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 磺胺的威力

自从张学良、于凤至夫妇搬进三乐堂,孙氏兄弟就忙活起来,专门弄了两间房给他们戒大烟。好在鸦片瘾发作时,张学良夫妇嘴里都塞着布团,不然那恐怖的呼嚎声就能吓坏小朋友。

戒烟之余,张学良没事就拉着周赫煊讨论共产主义,他的秘书潘文育也经常加入进来。

至于那位于凤至于大姐,则整天跟孟小冬泡在一起唱戏、听戏,顺带着跟费雯丽混得很熟。于凤至还时常带着孟小冬、费雯丽,出席天津的高级社交场合,跟名人政要、下野寓公、洋人领事们混得很熟。

特别是费雯丽,几乎惊艳了整个天津的洋人圈子,明里暗里追求送花的洋鬼子不知道有多少。

对于《资本论》这种基础的共产主义书籍,张学良完全可以向潘文育请教,他找周赫煊讨论的问题更具有实际性。这天上午,张学良刚被捆了两个小时,他喝着鸡汤说:“明诚,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结束,我听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它全国的职业工人数量翻倍,国民收入也翻了倍,共产主义制度真的有那么厉害?”

周赫煊说:“苏联的一五计划能够成功,要多亏它运气好。”

“不止是运气好吧?”潘文育稍微质疑了一句,他现在的身份是地下党,不敢表现得太热爱苏联。

“当然不止是运气好,但能够实现工人数量和国民收入翻倍,里面肯定有运气的因素。”周赫煊笑道。

张学良问:“怎么讲?”

周赫煊解释说:“苏联进行一五计划的第二年,就正好遇到世界经济危机。欧美各大资本主义列强,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自发地转移到苏联寻求出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但这几年却出现对外移民潮,据不完全不统计,这几年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

张学良惊讶道:“十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移民苏联,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周赫煊笑道:“苏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是以美国钢铁公司的格里工厂为蓝本设计的,设计人员大部分来自美国。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也是引进的美国技术设备,雇佣的也是美国技术专家。正在修建的高尔基汽车厂,是美国福特公司援建的新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更是整套在美国建设,再拆运到苏联去……这种情况数不胜数,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的一些公司也在跟苏联合作。去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已经超过全世界机械设备出口总额的50%。”

“原来如此,苏联真是交了好运。”张学良羡慕又无奈地感叹。他也曾趁着经济危机,购买美国设备、聘请美国工程师,来扩大沈阳兵工厂的规模,可惜日本人一来就悲剧了,许多来不及运走的机械全部毁掉。

潘文育听到周赫煊所说的数据,也是目瞪口呆,他还真不知道苏联趁机发了大财,只以为苏联靠着制度的优越性快速发展。

震惊之余,潘文育问道:“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学习苏联,趁机进口列强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呢?”

张学良做为北方大军阀,他是知道一些情况的,不过还是等着周赫煊解惑。

周赫煊分析说:“首先是体制问题,苏联属于共产主义国家,它的一五建设计划乃国家推进。比如要建一个水电站,立即可以从全国调来相关人才,并由国家提供充足的资金,政治上也是通行无阻。而中国呢?你看看这几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在干什么?他们在拼命搜刮百姓,筹集军费用于内战。即便政府想要发展工业,那也首先发展军工产业和轻工业,因为军工产业握着枪杆子,而轻工业来钱快。想要把中国发展成工业强国,必须有计划的建设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很可惜,对于掌权者来说,建设国家工业体系不如打内战重要。”

张学良有些脸红,辩解道:“主要还是钱不够。”

“是的,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周赫煊点头说,“比如六帅,即便东三省没有丢失,再加上整个华北地盘。这数省的收入维持几十万军队就够呛了,还要发展教育,支付行政人员的薪水,财政根本无法支撑地方工业体系建设。”

潘文育请教道:“苏联也很穷啊,他们在实施一五建设计划的时候,国家经济还不如沙俄时代。为什么,苏联就有钱大肆建设工业呢?”

周赫煊笑道:“首先,苏联是统一的国家。其次,苏联有专制独裁的政府。”

潘文育纠正道:“周先生,苏联是共产主义国家,不是独裁专制国家。”

“苏联是无产阶级专制政体,这是写进了苏联宪法的,你跟我说不是独裁专制的国家?”周赫煊无语道。

潘文育强调说:“无产阶级专政,是广大的无产阶级共同管理、发展和享有国家。”

周赫煊笑了笑,懒得再争辩,他继续说:“苏联是统一的独裁的政府,所以它能调配无穷的民间潜力。苏联的一五建设计划,你们不要光看工业发展,还要看到农业的情况。”

“苏联的工业又是什么情况?”张学良还真没有关心过。

周赫煊说:“苏联的一五计划,农业集体化属于重要组成部分。斯大林要求在国内大规模建设集体农庄,许多地方为求效果,采用的方式非常激进。比如一些地区,把农民的住宅、小牲畜和家禽都公有化了,对富农更是实行残酷的打击手段。一旦某人被划为富农,地方政府立即没收其财产,甚至将他们扫地出门。就在前两年,苏联有60万富农被剥夺财产,50多万富农被强迫迁徙到荒芜之地做苦力。到去年底,苏联基本上已经没有富农了,而贫农的财产也全部集体化。”

