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各忙各的

袁世凯最近的心情不错,大总统总算是名正言顺了。接下来的事情,虽然有顺利和不顺,但是总的来说正在朝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赢得大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内阁。

此刻的袁世凯,正在与历史一位大名鼎鼎的任务座谈。这一位叫梁启超,字卓如。如果你再熟悉一点历史,会知道梁启超的脑门上,贴着一串金光闪闪的标签。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和史学家,还是著名学者。

这么一个人物,可以说是影响力足够了。如果在往前追溯,戊戌变法的主要参与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人物。

袁世凯对于梁启超寄予厚望,由梁启超合并几个党组成的进步党,作为本次大选呼声很高的一个热门出现,也是梁启超与袁世凯合作的重要的政治资本。

有人对梁启超有个很简练的评价:志大惜身。不去考证这个说话,历史上据说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了“中华民族”一次的人,正是此翁。

梁启超曾经是君主立宪派的领军人物之一,现在共和了,也不敢寂寞,要在政治舞台上翻滚。好吧,这个时代大多数文人,都是有政治理想的,这跟传统的儒家入世的说话一脉相承。中国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其实在确定共和体制之前,梁启超还在主张君主立宪。

梁启超与袁世凯的合作,自然是希望在大选中胜出。梁启超也确实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时代变了,他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这一点,梁启超是肯定不会认账的。即便在未来的历史中,此翁在政坛碰了一个头破血流,似乎也有着痴心不改的意思。

在日本,梁启超发表了《中国立国大方针》一文,对辛亥革命的意义作出充分肯定并提出一个共和政治的方案。方案有利于文人执政。限制总统的独裁,防止各省独立与分裂。梁启超对革命动乱的预言及理论分析,也是革命共和派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他提出的政治方案得到革命派及原立宪派绝大多数人的赞成,成为共和政治的指导原则。从而赢得革命共和派上层的普遍好感。他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主张。袁世凯暗自叫好,孙中山亦对方案由衷地欢迎,袁世凯派使请梁归国。大概是历史被扭曲的缘故,这一切都提前发生了。方剑雄这个穿越者,似乎给历史装了一个助推器,逼着好多事情提前发生了。

徐树铮南下期间,梁启超回到北京,受到了袁世凯的热烈欢迎。随后委以重任。凡事多有咨询。梁启超对这个局面非常之满意,回国之后连续几天,都来跟袁世凯商讨国事。

梁启超现阶段可以说是一个香饽饽,各派都在拉拢他。嗯,只有方剑雄这个反动军阀,似乎对梁老不是很上心。进步党的组建,可以是梁启超最大的政治本钱,也是袁世凯认为可以用来对抗国民党的利器。

两人之间的谈话很顺利,袁世凯大笔一挥。批了五十万元的经费,梁启超心满意足的离开时,遭遇正在门口等候的段祺瑞和徐树铮。

现阶段住在贤良寺的梁启超,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对于两个武夫的出现。并没有太在意。民国了嘛,政党政治要开始了,历朝历代,在治国的问题上。武夫都没什么发言权的。

梁启超这时候,大概怎么都不会想到。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化,未来的中国会演变成武夫当国的长期局面。其实客观的说,袁世凯不也是一个武夫么?

当然,文人是从来都不会去想这些东西的。谁当这个家,都离不开文人。

袁世凯给梁启超和梁启勋送出大门之后,这才回来。看见站立在侧的徐树铮,久久不语后一声无奈的叹息道:“又铮,一路辛苦了。”

“大总统,卑职不辛苦,卑职有话要说。”徐树铮上前一步,大声回答。

袁世凯现在哪有时间听他说啥,摆摆手道:“芝泉,先让又铮回家去好好休息,有什么事情,写一份报告交给张仲仁(张一麐)。”

徐树铮面露急迫,正欲争辩,被段祺瑞拉住,只好忍耐下来,看着袁世凯的背影进去。

“芝泉,为何不让我说?”徐树铮有点急眼,段祺瑞摆摆手道:“回去再说吧。”

