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靖国公,文成武毅

大臣们都猜错了,皇上并没有罢朝十天八天,仅仅三天便恢复了早朝,而且在复朝的前一天便给内阁下了一道谕旨,要求拟定对靖海侯徐晋的追封和谥号。

皇上下旨追封靖海侯徐晋,大臣们并不觉得奇怪,毕竟这人在风暴中掉进大海里那么多天,虽然没捞到尸体,但还活着的可能几乎为零,像徐晋这种级别的大臣,死后追封是自然而然的,更何况以皇上对徐晋的宠信,不追封那才叫怪事。

八月初五,奉天门前,有资格上朝的京官都到齐了,文武百官分立两旁,嘉靖朱厚熜在群臣的注目下升座主持早朝,他神色平静,看不清喜怒哀乐。

大臣们都隐约觉得,短短三天不见,皇上身上似乎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仿佛突然间成熟了许多,让人更加捉摸不透了。

不得不说,逆境最是能磨砺人,自打七月份以来,朱厚熜遭到连番打击,挺过来的嘉靖帝成长了,这种成长不是年龄上的增加,而是心理上的成长,他变得更加坚韧,城府也更深了,喜欢不形于色,更加像一名君临天下的帝王。这种变化让大臣们感到凛然,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宁愿嘉靖永远是那个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的少年皇帝。

嘉靖在奉天门前的御座坐落,群臣三跪三拜,齐呼吾皇万岁后,早朝正式开始,司礼监太监毕云抱着拂尘站出来,开始宣读诏书,其实是嘉靖自己亲笔写的一份“悼词”。这份诏书回顾了靖海侯徐晋的一生经历,又历数其功绩,大力赞扬其为大明江山社稷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最后更是表达嘉靖对其英年早逝的无比沉痛,以及无限的追思。

这份圣旨是嘉靖自己写的,水平或许不如内阁那几位饱学之士,但贵在情真意切,满朝文武听完后都沉默了,一些泪腺发达的大臣甚至擂胸顿足大哭,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作秀的之嫌,目的就是为了给嘉靖帝留下深刻的印象。

毕云宣读完圣旨后,有眼尖的官员发现,御座上的嘉靖还是眼圈泛红了,不由既惊且羡,靖海侯徐晋生前能得皇上如此宠信,就算死了也值了。

毕公公捧着圣旨退回御座一旁,嘉靖把目光望向了位列文官之首的费宏,后者看起来却是憔悴了许多,仿佛老了好几年,满头花白的头发尤其明显。

费宏抱着玉笏出班跪奏道:“皇上,经内阁会同六部共同商议决定,追封靖海侯徐晋为靖国公,赠少保,谥号文襄武靖。”

费宏说完后,在场的文武大臣反应平静,显然早就知道追封结果了,徐晋生前是侯爷,死后追封爵位提升一级是惯例,并无不妥之处,譬如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生前也只封了国公,直到死后才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

对于徐晋的追封结果,文武大臣都没有意见,因为以徐晋所立下的功劳,乃是实至名归,更何况这人都死了,实在没必要跟一个死人较劲,封吧封吧,无所谓了!

然而御座上的嘉靖却是皱起了眉头,淡道:“不妥,再议!”

此言一出,下面的两班大臣不由窃窃私语起来,追封徐晋为靖国公皇上还不满意,难道要封王不成?

那些言官顿时像被挖了祖坟似的,一个个勒紧了腰带,扎起屙屎马步便准备开喷了,如同一只只斗志昂扬的斗鸡。如果追封徐晋为国公,他们完全没意见,但若追封为异姓王,他们绝对不答应,开国那会太祖才封了六个异姓王而已,你徐子谦何德何能?也敢和开国大将相提并论?问过我们这班“喷子”了没?

首先跳出来的却是刑部尚书胡世宁,此人性子直,向来疾恶如仇,他大声道:“微臣斗胆敢问皇上,此议有何不妥?”

嘉靖淡道:“以徐晋毕生之功绩,可赠太保,谥号也有待商榷。”

那些本来卯足了劲准备开怼的言官顿时偃旗息鼓了,原来皇上并不是要追封徐晋为异姓王,只是对官职和谥号不满意,那都好说!

话说明朝品秩最高官职既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尚书,相反,大学士的品秩只有正五品,尚书也才正二品,而品秩最高的却是“三公三孤”。

所谓三公即是太师、太傅、太保,秩正一品,三孤即是少师、少傅、少保,秩从一品。不过,无论是三公,还是三孤,在明朝均是一种虚衔,没有实权,只是作为一种荣誉称号,以嘉奖有功之臣。内阁大学士一般至少会获得“三公三孤”中的一个称号。

很明显,嘉靖对仅追赠徐晋为少保(三孤之一)并不满意,他要追赠徐晋为太保(三公之一),而且他对徐晋的谥号也不满意。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不是什么人都配拥有谥号的。谥号是对一个人毕生的评价,只有皇族诸侯,以及文武大臣才有资格拥有谥号,平头百姓阿猫阿狗什么的统统靠边站,而且,朝廷才是谥号的唯一颁发和认证机构,也就是说,只有朝廷能给某人定谥号,余者皆是山寨的,不合法的!