张学良听得浑身冒冷汗,惊道:“那现在苏联的农民,跟沙俄时代的农奴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周赫煊笑道,“对政府不满的农民,要么死了,要么做苦力去了。而剩下的农民,却都拥护着苏联政府,他们的生活或许不如沙俄时代,但从心里把自己视为国家的主人翁,他们非常努力的在建设苏联。”

“这怎么可能?”张学良感觉在听天方夜谭。

周赫煊说:“因为共产主义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这是一种精神的认同。”

潘文育想要反驳,但又不敢暴露身份,只能把话憋在心里。

周赫煊又说:“苏联是个农业大国,斯大林从农民那里抢来财产,全都用来发展工业了,你苏联的工业发展速度能不快吗?”

张学良连连摇头:“这种方法不可取,农民全都成了牺牲者?”

周赫煊道:“我却很赞同苏联的做法,如果能够在中国实行的话,从长远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这会迫害死很多农民。”张学良说。

周赫煊反问:“六帅,你认为现在中国的农民过得很好吗?照样民不聊生。如果中国有一个强权政府,能够压榨一代甚至两代农民,用农民的血汗来催生中国工业,我相信是值得的。”

张学良喃喃道:“这太冷血了。”

“这叫冷血?前段时间的乌克兰大饥荒才叫冷血!”周赫煊冷笑道。

潘文育愕然问:“苏克兰大饥荒是怎么回事儿?”

周赫煊说:“乌克兰是苏联最重要的产量区,大量的富农被集体逮捕和流放,这些富农都是农业经验丰富的农民。这些人一离开,乌克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率大大下降。有些农户为了避免被划分为富农,干脆不再耕种土地,导致去年的乌克兰粮食产量暴跌,农民们都得饿肚子。你知道苏联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吗?”

潘文育问:“运粮救济?”

“当然不是,”周赫煊笑道,“变本加厉地向苏克兰农民征粮,禁止农民拥有任何农产品,就在前两个月,至少有近10万乌克兰农民被捕,罪名是盗窃集体农庄财物。从去年到现在,乌克兰地区至少饿死了几百万农民吧。”

张学良听得目瞪口呆,潘文育的第一反应就是周赫煊在撒谎。

周赫煊闭上双眼:“这是一个农业大国,想要快速发展为工业大国,必须经历的阶段,用农民的血来撑起国家工业。苏联必须这样做,因为它外敌环伺,没有时间慢慢发展。斯大林非常幸运,遇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相信只要撑过了这个阶段,苏联的国家实力很快就能跻身世界前列。”

张学良问:“如果中国走共产主义道路,也必须这样发展吗?”

“那要看情况,”周赫煊说,“如果外部条件允许,国际局势相对安稳,那自然是有时间慢慢发展的。但恐怕很难,中国就是一块肥肉,比苏联更好欺负千百倍。可就算饿死几百上千万农民,至少也比现在民国的情况好得多,如今每年饿死、病死的农民可不止千万。”

“那倒也是,长痛不如短痛。”张学良无奈叹气。

766 祈雨268 阎老西095 小说还能这样写?407 宁粤之争182 推荐你一本好书837 任教336 蒋作宾785 走为上303 偶遇398 萧三爷442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954 雨中049 乔迁新居686 影响073 又见情诗562 一场闹剧1055 奇迹之地408 张家老二319 好生意484 绝代佳人317 心惊胆战1005 圣雄甘地292 一锅端237 交锋292 一锅端653 前往武昌487 论喷子的历史素养131 女校演讲644 入股549 南国美人鱼507 中国也有大师504 返航373 批发字画1001 智如象头神419 科普1017 赌神周维烈615 赌徒263 鲁梁骂战267 计策477 工党领袖973 周神仙驾到487 论喷子的历史素养010 惑乱军心387 奉军入关175 接头见面1034 争论的背后731 下棋与支招308 热爱炒股的间谍先生251 悬乎556 小人暗算935 “圆满解决”360 钱钟书和钱穆533 背锅小王子1021 灾情的背后1019 脑子被驴踢了327 导师257 又要抄书了833 鸡犬不留959 两个女儿771 霜刃未曾试367 香山旅游团936 局势变幻309 三只狐狸922 三昧真火045 奉系清流578 和尚也爱国160 田中奏折230 新合伙人1041 短视154 还珠楼主的处女作032 二等二级中校副官周赫煊是也698 令人生厌的人与值得尊敬的人087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1053 日本投降1052 街霸836 政府内迁和美国人民抵制日货726 孔大公子086 空前绝后的证婚词806 后话430 太太家的客厅653 前往武昌025 各有所忧555 出名的费小姐018 沙龙赴约462 无计可施227 内外妥协957 未来的汉学家049 乔迁新居617 外交连环套792 同监来访334 副馆长和设计师705 元首亮相064 雅事971 过渡368 写诗1023 征粮与杀人054 诗人周赫煊245 封你做副教主922 三昧真火194 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