两人出来,半道上遭遇冯国璋和王士珍。“华甫、聘卿,二位这是要去见大总统么?”段祺瑞见此二人,立刻上前招呼。这两位怎么说呢,王士珍如今有点退隐的意思,冯国璋嘛,跟段祺瑞明争暗斗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现阶段的北洋,因为袁世凯的存在,还是能够一条心的。毕竟北洋要是垮了,都没大家的事情。冯、段二人闹的水火不容,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如果历史不变,直系皖系后来还打了一仗,嗯,雷声大雨点小的一仗。

“又铮回来了,说说那边的情况。”王士珍倒是很会圆场的,不过这话问的徐树铮脸色微微一沉,看看段祺瑞有点难看的表情,还是低声道:“没啥好说的,差事没办好。”

冯国璋面露思索状,却没有发言的意思,王士珍摆摆手道:“不用想太多,本来对方扶国就范一事,就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回去好好休息一段。”

王士珍绝对是老大哥,北洋这个讲资历的体系内,冯国璋和段祺瑞在他面前,也是要陪着笑容客客气气。一番客气,两人继续往里走,王士珍突然笑道:“华甫,刚才似乎有话想说,怎么没说出来?”

冯国璋多少有点无奈苦笑摇头道:“其实不用问,都知道徐树铮有话没说明白,等着看吧,以他的性格,肯定会写一份激烈的报告上来。”

王士珍多少有点意外的看看冯国璋道:“哦?华甫不妨明说。”

冯国璋慢慢往前,低声道:“徐又铮是个有见识的,能力也不算差。他去了一趟武汉,还去了芜湖。所见所闻,怕是心里正着急呢。其实不用去,看看报纸上,再看看战场上,就知道北洋被甩下很多了。哼哼,眼下大总统的心思,还在什么大选内阁上头。不说了……。”

叹息一声,冯国璋继续往里走。

北京城当前另外一个风云人物,不是孙,而是宋教仁。尽管现在孙中山还在北京,但是这一位似乎对当前的政党政治,并不太上心。而是在北京四处兜售他的实业救国思想,扬言要修多少多少铁路。哦,好像是十万公里!还“殷切”的希望,袁世凯能练强兵百万。

宋教仁最近一段,一直在忙活着组建政党。因为历史被搞乱,很多事情都被提前催生。比如这个大选,袁世凯被迫答应在半年内开选。私下里,还为了这个事情,跟方剑雄电报解释,顺便还表示,元帅这个职务,我给您留着。

wωω✿ тt kǎn✿ ¢○

宋教仁是政党政治的热衷者,宪政对于宋教仁而言,可谓如鱼得水。宋教仁这一段时间在北京,那真是忙得不得了。国民党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政党,似乎也要提前诞生了。宋教仁四处联络,四方奔走,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似乎,宋教仁干的还不错,形势一片大好中,只要国民党正式成立,大选胜利不在话下。

真实历史上,宋教仁确实赢了大选,但是丢了性命。并且引发了一段公案,宋的被刺是谁干的?最后,刺宋的帽子,还是戴袁世凯头上了。于是,孙、黄为首的同盟会,发动二次革命。因为严重的不得民心,孙、黄的二次革命,被袁世凯轻松搞定。

那个,谁说二次革命不得人心的?实话说,别说二次革命不得人心了。准确的说,是整个同盟会领导阶层,不得人心。于是,有了后来的中华革命党,有了孙、黄闹翻。原因,孙要求中华革命党员,向他本人宣誓效忠。对了,你没看错,这就是历史真相。

同样高喊民主宪政的方剑雄,此刻在武昌,却在四处视察部队。国防军第一师的顺利整编,给随后的几个师带来了样板。客观的说,这一阶段的方剑雄,在新装备上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尤其是步枪。现阶段,方剑雄的新式步枪,只够他装备两个步兵师的。此前提前完成换装的还有第四、六两个师,在随后的整编中,进行的最为顺利。