另外,谥号也是有等级高低的,文臣的谥号一般都是“文”字开头,后面加:正忠恭成端恪襄顺……等字,反正就是从其中选一个,其中以“文正”为最高,纵观整个大明,死后获得谥号“文正”的文臣,仅得二人而已。

而明将武将的谥号跟以往的朝代有些不同,虽然还是以“武”字开头,但后面的字却只能从: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之中选一个,譬如明将开国大将徐达的谥号就是“武宁”,乃武将谥号中最高的。

由于徐晋是文官出身,但武功显赫,数次挂帅出征,也算是半个武将了,对其一生的评价自然是要包括文治和武功,所以徐晋的谥号也得是双料的,既有文谥,也有武谥。

所以内阁给徐晋定的谥号为“文襄武靖”,“襄”字排在文谥的第七位,而“靖”字排在武谥的第八位,已经是最后了,难怪嘉靖会不满意的。

如果说文治方面,徐晋得了个“襄”字勉强说得过去,毕竟徐晋三十岁不到,从政的时间十年不到,其中大部份时间还用在带兵打仗上,文谥为“文襄”可谓是公道,可是武功方面只得了个“靖”字就说不过去了。

嘉靖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武谥,他觉得以徐晋的武功,与开国大将相比也不遑多让,别的不说,光就是去年勤王救驾,匡扶社职便足以比肩前人了,更何况徐晋还为大明开疆拓土,分别建立了东洋和南洋都护府。

所以在嘉靖看来,徐晋的武谥即便不是武宁,也得是武毅。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在嘉靖的坚持下,群臣终于让步了,同意追封徐晋为靖国公,赠太保,谥号文成武毅。

第1152章 未必是坏事第955章 回山寨吧(两章合一)第318章 反其道而行第1140章 土默特本部第476章 再下一帖第135章 任务第851章 上黑台山第1006章 终选(上)第1267章 游园(完)第184章 茗战第25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827章 钦差要阅兵第585章 去吧第1120章 被围第253章 作恶多端第1114章 大张旗鼓第1011章 借脑袋一用第393章 刺杀第278章 白莲余孽第432章 天道好还第847章 你们有个儿子第1050章 挑拨第675章 夜袭,大帅驾到(完)第693章 控制局势(两章合一)第789章 蔡夫子第618章 突围逃脱第1097章 烽烟起第71章 齐送徐案首第55章 例考排名第894章 俺答破关第07章 冤家路窄第468章 种草第182章 重阳出游第563章 扬州卫第721章 断桥残雪第1094章 削他第792章 又起波澜第505章 找寻第1336章 再施奇兵(上)第1020章 抵挞京都第610章 方向——扬州城第1262章 你得负责第448章 老爷回府第142章 脱身而去第278章 白莲余孽第1303章 脏活第1264章 游园(上)第227章 议擒宁书第522章 三大商帮第970章 四时分祭第1095章 碾压式打击第1232章 传旨钦差(中)第1031章 驸马难当第699章 火速驰援第1278章 原来竟是他第1181章 煽风点火第1341章 北靖王二破敦煌第1157章 惊天一箭第1028章 挟持第1008章 终选(下)第1089章 参将,两个女人第751章 香港岛之战(中)第999章 淑妃有喜第773章 谢家四炮第381章 拿下第782章 家族内讧(下)第30章 消寒文会(四)第443章 讨巧第816章 张太后薨第38章 到访第1256章 贾阁老雄起(下)第938章 请君入瓮(上)第509章 强买不成第382章 强硬的探花郎第551章 安置第851章 上黑台山第373章 混乱的曹州城第430章 大获全胜第869章 撤离第799章 自作聪明第975章 永福公主的请求第318章 反其道而行第935章 一网打尽(下)第390章 揽罪自杀第1125章 以退为进第1327章 实战(下)第878章 朝中无将,嘉靖之觞(两章合一)第1127章 绝地大反击(中)第1018章 兵分三路(下)第300章 考前争论第382章 强硬的探花郎第437章 阴差阳错第21章 利剑悬顶第860章 先下手为强第556章 兔子出现了第302章 谁是会元?(求票)第44章 进步第1266章 游园(下)第357章 全赴黄泉第774章 君臣同心