夜后,全军覆没。

吴禄贞死里逃生。

吴禄贞就是这样踏上革命征途的,当时年仅二十岁,却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对大通起义,他“常叹功败垂成,引为一生的憾恨。”起义虽说失败了,却使革命的营垒进一步觉醒,改良派进一步分化,人们也看清楚了某些人贪婪的嘴脸。

大通起义,对以后的革命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孙中山先生在《祭吴禄贞文》中所说的:“倡义江淮,建牙大通。”就是指此而言。

自立军起义是孙中山与梁启超合作企望改变中国政体的一次尝试,吴禄贞是实现这一合作计划孙方的执行者。这也是革命党人在长江流域组织的第一次起义,人们称它为武昌起义的源头。

吴禄贞只身逃到了上海,躲入法租界留日学生会馆。当他从报上得知唐才常、傅慈祥等人,已在武昌被捕并被处死后,悲愤不已,发誓要向敌人讨还血债!

傅慈祥(1872—1900) ,湖北省潜江县人,早年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后转湖北武备学堂。不久东渡日本,先后进入日本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结识孙中山,加入兴中会,决心从事反清革命,旋与吴禄贞等人在东京创励志会。

一八九九年唐才常由日本返国,谋自立军起事。傅慈祥与吴禄贞等人受孙中山指派,参与长江流域武装起事。

八月二十日日傅慈祥与唐才常、林圭一起被清军逮捕。受审时虽遭严刑,而拒不道出同志姓名。

一九零零年八月二十二日被杀害于武昌紫阳湖畔,后安葬于武昌洪山西北麓之庚子烈士陵园。

吴禄贞在上海经常被人跟踪,每次都巧妙地摆脱了身后的密探。国内待不下去了,他只能乘船重返日本。

失败使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发誓:“一俟学成后,我要回到自己的国土,奉上我的血肉之躯,我的理想和抱负,为救国救民,为革命大业奋斗到底!”

后来,他果真实现了自已的诺言。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三日,清廷委派打入清军多年,已经做了都统的吴禄贞到滦州“宣抚”张绍曾。

皇室宗亲都对张绍曾畏惧三分,唯独袁世凯致电内阁:“张、蓝所请,尽可照准,以缓和当前局势……唯吴镇心怀叵测,亟应严防。”

袁世凯敏锐地判断出,张、蓝二人不可怕,唯独吴禄贞才会做出大乱。而当时,良弼、载涛等均被吴禄贞蒙在鼓里,对他相当信任。

袁世凯看吴禄贞很准,而吴禄贞评判袁世凯,更是非常精道。

武昌起义事发,清廷起用袁世凯,吴禄贞认为:“(袁世凯)无论忠清或自谋,均不利于革命”,多次提醒革命党人:“清已不成问题,老袁不除,我当将与之有十年战争。”民国建立后的历史,印证了吴禄贞的判断。

当袁世凯在武汉前线应对革命党时,吴禄贞在石家庄切断京汉铁路,扣留运往湖北的大量军火物资。

突然一击,切断北洋军生命线。袁世凯切实感觉到了危机,曾发电报给内阁,“汉口地居洼下,士卒守岸,两面受敌,日有伤亡,后路阻挠退延,(吴禄贞)未知是何居心!然照此防守,兵力日疲,久恐生险。”

十一月四日,苏州独立,程德全为都督。浙江独立,汤寿潜为都督。吴禄贞的燕晋联军拥兵二万,护卫北京的第三军望风而惧,袁世凯在湖北孝感鞭长莫及。

十一月六日傍晚,吴禄贞结束和阎锡山会谈,大功告成,回到石家庄。

何遂随行归来,在石家庄突然发现一个人非常眼熟,该人见何遂注意自己,慌忙逃逸。

何遂(1888~1968) ,民主革命家。字叙甫,祖籍福清港头镇占阳村,出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

何遂一生待人耿直,热诚,不近烟酒,唯酷爱书画、文物,他唯一的财产就是大量的古文物和图书。

曾先后全部分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

仅一九五零年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古文物就达六千八百九十五件。为此,陈毅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副市长专函致谢,国家***发给了褒奖状。

此为后话。

何遂猛然记起,这个人叫周符麟,原为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被吴禄贞撤职,转投吴鸿昌帐下。此人消失已久,怎么今天突然出现?何遂越想越怕,赶紧报告吴禄贞,提醒他注意安全。

吴禄贞听后,大笑,“不要紧的,我有马蕙田当警卫,他这个人靠得住。”马蕙田是东北人,吴禄贞非常信任此人。

何遂放心了,可是没过多久,他突然看到了军谘府第三厅厅长陈其采,大为奇怪。

赶紧又禀报吴禄贞:“大帅,陈其采这个人,你要小心提防!”

但吴禄贞却满不在乎地对何遂说:“你不必大惊小怪,别说一个陈其采,就是禁卫军一团人跟着我,我都不怕!”

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480章 改名字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182章 开张第310章 战与和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27章 如愿以偿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99章 六路北伐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614章 转折点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41章 东南互保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614章 转折点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63章 请愿大潮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7章 奇遇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71章 您不走吗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25章 找事做第56章 祸从口出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249章 就职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