这两个师,也是第二阶段调整的优先者,同时第二师开始整编换装。完成四个师的换装整编之后,方剑雄剩下的部队要想换上新式步枪,就得慢慢的等一段了。现在武汉和汉阳两地,并没有全力在生产步枪,更多的精力的用在设备改造,技术吸收方面。

美国人答应的五条生产线,据说已经在美国开始生产了,最多三个月,就可以装船运往芜湖。当然,这也是要给钱的,不过价格上有所商榷就是了。

方大帅这一段时间的忙碌,比起北京城里的那些忙碌,真的不能算吸引眼球了。上次回芜湖,还顺道办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很低调的把两个女的身份给确定了下来。

第二十四章 安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还讲不讲理?第十一章 座谈会(上)第二十二章东征、北伐(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章民族工业的机遇和未来第一百四十四章 蔡松坡(上)第五十四章南北议和(一)第一百零八章 二次革命(中)第七章 军事情报处第一百一十三章 以我为主(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夜袭第三十六章 所谋何者(上)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十四章 抵达德国的贵客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国也会误炸!第一百二十二章 决战(3)徐州城破第六十七章 京汉线之战(七)第六十四章 失败的尝试第二百一十一章 激战吴淞口第一百三十六章忙着挖坑第七十八章辛亥年(六)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八十四章战术欺骗(下)第五十九章 南北议和(六)人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一次登岛作战第九十四章 故人再聚首!第一百一十八章决战(9)非战之罪第二百零四章 击沉巨舰第六十六章 实业潮(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战前第二百六十二章 两面要好处(2)第二十七章东征、北伐(十六)第五十九章 南北议和(六)人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两面要好处(2)第三十二章 天下之大不韪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自调整第一百八十四章另一个舞台第九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轰炸!第三百零一章 最后的决战(1)第三十八章 日谈夜谈第九十九章 扩张(五)恐怖主义第四十五章 不撞南墙不回头第三十一章 东征、北伐(三十)第六十章 一声叹息第一百八十三章战术欺骗(上)第一百零八章 就这样轻松的碾压(上)第三百二十章 内忧外患的寺内内阁第二十四章《横滨条约》第一百二十九章牛郎想回家第一百三十六章忙着挖坑第四十一章 夺营(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迁(2)第八十五章 由不得你第三章 菜鸟连长和他的士兵们(上)第一百一十二章扩张(十八)方剑雄卖国?第一百七十九章 战地总结会第一百七十二章 默契战争第一百一十七章决战(8)胜负分水岭第六十三章 意外的坚持第六十七章 泗水案(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苏间的再次外交较量第三十八章 日谈夜谈第四十九章 跃马中原(五)胆子再大一点第一百九十八章必须坚守的城市第二百零三章 合众国需要盟友第一百零六章 青霉素第二百八十一章 经略东北(6)边事第一百三十二章匪患第六十七章 石油人第二百一十七章空袭特混舰队第三十五章 交涉第二百九十六章 革命的本质第三百零二章 最后的决战(2)第二十四章《横滨条约》第三十二章东征、北伐(二十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杀光(1)第一百四十二章 围城(5)阎老西第一百一十三章 以我为主(三)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九十八章第二百三十章 雪上加霜第一百七十二章 默契战争第二百五十五章 日本的希望之星第一百四十九章热闹的欧洲第三百二十四章有钱还是要挣第一百六十九章 战局新变化第二十八章 见抚台(上)第十四章东征、北伐(二)第五十二章跃马中原(八)第六十六章 实业潮(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广东来客第一百零二章航运合作(上)第八十九章 赤裸裸第六十八章 出油及方某人的影响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选结束第二百五十四章 双刃剑第一百一十八章 中亚风云(3)操练新战术第五十七章 航空事业发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