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理想与现实

7月28日。

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特别会议,教育行政委员会的九大委员,今天只有四位(蔡元培、李石曾、韦悫、张乃燕)到场出席会议。

另外五大委员当中,汪兆铭如今在上海秘密搞事,没工夫讨论教育问题;许崇清和金曾澄两人,都在广东主持教育和党务工作;褚民谊刚刚出国去了欧洲,研究考察公共卫生问题;钟荣光则在岭南地区搞教育。

再来说说出席会议的蔡云培、李石曾、韦悫和张乃燕四人。

蔡云培、李石曾与张静江、吴稚晖并称“国党四大元老”,又称‘党国四老’。所以说前阵子蔡云培和李石曾发生矛盾,轮不到胡适这个小辈出来说话,他一开腔,立即就被吴稚晖倚老卖老地嘲讽呵斥。

张乃燕是张静江亲侄子,如今负责中央大学院(首都地区教育厅)的教育事务,跟蔡元培之间有些私人恩怨。

至于韦悫,恐怕如今还没人猜到,这位先生乃我党秘密党员,只是未办理正式入党手续而已。

去年蔡云培积极策动“清党”,杀了不少的赤党和疑似赤党分子,却把真正的赤党韦悫从英国请回来做上海教育局长,后来更是推荐韦悫担任教育行政委员会的九大委员。

防不胜防啊!

参加会议的四位委员当中,蔡元培和韦悫是一派,李石曾和张乃燕是一派。至于“国党四老”中的张静江和吴稚晖,此时都跟随常凯申去了北平,但他们是支持李石曾的。

说得直接点,蔡云培在教育系统已经孤掌难鸣了,谁让他去年得罪张静江呢。

周赫煊来到会场时,里头只有稀稀疏疏的两三个人,其中就包括北大物理系主任李书华。

李书华立即起身问候:“周先生好!”

周赫煊笑问:“北大的人力收割机研究得如何了?”

李书华正是研发收割机的直接负责人,他高兴地说:“经过了前后五次改进,如今收割机已经可以完美地给小麦和稻谷脱粒了,不过收割高粱等杂粮时还有些问题。”

“可是肯定的,高粱米的穗子,毕竟跟小麦和稻谷差别太大。”周赫煊说道。

李书华说:“这次我来南京,就把机器也带来了。南方地区快要收割稻谷,正好能派上用场。”

周赫煊问:“你准备如何推广收割机?”

李书华跃跃欲试地说:“我打算找工商部和实业部联系,由政府进行全面推广。”

“所得利益如何分配?”周赫煊问。

李书华一滞:“这个嘛,还没考虑过。我认为收割机利国利民,商业利益反倒为其次。”

唉,周赫煊只能感慨,知识分子就是太天真。

周赫煊摇头说:“润章兄啊,你可知‘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的道理?”

子路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落水之人,接受了一头牛的谢礼,孔子对他进行表扬;子贡赎回很多鲁国人,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从而遭受孔子的批评。

因为接受谢礼,让人看到救人的利益回报,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去救人。而拒绝国家赔偿,则让人看到行善的损失,从而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去救赎鲁国人。

“你是说……”李书华有些不明白。

周赫煊道:“为什么列强有那么多科学发明?因为发明有利可图。我提供给北大收割机的设计图,由你们研究发明出来,主要作用确实是利国利民。但如果发明者得不到任何好处,北大的学生以后还会那么积极搞发明吗?中国的其他科学家、发明家,还会那么热衷于发明吗?”

“呃……”李书华无言以对,突然作揖道,“周校长,书华受教了!”

“申请专利发明没有?”周赫煊问。

李书华说:“正在申请。”

周赫煊道:“等开会结束后,我带你去上海见虞洽卿先生,找他商量收割机商业化的事情。”

“如此正好。”李书华哪里敢反对。

周赫煊又问:“听说北大被改名为中华大学,我这个校长被撤职了?”

李书华有些尴尬,因为他就是留法派,李石曾相当于他的恩师。而在历史上,李石曾就任中华大学(北大)校长后,是没有精力去主持校务的,代理校长正是李书华。

沉默片刻,李书华低声说:“昨晚我拜会了石曾先生,也劝过他,他向我解释了其中原因。现在好多人非议石曾先生,说他任人唯亲,其实他也是没办法。国民政府想要掌控教育界,石曾先生想要搞教育独立。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任用亲信,否则教育大权就要被政府夺走!老校长(蔡元培)已经向政府妥协了,他们两个这才爆发激烈冲突。”

周赫煊默然。

坏人做坏事,只是让人感到愤怒;好人为了美好的理想做坏事,却能让人感到痛心。

李石曾确实是个好人,他不愿当官,也不愿掺和政治纷争。但为了实现教育独立的理想,李石曾当官了,还主动掀起自己极度厌恶的派系斗争,甚至因此背上骂名也在所不惜。

但为什么说李石曾在好心办坏事呢?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主要模仿的是法国教育体系。可法国跟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差太大,李石曾虽然也做了相应改动,但这些改动根本无济于事。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不但遭受国民政府的忌惮,而且导致全国教育系统一片骂声。特别是基层教育人员,本来日子就过得辛苦,被李石曾一改革,那真是彻底没有活路了。

面对政府与民间的共同讨伐,李石曾并没有气馁。他是理想主义者,他把教育独立做为毕生追求,被人谩骂攻击他认了,而且撞破南墙不回头。

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却眼高手低。李石曾的教育改革,在历史上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蔡元培就要清醒明白得多,他跟李石曾志同道合十多年,一直在为教育独立而努力。但看到改革后引发的种种矛盾,他立即就怂了,从而走上了妥协之路。

如今的蔡李之争,并非只是派系斗争,更是现实与理想的斗争。

786 膝盖中箭的汤半城423 收徒612 三阳线决战论245 封你做副教主943 搅动天下041 利益使然383 法国总领事也是书迷019 开讲299 战火再起289 急电287 声名鹊起1054 香港879 周委员长1022 屁股决定脑袋804 咳咳咳344 死局262 科幻小说470 论佛728 叫人555 出名的费小姐1019 脑子被驴踢了081 出气筒290 一个时代结束556 小人暗算835 受聘1012 周维烈的高考082 打一顿就好了423 收徒1039 两点小建议712 中国的国球是足球?062 人情最大562 一场闹剧110 万寿546 又是地下党276 论宗教400 汉语和汉字329 巴黎534 收徒弟116 样品737 津门大侠128 文妖周赫煊208 哈雷特·阿班488 犯贱248 情敌873 成功的秘诀588 一哭二闹三上吊647 私人飞行俱乐部419 科普122 购画385 文艺沙龙994 兰州660 中国航空协会365 巴金244 厚黑教主679 伟大的矮子民族456 默契838 史观861 美国士族613 人脉很重要431 中国工人052 响应430 太太家的客厅541 黑土774 周神仙的传说166 讨薪055 少女情怀总是诗619 论战再起362 我爱这土地444 川岛芳子的任务109 砸玻璃682 追逐英雄477 工党领袖305 灵均235 坐谈872 心灵鸡汤之父208 哈雷特·阿班985 得讲法律150 问答510 策问414 海军与胖子018 沙龙赴约982 西行729 借刀杀人254 订婚281 开飞机贺喜507 中国也有大师271 川越059 我有一个梦想206 菊与刀879 周委员长202 迫不及待941 损招1056 布局765 中国人也是能够的660 中国航空协会532 罗斯福的圈套635 饕餮142 虚伪664 交易179 英雄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